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4891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docx

安徽省皖南八校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2019.4.24

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

共9分)

第Ⅰ 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

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

   作为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战略安排,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把对文化道产的保护,从单体、静态、孤立的文物保护发展到整体、动态、联系性的文化生态保护,这种对保护理念的提升和深化,为我们有效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进一步拓开了施展智慧和才能的广阔空间。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承担着从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动态文化层面、文化物种生存发展环境层面整体地、动态地、全面地保护好徽州文化的重任,这也是大徽州历史振兴的难得机遇,它需要真抓实干,来点实招。

“虚晃一枪”,敷衍、糊、混,不是徽骆驼、绩溪牛的品格。

   自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挂牌以来,我们的相关当政者和有关职能部门为谋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

黄山市文化局已拟定千幢徽州古民居的保护维修计划,市社科联正在积极推进徽州古村落千村保护工程的开展,大徽州“徽州文化非物质道产项目大系”丛书编纂也已提上日程,婺源、绩溪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也提出了许多切实的谋划和举措,把这些谋划和举措落到实处,是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的方向。

   根据徽州地域的实际,徽州文化生态保护,重点在徽州古村落包括其环境氛围的保护。

可以结合“千村保护工程、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的推进,选取十到二十个特色突出、徽州文化蕴含相对丰厚、原生态留存相对较好的徽州古村落,作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块或示范村。

结合新农村建设,对这些徽州古村落高起点地进行谋划。

组建行政、徽州学专家、村落耆英结合的保护中心,对古村落历史文脉进行“望、闻、问、切”,把握该村徽州文化的自身特色,发动百姓深入讨论该村的地域特点、风俗风情、人文历史、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及在整个徽州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

挖掘整理其历史文脉,系统梳理其文化资源,全面盘点其文化遗存,深入激活其文化基因,确定该村有别于它村的独特之点,明确该村的“徽州文化主题”。

象呈坎古村,就是“徽州消防文化”历史与现实结合最好的主题文化村,卖花渔村则是古已形成的徽派盆景文化村,而棠樾就可以着力打造徽州牌坊文化村,叶村则可开发成歙南徽州民俗文化村等等。

这些徽州文化古村落作为徽州文化示范区块,通过“提炼主题、丰富内涵、完善栽体、凸显特色”既承传了徽州文脉,又找准了自己婚特色,“一片田野一片景,一座村落一座魂”。

有计划有依据地修复自身村落的文化原生态,复活一些自身的徽州非物质文化项目,着力在生产性保护上下功夫。

恢复一些微州传统工艺、徽州传统艺术、徽州传统民俗表演,在适度的旅游开发中,“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农家乐”,将在其得天独厚的徽州文化生态环境中把历史和现实融和、对接,“保护”和“发展”就实现了最佳的统一。

   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块,应该按照自身徽州文化物态、非物态遗存的分布情况和特色表现,确定重点保护的一些绝对控制区,防止“文化植被”的进一步“流失”。

划定“绝对控制区”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身域内徽州文化生态情况的掌控、认知、把脉的过程。

   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还需要较多的徽州文化专题博物馆进行汇聚、收藏、展示和推介。

微州税文化博物馆、擞州荼文化博物馆等等专题博物搪,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态的修愎;政府应该鼓励民间兴办各类徽州文化专题博物馆,这是一块潜力大、意义深远,前景诱人的重要空间。

1.下列不属于设立徽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义的一项是(3分)  

   A.承担着整体地、动态地、全面地保护好徽州文化的重任,是大徽州历史振兴的难得机遇。

   B.提升和深化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C.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点是对徽州古村落包括其环境氛围的保护。

   D.为有效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进一步拓开了施展智慧与才能的广阔空间。

2.下列不属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3分)  

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

   A.拟定千幢徽州古民居的保护维修计划。

   B.推进徽州古村落千村保护工程的开展。

   C.着手编纂“徽州文化非物质遗产项目大系”丛书。

   D.申请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的牌子,积极谋划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块或示范村,提炼“徽州文化主题”,修复文化原生态,复活徽州自身的一些物质性文化项目,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点。

   B.恢复传统工艺、传统艺术及传统民俗表演,开发“农家乐”旅游,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最佳统一,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惟一出路。

