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391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docx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去理解,李白的这两句诗

正确吗?

错在哪里?

思路解析:

黄河属于我国的外流河,向东注入渤海。

它参与的是海陆间的大循环,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注入渤海的水通过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等环节重新补充黄河水。

所以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

答案:

错误。

黄河水参与海陆间的大循环,水是可以通过水循环使黄河水重新得以补充的。

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根据你对水循环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

思路解析:

地球上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三态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水圈。

这里所说的井水是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水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补给的,当地下水水位高于河水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反之,则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

错误。

3.水循环中,陆上水循环的领域在()

A.内流区域及其上空B.外流区域及其上空

C.内流区域及其外流区域之间D.内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思路解析:

水循环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要注意三种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及其环节上的差异。

内流区域的降水不能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外流区域的降水大部分形成径流回到海洋,小部分参加陆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不仅发生在内流区域,也发生在外流区域。

答案:

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属于海陆间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冬季风南下B.钱塘江入海

C.高山冰川融化D.台风登陆宁波

思路解析:

水汽输送主要是由海洋吹向陆地,借助大气运动来实现。

在我国冬季风的源地西伯利亚、蒙古等内陆地区,水汽含量很少,A项错。

钱塘江入海属于海陆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所以B项是错误的。

高山冰川融化仅是地表的水体由固态变为液态,而不涉及水汽输送,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

D

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起重要作用的是()

A.海上内循环B.内陆循环

C.海陆间循环D.三种一样重要

思路解析:

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其重要作用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答案:

C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A.水汽输送B.人工降雨

C.地表径流D.植物蒸腾

思路解析:

就目前的经济技术状况,人类对水循环过程可施加影响的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而对大气中的水汽输送等环节影响很小。

答案:

C

图3-1-1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

读图完成4—6题。

图3-1-1

4.三类径流流速的比较()

A.①>②>③B.①>②;①<③

C.①>②;①>③D.①<②;①>③

思路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地面水流受阻情况,就很容易得出地表径流受阻比地下径流受阻小、流速大的正确结论。

答案:

C

5.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

10天内,在R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B.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思路解析:

根据上题的结论,由于地表径流受阻力小,流速快,其下游污染速度最大。

答案:

B

6.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D.②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思路解析:

由于地下径流受到的阻力大,流速慢,污染持续的时间比地表径流长。

答案:

D

7.读图3-1-2,完成下列问题。

图3-1-2

(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上图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E下渗F水汽输送

(2)此系统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_________________循环,能使_________________水不断得到补充,_________________得以再生。

(3)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交换和_________________迁移。

(4)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

A.黄河水注入渤海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思路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是水循环的源地,也是水循环的归宿。

因此,该系统代表的是海陆间水循环。

天山处在内流区域,它的冰雪融化后没有经过江河汇集流入海洋;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注意C项中“未登陆”的条件限制。

答案:

(1)A—⑤B—⑥C—①D—③E—④F—②

(2)海陆间大陆地水资源

(3)能量物质

(4)C

8.读图3-1-3,完成下列问题。

图3-1-3

(1)写出图中箭头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甲、乙两图能表示“久雨不溢”的是_________________,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图中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潜水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小于河流水位变化的幅度

B.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河流一般没有水位变化

C.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相互补给,所以地下水取之不竭

D.潜水与河流水的更新周期都不长,均属于静态水资源

(4)关于陆地水体及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各种水体

B.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水、动态水和静态水

C.静态水资源更新快,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

D.修建水库可以拦蓄洪水,调节河川径流变化

思路解析:

该图主要表现了河水地表水与潜水的关系。

雨季,河水水位上涨,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旱季,潜水补给河水。

答案:

(1)河水补给潜水潜水补给河水

(2)甲乙

(3)A

(4)D

快乐时光

爸爸与儿子

一个小孩问他父亲:

“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

“是的。

”父亲答道。

“谁发明了蒸汽机?

