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628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docx

建筑施工1标施工测量设计

施工测量设计

1编制依据与原则

1.1编制依据

⑴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一标】设计图纸。

⑵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一标】土建工程技术标书。

⑶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一标】《工程测量交接桩记录表》。

⑷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版)。

⑸《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⑹《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⑻承包合同。

1.2编制原则

满足相关测量规范及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版)中规定的测量精度和要求,不影响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和隧道顺利贯通。

2工程概况简述

本标段主要工程包括一车站两区间,分别为沙园站~凤凰新村站区间(简称沙凤区间)、凤凰新村站、凤凰新村站临时存车线区间(简称站后区间)。

沙凤区间:

右线YCK12+009.65~YCK12+655.20,全长645.55m;左线ZCK12+009.65~ZCK12+655.20,全长646.01m,长链0.46m。

工程包括两条正线(设有两人防段),两外挂式泵房,一条单渡线,一座施工竖井,两条施工横通道(其中一条兼作联络通道)。

凤凰新村站:

右线YCK12+655.20~YCK12+821.30,全长166.10m;左线ZCK12+655.20~ZCK12+823.60,全长168.40m。

工程包括站厅外挂上置、站台明暗结合车站一座,三条站台层横通道,三条活塞风道及对应三座活塞风亭,送、排风亭一组及对应风道,四组通道及出入口(其中Ⅲ号通道及出入口为远期预留),两组紧急出入口竖井和通道。

站后区间:

右线YCK12+821.30~YCK13+182.00,全长360.70m,左线ZCK12+823.60~ZCK13+182.00,全长358.40m。

工程包括两条正线(设四段风机段),一座施工竖井,一条施工横通道(兼作通风通道、内设泵房)。

3本工程测量主要的内容

本工程测量主要内容分为地表平面(含加密点)控制测量、地表水准(含加密点)测量、趋近测量、竖井联系测量、地下导线测量、地下水准测量、施工测量、贯通误差测量、竣工测量。

4各项测量方案设计

4.1首级控制网的复核制度

4.1.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

业主所交首级控制网精密导线点共11个,二等水准点共4个。

导线点分别为EBCJ056、EBCJ057、EBCJ058、EBCJ059、EBCJ060、EBCJ061、EBCJ062、EBCJ063、EBCJ064、EBCJ065、EBCJ066,其中EBCJ058在交桩时已经破坏。

EBCJ056、EBCJ061、EBCJ062、EBCJ063、EBCJ064、EBCJ065位于楼顶,其余点位位于工业大道北由北向南行驶机动车道路边。

相邻点位之间平均距离350米。

二等水准点分别为Ⅱ地8-1、Ⅱ地8-2、Ⅱ广佛-49,Ⅱ广佛-50,其中Ⅱ地8-1、Ⅱ地8-2位于广州明兴制药厂大院内,Ⅱ广佛-49、Ⅱ广佛-50两个点位于光大花园榕树园潮洲菜酒楼附近。

4.1.2首级控制网的复核

交接桩后,我方组织项目部测量队、公司精测队对地面控制点进行复测,形成至少二级复核制度,测量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

⑴地表平面控制点复核

对地表平面控制点复核测量时采用附合导线作为本工程的地表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的导线点利用业主所交导线点,以利于精测结果与设计院成果相互比较。

导线网起始于EBCJ065~EBCJO56,依次联测各精密导线点,附合于EBCJ064~EBCJ063,形成附合导线。

观测仪器为瑞士徕卡TCRM1201R100全站仪,水平角观测采用左右角各2测回共4测回,在限差范围内取均值;平距观测采用往返各两测回取均值。

内业资料直接输入电脑采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结果与设计值比较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⑵地表水准点复核

水准点复测方法采用附合水准测量,其路线形式为Ⅱ广佛49→→Ⅱ广佛50→→Ⅱ地8-2→→Ⅱ地8-1,路线长度为1.8公里,观测仪器为徕卡NA2水准仪(1.5mm/KM,DS2级)+测微器+精密铟瓦水准尺(0.7mm/KM),内业资料直接输入电脑采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结果与设计值比较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在施工期间对地面平面、高程控制网定期进行检测,保证其在施工期间的完整性、正确性,测设施工需要的地面加密控制点,确保其可靠、可用性。

我项目部将对业主所交各控制桩点进行有效的保护,对行人、车辆多处及施工中可能扰动的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由于施工(或外界影响)必须挖掉、覆盖、遮挡(造成不通视)或扰动的点,测量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事先向监理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使各桩点不受破坏和扰动,确保工程施工和测量的顺利进行。

