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170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docx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考试科目: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9页。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考试时间为3小时,成绩满分150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题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通用的汉字标准字体是。

3.出土大量甲骨文的“殷墟”位于现河南境内。

4.“天下第二泉”在我国。

5.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出现年代最早的是。

6.中国思想史上,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

7.京剧中,表示刚正稳健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

8.佛教的创始人是。

9.在中国,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10.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于时期。

11.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中国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族的著名史诗。

12.《》是明代修撰的一部最大的类书,原书22937卷,可惜因历史浩劫,散毁殆尽。

13.被称为“亚圣”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14.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5.中医四诊法是指望、闻、问、。

16.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17.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18.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

19.耶路撒冷旧城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

20.中国戏剧中角色四大基本行包括生、旦、、丑。

21.二十四节气歌谣里,“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芒”指的是。

22.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23.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下一句是。

24.中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25.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组成的国家,其中nativeAmerican所指的族群是。

26.中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

27.玄学是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

28.刘禹锡《陋室铭》中有一句话“无丝竹之乱耳”,这里的“丝”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

29.英语DragonBoatFestival,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0.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话时,至少涉及三种意义,即字面意义、说话者意图和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万园之园”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八国联军烧毁。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3.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科举制。

4.伊斯兰的教义集中在该教信奉的《古兰经》里。

5.苗族的吊脚楼是一种土木结构式的建筑。

6.汉传佛教又被称为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小乘佛教。

7.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8.明清时期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

9.《楚辞》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10.在日本,简化楷书,取其片断,形成的是平假名。

11.旗袍是民国初年在满族妇女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12.西安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3.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是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国最著名的摇滚歌手。

14.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5.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人是孔子。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

A.《百家姓》B.《千字文》C.《急就章》 D.《三字经》

2.东巴文是族经师使用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A.纳西B.东乡C.门巴D.景颇

3.以下哪位文化名人不是法国人?

A.哲学家萨特B.作曲家比才C.作家卡夫卡D.画家莫奈

4.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一般称作。

A.婚礼B.冠礼C.宾礼D.吉礼

5.伶人行的祖师是。

A.唐明皇B.关汉卿C.王实甫D.宋徽宗

6.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涮羊肉、广州的龙虎斗、西安的等。

A.佛跳墙B.灯影牛肉C.羊肉泡馍D.小笼包

7.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黄道婆B.太上老君C.关羽D.赵公明

8.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两个世家大族,生活在。

A.东吴B.东汉C.西晋D.东晋

9.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A.《胡旋》B.《凉州》C.《绿腰》D.《霓裳羽衣舞》

10.歌手的音乐风格比较多地受到了节奏蓝调(R&B)和饶舌(Rap)的影响?

A.周杰伦 B.李宗盛C.王光良D.周传雄

11.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古典小说顶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金瓶梅》 C.《水浒传》 D.《红楼梦》

12.半坡遗址属于以彩陶为代表的。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1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14.主要生活在我国湖北、湖南、重庆等地。

A.侗族             B.土家族 C.畲族              D.水族

15.由于火山爆发而毁灭的庞贝古城属于文明。

A.古埃及B.古希腊C.两河D.古罗马

16.以下哪一部不是海明威的作品?

A.《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B.《太阳照样升起》

C.《永别了,武器》D.《乞力马扎罗的雪》

17.小说《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女作家。

A.冰心B.丁玲C.池莉D.张爱玲

18.明朝一品文官的服饰上画的是。

A.孔雀B.仙鹤

C.云雁D.白鹇

19.《老子·五十八章》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

20.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A.泰国B.缅甸C.老挝D.越南

21.塞伦盖蒂野生动物动物保护区主要位于。

A.坦桑尼亚B.肯尼亚C.南非D.赞比亚

22.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发生在。

A.秦汉时期B.汉唐时期C.宋明时期D.明清时期

23.唐代画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A.李思训B.吴道子C.闫立本D.韩干

24.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渊薮,经学典籍主要是“五经”,即。

A、《诗》、《书》、《礼》,《乐》、《易》

B、《书》、《礼》,《乐》、《春秋》、《左传》

C、《书》、《诗》、《礼》,《大学》、《论语》

D、《易》、《书》、《诗》、《礼》、《春秋》

25.理学改变了汉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讲求义理,探讨身心性命修养。

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26.拥有宜家、爱立信、沃尔沃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北欧国家,其货币名称为。

A.盾B.比索C.瑞士法郎D.克朗

27.巴西的官方语言是。

A.西班牙语B.英语C.葡萄牙语D.法语

28.唐代以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

29.以下哪一个不是长城上的关隘?