   C.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块应对自身域内徽州文化生态情况进行掌控、认知和把脉,确定重点保护的“绝对控制区”,以免“文化植被”进一步“流失”。

   D.民间兴办各类徽州文化专题博物馆,对徽州文化进行汇聚、收藏,展示和推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深远的意义和诱人的前景,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生态的修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首饰

[清]李渔

   珠翠宝玉,妇人饰发之具也,然增娇益媚者以此,损娇掩媚者亦以此。

所谓增娇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发色带黄,有此等奇珍异宝覆于其上,则光芒四射,能令肌发改观,墨。

墨垄±当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同一理也。

   若使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环鬓金珠,但见金而不见人,犹之花藏叶底,月在云中,是尽可出头露面之人,而故作藏头盖面之事。

巨眼者①见之,犹能略迹求真,谓其叁亘当丕些些!

使去粉饰而全露天真,还不知如何妩媚;使遇皮相之流。

,止谈妆饰之离奇,不及姿鸯窈窕,毒以人饰珠翠宝玉,非以珠翠宝玉饰人也。

   。

   故女人一生,戴珠项翠之事,止可一月,万勿多时。

所谓一月者,自作新妇于归之日始,至满月卸妆之日止。

只此一月,亦是无可奈何。

父母置办一场,翁姑婚娶一次,!

E些.垫些壅堡!

丕墨以慰其心。

过此以往,则当去桎梏而谢羁囚,终身不修苦行矣。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

富贵之家,无论多设金玉犀贝之属,各存其制,屡变其形,或数日一更,或一日一更,皆未尝不可。

贫贱之家,力不能办金玉者,宁用骨角,勿用铜锡。

骨角耐现,制之佳者,与犀贝无异,铜锡非止不雅,且能损发。

   (节选自《闲情偶记·声容部·治服第三》)

[注]①巨眼者:

指见识高、鉴别能力强的人。

②皮相之流:

只从外表上看,不深入了解的人。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增娇益媚者以此     益:

更加

   B.是以人饰珠翠宝玉     是:

   C.自作新妇于归之日始   归:

女子出嫁

   D.则当去桎梏而谢羁囚   谢:

去掉

5.下面四组句子,分别表明①“增娇益媚”和②“损娇掩媚”的一组是(3分) 

   A.①玉蕴于山而山灵   ②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B.①珠藏于泽而泽媚   ②肌白发黑之佳人满头翡翠

   C.①花藏叶底         ②使去粉饰而全露天真

   D.①月在云中         ②去桎梏而谢羁囚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谈论首饰的小品文,其中心观点是“女子一生,戴珠顶翠之事,止可一月,万勿多时”。

   B.在作者看来,只有长相不足的妇人才应该佩戴首饰,而天生丽质的美人是不需要首饰的,戴了也是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

   C.作者认为,首饰以金银翡翠为最佳,其次是犀角和珍珠,再次是牛角与兽骨,最差的则是铜和锡做的簪子和耳环。

   D.本文以首饰为例,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含蓄地说明人应当心存本真,适当地修饰自我,切不可附庸风雅,弄巧成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玉蕴于山而山灵,珠藏于泽而泽媚同一理也。

(4分)

 译文:

                                                                      

(2)犹能略迹求真,谓其美丽当不止此。

(3分)

 译文:

                                                                           

(3)非此艳妆盛饰,不足以慰其心。

(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赏析(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8.诗中哪一联“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试作简要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尾联与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甸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任选五小题)

(1)子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                 。

”(《论语》)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歇头》)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由居》)

(5)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

(6)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8)今年欢笑复明年,                  。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自居易《琵琶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我心如秤

   从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

   ·

   还在十六两一斤的年代,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个多赚钱的主意。

这一天,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避开众人,对星秤师傅说:

“麻烦师傅给星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

   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德,满口答应下来。

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自己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

   米店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

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一塾师的女儿为妻。

   新媳妇正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

“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错了。

请师傅星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两串钱。

不过,千万不能让俺爹知道。

”星秤师傅为了再多得两串钱,就答应了。

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

老掌柜曾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了。

   

   一段时间后,“丰裕”米店的生意兴旺起来,“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

又一段时间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

   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了,把米店让给了“丰裕”,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

老掌柜心里高兴,出了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盼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说老天爷保佑的,有说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说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的……掌柜嘿嘿一笑,说:

“你们说的都不对。

咱靠啥发的财?

