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55084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34单元表格教案

课题

7菩萨兵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0

学情

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品质。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

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件上的词语

 

 

读讲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教学反思:

课题

7菩萨兵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1

学情

分析

有了上节课的学习,本节课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教师提问:

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3.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

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

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返回流泪

 

教学反思:

课题

8李广射虎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2

学情

分析

文包诗在上学期的最后一课学生已接触过,通过让学生读故事,把握意境就不难体会古诗了。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教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2)指导书写。

4.范读课文。

 

(3)范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学生齐读课题

想象课文可能写什么?

 

学生阅读自学要求

 

学生对照自学要求进行自学

 

(1)指读课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塞、搜、境、硬、蒙、扎

 

教学反思:

课题

8李广射虎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3

学情

分析

上节课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只要在本节课中认真地去读,一定会感悟出李广那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相机板书: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4)指导朗读。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相机板书: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

(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教学反思:

课题

9少年王勃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4

学情

分析

学生对王勃和滕王阁都是陌生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一定对此有所了解。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3.出示生字词。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

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

结果呢?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

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

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

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1)自读生字词。

(2)正音

“昌、章”:

读翘舌音。

“诵”:

读平舌音。

“都、督”:

“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诵、读、篇、突、昌、景

 

教学反思:

课题

9少年王勃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5

学情

分析

上节课,学生能读懂读通课文,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去读,在读中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

重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

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2.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抽读生字。

2.默词:

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

哪一句好?

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试背第3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

(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

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试背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教学反思:

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6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要想真正的体会文本就要抓重点词语。

教学

要求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

重点

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难点

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之前大家都预习了第十课,预习好了吗?

谁来读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中的“大作家”指的是谁吗?

(出示图片)你了解萧伯纳吗?

(评价: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真不错)

3、那这鼎鼎有名的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谁呢?

(娜塔莎)

5、你知道“大作家”中的“大”是什么意思吗?

(名气大,成就大)圈出“大”

“小老师”的“小”呢?

(年龄小)圈出“小”

二、初读课文

过渡:

学贵有疑,能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更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读课文。

2、读好了吗?

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生字词:

萧伯纳娜塔莎莫斯科大文豪

(①你知道莫斯科是哪吗?

俄罗斯的首都,来读好这个城市的名字。

②圈出“大文豪”:

谁来读读它?

什么叫大文豪?

是的,具有杰出才能的作家被称为大文豪,那文中谁是大文豪啊?

你还知道哪些大文豪?

了解了文豪这个词,我们再来看看“豪”这个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得美观呢?

告诉预料苏联教育

(这些生词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你发现了吗?

对了,就是“教”,在这个词中读——四声,你还能组哪些词?

那它另外一个读音是?

jiao一声)

感触谦虚口吻意识

(①我们来看看“感触”这个词,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感想,触动)②再来看看“谦虚”这个词,你能找到它的反义词吗?

骄傲,我们经常会说:

出示:

()使人进步,()使人落后。

3、生字词大家都掌握的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刚我们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大作家萧伯纳要称小女孩为老师呢?

三、整体把握

 

四、指导写字

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读读课题

 

4、了解了文章的人物之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6、萧伯纳这个大作家把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称为了老师,说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萧伯纳为什么要称小姑娘为老师呢?

)是啊,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让我们记住这个问题。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己先练习读一读)

 

田字格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

 

一起把这些词语再读一读。

 

4、指名分小节朗读,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倾听,在心里和他们比赛,看看你是否比他们读得好。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

临别时事后(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反思:

课题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7

学情

分析

面对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多读了解本课大意,但萧伯纳、莫斯科,学生还是有些生疏。

教学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

重点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

难点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板书课题、题目切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

说明什么?

[出示:

课文第一句话]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

为什么加个“小”字呢?

[出示:

露珠—小露珠鬼—小鬼可爱—小可爱]

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

二、精读品味、感悟道理

过渡:

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先别急着回答,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个小姑娘。

(示小姑娘的图片)

2、你把小姑娘的大眼睛读得那么有神,真不错!

过渡:

为什么这么小的小女孩却成为了这么有名的作家的老师呢?

这要从萧伯纳和小姑娘的那次道别说起。

萧伯纳和小姑娘临别之际,是怎么话别的?

三、品读对话、深化理解

 

3、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第三小节。

6、简简单单的一次对话,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的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多么天真可爱!

这是一次有趣的对话!

男生来读萧伯纳的话,女生来读小姑娘的话。

7、同学们,就是这句有可能逗着玩的话,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伯纳听了(导读第4自然段)

8、什么是为之一震?

(心灵有所震撼,有所触动)使萧伯纳震惊的是什么?

(是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的一句话)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9、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

10、最后,萧伯纳说道:

“她是我的老师。

”(引读)现在,你能说说看“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了吗?

(因为小姑娘的话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谁来为我们读读萧伯纳的话?

11、文章的最后说“她是我的老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佩服、感激、尊重……)

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

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2、不要忘记这位大作家还有一个小老师呢!

再来看看这个“小”字,除了表示年龄小外,它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情感啊?

五、课外拓展

1.读一读关于谦虚待人的名言、小故事。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指名学生读题)

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

(鲁迅、冰心、高尔基等)

 

(更讨人喜欢。

形象更可爱。

 

1、从外表看这个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爱、漂亮)出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评价:

1、你把小姑娘的可爱读出来了,谁再来!

我们读书时就可以抓住特点来读,还想试试。

)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们一起读读。

 

1、自由朗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看看萧伯纳说了什么?

萧伯纳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理?

(自豪、自夸)

2、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可是小姑娘的反应是怎样的?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预料是什么意思?

那出乎预料呢?

(完全没有想到)

(2)这段话中还有个字告诉了我们萧伯纳是出乎预料,完全没有想到,你找到了吗?

(竟)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5、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天真可爱敢想敢说)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我们一起学着小姑娘的样子,读一读。

 

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非常谦虚、知错就该、能够严于律己)

 

让我们一起深有感触地读一读这一段话。

 

3、学了课文,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深了。

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4、这个关于名人的小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一些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有时间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平等、谦虚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3

(1)

教学

时间

总课

时数

28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是陌生的,课堂上要通过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

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

重点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

难点

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