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02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2课罗斯福新政

一、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项目)和两个阶段。

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讲述

图片直观

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分组讨论

问题探究

三、知识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六、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前一课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与意义。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第二目着重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

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七、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然后设问: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都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德国和日本通过对外扩张来刺激经济恢复,美国则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

(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像,打出罗斯福的生平介绍)罗斯福又是如何实施新政的呢?

然后进入本课学习。

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背景

师: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那胡佛反危机为什么会失败?

生:

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师:

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多媒体显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的图片)

老师同学生一同探讨总结新政实施的背景

(1)胡佛反危机失败;

(2)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3)罗斯福就任总统

2.经过

(1)第一阶段(1933~1935年),此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这一时期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

(2)第二阶段(1935~1939年),此阶段着重改革,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前夕,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师:

为更好地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起来看《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多媒体显示),将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四个项目加以列叙:

3.内容

师:

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

但为了复兴危机中的美国经济,他执政后推进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时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但改革的决心已定,而改革又是全方位的,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师:

请同学们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多媒体图文显示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1)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3)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具体措施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国家公布的法令有《紧急银行救济法》《联邦证券法》《银行存款保险法》和新的银行法等。

师:

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非常措施有何作用?

生:

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起了巨大的作用。

师: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引导学生看【历史纵横】关于“炉边谈话”的材料,让学生明白,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当时国家整个银行信贷体系陷入瘫痪,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须尽快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改革也首先从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开始,而罗斯福向公众发出这一重要信息则是通过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成为后来他向公众阐述政府政策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不能不说是罗斯福的一个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美国公众对新政的支持。

(2)调整农业政策

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土壤。

师:

罗斯福新政中“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对农民有何好处?

生:

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

师:

通过政府的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场主收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商品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解释此现象),这些有利于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

(3)复兴工业

制订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管制公用事业控制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

师: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引导学生看教材《蓝鹰标志》图和【历史纵横】关于《国家工业复兴法》的材料。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引导学生看教材《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图,多媒体展示通过“以工代赈”兴建的大型工程的图片)

师:

“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过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变革,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二、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师:

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

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教学时采用讨论法。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罗斯福实行新政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具体的引导和帮助。

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

最后,教师对各小组学生讨论的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并根据教材的观点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这是教师引领学生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一步,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体现的重要表现。

1.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未能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师:

经济危机会引发哪些其他方面的问题?

生:

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等

师:

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记载:

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

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3.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首先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

师:

美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一种怎样的代议制,有何特点?

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师: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分权制衡、互相监督、彼此牵制、调节内部矛盾的一种的有效的体制和手段,以从根本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新政实施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正是因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所以美国的共和制也称为总统制共和制。

其次是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

在危机期间初步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师:

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第一,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

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

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师:

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那这种改造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前提下进行的呢?

生: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师:

这也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材料,这段材料说明,罗斯福“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新政“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目的是“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换句话说,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

〔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罗斯福说: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种变化,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总结〕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民主制度,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干预经济的一个成功案例,这种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下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第三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八、知识链接

1.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录)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

显然,这是坦白、勇敢地说出真相,说出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

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

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没有理由的和不正当的恐怖,它使我们从退却转向进攻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

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沈琪译,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

2.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节录)

全国产业复兴法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它授权总统批准“公平竞争”法规,以避免盲目的竞争与生产过剩。

译自亨利·康马杰《美国历史文献》,第2卷。

第1节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

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要提高购买力以增加工农业产品的消费量;要减少失业和救济失业;要改进劳动标准,并要在其他方面复兴产业和保存自然资源。

──傅任敢译,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

3.第一次“炉边谈话”(1933年3月12日)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的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

这是他就职一周后发表的第一次“炉边谈话”。

选自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

到了3月3日下午,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开门营业。

几乎全国各州的州长都发布通告暂时全部或局部地关闭了银行。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发布通告,规定全国银行休假,而这就是政府重整财经结构的第一步。

