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886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doc

初三总复习——七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三戒》比较阅读

(一)黔之驴

(二)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

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三)永某氏之鼠

   永①有某氏者,畏日②,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值子③,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禁僮勿击鼠。

仓廪④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

其声万状,不可以寝。

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某人曰:

“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

”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1、写出几个与《黔之驴》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日抱就犬

B、以为且噬己也;外犬见而喜且怒

C、慭慭然;然时啖其舌

D、以为犬良我友;以为且噬己也

3、解释加点字

(1)临江之人畋得麋麑()

(2)以为犬良我友()

(3)然时啖其舌()(4)悉以恣鼠()

(5)数岁()

4、翻译句子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虎逐渐认识了解驴的过程里,描写虎心理活动的词主要有

;描写虎动作的词主要有

这是虎逐渐认识驴的过程,从中可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三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

(1)《黔之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江之麋》

(3)《永某氏之鼠》

二、比较《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

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

dí,相见。

  7.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2分)

  

(1)有仙则名()

(2)妻子不觌()

  8.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9.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三、比较《爱莲说》和《梅花草堂集》节选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

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

1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15.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

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16.(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四、比较《爱莲说》和《卜算子·咏梅》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7.解释下面句中横线的词: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1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2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2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五、比较阅读《口技》和《乔山人善琴》两段选文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之。

媪曰:

“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

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

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

老妇人。

④阕:

止息,终了。

⑤款扉:

款,敲;扉,门。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2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25.试设想一下:

【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2分)

26.【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

六、比较《强项令》与下文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食:

供养,给……吃。

)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蒙袂辑屦:

用袖子遮住脸,拖着鞋子。

),贸贸然(贸贸然:

昏昏沉沉的样子。

)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嗟:

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

)!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谢:

拒绝。

)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微与:

不必这样。

)!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27、用一个成语概括(乙)文的内容:

2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齐大饥(饥:

)⑵黔敖左奉(奉:

⑶大言数主之失(失:

)(4)后特征为洛阳令(征:

29、写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⑴从而谢焉  谢:

古义        今义       

⑵以至于斯也  至于:

古义        今义       

30、翻译句子:

⑴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⑵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  )

七.比较阅读《包拯》与《裴光德大公无私》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

公曰:

“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

3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故人求京府判司                   

(2)此官与公不相当                  

(3)不敢以故人之私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32.翻译下列句子:

(1)此官与公不相当                                                        

(2)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33.  “某”指不直接说明的指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

如某年某月,某地某人。

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             比较好。

34.  文中的“故”是多义词,解释为“旧”,引申为“旧交情”。

文中的“故人”,即指有旧交情的人,即俗话说的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说:

“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故人具鸡黍”等中的“故人”均指此意。

“故”还有以下几个义项:

A.原来,仍然; B.原因,缘故;  C.故意,特意;D.因此,所以。

请根据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为每个句子中的“故”选择恰当的义项。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2)既克,公问其故。

(     )

(3)故所向克捷。

               (   ) (4)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    )

35.文中的裴光德为什么不给故人谋一官半职?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的做法。

                                                                              

                                                                              

36.文中的裴光德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上与包公有什么相同之处?

比之当今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