A.居庸关 B.雁门关  C.函谷关 D.娘子关

30.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所遵循的美学原则的是。

A.焦点透视B.散点透视C.以大观小D.遗貌取神

31.著名音乐家肖邦是人

A.德国B.奥地利C.波兰D.捷克

3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33.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B.商C.汉D.春秋战国

34.道教的创始人是。

A.老子B.葛洪C.张陵D.张角

35.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50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学生的群体差异和_______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字形曲线。

3.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_________________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4.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既包括教的方法,也涉及的方法,是教和学的统一。

5.教学方法中,与“注入式”相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

6.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有、学生和教学内容。

7.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国际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_____________。

8.HSK的全称是。

9.许多外语学习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现象。

10.1967年发表的关于“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一文,被视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11.“i+1原则”是由提出的。

12.测试的目的是了解考生学习目的语的潜力。

13.在1997年基于语料分析,描述了“不”和“没”的习得过程,发现否定结构的习得有“发生期”、“高涨期”、“稳定期”三个阶段。

14.1957年拉多在一书中就提出了文化对比的观点。

15.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五、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特定的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是。

A.词汇记忆B.语义记忆C.情景记忆D.抽象记忆

2.下列哪个不是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趋势:

A、理论研究的并进化B、教学法形态的模式化

C、语法教学的强势化D、教材编写的多元化

3.中介语这个概念是由___________提出的。

A、科德B、赛林格

C、拉多D、克拉申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            。

A.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B.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C.学生的作用大于教师D.学生是主动的,教师是被动的

5.以下不属于教学模式类型的是。

A.传递-接受式B.自学-辅导式C.引导-发现式D.注入-启发式

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起始于20世纪___________。

A、60年代B、70年代

C、80年代D、90年代

7.第二语言教学中通常所谓的“听说读写”指的是四种。

A.语言知识B.语言技能C.语言变体D.语言表现

8.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是语言学。

A.历史比较B.转换生成C.结构主义D.功能主义

9.通常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称为。

A.中介语B.过渡语C.双语D.洋泾浜语

10.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

A.喜欢和厌恶 B.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动机和态度 D.沉思型与冲动型

11.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1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13.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第一语言教学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

14.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

15.下列哪个不是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

________

A、工具性B、实践性

C、国际性D、普及性

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学习在中国”这个偏误很可能是受外国学习者母语影响产生的。

2.最早将偏误分析和中介语概念引进中国的是吕必松。

3.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4.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这三个方面。

5.测试的信度又叫“有效性”,指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

6.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难免偏颇,因此它不是一项科学的评价手段。

7.语言要素教学中的所谓“语言要素”指的是语素、词、句子。

8.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普通语法假说等。

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差别在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同。

10.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语言的迁移。

七、简答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2、什么是成绩测试、水平测试?

叁教案设计与写作(共20分)

八、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教案,要求教学重难点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情景:

外国留学生阿里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

营业员:

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

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

阿里:

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衣服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

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阿里:

长短、大小正合适。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

营业员:

比那件贵80元。

阿里:

比那件贵多了。

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

营业员:

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

你看,就是那一件。

阿里:

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

比这件便宜20元。

我拿给你看看,好吗?

阿里:

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我不喜欢。

我就买这件!

要求:

(1)设计成一个综合课教案;

(2)教学对象为已经在中国学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

(3)课时为100分钟;

(4)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训练重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史记》

2

小篆

3

安阳

4

无锡

5

指南针

6

韩非子

7

红色

8

释迦牟尼

9

元宵节

10

战国

11

12

《永乐大典》

13

孟子

14

《诗经》

15

16

《狂人日记》

17

王维

18

柳公权

19

犹太教

20

21

芒种

22

韩愈

23

秋水共长天一色

2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5

印第安人

26

《山海经》

27

魏晋

28

弦乐

29

端午节

30

听话人理解的意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A

C

B

A

C

D

D

D

A

D

A

A

B

D

A

D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A

A

B

B

D

C

D

C

D

C

A

C

B

D

C

B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共50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个体

2

U

3

短时记忆

4

5

启发式

6

教师

7

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能力

8

汉语水平考试

9

化石化

10

科德

11

克拉申

12

学能

13

王建勤

14

《跨文化的语言学》

15

怎么教

五、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A

D

C

B

C

A

C

11

12

13

14

15

C

D

C

C

D

六、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作用:

第一,在准备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确定难点、重点,进行选择,安排顺序,编写特殊练习,防止错误出现;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点,补充练习,有的放矢地纠错;第三,可以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问题,为语言研究提供课题。

局限:

第一,对比分析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功能;第二,重语际干扰,而忽视目的语规则泛化;第三,重在预防而忽视诊断。

(举例略)

2、成绩测试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其特点是学了什么考什么。

其内容一定要跟教学进度一致,通过成绩测试,学生可以看出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

水平测试在于检测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不以某一个课程为依据。

叁案例分析与写作(共20分)

八、教案写作。

(答案为仅供参考的提纲)

1、教学目的:

通过新课学习,让学生掌握用“比”和“有”、“没有”的比较句,并能在购物中运用。

2、教学环节

(1)复习旧课

(2)学习新课

生词学习

课文讲练

重点词语和语法的讲练

活用练习

(3)布置作业和下一课的生词预习

3、课文讲练重点

(1)重点词语

比,有,没有,比较,长短,肥,合适,正好,颜色,深浅,价格,贵,便宜

(2)重点语法

用“比”的比较句:

肯定形式、否定形式

用“有”、“没有”的比较句

用副词“比较”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