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43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

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4.中国古代的医药学成就先秦时期: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③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5.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南北朝时期:

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

6.中国古代建筑学成就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①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长安城。

长安城政体设计合理,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②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②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③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

④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约八十万能工巧匠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被誉为“蒯鲁班”。

北京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宫城又称紫禁城。

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

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7.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和科技论著农学专著:

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

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占全书三分之一,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手工业专著:

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

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科技论著:

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生产技术综合著作: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

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新课标版: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1.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洛阳、长安、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751年,大食俘虏唐军的一些造纸工匠,造纸术传到阿拉伯。

造纸术外传时间口诀:

四七朝日八世阿,十二欧非去安家,十七美洲十九大,造纸技术传天下。

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中期,欧洲才有活字印刷术。

火药:

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人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靠冷兵器耀武扬武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数学:

《九章算术》和珠算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最初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算盘。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以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明清时期,珠算运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问题。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

3.天文:

《石氏星表》和浑仪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

中国不仅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而且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后人根据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记录,编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座标数据。

中国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

简仪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而制成的。

4.历法和农学: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成果丰硕。

夏朝时制订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授时历》规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

《授时历》1281年颁布推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造出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果树栽培方法。

5.医学: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明朝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规律小结

  .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②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

④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⑤统治者对外实行开明的文化、宗教政策,有利于科技文化正常交流和发展;

⑥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⑦重视为“农本”思想的服务,如天文历法、数学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⑧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①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

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

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而英国人哈雷却揭示了其中的规律。

中国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

②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

③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

④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使大量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

⑤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

2.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外传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同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国家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三.热点冷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科技成就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状况与当时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冷点。

  四.高考题例

  01.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墨子•墨经》B.《梦溪笔谈》c.《营造法式》D.《天工开物》

  02.郭沫若为张张衡墓题词: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A.创制了简仪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03.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A.《梦溪笔谈》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04.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①雕版印刷术②记录太阳黑子③实测地球子午线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

  0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0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07.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08.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09.《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

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

  0.小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面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兔【释名】┅┅【集解】┅┅┅┅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

  肉【气味】辛,平,无毒。

┅┅兔肉为羹,益人。

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

其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的什么错误说法?

  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

  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

  01.A识记教材中有关知识。

  02.D张衡的科技贡献除地动仪外,还有最早对月食的科学解释等。

  03.A熟悉南北朝时农学成就。

  04.A公元3—13世纪是指南北朝至宋末元初。

②项西汉,④项春秋。

  05.DA项应为东汉,B项应为北宋,c项应为南宋。

  06.D选项中只有《梦溪笔谈》是北宋时的科技著作。

  07.A司南在战国;

纸最早在西汉前期;

火药在唐朝中期;

活字印刷在北宋。

  08.c甘薯是在明代传入中国,选项中只有《农政全书》能记载。

  09.A从题中“面见”蔡桓公,知其病情,可作判断。

  0.D从左右相反的反刻规律可判断。

  1.

  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

望月而孕。

  没有否定或纠正前人的某些错误说法。

  对16世纪以前传统中医药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

创立了新的药物分类法;

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说法。

  五.新题预测

  01.汉代有人指出: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这是D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02.为中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B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四部医典》

  03.韩剧《大长今》的播出,扩大了中医在世界的影响。

下列关于中医表述正确的是A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②李时珍被誉为中国的“药王”③《唐本草》是最早的官方颁布的药典④华佗被誉为“神医”是“四诊法”的创始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0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这部书是BA.《墨子》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05.“……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这段记载最有可能出自cA.《齐民要术》B.《四民月令》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06.下列文明成果最早经阿拉伯人传往西方的是A

  造纸术

  罗盘针

  

  地动仪

  突火枪

  ABcD07.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

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

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B

  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夏小正》D.《汜胜之书》08.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

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A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09.“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以下关于这则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材料中内容说明了火药的巨大威力B.此种情景应当出现在唐末以后

  c.这项发明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D.火药起源于道士的炼丹活动10.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科技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cA.个人与社会、自然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小专题二: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大纲版1.道教思想老子:

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思想的实质:

维护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阻止新兴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

庄子:

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墨家思想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

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秦朝立国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以法为教。

汉武帝尊儒的同时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思想主张包括:

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

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战国时期:

①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

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②荀子:

他具有唯物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秦汉时期:

①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沉重打击。

②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展:

他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

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裁制度可以统一。

他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简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②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材料,是第二性的。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李贽:

明代后期。

①思想主张:

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