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716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石路堤方案DOC.docx

填石路堤方案DOC

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

填石路堤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江高速公路TJ1B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3年11月

目录

目录1

一、编制依据2

二、编制范围2

三、编制目的3

四、工程概况3

五、施工条件3

5.1、地形、地貌3

5.2、地质条件3

5.3自然地理情况4

5.3.1水文4

5.3.2气候、气象5

5.3.3地下水位情况5

六、施工方法工艺6

6.1工艺原理及作业特点及机械6

6.2机具设备7

6.3填石路堤施工工艺7

6.3.1施工准备7

6.3.2填筑前基底处理8

6.3.3运输、堆料及摊铺9

6.3.4填石路堤压实9

6.3.6路基整修12

七、质量控制12

7.1材料技术要求、准备。

12

7.2填料应用14

7.3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15

八、雨季施工措施17

九、质量保障措施17

十、安全措施18

10.1组织安全保证措施18

10.2特种机械及操作人员安全保证措施18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20

11.1加强文明施工教育20

11.2强化文明施工管理20

十二、环境保护措施20

填石路堤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C-2011);

2、交通部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交通部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4、交通部标准《公路勘查规程》(JTG/TC10-2007);

5、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6、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年版);

7、国家标准《工程岩土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9、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0、贵州省交通厅公路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11、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设计图纸。

二、编制范围

中交安江高速公路TJ1B合同段K6+453.4~ZK12+247(YK12+227)全线填石路堤施工。

路基类型

调运情况

路段桩号

数量(m3)

填方

利用石方

K6+453.4-K7+000

7968.48

填方

利用石方

K7+000-K7+955.76

304.35

填方

大青山隧道洞渣利用石方

YK8+280-YK8+490、ZK8+265-ZK8+475

119353.26

填方

爆破利用石方

YK10+145-YK10-155、ZK10-060-ZK10-075

2.17

填方

爆破利用石方

K11+315-K11-383.64、YK11+383.64-YK12+000、ZK11+383.64-ZK12+000

124004.35

填方

爆破利用石方

ZK12+000-ZK12+247

1753.26

填方

爆破利用石方

避险车道BX2K0+039.99-BX2K0+230.27

14355.43

三、编制目的

针对安江高速TJ1B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山区路基填石施工技术特点,细化具体施工方案,确保填石路堤施工技术上得以保证,工程质量可控,施工生产安全顺利。

四、工程概况

安江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规划“678”网第三横线的东段,横跨贵州省中东部地区,是一条连接铜仁、遵义、黔东南、黔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4公里。

中交安江高速公路TJ1B合同段,路基起讫桩号为K6+453.4~K12+247,线路全长5.79km,路基长度约1.8km,路基填方约49.7万方,均为填石路堤。

五、施工条件

5.1、地形、地貌

项目所处段落主要为中低山岩溶峰丛地貌区,由寒武系(∈)、奥陶系(O)老地层中的白云岩、石灰岩组成,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带,高程在750~1000m之间;山脉形态以条带状为主,山体相对较大,近似椭圆状;山间洼地沟谷狭长,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发育程度不同的漏斗管道是地表水向地下垂直渗透的通道。

山体上峰丛、峰丘、洼地等相间连片,坡地植被以灌木为主,坡脚和洼地是主要的农田耕作地。

5.2、地质条件

项目段落由于经过雪峰期构造运动、加里东期构造运动、海西期构造运动及印支期构造运动、燕山期构造运动等多期次构造运动,特别是雪峰期构造运动及燕山期构造运动尤为强烈,使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碳酸盐岩、岩溶极为发育。

项目区域位于贵州东部NS向构造带、NNE向构造带和NE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

由于地应力的长期作用,其构造形迹复杂多样,构造线大部分为NS向、NNE向及NE向,主要为雪峰期、燕山期地质构造形迹。

现将区域内主要褶皱和断裂构造简述如下:

江口向斜:

轴向NE,其核部因水银厂枢纽断裂破坏而轴线不明显,在江口附近有一SW向分支,大致经闵孝至张家寨附近翘起,该分支又称闵孝向斜,其核部被团坡逆断层破坏。

主向斜向SW延续至周家寨以北翘起而结束。

两翼岩层倾角15~30°,东南部因断层影响局部倒转。

项目区起点段位于该向斜的南翼部。

地质主要为泥岩、白云质灰岩,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岩溶。

5.3自然地理情况

5.3.1水文

沿线有水塘、水渠等地表水体。

水文特点是河流均属于雨源型,表现在泾流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一致性。

地表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对径流量及时空分布和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区内河谷形态大多呈“V”型,且河曲发育,河床基岩出露。

