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8635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docx

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检测(B)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烷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答案C

2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B.大力植树造林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

解析A项中天然气的成分为CH4,燃烧时不会产生SO2,代替煤炭作燃料能减少SO2排放量;B项中植树造林,SO2的排放量不会改变;C项中硫酸厂的尾气中SO2被吸收,减少了SO2的排放量;D项中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将生成的SO2固定为CaSO3,减少了SO2的排放量。

答案B

3饮用水的消毒剂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且不会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  )

A.臭氧B.漂白粉

C.液氯D.白酒

解析漂白粉有固体残留,使水变浑浊;液氯(氯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也会跟水中有机化合物生成致癌物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最好,白酒基本上不能对饮用水起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A

4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中,一般要使用化学药品氰化物,其直接后果如下:

①污染水;②破坏臭氧层;③危害工人生命健康;④破坏植被;⑤违反国家规定。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是含氟化合物(如氟利昂)等制冷剂,②不符合,C项正确。

答案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农田灌溉和排水也能导致水污染

C.建污水处理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工业污水一般无需作治污处理

D.臭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不能用臭氧作污水处理剂

解析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将农田土壤里的水污染物带入水源,导致水污染。

臭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它的强氧化性能将污水中的致病细菌等多种有害物质除去。

适量地使用臭氧,不但没有对人起直接危害,而且还不会使水产生二次污染。

答案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垃圾进行分类要严格执行国际统一的标准

B.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垃圾的存放

C.凡是废纸都可归为纸类垃圾进行回收

D.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以积攒起来供回收利用

解析垃圾的分类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

对垃圾进行分类,应该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对垃圾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垃圾的综合利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提供依据,而不是为垃圾的存放而分类;卫生纸不能归为可回收垃圾;学生在课堂上用过的废纸可回收造纸。

答案D

7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无机物B.有机物

C.盐类D.非金属单质

解析塑料、纤维、橡胶属高分子材料,很显然属于有机物。

答案B

8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

分类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知识中垃圾的分类。

废易拉罐可回收利用,A项正确;废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B项错误;灯管中的荧光粉对人体有害,C项正确;不可再生的废纸属于可燃垃圾,D项正确。

答案B

9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节约用水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下列不符合节约用水的做法是(  )

A.农田普及滴灌技术

B.鼓励超量开采地下水,以补充城市水资源紧缺

C.工厂废水经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或农业灌溉

D.减少污染源,保护水源地不被污染

解析地下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超量开采后患无穷。

答案B

10保护环境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带来“白色污染”

B.减少使用氟氯代烷的目的是减少酸雨

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D.北京城区限制冬季燃煤供暖,是因为燃烧煤会有SO2产生

解析A项,废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称之为“白色污染”,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不属于“白色污染”;B项,减少使用氟氯代烷可以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但不能防止酸雨的形成;C项,大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源缺乏;D项,冬季限制燃煤供暖,可减少SO2的排放量。

答案D

11垃圾资源化的方法是(  )

A.填埋B.焚烧

C.堆肥法D.分类回收法

解析填埋、焚烧、堆肥都有缺点,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D

12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矿渣堆放在河边

B.生活垃圾露天堆放

C.电镀废水直接排放

D.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解析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答案D

13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  )

A.农用塑料薄膜B.废弃砖瓦陶瓷

C.卫生纸D.纯棉纺织品

解析农用塑料薄膜属于热塑性塑料,适合于直接用作材料或循环再生的处理方法。

答案A

14“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将CO2转化为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

CO2转化为有机物的方法很多,如:

①6CO2+6H2O

C6H12O6+6O2

②CO2+3H2

CH3OH+H2O

③CO2+CH4

CH3COOH

④2CO2+6H2

CH2

CH2+4H2O

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最节能的,同时原子利用率最高

B.反应①是最节能的,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最高

C.反应②中,CO2作为氧化剂

D.反应④中得到的产物可以作为生产塑料的原料

解析反应①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最节能的,但反应①的原子利用率没有反应③高,反应③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

答案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材料是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固体悬浮物散逸到空气中形成的污染

