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80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docx

小学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12年级适用

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校本教材一(低年级)

编者的话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学经典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我乡师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根据冠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冠教发【2011】44号文件精神,我们编写这套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本教材根据以下特点编排:

1.分年级推进。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划分三个推进梯队,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1—2年级为第一推进梯队,诵唱《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4年级为第二推进梯队,诵唱《弟子规》《千家诗》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论中外古今、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6年级为第三推进梯队,诵唱《诗经》《论语》《孟子》以及国家课程标准所推荐的古代诗歌篇目,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

2.分三个层面进行。

三个层面,即:

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技艺层面,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光大华夏传统美德,秉承中华“礼仪之邦”之古风,习礼、厚德、雅行;树凛然之正气,养浩然之气节;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宽广包容的民族精神。

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诵读中外传统诗文经典,吸收世界文化精华,积淀智慧财富,生发创新胚芽。

开发师生学习传统技艺的课堂,对词吟诗作文、书法绘画搏弈,习得国学技艺,提高师生素质。

德育处、团队组织具体组织实施“讲规范、促养成、树精魂”的育人工程,塑造“为人求真、为学求实”的校风,特别是在建设班级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中,让国学经典诵读行动始终在其中,并重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

3.课内外结合。

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站等阵地,通过课内外等途径,采取诵唱练习等形式,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4.师生共同成长。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始终树立一个理念,即“教师与学生同为发展主体,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发展”。

教师发展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体现教师发展,从而摈弃过去单一的教师发展或学生发展,把师生发展统一起来、结合起来。

(古诗篇)

1、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咏 鹅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4、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5、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1、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蒙学篇

《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

《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shàn xìngxiāngjìn xí xiāngyuǎn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dòuyānshān  yǒu yì fāng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yù  bù zhuó bùchéng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wèi rén  zǐ  fāngshào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xiāngjiǔ ling néng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zhí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每个孝顺父母都应该实行和效仿

róng sì suì  néngrang lí   dì yúzhǎng   yí 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shǒuxiào d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shù shí mǒuwén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sānguāngzhě  rì yuè xīng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sāngāng zhě jūn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yuēchūnxià  yuē qiū dōng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cǐ  sì  fāng yìng hūzhōng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东、南、西、北,这叫“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yuē shuǐhuǒmù jīn  tǔ   cǐ wǔ xíng  běn hū shù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

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shí ɡàn zhě  jiǎ zhì ɡuǐ   shí  èr zhī   zǐ  zhì hài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yuēhuángdào rì  suǒchán yuē chì dàodāngzhōngquán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

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chì dào xià  wēnnuǎn jí   wǒzhōnɡhuá  zài dōnɡbě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

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yuējiānghé   yuē huái jì   cǐ  sì  dú  shuǐ zhī  jì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yuē dài huá hāohénghéng cǐ  wǔ yuè shānzhī míng

曰岱华,蒿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译文】中国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yuē shìnóng yuēgōngshāng cǐ  sì mín guó zhī liáng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gbù róngwěn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dì  suǒshēngyǒu cǎo mù   cǐ zhí  wù biànshuǐlù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yǒuchóngyú  yǒu niǎoshòu cǐ dòngwù  néngfēi  zǒu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dàoliángshū  mài shǔ jì    cǐ liù  gǔ   rén suǒ shí

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mǎ niú ya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qīngchì huáng jí hēi  bái  cǐ  wǔ  sè  mù suǒ shí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suān kǔ gān jí  xīn xiáncǐ wǔ  wèi     kǒu suǒhán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shānjiāoxiāng jí xīng xiǔ   cǐ  wǔ chòu bí  suǒ xiù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yuēpíngshàngyuē qù  rù   cǐ  sì shēng yí  diàoxié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gāozēng zǔ   fù  ér shēn shēn ér zǐ   zǐ  ér  sūn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zì  zǐ sūn  zhìxuánzēng  nǎi jiǔ  zú  rén zhī lún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

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

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zhǎngyòuxù   yǒu yǔ péng jūn zé jìng chénzézhōng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

如果君主能尊重臣子,官吏们就会忠心耿耿了。

cǐ  shí  yì  rén suǒtóng dāng shī xù  wù wéi bèi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

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zhǎn qíshuāi dà xiǎo gōng zhì  sī má   wǔ fúzhōng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lǐ   lè  shè  yù  shū shù  gǔ liù  yì   jīn bú  jù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wéi shū xué réngòngzūn   jì  shí  zì  jiǎngshuōwén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yǒu gǔ wén  dà xiǎozhuàn lì  cǎo  jì   bú  kě luàn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ruòguǎngxué  jù  qí  fán  dànluè shuō néngzhīyuán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fán xùnméng xū jiǎngjiū xiángxùn gǔ   míngjù dú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wéi xuézhě   bì yǒu chū xiǎo xuézhōngzhì  sì  shū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Lún yǔ zhě   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mèng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dào dé  shuōrén  yì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zuòzhōngyōng zǐ  sī  bǐ zhōngbù piān yōngbú  yì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子,“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zuò dà xué  nǎi cénɡ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ɡ zhì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zhōnɡshūshú xiàojīnɡ tōnɡ rú   liùjīnɡ   shǐ kě  dú

中书熟,孝经通。

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shī shū  yì   lǐ  chūnqiū hào liù jīnɡ  dānɡjiǎnɡqiú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yǒuliánshān yǒu ɡuīcánɡ yǒuzhōu yì  sān yì xiánɡ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