区内各水系流量受天然降水量控制,雨季常暴雨成灾。

河床堆积砂卵石土一般厚度5~10m。

受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理条件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表水发育,分布有大量山区溪流型沟谷。

小溪流多呈树枝状发育,多为“V”形沟,由于地形较陡,溪水流量受雨水控制明显,暴涨暴落;雨季水量大,水位高,遇强降雨常伴生洪水,枯水季节水量一般较小,旱季溪流水近于干涸。

境内地表径流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年际间丰、平、枯交替明显。

5.3.2气候、气象

项目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具有明显季风性气候特点。

沿线年平均气温13.6~16.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38.1℃,年极端最低气温-4.9℃,年平均降水量1092~1369毫米,年无霜期平均280天左右,年蒸发量平均1157.5毫米。

平均主要灾害气候为倒春寒、暴雨、冰雹、霜冻和凝冻等。

项目区偏北风频率最高,偏西风最少,静风频率最高,三者平均风速2m/s左右。

1988~2005年大于17m/s的风力出现过27次,3~5月份最多;极大风力22.7m/s出现在2005年8月3日。

5.3.3地下水位情况

构造对地下水的富集起了重要的作用,压性、压扭性断裂中心部位受挤压,一般起阻水作用,旁侧,尤其上盘羽毛状裂隙发育,有时形成一侧充水断裂。

张性、张扭性断裂破碎带裂隙发育,有时构成充水或两侧充水断裂。

断裂交汇部位,岩石特别破碎,各组裂隙发育,相互沟通,对地下水的富集极为有利。

向斜轴部和翘起端、背斜轴部与倾伏端,断裂密集块带,粗细碎屑岩接触带,新老地层的不整合面等,裂隙发育程度普遍较好,是地下水富集的有利部位。

分水岭地区,山体高大,是各水系的源头,地势陡峻,降雨时多形成地表径流,往地下渗入量少,地下水交替强烈,径流特快,因此,这一带的地下水矿化度低,水质类型单一,水量不大,就低补给,就地排泄,动态随季节变化现在。

山坡地带,地形相对较缓,面积大,较分水岭地区汇水条件好,渗入补给量增加,富水性相对较好。

山间洼地,地势平缓,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径流速度大大减慢,地形低洼易于汇水,虽然面积不大,补给区范围甚大,富水性好。

大的地貌单元影响整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的地下水的运动、赋存和分布,而点上地下水的富集和排泄,则与微地貌形态关系密切。

泉水常岀露与沟头、陡坎下、山脚下、阶地前缘坎下、山坡上的低洼处、马蹄形洼地等微地貌地形中,或者微地貌变化的转折地带。

山高坡陡地段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势低缓区,富水性相对较好。

六、施工方法工艺

6.1工艺原理及作业特点及机械

填石路堤使用的填料料是由大、小粒径不等的颗粒石块和石屑及土组成,通过机械的振动压实,使大小颗粒重新排列、相互镶嵌、紧密咬合使体积减小,从而达到密实度的增加,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填石路堤具有以下特点:

(1)填石路堤不会出现翻浆现象,受雨季干扰少。

(2)填石路堤用粗粒料进行填筑,渗水性很强,堤身不会形成饱水区,可减少路基沉陷、塌散现象。

(3)填石路堤由于不存在毛细水上升而使路基、路面强度降低的现象,填石路堤可以降低边坡防护量,节约投资。

(4)填石路堤利用开挖石方,减少弃方,节约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6.2机具设备

每个施工作业面点备注机械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挖掘机

CAT320

1

良好

2

推土机

T140

1

良好

3

压路机

YZ20

1

良好

4

装载机

ZJ40B

1

良好

5

自卸汽车

解放

6

良好

6

洒水车

解放

1

良好

每个施工点配置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间附表6.1.3。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全站测量仪

LeicaTCR802

1

良好

2

水准仪

NA2

1

良好

3

水准尺

5m铝合金尺

1

良好

4

K30平板荷载仪器

K30

1

良好

6.3填石路堤施工工艺

路基填筑压实应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

“四区段”即填充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即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振动碾压、检验签证、路基顶整、边坡码砌。