C.用完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D.用作导线的铜丝是用纳米铜制成的

解析纳米材料是指用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颗粒制成的材料,A错误;“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B错误;用完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防止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C正确;用作导线的铜丝不是纳米铜,D错误。

答案C

16某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①用气态燃料代替液态和固态燃料作为发动机动力来源;

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④分类回收垃圾;

⑤开发无磷洗涤剂;

⑥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用气态燃料可以减少硫、铅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开发无汞电池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③错误;分类回收垃圾,一可以废物利用,二可以减少垃圾的污染;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可以节省木材。

答案C

17要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B.对河水进行消毒处理

C.控制农田排水

D.减少用水量

解析水体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因此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根本的措施。

答案A

18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

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2(g)

Cl2(aq) K1=10-1.2

Cl2(aq)+H2O

HClO+H++Cl- K2=10-3.4

HClO

H++ClO- Ka=?

其中Cl2(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Cl2(g)+H2O

2H++ClO-+Cl- K=10-10.9

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

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解析由图像知pH=7.5时,c(HClO)=c(ClO-),故Ka=

=10-7.5,将题给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加在一起得可逆反应:

Cl2(g)+H2O

2H++ClO-+Cl-,其中K=K1×K2×Ka=10-1.2×10-3.4×10-7.5=10-12.1,A错误;由电荷守恒可知c(H+)=c(OH-)+c(ClO-)+c(Cl-),由于c(Cl-)>c(HClO),故c(H+)>c(OH-)+c(ClO-)+c(HClO),B错误;pH=7.5时c(HClO)小于pH=6.5时c(HClO),故杀菌效果差,C正确;夏季温度高,Cl2溶解度小,c(HClO)小,且HClO受热分解,杀菌效果会比冬季差,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包括6小题,共46分)

19(8分)下表表示的是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按汽车平均行驶1km计算)。

污染物

速度(km·h-1)

50

80

120

一氧化碳/g

8.7

5.4

9.6

氮的氧化物/g

0.6

1.5

3.8

碳氢化合物/g

0.7

0.6

0.8

(1)当汽车速度增加时,气体的质量增加得最多的是       。

 

(2)要使污染程度减到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        。

 

(3)从上表中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该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排放的污染物总质量的对应关系是:

50km·h-1—10g,80km·h-1—7.5g,120km·h-1—14.2g。

答案

(1)氮的氧化物

(2)80km·h-1

(3)该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的燃烧不够充分,并且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燃烧率缓慢下降。

用汽油或柴油作汽车燃料,难免污染环境,但适当地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0(6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地表水质量作了明确规定,部分指标如下(除pH外,各项目的单位:

mg·L-1):

项目及标准

水质分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磷(P)≤

0.02

0.1

0.2

0.3

0.4

氮(N)≤

0.2

0.5

1.0

1.5

2.0

锌(Zn)≤

0.05

1.0

1.0

2.0

2.0

铅(Pb)≤

0.01

0.01

0.05

0.05

0.1

(1)如果让你测定河水水样的pH,可选用    。

 

A.石蕊溶液B.酚酞溶液

C.pH试纸D.碳酸钠溶液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指出的“磷”“氮”“锌”“铅”,是指    。

 

A.单质B.元素C.离子D.分子

(3)经测定,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铅的质量分数为(1×10-5)%。

则该污水的水质属于    (设该污水的密度为1g·cm-3)。

 

A.Ⅰ类B.Ⅲ类C.Ⅳ类D.Ⅴ类

解析

(1)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只能测出水样的酸碱性,不能测出水样的pH;碳酸钠溶液不能测水样的酸碱性。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指出的“磷”“氮”“锌”“铅”是指元素。

(3)1L溶液中铅的质量=1000mL×1g·cm-3×1000mg·g-1×(1×10-5)%=0.1mg。

答案

(1)C 

(2)B (3)D

21(10分)据报道,某日,一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38mg,烟尘达45mg,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之内死亡人数约为4000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形成    有关。

 

(2)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     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            (举两种主要病症)等病症。

 

(3)为了防止这种污染,硫酸厂可用氨水来吸收SO2,其离子方程式为                          。

 