”孩子接着问。

“詹姆士·瓦特。

“那为什么詹姆士·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蒸汽机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是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态变化的过程

B.陆地水体的水量主要通过陆地循环来补给

C.海陆间大循环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D.水循环使陆地水增多,海洋水减少

思路解析: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陆地水资源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得到补充、更新、再生,陆地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水循环使全球水量维持着动态平衡,而不是使海洋水减少,陆地水增多。

答案:

C

2.下列环节,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B.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C.未登陆的台风形成的降水D.伏尔加河水注入里海

思路解析: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河流径流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只参与了陆地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形成的降水发生于海上,台风本身形成于海上,所以属于海上内循环。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不与海洋相通,所以伏尔加河水注入里海也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

亚马孙河水汇入大西洋,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答案:

B

3.下列选项中所描述的地理事物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阶段,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环节的是()

A.青海湖中的湖水B.塔里木河的河水

C.洞庭湖的湖水D.青藏高原上的永久冰川

思路解析:

青海湖为内流湖,不与海洋沟通;塔里木河为内流河,其径流最终消失在沙漠中,只参与了陆地循环;青藏高原上的永久冰川终年不化。

只有洞庭湖的湖水经长江流入东海,参与了海陆间的大循环。

答案:

C

图3-1-4是“中亚地区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4—5题。

图3-1-4

4.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风沙影响C.降水影响D.气温影响

思路解析:

该湖泊为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泊,因而其最终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水位变化主要受气温的影响。

答案:

D

5.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长年补给潜水D.潜水长年补给湖水

思路解析:

因为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7月份,融水多,湖泊水量大,湖水位高于周围的潜水位,因而湖水补给潜水。

答案:

B

读图3-1-5,完成第6题。

图3-1-5

6.若此时为1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图316中的()

图3-1-6

思路解析:

首先思考图中给出的信息,即从其位置特征可判断甲地为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1月份降水多,河流水位上涨。

此时,河流水位线应高于地下水水位线,因此应为B图。

答案:

B

读图3-1-7,完成7—8题。

图3-1-7

7.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A.地下水补给B.降雨补给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

思路解析:

补给类型③随季节的变化很小;补给类型②在春、夏季节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没有;补给类型①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可以判断①是雨水补给,②是冰川积雪融水补给,③是地下水补给。

答案:

B

8.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思路解析:

②冰川积雪融水补给量一般随气温及冰川积雪量的大小而变化。

图中②的补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的理由主要是:

一方面,春季的气温回升,融化量增加快;另一方面,随着融化量的增加,高山地区积雪量也在减少,因此虽然夏季气温最高,但是由于积雪量的减少,它的补给量没有春季的高。

答案:

A

9.读“水循环示意图”(图3-1-8),完成下列问题。

图3-1-8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水循环的意义。

(5)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主要是什么?

思路解析:

(1)

(2)题,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是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根据图中箭头所指,即可确定A、B、C、D四环节名称。

由于陆地物质组成等情况较海洋复杂,除水汽输送外,所缺少的循环环节及其名称需特别注意和加强记忆。

第(3)(4)题,水有三种相态(固、液、气态)变化和多种水体类型,水循环既是物质流也是能量流,回答其意义时需注意它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和各种水体间的转化特点,以及不同水体在运动时对其他物质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

第(5)题,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来实现的。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施加某些影响。

由于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而降水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空气中要有足够的水汽。

按照这一思路,从造成大气中水汽减少的原因分析,人类对地面状况是怎样施加影响并导致降水减少的。

答案:

(1)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降水水汽输送下渗根吸收

(3)三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内循环

(4)联系四大圈层,进行能量交换,促使物质迁移;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5)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10.读“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图3-1-9),完成下列问题。

图3-1-9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_____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_____洲,C________________洲。

(2)非洲降水量是B洲的两倍半还多,为什么径流量相差不大?

B洲径流总量不是最少,为什么成为人均占有量最少的大洲?

(3)C洲为什么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少的洲?

为什么在人均占有量上却居世界之首?

思路解析: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

答案:

(1)亚欧大洋

(2)非洲纬度位置偏低,蒸发旺盛。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3)由于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径流量最小。

而大洋洲人口稀少,因此人均占有量居世界之首。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