6.3.1施工准备

(1)压实机械准备,采用大功率振动压路机或重型夯实机械,功率越大对填石料压实越有利,也有利工程进度提高。

(2)测量准备,根据施工图结合导线复测成果,用全站仪放出路基中心线,每隔20M,在中心线上钉一个木桩,并在木桩端部标一个小钉,以准确控制好道路的中心线。

然后根据每个中心线点,分别放出边桩线。

测量人员在现场用水准仪在边桩上测出控制标高,并用红线作出标记,并以此作为控制桩以控制上料的厚度和路基的宽度。

6.3.2填筑前基底处理

(1)基底处理施工时,首先应合理划分作业区段,使各个区段施工互不干扰。

路堤基地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石路堤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处理。

(2)若原地面横坡缓于1:

5,可直接填筑天然地面上,一般耕植土地段原地面清楚表土15cm,若路堤基地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

如路堤基底范围内由于地面水或者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范围内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等透水性材料。

路堤基底应进行填前夯实,保证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小于90%,若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则基底的压实度按路床的压实度标准执行。

如遇特殊基底按相关设计进行基底处理。

(3)本路段不良地质为岩溶,特殊性岩土为软土:

1>岩溶

岩溶主要位于K11+500~K11+840山体沟谷地段。

据两阶段综合地质勘查资料:

该路段地层岩性风化白云质灰岩,岩溶较发育,路段岩溶裂隙、沟槽发育,多充填残积粘性土,影响路基稳定。

采用强夯处理。

2>软土

本路段软土属浅表季节性软土,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分布于地势低洼处,层厚小于3米,软塑,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采用清除表层软土,换填透水性好的毛渣或开挖石方的处理措施。

(4)当原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

5时,路堤填筑前应将基底挖成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m。

其后进行基底整平碾压作业,使基底土层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5)当原地面坡度陡于1:

2.5时,按陡坡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边坡坡度。

6.3.3运输、堆料及摊铺

(1)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装料、卸料过程中的离析现象。

填石路堤应逐层填筑,根据路基宽度、自卸车每车方量及松铺厚度,安排专人在上料工作面洒网格,以确定每车料卸车位置,指挥卸料来严格控制填筑厚度,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

(2)要求堆料于摊铺同时进行,摊铺厚度略低于最终摊铺厚度,并应全幅摊铺。

摊铺填筑石方应采用渐近式方式。

针对粗集料较多特点,石料摊铺完之后,须在其上铺洒一层细料,确保细料填满大粒径料间空隙。

对于有明显空洞、空隙的地方,用水压法将其冲入下部,反复多次。

撒布细料后摊铺层应相对平顺,以利于压路机碾压。

(3)大粒径石料,应人工手摆,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再用石屑填塞,最后压实。

超尺寸石料应辅以人工小解,直到尺寸符合要求。

也可采用液压式冲击锤机解小,以提高生产效率,不能解小的石块应运出施工现场。

级配不好、细料偏少时可补充细料进行碾压。

6.3.4填石路堤压实

填石路堤,下路堤松铺厚度≤50cm,上路堤≤40cm,上路床松铺厚度≤30cm.具体要求见填石路堤填筑要求表:

采用振动碾压压实,振动碾为牵引式或者自行式,碾轮轴重不小于100KN,激振力不小于250KN,振动频率为30~60Hz,振幅为1.3~1.8mm。

压实能量不小于重型压实标准2.68J/cm³。

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进行,先采用平碾静压,碾压速度为2~4

,然后先慢、后快,先外、后内,由弱振至强振,由外向内、纵向进退式进行。

横向接头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间纵向重叠0.8~1.0m,速度不大于4km/h。

碾压效果依据现场试验(沉降差和孔隙率法)结果进行修正。

进行碾压的最佳施工工艺如下:

a、采用YZ20振动压路机以3km/h的速度静压一遍。

b、采用YZ20振动压路机以2km/h的速度强振6遍后,压实层顶面稳定、无轮迹、沉降量为≤2mm。

c、采用YZ20振动压路机以3km/h的速度匀速碾压第6遍收光,表面平整、密实。

d、最佳松铺系数为1.08。

孔隙率是通过灌水法试验进行确定,孔隙率≤24。

灌水法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灌水法的主要试验步骤如下:

a、根据试样最大粒径宜按表T0110-1确定试坑尺寸

T0110-1试坑尺寸

试样最大粒径(mm)

直径(mm)

深度(mm)