4.2地表加密控制点的测量

4.2.1地表加密控制点的埋设

利用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要,在地面上埋设相应的加密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选点布设情况如下:

⑴地面加密导线点以业主所交控制点为依据,根据隧道的走向,在每个施工场地附近布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

所设的加密导线点尽可能和业主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形成一条闭合或附合四等导线。

①沙凤区间:

可直接利用业主所交控制点EBCJ060、EBCJ061、EBCJ066为施工控制点,置镜EBCJ060,后视EBCJ061、EBCJ066,放样竖井中心线,指导竖井施工;后期也可直接利用此3个控制点通过竖井联系测量将平面控制坐标、方位角传递到洞内,指导左右线的正确掘进和施工。

同时在施工场地内布设一加密点支1(工业大道北人行道上),用于前期施工场地临建结构的放样。

②凤凰新村站:

业主所交控制点EBCJ061、EBCJ063可以俯视部分施工场地,可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点,指导车站和附属结构的施工,同时在车站附近布设加密点JM1(工业大道北人行道上)和支2(内环高架桥下南田路上),JM1可后视EBCJ061、支点2和JM2(工业大道北加油站门前布设的加密点),支2可后视EBCJ061和JM1。

③站后区间:

利用布设的加密点JM2、JM3(工业大道北内环高架桥下)、EBCJ062控制站后区间施工竖井以及场地临建结构的施工,同时也可用于后期往洞内传递坐标和方位。

⑵地面加密水准点以业主所提供的Ⅱ广佛49、Ⅱ广佛50、Ⅱ地8-2、Ⅱ地8-1四个二等水准点为依据,在每个施工场地附近布设不少于两个加密水准点。

本标段所布设加密水准点为BM1~BM6共六个,BM1和BM2为沙凤区间施工用加密水准点,BM3和BM4为凤凰新村站施工用加密水准点,BM5和BM6为站后区间施工用加密水准点,所设加密水准点和业主所提供的二等水准点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间的高差,以安置一次水准仪即可联测为佳。

点位应埋设在稳固安全、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能长期保存、便于寻找和施测的地方,导线点可兼做水准点。

⑶根据施工需要和现场实际情况,可在施工场地内增设加密控制点,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不受旁折光等影响及便于观测为原则,尽可能选在避开施工干扰、车流和人流量少、稳定坚实的地方。

地表加密控制点位置关系见图4-1。

4.2.2地表加密导线测量

⑴根据规范要求按四等附合导线的作业要求进行施测。

⑵为减少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导线点间的高差不宜过大,视线高出旁离障碍物或地面1米以上,减少地面折光和旁折光的影响。

对于高差较大的测站,采用每次观测都重新整平仪器的方法进行多组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最后结果。

⑶用全站仪测量边长时,考虑气象改正和棱镜常数改正。

⑷为保证导线测量的精度,应做好以下几点:

1)水平角观测采用J2全站仪,仪器应经过有检定资格的单位检定。

2)由于我工程所处位置为工业大道北和梅园南路、南田路、革新路交接处,为车流和人流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导线观测时间选在晚上10:

00点以后进行为最佳时段。

3)水平角的观测,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2倍。

4)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5)水平角观测中误差≤±2.5",方位角闭合差≤±5(n为测站数)。

6)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半测回归零差≤8";

·测回中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13";

·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9"。

7)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mβ=

式中:

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

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8)测距时,应在启动仪器3min后观测;在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雾和大风天气作业时尽量避开,不宜顺光、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9)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观测次数往返各一次;

·总测回数:

4;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5;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7;

·往返较差(mm):

≤2(a+b×D)。

10)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如下:

·方向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

0.1;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m):

0.0001;

·边长及坐标(m):

0.0001;

·方位角(″):

0.1。

4.2.3地面水准测量

⑴施测时按规范要求作业,采用单一水准路线,往、返测,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成果。

⑵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8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计)mm,如闭合差小于限差,则将高程闭合差按测站数反符号正比例分配到各段水准路线上,求出各高程点的高程。

⑶在测导线时可利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对水准点进行校核。

4.3趋近测量

在加密导线点及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向竖井附近分别布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含一个近井导线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