……我们不仅将致力于使有信用的银行重新开业,而且将致力于通过整顿而促使别的银行取得信用。

……我们这个伟大的全国计划能不能完全得到成功,当然要靠大众的合作。

……对于人民给予的忠诚支持,我是感激不尽的;……归根结蒂,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

执行我们的计划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

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你们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

我们要团结起来消除恐惧。

我们已经准备好重建金融体制的手段;现在要靠你们大家给予支持,促其实现。

──赵涛著,《罗斯福新政──积极的反危机政策》

4.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在书中,凯恩斯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由于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西方一直盛行以经济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行政干预理论对其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且由于其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时都不是万能的,凯恩斯主义同样如此。

由于凯恩斯主义认为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源于私人投资与消费不足,因此它提出的解决危机的钥匙之一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拉动消费。

凯恩斯主义信徒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

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

他们认为个人节俭的美德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储蓄和积累导致失业和萧条。

凯恩斯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中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相对缩小这对矛盾,但他开出的治疗经济顽症的处方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症状,这就是六七十年代“滞胀”出现的根源。

因此西方有学者曾玩笑的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他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

5.罗斯福新政的一些长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

首先,由于经济的恢复,美国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

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而联邦政府的权威也得到了加强。

再次,罗斯福解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之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由此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产生了对今天意义深远的影响。

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同时是美国连续几年空前严重的风灾、沙尘暴和干旱,在“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再如“新政”促进美国思想活跃和学术文艺的繁荣。

在整个“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资助了大批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使他们一方面能够摆脱经济困难,进行独立创作,另一方面又受政府委托将艺术带到了学校和民间。

罗斯福内阁更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新政”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参与,“思想库”一词由此而来。

6.对罗斯福“新政”性质的评价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极端评价:

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很多保守派人士(如前总统胡佛)担心罗斯福将银行、铁路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国有化,并最终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另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激进派人士最初对罗斯福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政”,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中国学界在八十年代以前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其阶级属性,“新政”仍是为加强大企业主的地位,符合大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八十年代以后,这一评价体系逐渐发生变化,中国学者在承认罗斯福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对罗斯福“新政”做出了肯定评价,认为罗斯福虽然仍然信奉自由企业制度,却信仰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其推行的“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因而是进步的。

7.对“新政”作用的评价

史学界对“新政”作用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即“功大于过论”、“过大于功论”和“功过参半论”。

持“功大于过论”者认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基本上是一种进步现象,首先,“新政”挽救了危机,使美国人民摆脱了危机的困苦局面;其次,在缺少足够的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时代,罗斯福所做的努力确实是开创性的;再次,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最后,在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

持“过大于功论”者认为“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

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而且这一派论者还认为罗斯福扩大政府和总统权力、干预经济运行规律的做法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增长。

持“功过参半论”者则基本上综合了两方面的观点,然而这一派论者因持论不稳、立场含糊而受到史学界攻击,早已不是主流思想。

8.“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史学界对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启发而提出的,或者说凯恩斯主义是“新政”的理论根源。

但八十年代后有学者认为,“新政”出台是在罗斯福上任的1933年,甚至在其担任州长的1930年左右就开始提出并实施了,而标志凯恩斯主义形成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1936年才出版的。

虽然凯恩斯在1933年就曾出版《走向繁荣》一书,书中提到把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解决失业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考虑的想法,但其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在此书中并未成形,因此许多人不承认“新政”是受了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凯恩斯主义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产物,《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就是为了找出危机的根源和应付危机的对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罗斯福的“新政”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都是实事造就,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9.对“新政”一些具体政策的评价

罗斯福就职后首先面对的是濒于崩溃的美国金融业,他的应对方法是下令全国银行业立即歇业三天,“停止支付”,并于三日后要求国会召开特别会议,通过了《紧急银行法》。

这一措施虽然挽救了美国整个银行业,使其免于垮台,但罗斯福的做法实际上违反了法律规定,越权接管了本应由美联储履行的职责。

事后有人评价说,罗斯福的一系列新政立法都为行政干预司法开了恶劣的先例。

对于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学界也是毁誉参半,该法令将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