5-20

40

60

200

150

200

250

800

200

250

300

1000

b、按确定的试坑直径画出坑口轮廓线。

将测点处的地表整平,地表的浮土、石块、杂物等应与清除,坑凹不平处用砂铺整。

用水准仪测查地表是否水平。

c、将座板固定于整平的地表。

将聚乙烯塑料膜沿环套内壁及地表紧贴铺好。

记录储水筒初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从环套上方将水缓缓注入,至刚满不外溢为止。

记录储水筒水位高度,计算座板部分的体积。

在保持座板原固定状态下,将薄膜盛装的水排至对该试验不产生影响的场所,然后将薄膜揭离地板。

d、在轮廓线内挖至要求深度,将落于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并测定含水率。

e、用挖掘工具沿板座上的孔挖试坑,为了使坑壁与塑料薄膜易于紧贴,对坑壁需加以整修。

在往薄膜形成的袋内注水时,牵住薄膜的某一部位,一边拉松,一边注水,使薄膜与坑壁间的空气得以排出,从而提高薄膜与坑壁的密贴程度。

f、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拧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从环套上方将水缓缓注入塑料薄膜中。

当水面接近环套的上边缘时,将水流调小,直至水面与环套上边缘齐平时关闭注水管,保持3-5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高度。

g、整理结果

6.3.5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石料的尺寸应符合要求,石块大面朝下,大小咬合紧密,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不得采用层铺法及填隙铺砌工艺。

当路堤高度大于6m时,码砌厚度不小于1.5m,高度不小于1m;路堤高度在10m以上时,码砌厚度不小于2.5m,高度不小于2m。

并分层咬码干砌,空隙较大时用小石块填塞。

码砌石块尽量紧贴、密实、无明显空洞、松动现象,砌块间承力接触面应微微向内倾斜。

码砌表面平整,在曲线上的码砌边坡应平顺。

码砌后的边坡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边坡码砌后,可在其上的坡面上修筑护拱、洒填嵌缝隙土,再洒草籽或铺草皮。

6.3.6路基整修

在填石料表填筑其他填料(如细粒土、粉煤灰等)时,填石料表面应先填筑一层30cm厚的碎石、石屑过渡层。

在路基基本完工后,检查测量路基面的中心线高程,以及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

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路基整修工作。

七、质量控制

7.1材料技术要求、准备。

7.1.1岩石填料的分类

岩石填料按抗压强度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岩两大类,如表7.1。

岩石强度采用尺寸为50×50×50mm的立方体试件饱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

本标段路基填料岩石等级是坚硬岩。

表7.1岩石填料按强度分类

名称

硬质岩

软质岩

坚硬

软硬

较软

极软

分级标准

>60

30~60

15~30

5~15

<5

7.1.2岩石填料的适用范围

用于路基填方材料的岩石,其饱水抗压强度应不低于15MPa。

当其抗压强度小于规定要求时,应进行CBR试验,CBR不低于15%。

不满足要求时,应按填土的要求检验和控制。

石方路基的基底、边坡、结构物回填不应使用软和极软岩石填料,上路堤和上下路床设计采用加工碎石填筑时,应采用硬质岩石加工。

7.1.3岩石填料的级配应符合发下要求:

(1)用于路基主填区的岩石填料,其最大粒径对于硬质岩石不应大于50cm,对于较软岩石不应大于30cm,对于软岩石不应大于20cm,对于极软岩石不应大于10cm。

用于路床和结构物回填的岩石填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8cm.。

用于边坡码砌的岩石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80cm.。

(2)用于路基主填区岩石填料中20mm以下的细粒料的比例不低于10%,一般应为10%~40%;大于200mm的巨粒料的比例不应高于40%;0.074mm以下的颗粒比例不应大于10%。

(3)用于路床和结构物回填的岩石填料,其5mm以下的细料比例应为20%~40%,0.074mm以下的颗粒比例不应大于10%。

(3)用于边坡码砌的岩石填料,30cm以上的巨粒料比例不少于70%,填隙用的中粒料粒径应大于10cm,其比例不应超过30%。

(4)用于路基主填区的岩石填料,不均匀系数应为5~40;用于基底、路床、结构物回填和边坡时,不均匀系数宜为10~20。

(5)浸水石方填方路基可采用块石码砌或级配料填筑。

采用块石码砌时,与边坡的要求相同;采用级配料填筑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cm,小于5mm的颗粒比例不少于30%,小于0.074mm颗粒的比例不大于10%。

