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829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基础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13.小儿食指络脉色深而滞多属:

A、吐泻伤津B、阴虚火旺C、邪陷心包的闭证D、阴阳暴脱证

14.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

15.下列哪一项为望神最重点:

A、神志B、面色C、形态D、两目

16.巅顶头痛属

A、太阳经B、阳明经C、厥阴经D、少阴经

17.结、代、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来时一止B、止有定数C、止无定数D、脉来缓慢

18.脉象有神是指:

A、不浮不沉B、从容和缓C、沉取有力D、柔和有力

19.八纲中的虚实是辨别疾病的:

A、病位B、病因C、病性D、邪正盛衰

20.以下哪项不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A、凝滞B、重着C、病变缠绵D、不易速去

21.最早用图文对照方法的药学名著是:

 A.《证类本草》  B.《新修本草》

 C.《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22.苦味药的作用是:

A.行气、行血  B.燥湿、利湿C.燥湿、健脾 

D.渗湿、利尿E.燥湿、降泄、通泄、清泄

E

23.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  B.桂枝  C.紫苏D.生姜  E.荆芥

24.患阴暑证,并见小便不利,水肿最宜选用:

 A.麻黄  B.防风  C.香薷D.桂枝  E.羌活

25.清热泻火药的主治证是:

 A.气分实热证  B.血分实热证  C.虚热证

 D.里热证  E.热毒证

26.治疗肠痈的要药是:

  A.蒲公英 B.紫花地丁 C.败酱草D.蚤休 E.连翘

27.治诸骨哽咽,最宜用:

 A.独活  B.威灵仙  C.白花蛇D.川乌  E.木瓜

28.化湿药的主治证是:

 A.水湿风停证 B.水湿泄泻 C.湿温D.湿滞中焦证 E.湿痹

29.既能回阳救逆,又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药物是:

 A.干姜  B.高良姜  C.肉桂D.花椒  E.附子

31.橘皮的功效是:

A.理气健脾,消食化积  B.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C.理气宽胸,散寒调中  D.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E.疏肝解郁,燥湿化痰

32.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散瘀的药物是:

 A.麦芽  B.番泻叶  C.谷芽D.郁李仁  E.山楂

33.功能化瘀止血止痛,为伤科要药的药物是:

 A.蒲黄  B.赤芍  C.牡丹皮D.三七  E.花蕊石

34.川芎的功效是: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调经C.活血行气,止血  

D.活血通经,祛瘀止痛E.活血行气,消积止痛

35.具有清化热痰、除烦止呕作用的药物是:

 A.竹茹  B.天竹黄  C.竹叶D.淡竹叶  E.竹沥

36.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

A.石膏  B.黄连  C.羚羊角D.大黄  E.牡蛎

37.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的共同功效是:

 A.补气养血  B.补气升阳  C.补气生津

 D.养血生津  E.滋阴生津

38.既能补血、止血,又能滋阴润燥的佳品是:

 A.生地黄  B.熟地黄  C.黄精D.阿胶  E.桑椹

39.用于阴虚外感,养阴而不恋邪的药物是:

 A.生地黄  B.石斛  C.玉竹D.青蒿  E.丹皮

40.除( )外,均是乌梅的功效:

 A.敛肺止汗  B.敛肺止咳  C.涩肠止泻

 D.安蛔止痛  E.生津止渴

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预防为主B、整体观念C、辨证论治

D、因时、因地、因人制宜E、治病求本

BC

2.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

A、阴阳相互对立B、阴阳的交互感应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可以相互转化E、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DE

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滋水涵木B、佐金平土C、益火补土D、抑木扶土E、泻南补北

BDE

4.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

A、吸清呼浊B、排出体内的浊气C、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

D、宣发卫气E、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汁液

BCD

5.肝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精和血B、疏泄和藏气C、疏泄与封藏D、藏血与主水E、藏血与封藏

AC

6.下列哪些是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A、整体审察B、急则治标 C、病证结合D、四诊结合E、阳病治阴

ACD

7.有神的病人可表现为:

A、肌肉不削B、目光精彩C、神志清楚D、面红如妆E、语言清晰

ABCE

8.腻苔的主病是:

A、痰饮B、湿浊C、食积D、热毒E、瘀血

ABC

9.表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

A、寒热B、头痛C、咳嗽D、舌象E、脉象

ADE

10.寒热证的鉴别要点是:

A、寒热喜恶B、四肢温凉C、口渴与否

D、面色赤白E、小便短赤与清长

ABCDE

11.中药性能的内容包括:

 A.四气五味  B.配伍  C.归经D.毒性 E.升降浮沉

ACDE

12.中药炮制的目的:

 A.减毒  B.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

 C.增效  D.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藏和制剂

 E.纯净药材及矫味矫臭

13.有清肝明目之功的药物有:

 A.桑叶 B.菊花 C.决明子D.夏枯草 E.青葙子

14.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

 A.化湿  B.止呕  C.解表D.解暑  E.止泻

AD

15.利水渗湿药中,能下乳的药物是:

 A.关木通  B.通草  C.冬葵子D.漏芦 E.车前子

16.既能消食积,又能健胃的药物是:

 A.山楂  B.麦芽  C.谷芽D.鸡内金  E.神曲

BCDE

17.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A.川贝母B.前胡C.款冬花D.百部E.桑白皮

ABCD

18.既能补肾固精缩尿,又能止泻的药物是:

 A.补骨脂  B.仙茅  C.菟丝子D.沙苑子  E.益智仁

ACE

19.具乌须发作用的药物是:

 A.何首乌  B.桑椹  C.女贞子

 D.墨旱莲  E.黑芝麻

20.龟甲的适应证是:

 A.阴虚内热,阴虚阳亢及阴虚风动

 B.肾虚骨萎,小儿囟门不合

 C.癥瘕积聚,久疟疟母

 D.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E.心虚惊悸,失眠,健忘

ABDE

三、填空题(10题,每题2分)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______实则_______。

补其母;

泻其子

2.阳盛则▁▁,阴盛则▁▁,阴虚则▁▁,阳虚则▁▁,是中医学的病理总纲。

热,寒,热,寒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化生和贮藏精气

4.失神的面色表现是;

失神的临床意义是。

答案:

精神萎靡,面色无华;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

5.我国正常人面色是;

“善色”,即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光明润泽

6.虚实是的二个纲领;

虚证是病理概括;

实证是病理概括。

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二个纲领;

是对人本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概括;

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的各种表现的概括

7.温热性药物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

温经通络;

回阳救逆。

8.泻下药按其作用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类,其中以____________作用最为猛烈。

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

9.化湿药多属________之品,易于____________,故_________及_______者宜慎用。

辛温香燥;

耗气伤阴;

阴虚血燥;

气虚。

10.补阴药药性大多________,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不宜用。

甘寒滋腻;

脾胃虚弱;

痰湿内阻;

腹满便溏。

四、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

1.整体观念

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统一性的思想。

2.辨证论治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3.心肾相交

中医理论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心肾阴阳水火相互协调,

心肾之间的生理才能协调。

这就是“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

4.辨证求因

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对疾病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求

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这种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5.神

广义神是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是对人体生命现

象的高度概括;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行动,亦称神志。

6.遍诊法

为《内经》中的三部九候法,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处,合共九处。

7.金破不鸣

入病音哑失音,多属虚证,常见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8.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出产在某地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9.中药的’七情”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10.肝风内动

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

(1)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B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2)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

(3)充斥于腠理之中,并控制和调节腠理开合的为:

A.宗气B.营气C.卫气D.原气E.经络之气

(4)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津液B.精液C.宗气D.血液E.营气

(5)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互相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的交互感应

(6)三焦传变,由上而下传,表示病势趋势:

A.恶化B.好转C.痊愈D.病情无变化E.好转恶化无一定规律

(7)“上气海”是指:

A.息道B.膻中C.丹田D.心E.肺

(8)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C

A.心肝肾经B.胆胃三焦经C.心肺心包经D.心胆小肠经E.肺脾胆经

(9)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肺肾

(10)不是纵向循行的经脉是:

A.冲脉B.督脉C.任脉D.带脉E.阴维脉

(11)脉象有神是指:

A.不浮不沉B.从容和缓C.沉取有力D.柔和有力

(12)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13)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属于:

A.痰湿困脾B.脾气虚弱C.心肾阳虚D.热入营血

(14)舌质纹理粗糙为:

A.裂纹舌B.红星舌C.苍老舌D.瘦薄舌

(15)属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易生风动血B.性粘滞C.性干涩,易伤津液D.多挟湿

(16)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

(17)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18)小儿食指络脉色深而滞多属:

A.吐泻伤津B.阴虚火旺C.邪陷心包的闭证D.阴阳暴脱证

(19)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属:

A.芤脉B.虚脉C.革脉D.散脉

(20)下列除__外,均可导致便秘:

A.热盛伤津B.阴寒内结C.肝脾不调D.阴液亏虚

(21)患者肌肤热,渴喜冷饮,汗出热而味咸,烦躁不安,脉疾而无力,此属:

A.暑伤气阴B.阳明经热C.热盛伤阴D.亡阴证候

(22)主里证的脉象多为:

A.细脉B.濡脉C.滑脉D.沉脉

(23)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佳: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4)下列除__外,均是舌体短缩的主病:

A.寒凝筋脉B.痰浊内阻C.阴亏已极D.气血俱虚

(25)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6)苏子的功效是:

A.止咳平喘,利水消肿B.止咳平喘,行气安胎

C.止咳平喘,润肠通便D.止咳平喘,和中止呕

E.止咳平喘,燥湿化痰

(27)开窍药均可用治:

A.湿阻中焦证B.风湿痹痛证C.疥疮、癣证D.闭证神昏E.脱证神昏

(28)槟榔的功效是:

A.驱虫消积,行气利水B.杀虫疗癣,行气利水

C.驱虫消积,润肠通便D.杀虫疗癣,润肠通便

E.驱虫消积,通便,润肺

(29)生用能镇惊安神,煅用能收敛固涩的药物是:

A.琥珀B.远志C.朱砂D.磁石E.龙骨

(30)治疗热病高热,热极动风,手足抽搐的首选药物是:

A.石膏B.黄连C.羚羊角D.大黄E.牡蛎

(31)蛇床子的功效是:

A.攻毒杀虫,祛风燥湿B.解毒杀虫,收敛止泻

C.解毒杀虫,温补脾阳D.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E.杀虫止痒,温中止呕

(32)常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和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的物是:

A.升麻B.葛根C.柴胡D.菊花E.薄荷

(33)芦根与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生津B.清热除烦C.清肺润燥D.清胃止呕E.清热利尿

(34)辛味的作用是:

A.补益、收敛、固涩B.泻下、软坚

C.发散、行气血D.燥湿、利湿

E.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35)陈皮的功效是:

A.理气健脾,消食化积B.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C.理气宽胸,散寒调中D.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E.疏肝解郁,燥湿化痰

(36)下列除( C)外,均是续断的功效:

A.补肝肾B.强筋骨C.止泻D.止血安胎E.疗伤续折

(37)功擅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的药物是:

A.冰片B.苏合香C.远志D.石菖蒲E.麝香

(38)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的药物是:

A.猪苓B.知母C.黄柏D.泽泻E.木通

(39)下列除(B )外,均为龙胆的适应证:

A.湿热下注之带下、阴痒B.风热咽痛

C.肝火头痛、目赤耳聋D.黄疸尿赤

E.肝经热盛动风之高热、惊厥、抽搐

(40)既能温中止痛,又能杀虫止痒的药物是:

A.干姜B.丁香C.高良姜D.肉桂E.花椒

(41)清热泻火药的主治证是:

A.气分实热证B.血分实热证C.虚热证D.里热证E.热毒证

(42)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侧柏叶B.槐花C.苎麻根D.茜草E.羊蹄

(43)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的良药是:

A.黄连B.紫苏C.香薷D.草豆蔻E.佩兰

(44)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紫苏D.荆芥E.羌活

(45)用苦味药治热结便秘,是取其:

A.宣泄之功B.燥湿之功C.坚阴之功D.通泄之功E.行气之功

(46)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郁结的药物是:

A.栀子B.桑叶C.青葙子D.夏枯草E.决明子

(47)下列除(A )外,均为大青叶的主治证:

A.湿热泻痢B.热入营血,温毒发斑C.温病初起,发热,头痛D.喉痹口疮E.丹毒痈肿

(48)可用于阳虚外感及寒痰停饮、鼻渊的药物是:

A.荆芥B.紫苏C.生姜D.苍耳子E.细辛

(49)小茴香的功效是:

A.温中止呕,助阳止泻B.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C.温肺化饮,温中散寒D.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E.温中降逆,杀虫止痒

(50)既能治目赤翳障,又能治惊痫夜啼及破伤风的药物是:

A.防风B.菊花C.桑叶D.蝉蜕E.荆芥

(51)下列除( C)外,均为栀子的主治证:

A.热病烦闷B.湿热黄疸C.肠燥便秘D.血热吐衄E.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1)起于胞中的经脉有BCE

A.肝经B.任脉C.冲脉D.带脉E.督脉

(2)津液的生理功能是:

A.滋润与濡养B.调节机体阴阳平衡C.化生血液D.排泄代谢产物E.运载全身之气

(3)下列治法中属于“从治”的是CE

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用塞用

(4)表虚证的主要表现是:

AB

A.发热恶风B.汗出C.脉浮紧D.舌淡红苔薄黄E.头痛项强

(5)气滞疼痛的特征是:

A.攻痛B.胀痛C.窜痛D.针刺痛E.隐痛

(6)表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

A.寒热B.头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