是靠咱的秤!

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星十五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说了一遍。

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

惊讶过后,大家都说他不显山不露水的,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老人家实在高明。

老掌柜高兴极了,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

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

“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

”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星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讲给大家听。

她说:

“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

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

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

咱是靠诚实发的财呀。

”大家更是一阵惊讶,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两半,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慢慢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块儿,从腰里解下账房钥匙说:

“我老了,不中用了。

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众人为秤,半两之差,心明如镜。

做生意,讲究“诚”,做人岂不如此?

11.小说写了两家米店,详写“丰裕”,略写“永昌”,,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12.老掌柜为多赚钱请人星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星秤师傅为多得钱而星不合标准的秤,这些现象表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又是什么?

(6分)    

答:

                                                                                                                                                

                                                                           

13.通观全文,分析新媳妇的人物形象。

(6分)

答:

                                                                                                                                              

                                                                            

14.试结合小说内容探究:

你觉得文章最后一段结尾有没有必要写?

为什么?

(7分)

                                                                                                                                                 

第Ⅱ卷 表述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负荷   荷重   荷载   荷枪实弹

B.落枕   落魄   落差   丢三落四

C.启蒙   蒙蔽   蒙古   蒙昧主义

D.朝鲜   鲜见   鲜有   数见不鲜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

B.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简单地捉襟见肘,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监管机制、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人手。

C.金融危机的风声鹤唳,使得各大银行、企业债权人纷纷赶往企业收贷,资金链条越绞越紧。

D.某些地方领导把目的与手段等量齐观,为增长而增长,为稳定而稳定,结果是有增长而无发展,有GDP的不断攀升而没有民生的改善。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话剧《雷雨》中,周、鲁相认后,已经基本洞悉剧中人物之间血缘关系的读者(或观众)对此后事情的发展怀着紧张、担忧。

B.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C.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D.针对各家电视台无序播放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强调管理上的三条原则:

创作播出导向不能丧失,市场活力不能削弱,媒体责任不能偏离。

18.阅读下面四句话,找出加点词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杰富瑞,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鲇鱼,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够避开全球化的浪潮吗?

②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而在这个“船舱”中放进几条生气勃勃的“鲇鱼”,便能打破沉丹,增强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在中国当今的金融格局中,中资银行无疑是沙丁鱼,而外资银行肯定是一条鲇鱼……

④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面对各种诱惑,你不但要动心,更要动脑。

否则,你就会变成一条贪心的“鲇鱼”,一个“拳头”也会轻易地把你钓起来……

答:

                                                                                                                                                  

                                                                                 

19.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要求语言生动、简明、得体。

(5分)

   艾青原来是学美术的,后来却写诗,成为著名大诗人。

为此,有人跟他开玩笑:

“你是母鸡,可是下的是鸭蛋。

”艾青该怎样回答好呢?

答:

                                                                                                                                                

        

20.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两个问题。

(6分)   

   3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表示,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这是我军方高层首次公开地正式作出这项表明。

   梁光烈在会面时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

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

   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滨田对此并未表达日方的担忧。

   事实上,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去年底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有关情况时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1)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

(2分)

   答:

                                                                

(2)人民网本着“关注新闻热点,传递网友心声”的宗旨,开辟了“强国论坛”和“强国博客”。

 请你将看了上面这则新闻后的感言和观点发表出来供大家品评、讨论。

(4分)

 答: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语出《菜根谭》)一般说来,涉世不深的人,所沾染的不良习惯也相对来说少一些;而阅历丰富的人,所懂得的计谋技巧也就比较多。

刽子手和医生的手上都有血。

最美的图画也不会比白纸干净。

 <二>“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语出《菜根谭》)幼年的耶稣与犹大一样无知无识,我们无法区分。

只有抵制了诱惑才见得到坚贞,战胜了恐惧才显示出勇敢,拒绝了诡计才看得出高洁。

 要求:

①根据以上材料,想想怎样做才算得是一位“君子”;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以“俗世中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