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111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docx

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文综历史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

文综历史

1、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5·广东省六校第二次联考·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2.(2015·江苏省泰州市二模·2)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

3.(2015·安徽省蚌埠市第二次质检·13)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

此规定()

A.阻止了白银外流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4.(2015·安徽省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13)“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

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的这段话强调的是()

A.法律的权威每个人自由根本对立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

C.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

5.(2015·河南省开封市二模·31)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

他说:

“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

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

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

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

6.(2015·广东省中山市二模·21)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7.(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第二次调研·6)李鸿章在奏章中说:

“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

8.(201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0)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的土台,全在国民。

非国民经过一番大觉悟大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发生;非继续的觉悟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维持。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9.(2015·广东省六校第二次联考·1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

这些举措()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10.(2015·山东临沂一模单科·24)“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11.(2015·江苏省泰州市第二次模拟考试·20)下面漫画《民主推销员》从本质上表明美国()

(从左往右依次是:

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

A.冷战后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B.利用北约武力输出民主

C.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D.造成许多国家政局动荡

12.(2015·福建漳州八校联考·16)“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在两个跃进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2、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13题~第14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题~第17题为选做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必做部分】

13.(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第二次调研·21)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

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14.(2015·山东济南一模文综·3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版

材料二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

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

——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日两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

【选做部分】

15.(2015·南京市、盐城市第二次调研·24)近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元平治以后,朝纲废弛,兵权终坠武门之手,国为封建之势,人有兵农之别,降至后世,名分皆泯灭,其弊不可胜言。

……大政维新后,四民渐得自由之权,此乃平均上下,齐一人权之道,亦即兵农合一之基也。

于是,兵非从前之士,民非从前之民,均为皇国一般之民,报国之道本无其别。

——(日)由井正臣《日本近代思想大系》

材料二第732条户主的亲属且在其家者及其配偶,谓之家族。

第749条指定家族成员的居住地点;家族成员不得违反户主之意而自己决定其住所;若不服指定,户主可免除对该成员的抚养义务,直至使其离籍。

第750条家族成员的婚姻和有关实行收养等事宜,要经户主允许,否则可使其离籍并拒绝其复籍。

——1898年《明治民法》

材料三子敬感父母乃人情自然的流露,忠孝之大义乃发自此至情。

……我国以家族制度为基础,举国成一大家族,皇室乃我等宗家,我国民以子对父母之敬爱之情崇敬万世一系之皇位,是以忠孝一致不相分,……忠孝一致实乃我国体之特色。

——(日)唐泽富太郎《教科书的历史》

材料四谈近代化,仅强调工业化和经济近代化是不够的,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近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近代人格、近代品质,就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李卓《日本近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四民渐得自由之权”的具体改革措施。

“四民”“均为皇国一般之民”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现象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6.(2015·长春市普通高中质量监测

(二)·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

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二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

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的民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

17.(2015·江西省红色六校第二次联考·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

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

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

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四)

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3、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到农业的地位,不能体现“重农”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能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应当按时进行农业生产,不能体现“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是指通过深耕细作来增加土壤的肥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是指增加肥力的土地产量更高,这些都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属于“精耕细作”范围,故D项正确。

2.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小农经济

【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3.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清代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清代禁止官银出口外运的最大影响在于阻碍中国资本进入国际市场,不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又一反映。

C项正确。

材料中突出的是官银,A项错误;鉴于元代滥发纸币的恶果,明清两代废除纸币流通,B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可能完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4.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亚里士多德思想

【解析】依据材料中“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的信息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故本题选择C项。

A中根本对立说法错误;B中严格约束不符合题意;D中充分民主权说法绝对。

5.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解析】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社会,故A项错误;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他推崇儒学的表象,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故D

6.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英国世纪”是指在19世纪中期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时期,“美国世纪”是指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霸主的地位,故A项正确;殖民帝国建立是18世纪,与图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独立是1776年,时间错误,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英国已经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故D错误。

7.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从题干信息“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说明①正确;②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倭人”指日本,从“逐年增置”说明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根源是制度的不足,而不是“因快船不敌而言”,排除④。

故选A。

8.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解析】A、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建立共和政治需要全体国民思想上的觉悟,这种政治才能维持,故B项正确。

9.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35年提出,在抗日战争发生之前,且大多数经济建设都设立在了内陆省份,保证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些经济建设成果没有被日军占领,故A项正确;这些经济建设布局的改变并不能缓解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故B项错误;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对民生改善的作用有限,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工业布局一直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故D项错误。

10.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A正确;材料中论述是经济危机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B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C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D错误。

11.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解析】“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与漫画信息无关,故A错误;“美国利用北约武力输出民主”与漫画信息无关,故B错误;依据漫画“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信息可知,美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故C正确;“造成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反映了漫画的表象特征,而没有反映出漫画的本质,故D错误。

12.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954年的一届人大制定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

(1)原因:

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

破解:

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演变:

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3)性质:

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目的: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外在:

时代的变化。

内在: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周天子弗能禁止”加以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信息“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加以说明。

(2)问,从材料信息“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加以说明地位的变化。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加以说明;第二小问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来回答。

第(4)问,从材料一到三反映内在用意,从材料四“事过境迁”“时代已变”的信息回答外在用意。

14.

(1)趋势:

由二十年代的平稳发展到三十年代的发展出现下滑。

(“二十年代发展比较平稳,三十年代发展出现下滑”也可)成因:

二十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但由于农产税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危机爆发。

(2)日本:

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

美国:

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亦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日两国的经济体制

【解析】

(1)观察材料一图表信息,根据1921——1929年期间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与农产品价格呈平稳状态,分析其20年代的发展趋势,根据1929——1932年期间农业工人工资和农产品急剧下降,分析其30年代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中农业财产税日益增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0年代30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2)日本方面,结合必修二《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回答;美国方面,结合必修二《罗斯福新政》中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作答即可。

15.

(1)措施:

明治政府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废除贵族称号);宣布“四民平等”(规定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之间通婚)。

意义: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现象:

个人依旧受到家族(家长)的控制;利用家族亲情宣扬忠君思想。

影响:

使日本近代化带有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3)观点:

人是近代化的主体;没有人的近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近代化(或近代化的实现必须保障人的自由与权利)。

认识: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并未真正实现人的近代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四民渐得自由之权”措施;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对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加以回答。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第749条”“第750条”与材料三“子敬感父母乃人情自然的流露,忠孝之大义乃发自此至情”内容加以回答;第二小问从近代化与对外政策角度加以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从人与近代化关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对资本主义与人的近代化角度加以回答。

16.

(1)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最高权力属于公民集体;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2)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

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

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近代中国民主,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进行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

(1)问,从材料信息“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加以回答;第

(2)问,从“民国初期”加以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加以回答。

17.

(1)变化:

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到不仕清廷;再到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最后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2)原因:

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意义:

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黄宗羲,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进行阐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

(1)问,据材料信息“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到“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回答。

(2)问,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国家统一角度加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