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836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Word下载.doc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A.黄帝 B.禹 C.舜 D.启

8.常言道:

故土难离,曾经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商汤B.商纣C.盘庚D.周武王

9.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大禹治水D.黄帝、炎帝大战蚩尤

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

11.下列不属于周朝贵族的是

A.诸侯B.卿大夫C.士兵D.士

12.右图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件文物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象尊 D.毛公鼎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尧舜禹时期

14.甲骨文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是

A.会意  

 B.指示  

C.形声  

 D.象形

15.春秋时期,是什么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

A.人们重视使用肥料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青铜器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1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 D.社会安定

17.《论语》云: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勾践称霸D.齐桓公称霸

18.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表述错误的是

A.吴国也曾经北上争霸B.越国也曾经北上争霸

C.战争期间伴随着民族交融D.当时的争霸战争只有利没有弊

19.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三家指

A.齐、楚、燕B.韩、赵、魏C.赵、魏、秦D.燕、韩、赵

20.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涿鹿之战D.长平之战

2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都江堰的修建 D.秦朝统一的完成

2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民贵君轻” D.“法治”

23.下列古代的思想家中,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庄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25.秦朝的都城是

A.镐京B.咸阳C.洛阳D.安阳

26.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27.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什么字体

A.隶书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28.秦朝时万里长城的东西两端是

A.辽东、临洮B.辽东、嘉峪关C.山海关、临洮D.山海关、嘉峪关

29.巨鹿之战的双方是

A.秦军与刘邦 

B.刘邦与项羽

C.秦军与陈胜吴广 

D.秦军与项羽

30.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战争B.争夺帝位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酷统治的战争D.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战争

二.辨析题(写出错误给2分,说理正确给3分,计5分)

31.在浙江参观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时,李敏同学兴奋地向妈妈介绍有关河姆渡遗址的历史: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处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当时住着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李敏向妈妈介绍的内容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计27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分)商鞅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哪个措施最受当时秦国农民欢迎?

(2分)哪个措施是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

(3)材料二中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并且影响深远的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说一说当时商鞅变法得以推行的原因。

3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5分)

【秦之兴】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这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2)如表列出了秦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请你完成它。

(6分)

措施

经济

统一 A ,统一 B 

文化

统一 文字 

交通

统一 C 和 D 宽窄,开凿 E 

军事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 F 

【秦之衰】

材料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秦之亡】

材料三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分)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1分)

四.材料论述题(计8分)

34.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

他们以巨大的热情和无畏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自觉地理性时代,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长河开始喷流不息,流淌至今。

那理性的光辉一直照耀着中国大地,成为后代中华文明思想智慧的基础和源泉。

——《中华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中“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抽查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错误:

他们当时住着半地穴式房屋(2分)

理由: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

(或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3分)

三.材料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计27分)

32.

(1)富国强兵,(2分)秦孝公.(2分)

(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2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2分)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

(答出一点即可,2分)

33.

(1)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2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A货币、B度量衡.C车辆形制、D道路、E灵渠.F长城.(一个一分,A与B内容可调换,C与D内容可调换,共6分)

(3)大泽乡起义.(2分)

(4)秦朝的暴政;

(2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分)

34.

(1)百家争鸣

(2)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

观点较明确,表述基本清晰,1-3分;

(提出多种观点但不加论述的最高得2分,仅提出1个观点,但明确且深刻的,最高可得2分。

第二层次:

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表述清晰,3-5分;

第三层次:

观点明确且深刻,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联系实际,行文流畅,6分。

(以下是供改卷老师的参考观点,学生只要有以下观点即可给分,超出参考观点之外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观点一: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观点二:

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两种观点都可任用以下两种论述)

论述1: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如墨家的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儒家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他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家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他发展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以上例子可任写两例即可)

百家争鸣促进了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论述2:

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

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6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