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6302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docx

新疆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的几个重点专题情况

民生与社会建设研究的专题情况

中央党校“民生与社会建设”专题,重点研究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城乡社会医疗保障等问题,就新疆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下:

关于就业的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全面促进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鼓励企业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新疆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的同时,又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就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09年,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35万人,城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其中转移城镇就业40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0%左右。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

2009年,自治区通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规模、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国家技能振兴行动,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缓解就业压力。

全年,全区共培训100万人次(不含兵团)。

二、多举措施力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2009年,自治区把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

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牛,政府给予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补贴:

二是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三高农业生产。

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领办养殖业、种植业、林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其纳入创业范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三是县(市)区政府要做好与大企业、大集团用工需求对接,要与培训机构对接,组织未就业大专院校毕业生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对接受培训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政府按规定给予培训机构、鉴定机构培训和鉴定补贴:

四是政府要针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缺乏人才的状况,组织未就业大专院校毕业生进行定向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配备到乡村卫生院(所)从事乡村医疗服务工作,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培训专项补贴。

五是针对全区南疆双语师资,特别是汉语师资严重缺乏的状况,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未就业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1至2年汉语培训,使其成为学前班、小学汉语重要的师资力量,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专项补贴。

六是乡镇要选派国家干部统一组织未就业大专院校毕业生成立驻村工作组,到村里工作服务一至两年,期满后派到当地农村任职,政府参照大学生见习期标准给予生活补贴。

七是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同时对创业人员吸纳其他人员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八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就业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大专院校毕业生,实行就业援助,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给予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九是各类高校要大力组织以促就业为目的的见习实践活动,确保大专院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见习实践活动。

十是加大促进就业法律宣传和典型事迹经验做法的宣传,引导全社会、毕业生及其家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观念。

三、落实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009年,自治区规定在自治区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招用新疆籍农村农牧民或失地农民就业,给予农民工工资收入6%的养老保险补贴;不招用新疆籍农民工的企业,由当地政府按企业当年新增农民工人数的50%向企业收取企业农民工年平均工资6%的农民技能培训补助费。

同时,在参加社会保险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经济承受能力,自主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农民工、新型农村、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险种,也可自愿选择参加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进城务工人员住院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险种。

四、推动创业促就业

2009年,自治区把推动创业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抓手,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投资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创业等扶持政策。

仅2009年上半年,全区在劳动保障部门建立担保机构57家,建立信用社区233个,全区累计贷款43428人,发放贷款76931万元,带动8633人就业。

五、加大残疾人扶贫和就业力度

自治区出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小额贷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残疾人福利企业信贷支持的力度。

优先安置残疾人到适合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和扶持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全年征收保障金1.5亿元,安排残疾人就业3300名,培训残疾人19800名,举办高层次残疾人培训班,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

六、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

2009年上半年,自治区各地、各部门采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等措施,鼓励农牧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成效显著,共转移农牧业富余劳动力104.37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98%,比去年同期增加9.39万人次。

七、“五缓”、“两降”、“五补”减轻企业负担,保证就业岗位

为了实现稳定就业的目标,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鼓励困难企业稳定职工队伍,不裁员或少裁员。

对困难企业不裁员的,自治区实行“五缓”:

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对困难企业实行“五补”:

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不裁员的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给予补贴。

同时,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还实行“两降”,即允许各地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在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

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009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约6.2万人,加上往届毕业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有:

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难度较大,企业用工需求所见,使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是在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下,企业用工将实现瞄准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大中专毕业生多数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和相应的技术,进入企业后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三是有些大中专毕业生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就业,进而导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农民的培训和就业衔接不上

给农民培训的工种和技能,都是根据空岗情况和缺少的工种,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推荐的。

农民参加完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就业率不是很高。

这当然有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农民不愿离开家门,到县城和外地就业,存在不愿出去,不敢出去。

此外,农民离家外出工作存在住宿、吃饭费用高的问题,外出工作的实际收入减少。

以上各种原因导致农民培训完后就业率不高。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人群之间采用不同的制度,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如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还在演用途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制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社会保障制度为新疆改革发展和稳定,为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制度保证。

全疆的社会保障工作在坚持做好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保证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和改进相关的政策法规,推进各项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一、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2009年制定出台了《自治区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正式启动10%的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三项新工作。

完成了200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

从2005年起已经连续四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达22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3.38万人。

二、工伤、生育保险

2009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调整2008年工伤(亡)职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此次调整标准根据工伤(亡)职工的具体情况分别涉及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以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三个方面。

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

同时,开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二期活动,全面实施农民工覆盖行动计划(2009—2010年)。

费率征收不按基准费率征收,改按每人每月1元,一次性征收全年费用的方式,推动服务业农民工参保。

生育保险延长生育保险待遇支付链条,将只对生产和产后实行补助延伸到对产前、产中、产后实行补助。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75万人。

