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064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一朵杏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docx

《《第一朵杏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朵杏花》.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朵杏花》.docx

《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

课题名称

《第一朵杏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

课文插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二次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

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

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1.学生看图,了解课文大概讲了什么?

2.随机识字“竺、桢”

3、生齐读题。

4、生自读课文。

5、读词,解词。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7、检查长句子朗读情况。

8、根据时间顺序指导学生分段。

9、了解最后一段的作用。

10、分段说段意。

从课文插图入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学习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并且掌握长句子的朗读诀窍。

检查字词句朗读。

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生说说各段段意。

生认真书写好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你,坐姿端正。

这儿直接问学生图上画着什么人?

他们在干什么?

什么花学生看不出来。

竺爷爷和小男孩几次看杏花?

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作业设计(含课内、课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竺桢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二次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

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六、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七、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竺可桢几次看杏花?

分别是什么时间?

生先自读自悟。

生讨论。

在师指导下朗读课文。

从竺爷爷弯下腰、习惯的问看出了什么?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指名朗读。

指名读第六段。

齐读,读出春天的美。

(7—14)段对话朗读对理解课文非常重要,设计了一个加提示语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竺爷爷是怎样一个人?

再次朗读。

感情朗读。

学生思考小孩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又问什么高兴?

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表现了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从竺爷爷的话中你也能明白什么?

生思考“精确”什么意思?

生思考竺爷爷之所以能成为物候学家是因为?

生朗读全文,思考从竺爷爷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师补充一些竺爷爷的故事,感受竺爷爷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

生对竺爷爷说话。

生仿写片段《买菜》。

让学生在上节课基础上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

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这个部分。

学习(课文第6---15自然段)抓住对话讲解让学生明白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特别是从提示语上感受到了什么?

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抓住竺爷爷自己说的话也能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

齐读第十六段明白竺爷爷的为人。

让学生从竺爷爷的事迹中谈感受,提高学生精神觉悟,让学生明白学习也就得这样认真踏实才行。

仿写课文第二大段,题目《买菜》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大致的内容。

还能体现竺爷爷热爱观察的特点。

注意这些用词的准确生动。

让学生记一记这段话。

让学生明白搞科学研究是竺爷爷最快乐的事。

理解精确可以联系两次看杏花的时间的不同。

作业设计(含课内、课外)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2、提示语练习。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

“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

“是。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竺可桢一丝不苟精确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