三个平面控制点采用边角三角形施测,并与加密导线点联测,施测技术要求与加密导线点相同;附合导线(边角三角形)的线路总长不大于350m,点位中误差≤±10mm。

地面趋近水准测量按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施测,限差不大于

mm,对所有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平差,平差后的成果指导施工。

4.4竖井联系测量

为保证隧道开挖的正确贯通,将平面控制坐标、方位角及高程传到洞内,需要进行导线定向测量及高程传递测量。

本标段沙凤区间、凤凰新村车站、站后区间都需要做竖井联系测量,凤凰新村站通过2号活塞风亭向车站内传递坐标、方位和高程。

4.4.1竖井定向

⑴本工程竖井联系测量主要采用几何定位(联系三角形)。

通过竖井悬挂两根钢丝,钢丝下端挂的重锤置于油桶内,由井上导线点测定钢丝的距离和角度,然后通过井下测量钢丝的距离和角度,将井口上、下两个三角形联系起来,如图4-2所示。

图4-2竖井联系测量示意图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得出如下两式:

1)连接三角形内角和的检查

α+β+γ=180°

一般均能闭合,若有0.2″以内的残差时,反号平均分配到α、β角上去。

2)两垂线间距离的检查

设C丈为两垂线间距离的实际丈量值,C计为其计算值,则:

d=C丈-C计(C2计=a2+b2–2abcosβ求得)

当γ<4°时,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C计=(b-a)+

3)竖井定向一般规定

井上连接三角形中d值不大于2mm,井下连接三角形中d值不得超过4mm,当检算符合要求时,可在边长中加入改正数。

即:

⑵基本要求:

1)用全站仪采用全圆法按城市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在±4"之内,为减小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测角时应进行三次对中,每次对中时将基座位置变换120º,取三次测角的平均值。

2)联系三角形的边长丈量应使用检定过的具有毫米分划的钢卷尺。

丈量时应施加检验时的拉力,记录测量时的温度,读数估读到0.1mm,每次应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往返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在地上应小于0.5mm,在地下应小于1.0mm,地上与地下测量同一边的较差应小于2.0mm。

3)各测回测定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较差不应大于16",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在±12"之内。

4)测角和测距应同时观测。

⑶联系三角形的最有利的形状:

1)联系三角形的两个锐角а和γ应接近于“零”。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γ角都不能大于3º;

2)c/a(c′/a′)小于1.5;

3)两垂线间距c应尽可能大;

4)联系三角形应沿隧道中线布设,以减小横向贯通误差。

4.4.2高程传递

采用悬吊钢尺(检定过),井上、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的方法传递高程。

将钢尺悬挂在支架上,尺的零端垂直于井下,并在该端挂一重锤,其重量应为检定时的拉力。

井上、井下各安置一台水准仪,由地面上的水准仪在已知水准点A的水准尺上读数a,在钢尺上读取读数m;则井下钢尺读数为n,洞内水准点B的读数为b,为了避免钢尺上下移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上下两台水准仪同一时刻进行。

变动仪器高法和钢尺升高或降低,各观测3次。

观测时应量取井口和井下的温度。

Δt-钢尺温度改正系数,即

a-钢尺膨胀系数,取为0.0000125/ºC

t平-为测量时每次测量的温度平均值

to-为卷尺检核时的温度

HA-A点高程HB-B点高程L-钢尺长度

⑴尺子悬挂时要求在下端所挂重锤G的重力应等于鉴定时钢尺所受的拉力。

⑵为了检核,钢尺传递高程须独立进行三次,每次错动钢尺3cm~5cm,共测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5mm时,取平均值。

⑶为了进行检核起见,应由地面上2个以上水准点将高程传递到洞内的两个水准点上。

4.5与临近标段的联系测量

对于车站及区间预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对方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以保证接口的正确连接。

4.6洞内控制测量

4.6.1地下导线测量

由于本标段沙凤区间、站后区间和凤凰新村站正洞开挖段均未超过1000m,所布设导线按单导线布设。

当车站和区间贯通后,地下控制点可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以提高地下控制点的点位精度。

当车站车站完成第一块底板砼浇注后,及时埋设永久导线点。

区间直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平均边长150m,特殊情况下,不应该短于100m,曲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元素点上,每60~80m布设一个导线点(中线点),点位埋设采用100mm×100mm×10mm大小的钢板,镶直径2mm、深为6mm的铜丝标志,钢板下焊接Φ14的螺纹钢,将钢筋和底板钢筋焊接牢固,砼浇注时注意砼不要覆盖钢板。

单导线的角度采用左、右角观测法,每测回起始方向重新配置度盘,取左(右)角的平均值,在左角和右角分别取平均值后,计算该点的圆周角闭合差:

-导线点盘左观测值的平均值。

-导线点盘右观测值的平均值。

Δ-为规定的限差,规范规定为6"。

洞内导线测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只有两个方向时,可采用左、右角观测法。

由于洞内环境的特殊性,采用以下措施:

⑴由于施工通道和正线温差大,测角时目标成像不稳定,照准精度低、折光率大,给测角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一般应选择大气稳定的夜间或阴天进行测量。

⑵由于洞内导线边短,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对测角影响较大,因此测角时,在测回之间仪器和目标均需重新对中,观测时采用瞄准两次,读数两次的方法。

洞内导线边长较短,测量时宜采用Ⅱ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

4.6.2地下水准测量

⑴在导线点钢板上可焊接一个Φ14,长度1.5cm的钢筋头,钢筋头顶端打磨成光滑,便于测量时水准尺的放置。

⑵在隧道贯通前,洞内水准路线均为支水准路线,因此用往返测进行检核,当车站和区间隧道贯通后,水准点进行联测,成果平差后作为传递高程的起算数据。

⑶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由于洞内施工场地狭小,运输频繁,施工繁忙,以及水浸蚀,会对水准标志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故应经常性地由地面水准点向洞内进行重复的水准测量,根据观测结果来分析水准点是否有变动。

⑷为了满足洞内衬砌施工的需要,水准点的密度一般要达到安置仪器后,可直接后视水准点就能进行施工放样而不需要迁站。

⑸如果地下水准点与导线点不是同一点,根据施工需要亦可另设水准点,以便于施工。

⑹地下水准测量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不符值、闭合差限差满足

的精度。

4.7交接桩制度

⑴我项目部接桩后,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对桩点进行保护。

复测情况及处理措施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于接桩后15天内上报给业主审定。

⑵工程完工后,按有关要求向业主移交足够数量的控制点,经业主专业测量队检测合格后,才进行验收。

4.8施工放样测量

4.8.1桩位施工放样

根据施工场地周围的施工控制点放样车站及附属结构、站后区间桩基托换的人工挖孔桩和车站桥基补强的钢管桩位置。

⑴人工挖孔桩的放样

对于成排或有规律分布的人工挖孔桩桩位放样,首先根据场地周围施工控制点放样其桩位的轴线控制点,轴线控制点至少放样三个,根据轴线控制点放样桩位偏轴线控制点,利用轴线控制点和偏轴线控制点放样人工挖孔桩的十字中心线。

对于单个或极其少量无规律分布的人工挖孔桩桩位放样,根据其坐标推算出十字中心线四个控制点的坐标,将坐标直接输入全站仪,利用全站仪器的坐标放样功能,直接放样出十字中心线控制点。

人工挖孔桩桩位放样示意图见图4-3。

图4-3人工挖孔桩桩位放样示意图

⑵钢管桩放样

本工程桥基补强钢管桩成规则分布,桩位放样方法有两种。

①可根据场地周围施工控制点放样其桩位的轴线控制点,根据轴线控制点放样出钢管桩桩心位置。

轴线放样方法同人工挖孔桩轴线放样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人工挖孔桩放样桩位十字中心线控制点,而钢管桩是直接放样出桩心位置。

②直接把钢管桩桩心坐标输入全站仪,利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直接放样出桩心位置。

4.8.2车站盖挖部分主体结构施工放样

利用竖井联系测量从地上传到地下的平面控制点,以轨道中心线和

结构轴线为依据,测设出柱子中线、边墙500mm线控制点,利用所测设的控制点放样柱子中线和边墙500mm线指导钢筋绑扎和模板施工。

柱子中线或边墙500mm线放样示意图见图4-4。

以加密水准点为基准高程点来进行土方开挖、底板、中隔板、顶板施作的高程放样,即抄平,并在底板和中隔板上埋设水准点。

经常以高等级水准点来复核基准高程点、底板和中隔板上的水准点。

抄平常用的

图4-4柱子中线或边墙500mm线放样示意图

方法为往返测或变动仪器高法(变幅范围要大于50mm以上)。

施工测量中,记录要清晰,准确,互相检校,以确保本工程准确无误的按设计施工。

4.8.3暗挖隧道施工放样测量

⑴线路中线测量

线路中线测量主要是测设左右线线路中线点,利用线路中线点偏移测设隧道中线以控制隧道开挖轮廓及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的施工,为了在施工中方便初期支护各构件的安装控制,中线点的放设宜选在具特征断面的地方。

放设时以已知中线点为依据,置镜一已知中线点,后视另一已知中线点,拨角β,在该方向上量出距离d,做好标记。

按同样方法测设二测回,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用分中法定出该点。

进入曲线段施工时,用同样的方法放样出曲线的五大桩,并用全站仪坐标测设功能检查点位正确无误后,即可作为各细部施工的控制依据。

⑵隧道细部放样

①隧道细部放样主要是放设施工中线(或辅助中线)、水平线,以控制钢架的安装。

本标段区间隧道用采用激光指向仪指导隧道的开挖和掘进。

直线隧道激光指向仪挂在隧道中线上,曲线隧道激光指向仪挂在隧道弦线上。

施工中经常对激光指向仪进行检查校正。

②隧道开挖拱部断面放样:

拱部断面用断面支距法(五寸台法)控制,即自外拱顶点高程起,沿断面中线向下每隔0.5m量出两侧外拱线的横向支距X左、X右,各支距端点的连线即为断面开挖的轮廓线。

③隧道开挖墙部及底部断面放样:

放样和净空检查采用支距法测量,曲墙地段自起拱线高程起,沿中线向下每隔0.5m,向中线左右两侧按设计的尺寸量支距,至轨顶标高为止;直墙地段自起拱线起,沿中线向下每隔1.0m量支距,至轨顶高程位置。

仰拱断面的放样及检查,由隧道结构中线起向左、右每隔0.5m由轨顶高程向下量出设计开挖的深度。

④爆破开挖的测量放样:

根据隧道结构中线、拱顶标高、轨顶标高和之前在掌子面画出的开挖轮廓线,在掌子面上画出隧道爆破的炮眼,也可以直接用全站仪的坐标放样功能放样出炮眼的三维坐标。

在隧道的变断面处加强中线和标高的复核,防止出现测量事故。

⑤隧道各部位的衬砌放样,都是根据隧道结构中线、起拱线和轨顶高程,按照断面的设计尺寸掌握的。

所以在结构物施工以前,须检查复核要使用的中线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检查要使用的水准点高程以及设立的轨顶高标志,确认无误,才能据以放样。

⑧测量时,先通风排烟,待成像清晰后再观测。

4.8.4施工测量质量管理目标和基本质量指标

⑴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本工程建成后的隧道平面、纵断面线型符合设计要求。

⑵基本质量指标:

中误差:

横向≤±50mm;高程≤±25mm。

4.9隧道贯通误差测量

4.9.1纵横向贯通误差的测定

⑴因为是用导线作为洞内平面控制,则可利用导线测量贯通面的贯通误差;

⑵在贯通面上任取E点,如图4-5。

由进口一侧测得E坐标为(xJ,yJ);由出口一端测得E坐标为(xc,yc),即可实测和计算出贯通误差。

图4-5隧道贯通误差测定示意图

4.9.2高程贯通误差的测定

由进、出口水准点引进的两水准路线均联测至E点上,这样E点就得到两个高程值HJE和HCE,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为:

为保证暗挖隧道的正确贯通,根据以往地铁贯通测量经验,测量误差的合理配赋为:

地面控制测量的横向中误差应在±25mm之内,联系测量中误差应在±20mm之内,地下导线测量中误差应在±30mm之内;配赋给地面高程控制测量的中误差为±16mm,向地下传递高程的中误差为±10mm,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中误差为±16mm。

4.10竣工测量

工程竣工后,精测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竣工测量。

4.10.1中线点测设

⑴根据本标段和相邻标段贯通测量平差后的成果,测设出线路中线:

直线段每隔12m测设一个点,曲段每隔5m测设一个点。

⑵在车站底板上每隔100m左右埋设一个永久导线点(中线点),并在边墙上标明点的名称和里程。

4.10.2水准点埋设

洞内水准点每100m左右埋设一个,水准点的编号和高程标记在隧道的边墙上。

4.10.3断面测量

在中线点上逐点测出隧道断面,测绘出每个断面处隧道的实际净空,整理成表上交。

5测量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5.1运输时的注意事项

⑴首先,把仪器装入仪器箱内放妥。

然后,再把仪器箱装在专供运输用的木箱或塑料箱内,并在空隙处填以泡沫塑料、海绵、刨花或其他防震物品。

最后,盖好木箱或塑料箱的箱盖,并将锁锁好。

必要时,还需用绳子捆扎结实。

⑵若无专供运输的木箱或塑料箱,则仪器应由测量员亲自携带,不得托运。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人不应离开仪器。

如乘汽车,应将仪器放在松软物品上面,并用手扶着;在颠簸厉害的道路上行驶时,应将仪器抱在怀里。

⑶装卸仪器时,应注意轻拿轻放,箱盖向上,不准挤压。

无论天气晴雨,均应事先做好防雨措施,切不可使仪器淋雨受潮。

5.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⑴开箱后提取仪器前,应看清仪器在箱内旋转的方式和定位标志。

提取时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用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不许提拿望远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