(4)目前,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直升机喷洒白垩粉(CaCO3粉)以降低这种污染,其化学方程式是                       。

 

(5)要防止此类悲剧的再次出现,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解析由二氧化硫的含量高可知,与酸雨有关;同时可知,用碱性物质可处理此种类型大气污染。

答案

(1)酸雨

(2)呼吸 呼吸困难、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任选两种)

(3)SO2+2NH3+H2O

2N

+S

(4)2SO2+2CaCO3+O2

2CaSO4+2CO2

(5)严格控制污染源

22(7分)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四种:

A.燃烧农作物秸秆

B.燃烧含硫煤

C.粉尘污染

D.机动车尾气污染

并就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了该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环保部门人士。

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市民调查图

环保部门人士调查图

(1)调查结果显示:

该市市民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下同),环保人士认为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2)调查结果说明市民对造成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认识不足。

该最主要原因的主要有害成分是      。

当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该成分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植树造林

③工厂生产时将燃煤锅炉的烟囱造得更高 ④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后使用 ⑤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掺生石灰

解析本题考查SO2对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从空气污染调查图很容易看出

(1)中答案为C和B。

那么污染的有害成分应该是SO2,形成的酸雾为硫酸,针对SO2的污染,提出措施应有利于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

(1)C B

(2)SO2 2SO2+O2+2H2O

2H2SO4

(3)①④

23(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2、3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酒精和酸性KMnO4溶液。

当烧完2支香烟后,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取1号试管中的水溶液,加入银氨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后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说明香烟燃烧产物中含有    类物质。

 

(2)取2号试管中的全部乙醇溶液,加入足量的0.1mol·L-1的HgCl2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

可证明香烟气中有尼古丁,经测定它的结构简式为

则尼古丁的分子式是       。

 

(3)尼古丁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取代反应B.消去反应

C.加成反应D.酯化反应

解析有银镜反应发生,说明香烟燃烧产物中含有醛类物质。

根据尼古丁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4N2;根据尼古丁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尼古丁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答案

(1)醛

(2)C10H14N2

(3)AC

24(8分)近年来,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西方提出共生系统的概念。

特指为提高经济效益,人类生产活动尽可能多功能化。

共生工程将会大大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1)由于共生工程的应用,利用发电厂产生的SO2制成自发电池,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SO2+O2+2H2O

2H2SO4。

实际过程中,将SO2通入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

用这种方法处理SO2废气的优点是 。

 

(2)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碳酸氢铵和氯化钾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化钙、硫酸钾、亚硫酸铵等物质。

合成路线如图:

①生产中,向反应Ⅱ中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很强的对苯二酚等物质,其目的是 

 。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空气,以保证二氧化硫充分氧化生成硫酸钙

B.反应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

CaS+4CO↑

C.反应Ⅳ需控制在60~70℃,目的之一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

D.反应Ⅴ中的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作氮肥

③反应Ⅴ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原因是 。

 

④(NH4)2SO3可用于电厂等烟道气中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同时生成一种氮肥,形成共生系统。

写出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1)原电池反应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实际过程中,将SO2通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

S

+4H+;此方法的优点是污染小,生成产物可以循环利用,可以回收有效能;

(2)①向反应Ⅱ中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很强的对苯二酚等物质,防止亚硫酸根被氧化,以更好地得到亚硫酸铵晶体;

②依据流程图结合反应生成物分析,过量的空气把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A正确;依据流程图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

CaS+4CO↑,B正确;防止碳酸氢铵在温度过高时分解得不到需要的目标产物,C正确;氯化铵是一种氮肥,D正确;

③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原因是利用乙二醇降低硫酸钾溶解度,有利于析出;

④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二氧化氮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本身被还原为氮气;根据原子守恒配平,书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4(NH4)2SO3+2NO2

4(NH4)2SO4+N2。

答案

(1)负 SO2+2H2O-2e-

S

+4H+ 利用上述电池,可回收大量有效能,副产品为H2SO4,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能质)共生

(2)①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 ②ABCD

③K2SO4在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溶解度小,能充分析出

④4(NH4)2SO3+2NO2

4(NH4)2SO4+N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