三、社会救助

在城市低保方面:

截至2009年8月,新疆共有263880户、617031人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受益人群中女性312236人、残疾人54876人、三无人员43781人。

抵保对象类别分三类:

一是老年人105021人;二是成年人300599人,其中:

在职人员12224人、灵活就业人员89149人、登记失业人员81211人、未登记失业人员118015人;三是未成年人211411人,其中:

在校学生129597人、其他人员81814人。

累计支出城市居民低保资金78975.25万元,人均月补助156.5元。

在医疗救助方面:

截至2009年,3年多的时间里全区累计救助困难群众475万人,支出救助资金5.2亿元,救助面覆盖了全疆每个角落,医疗救助资金全部都实现了“阳光发放”。

四、住房保障

为改善新疆地震多发区各族群众的住房条件,截至2009年7月底,新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已开工21万余户,达全年计划的六成之多。

受益于这一惠民工程,估计到2009年底,新疆累计将有近900万人住进抗震安居房。

2009年,新疆共筹集资金55亿元来建设35万户抗震安居房。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福利水平不高

新疆的贫困人口多为少数民族居民。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疆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总数不断减少,生活条件与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享受社会福利的人群范围太过狭窄,总体福利水平也偏低。

二、面对突发事件,社会救助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

突发事件的发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不安全感,而政府基本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

任何社会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没有先兆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应该建立严密的预防措施,而不应该出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等到事件发生以后再临时组织人力、物力来应对突发事件。

三、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保障水平太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新疆的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

虽然每年投入到社会保障中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但所占财政收入比例却不高。

如果经济建设不以发送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各方面社会矛盾必然增多,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建设。

四、农民工社会保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热情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相对比较年轻,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客观需要相对说来不是很强,而且不少农民工对未来风险的意识也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农民工相对偏低的收入水平来说,社会保险的参与成本太高,明显地影响着农民工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城乡之间社会保险发展还严重不平衡,城乡之间也缺乏社会保险的制度接口,一些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赚钱,很多人都没有在城市里永久居住的长期打算,而现今的社会保险项目在转接上还存在一些利益与技术的难题,因此很难简单地将这一群体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之中。

关于教育情况

一、“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检查,全区义务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1995年我区启动“两基”工作以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

到2000年,全区有65个县(市、区)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68.32%。

2003年,我区有28个县(市)列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到2007年底,有27个攻坚县(市)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8%。

2009年3月,全区以县市为单位全部实现了“两基”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

2009年9月自治区“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圆满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

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来看:

2008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1.33%,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6.38%;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05%,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19%。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2008年,全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4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22%;小学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

15,初中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

13。

从办学条件来看,2008年,全区小学、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分别为46平方米、42平方米;小学、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4.69平方米、7.27平方米。

从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来看,2005年、2006年、2007年,自治区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19.88%、29.06%,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18.98%、22.17%、27.33%。

2009年度教育总投入25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从扫盲工作来看,1999年,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

2006年至2008年,全区共扫除青壮年文盲2.3万人。

2008年,全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57%以上,复盲率控制在5%以内。

2008年,全区有小学4159所,在校生201.2万人,有小学教师13.36万人;在初级中学1315所,有在校生106.48万人,在普通初中教师8.02万人;有幼儿园1915所,在园幼儿39.5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42.31%;有特殊教育学校10年,特殊教育在校生5574人,接受残疾儿童、少年的比例达62%。

二、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在国家的支持下,自治区继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成了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单位评审推荐工作,目前已有87所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国家及自治区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35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得到建设。

20所中等职业院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行列。

中等职业教育已建立34个自治区级重点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已建成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和40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008年,全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毛入学率达66.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71.14%,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比例为37.56%。

全区有普通高中444所,在校生41.8万人,有普通高中教师2.87万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5.37%。

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41所,在校生24.45万人,其中:

普通中专75所、在校生15.07万人,成人中专学校23所、在校生1.86万人,职业高中82所、在校生4.16万人,技工学校61所、在校生3.36万人。

仅2009年底,全区已完成中职招生数11.8万人。

三、高等教育注重内涵发展,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启动新一轮高校生均拨款。

从2005年起实行生均拨款机制并追加投入,5年来高校事业费累计增加了10亿元。

2009年9月,自治区党委又决定从2010年起至2012年,实行第二轮高校生均拨款,每年新增1亿元,三年累计增加6亿地,届时高校生均标准将由2009年的3967元提高到7000元。

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42%;全区有普通高等学校32所,在校研究生10317人,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在校生23.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8.46万人,占36.6%;专任教师1.57万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到2009年已达到37.69%;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所,含普通高校的成人本、专科共有在校生5.48万人,成人高校有专任教师0.28万人。

四、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人才

2009年,我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为99.4万人,占少数民族在校总数的42%,故上年增长了24.6%,其中:

中小学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学和“民考汉”学生为70.4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数的33.9%,增长了19.8%;少数民族“双语”幼儿26.4万人,比2008年增长了25.6。

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师3.6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2.8万人,比去年增长了14.2%。

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的方针。

2005年以来,重点扶持南北疆七地州实施农村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已累计投入2.06亿元,对学前“双语”幼儿伙食、教师工资及幼儿读本给予补助。

2008年,我区在国家扶持下建设了214所农村“双语”幼儿园;2009年国家又投入4.8亿元,将继续扶持建设465所幼儿园。

目前,全区已有学前“双语”教育机构2804所,少数民族“双语”幼儿达到21万人。

坚持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和区内高中班。

内高班已累计招生2.96万人,在校生已达到2万人。

区内初中班在校生1.5万人,区内高中班在校生1500人。

五、教育投入逐年增长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稳步推进。

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普通高校实现生均拨款,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逐年提高,贫困学生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4年到2008年,全区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由81.84亿元,增加到210.5亿元,年均增幅达26.64%,高于同期全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2.10%和财政支出年均增幅25.72%的增长速度。

教育事业费支出中公用经费所占比例由15.79%,提高到31.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系统反分裂、反渗透形势严峻,维护稳定与安全任务艰巨。

维护教育系统稳定的形势和任务十分艰巨。

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社会育人的合力还有待强化,齐抓共管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和落实。

二、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任务繁重

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民汉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差距很大,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任务艰巨,教育投入仍然不足,办学条件仍需改善。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矛盾突出

由于受新疆经济、历史、地理、民族等方面因素影响,全区呈现出师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同时并存的局面,中不学“双语”教师“一缺二低”问题尤为严重(“一缺二低”即数量缺乏、汉语水平低、汉语授课能力低),与快速推进的“双语”教学形成强烈的反差。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任务十分紧迫

职业学校公用经费和建设性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比较迫切

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与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六、新疆与全国和西部省区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新疆与全国和西部省区教育发展水平仅从师生比、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生均仪器设备值以及每百名学生的计算机配置五项办学条件指标进行比较来看,仍需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2008年,全区各各学校与全国与西部省区对比,办学条件在西部省区处于第6位至10,初中教育办学条件在西部省区处于第4位至9位,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在西部省区为第4位到第10位,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到西部省区中等偏上水平,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虽达到西部中等左右水平,但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于医疗卫生情况

我区卫生资源现状:

截2009年底,全区卫生机构总数5976个(不含兵团、村卫生室,下同),其中注册医疗机构5730个;其他卫生机构246个(卫生监督所10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采供血机构14个,其他机构6个)。

全区卫生机构床位97039张,其中:

医院床位66786张,占总床位的68.82%;卫生院床位18844张,占总床位的19.42%;其他医疗机构床位11409张,占总床位的11.76%。

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3.97张(2009年全疆总人口数为2158.63万人),较上年有所增加(2008年全疆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3.59张)。

全区卫生人员总数114517人,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94381人,其他技术人员5331人,管理人员4922人,工勤人员9883人。

每千人口医生(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74人、注册护士1.52人。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开局良好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取得新突破。

实现了新农合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全面普及,覆盖农牧业人口1021.64万人,参合人数约993.58万人,参合率达97.25%。

历年累计筹集新农合基金36.18亿元,累计支出新农合基金27.78亿元,累计补偿受益3069.44万人次,2009年当年受益859.398万人次。

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

出台建立了自治区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专家库、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及监管平台,认真做好了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执行工作,全区253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累计完成药品网上交易金额近18亿元,减轻患者用药负—担约5.6亿元。

开展了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2009年,中央财政共补助我区卫生发展资金18.81亿元,比2008年增加8.2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区卫生事业发展。

重点加强了38所县级医院、10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3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所地市级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开工率为92.59%,为全区870所乡镇卫生院、8653个行政村和44所牧业医院购置和更新了基本医疗设备配置。

二、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自2003年,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大力支持下,全面相继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计8059个,总投资27.66亿元,总建筑面积153.78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取得新的进展

全区连续16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连续16年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连续10年未出现霍乱流行,传染病总发病率为792.5/10万,较2008年下降了18%。

全区居民食用合格碘盐率以省区为单位首次达到90%以上。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治愈率继续维持在100%、70%、85%以上。

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深入,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在全国的排名从第四位下降至第五位。

2009年为全区地、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装备了4404万元的实验室检测设备,为70个县(市、区)级疾病控制中心装备了疫苗专用运输车,全区地、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得到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输质量得到保证。

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和卫生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初步形成。

2009年全区投入400多万元,完成了自治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任务。

五、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全区婴儿死亡率由2008年的19.45‰下降到16.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3.49‰下降到19.84‰,孕产妇死亡率由63.52/10万下降到41.79/10万。

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新疆卫生人才队伍虽然初具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