(6)反滤层粒料20%通过量时的粒径为10~40mm,与被保护的填料20%通过量时的粒径的比值为2~4。

(7)在石方填方路基上填筑细粒土时,若粗粒料的R15/F85>5,应设过渡层,过渡层应满足M15/F15>5,M15/F85<5。

其中R为粗粒料,M为过渡层粒料,F为细粒料,加上数字表示该通过率对应的粒径。

7.1.4岩石填料的压碎性和细化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粒径为10~20mm的加工碎石进行压碎值试验,其压碎值不宜大于40%。

压碎值试验按基层材料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

压碎值大于40%时,应进行细化率试验。

7.1.5本合同段落石方填料主要来源于隧道炮渣,路基挖方段。

经试验室检测填料符合相关设计及规范要求。

7.2填料应用

7.2.1基底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基底的承载能力应满足不同路基高度的要求,路基高度小于10m时,基底承载力不宜低于150kPa;路基高度为10~20m时,基底承载力不宜低于200kPa;路基高度大于20m时,宜填筑在岩石基底上。

基底强度应均匀,岩石和细粒土混合基底,应加强细粒土部位,降低承载力的差异。

(2)细粒土基底上的填石路堤应设过渡层,过渡层材料应符合3.1.3(7)的要求,厚度为30~50cm。

(3)岩石和细粒土混合基底,应将岩石炸平,并在细粒土部位设过渡层。

基底为石牙状时,应将石牙炸除不少于80cm,并用岩石填料置换细粒土,形成均匀、平整的岩石混合基底。

7.2.2路基主填区可用各种符合要求的填料填筑,但不应采用细粒土和填石混杂或夹层填筑。

细粒土用于填石路基的上部时,应在两层之间设过渡层,过渡层厚度为30~50cm。

细粒土不宜用于填石路基的下部填筑。

7.2.3边坡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硬质岩填方路基的边坡应采用码砌边坡,码砌厚度为60~100cm。

填方高度大于10m时,应设台阶分级,每级台阶高度为8~10m,台阶宽度为2~3m,边坡坡度自上而下依次为1:

1.5;1:

1.75;1:

2.0;1:

2.5。

在边坡上进行植物绿化时,可在台阶上铺60~80cm的种植土,并应做好种植土层的保水、排水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7.2.4石方填方路基的路床与路堤之间应设过渡层,过渡层粒料的级配应符合5.1.3(7)的要求,路床填料的级配应与过渡层填料相适应,最大粒径和CBR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7.2.5浸水石方填方路基填料应符合3.1.3(5)的要求,填筑高度应高于设计水位以上50cm。

采用码砌工艺施工时,路堤边坡应采用浆砌护坡;采用填筑工艺施工时,路堤底部应码砌一层厚50cm的块石,其上设两层厚度各为30cm的反滤层后再填筑岩石填料,路堤边坡浸水部分以上50cm应设2~3层厚度不少于30cm的反滤层。

7.2.6反滤层的材料应符合3.1.3(6)的要求。

用于填筑层的反滤层不少于两层,各层厚度不少于30cm。

用于边坡的反滤层,应根据反滤要求设2~3层,各层厚度不少于30cm。

7.3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

(1)碾压过程和完成后,应进行目视管理,检查岩石的大块数,每2000m2检测6处,每处抽检1m2的范围内尺寸大于20cm的大块数不得超过10块。

整个工作面内不得有超尺寸石块,否则应就地解小或挖除更换。

大块石料不得集中,压实后表面不得有宽度大于2cm的缝隙,否则应将大块石料分散,并填充嵌隙材料。

摊铺后应用钢尺测量每层的松铺厚度,每2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4处,每处以3测点的厚度平均值作为测点厚度值。

应根据压实设备的轴重和激振力确定振动碾压的最少遍数,不得少于表4.5.3的规定,不得有漏压现象。

(2)每压实层应进行一次沉降测量,以评价压实情况,每20m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4处。

按照检测频率要求布置网格测点,以测点为中心,在正交的两轴上以25cm的距离各选择1个辅助测点,以5个点的标高平均值作为该处的标高。

以松铺标高与原标高之差为松铺厚度,以压实后标高与松铺标高之差为压实沉降量,沉降率为沉降量与松铺厚度的百分比。

(3)检测层的碾压沉降率应不小于8%,压实度代表值应不低于95%,极值不低于90%。

八、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来临前修建临时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淹没;每场雨后及时排除顶面积水,并对边坡和急流槽进行维护。

2、路基填料做到随挖随填,随填随压,且每层表面做成0.4%的横坡。

3、整修路床时,在道路两侧每30m修筑急流槽并在路基两侧边沿修筑拦水埂,以利于雨水至急流槽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