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007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6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docx

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

2011-2018年文言文翻译句子汇编

2018年度高考题

一、(2018全国卷I)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阼阶上为主位。

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在翻译是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得分点:

(1)以:

凭借;出征:

出兵征讨;以为:

作为;先驱:

先锋。

(2)以:

因为;履:

行为;素:

向来,一向;作:

建造;屋五十间:

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二、(2018全国卷II)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

采分点:

(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

(2)“一岁”译为“一年”;“狱”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

【答案】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三、(2018全国卷III)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1.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

而不是知府的简称。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感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舉好生之德。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

命题者所选取的两句,既有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比如对务、去、村野、蔽、恐、辜等),也有对文言虚词的把握(比如对之、岂、为、也、以等),还有对句式的把握等内容,考查较为全面,但由于都比较常见,所以难度并不很大。

第一句中,文言实词“务、去”和文言虚词“岂”是采分点,同时,全句的正确理解翻译也是采分点。

此句应翻译为:

我正致力去除先前的苛严之政,还担忧未能尽除,哪里还有宽政会成为祸患的呢。

第二句中,文言实词“村野、蔽罪、辜”是采分点,同时,全句的正确理解翻译也是采分点。

此句应翻译为:

愚钝之人粗鄙无知,如果以叛逆概括罪名,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答案】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四、(2018北京卷)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时间:

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

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

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

行为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D项,行:

品行,德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

9.【解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答题时把实词和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A项,“日”:

作名词,每天的日常事情;B项,“胜”:

作副词,完,全都。

D项,“其”,作代词,那。

C项,“之”: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不译;助词,表停顿,不译。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解析】题干是“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

①第句的得分点是:

“輶”:

“轻”;“如毛”:

“像鸿毛一样”;“鲜”:

“少”;“克”:

“能够”。

第②句的得分点是:

“取”:

“领取”;“其”:

“那”;“金”:

“赎金”;“复”:

“再”。

【答案】

(1)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2)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五、(2018天津卷)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

亲近B.万象迭入迭:

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

送D.成胜概概:

景象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C项,赍:

怀抱着,带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B项,都是目的连词,来。

A项,分别是:

介词,因此;介词,因为。

C项,分别是:

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分别是:

动词,像,如同;代词,你。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10.【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答案】

(1)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

(3)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

面:

名词作动词,面对;目:

名词作动词,看到。

第二句得分点:

牧:

统治;主管;治:

安定,太平。

第三句得分点:

其……乎:

固定句式,大概……吧,其:

语气词,表揣测。

六、(2018浙江卷)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

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

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

(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治行:

政绩。

14.【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

A项中的“发言”为古今异义词,今天的“发言”指的是发表意见,一般指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

在该文中,它指的是开口说话。

解释错误。

B项根据随文断义法,可知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四方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声和教化的拘束,解释正确。

C项可用迁移法来分析,词语“废黜”指的就是被罢免,代入文中,语意正确。

D项可采用迁移法来分析,曾巩《道山亭记》“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于此”一句中的“治行”指的就是为政的成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

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

15.【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

此题一方面考查考生对18个文言虚词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课内文言知识的把握。

A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无义,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的“其”均为代词,翻译为“他的”。

C项第一个“于”为介词,翻译为“在”;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对象,翻译为“给”。

D项第一个“所”为所字结构,后面加“怪”,翻译为所不常见的事物;第二个“所”和“为”连用,表被动,翻译为“被巡逻船搜寻”。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18.【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第一句,考生首先要补充省略的主语“颜太初”,再抓住句中的几个关键词语“诵”、“夸诳”、“蹈而行之”。

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不显于时”“立于后世”均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如“贱”、“夭”等。

【答案】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

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

七、(2018江苏卷)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宰沭阳二年宰:

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

打开

C.代为治筐箧治:

备办D.奉母闲居奉:

侍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

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说当时决某狱”,意思是“谈论当时判决某个人的诉讼案件”,所以“决”,判决。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得分点:

“迟明”,天快亮的时候;“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骈辚同驱”,驱车一同前往。

第二句中得分点:

“奋”,奋发;“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亲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答案】

(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2017年度高考文言文题

一、[2017·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以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也有直系与旁系、尊亲属与卑亲属之分,均以配偶为标准。

所以,“姻亲”与“血亲”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3.[答案]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严正”“循”“党”“过”各1分,语意1分。

(2)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臧否”“每”“言论”“乱”各1分,语意1分。

二、[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B [解析]“考”是通假字,通“拷”,“拷问”的意思。

“收考”指拘捕拷问,不是“再做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13.[答案]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1)采分点:

“枉”“更”“它”“复”是关键词,“律不可枉也”是判断句。

(2)采分点:

“大蝗”“界”“辄”“屡”是关键词,“侵入平原界辄死”是省略主语“蝗虫”的省略句。

三、[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1.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的掌握,关键在于积累。

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并不很高,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13.[答案]

(1)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应当注意抓住其中的得分点,如

(1)句中应注意“申饬”“岂”“对”、句式“何以……为”等;

(2)句中应注意“为”“肆”“罗织”“发”等。

四、[2017·北京卷]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属疏远    属:

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

交替

C.子房亦与焉与:

参与

D.不能易也易:

交换

9.D [解析]“易”在句中应该解释为“改变”。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0.C [解析]A.表原因,译为“因为”;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1.B [解析]译句中的“皆封侯并”应该删去。

从上文看,李斯是反对分封诸侯的,由此推断出B项不正确。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1)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2.[答案]

(1)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2)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解析]翻译句子要求直译,字字对译,重要采分点有:

①“时”译为“时势”,“为”译为动词“造就”,“失”译为“违背”;②“以”译为“用”,“措”译为“废弃、放弃”,“已”译为“终止”,“篡弑”译为“篡位弑君”。

五、[2017·江苏卷]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

卖B.先生往谒谒:

拜见

C.称之不置置:

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

陈述

6.C [解析]“置”,解释为“放弃”。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左:

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

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

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

《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7.B [解析]依据原文“乃博考三代典礼”一句的上下文来看,汪先生精于治学,熟知典章。

文中的“博考三代典礼”应该是指汪中广泛查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典章礼仪制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8.[答案]

(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解析]

(1)关键词“先”“以爵”“北面”。

根据句意,侍郎谢墉特别赏识汪中,并且自认为学问不及他,故“先”可以翻译为“超过”;“以爵”较为简单,凭借爵位之意;“北面”一词有臣服之意,还有尊人为师之意。

(2)关键词“殁”“存问”“笃厚”。

殁:

死亡,去世。

如韩愈《祭十二郎文》中“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存问:

慰问,问候。

教材当中接触较少,故有难度,但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汪中如何对待“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也就不难翻译出“慰问、问候”的意思。

笃厚:

敦厚。

六、[2017·山东卷]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

稀奇B.工草隶虫篆工:

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

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启:

禀告

9.A [解析]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不一般”。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0.B [解析]B项,“若”均为连词,表假设,译为“假如”。

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

C项,前一个译为“才”,后一个译为“于是、就”。

D项,前一个是副词,译为“趁机”,后一个是介词,译为“凭借、依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分)

13.[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

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

(1)重要词语有“度”“因”“辄”“雅”“弗”等,句式有“弗之罪”。

(2)重要词语有“病笃”“省”“后事”等。

七、[2017·天津卷]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横道伤杀  凶:

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

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

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

草率,随便

8.A [解析]凶,指年成不好。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9.C [解析]A.焉:

前一个,兼词;后一个,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B.以:

前一个,介词,“因为”;后一个,介词,“把”。

C.而:

都是连词,表转折。

D.其:

前一个,代词,“他”;后一个,反问语气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3分)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分)

13.[答案]

(1)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