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895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11 大小:34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1页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禅日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说来也怪,开始初学打坐时,心里非常平静,没有一丝杂念,只是一上坐就流鼻涕,于是参照《静坐》一书,用紧搐鼻子的办法,只几次就解决了,以后津液源源而来。

自从前年八月的一天早上,刚上坐就听到厨房水管滴嗒有声,我想起来,水龙头坏了,本来可以垫一块布在水槽里的,但在上坐时总是很舒适,不想下来,心想随它去吧!

一会儿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我再听到滴嗒之声时才记起来,原来水还在滴,可是我已经连自己都忘记了。

又一个早上的坐中,身体忽然被一股气直往前冲,几乎被它冲掉下去。

这是气机发动之开始。

以后每晚多加一次打坐的时间。

因为家里人少,平日应门,接电话在坐中很不方便,所以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

  不久的一个晚上,刚上坐,忽然头往前一点,就像打瞌睡似的,我一惊,一股热气直冲上来,我迅速地睁开眼睛,慌忙下坐。

(参究南师著作,现在才知道应该继续坐下去才对。

)从此每坐则丹田奇热,热气上冲心腑。

在此阶段,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心一静,气就会动。

所以作客或请客的时候,我总不敢把心静下来。

这时最显著的反应要算面部皮肤,坐前坐后判若两人。

尤其午睡醒来,全身懒懒地,大有青春时代的味道。

头昏昏地不想吃饭。

平时一年难做三五个梦的人,现在常常做梦。

这种情形约有一个多月,以后饮食正常,仍然一夜无梦。

接着每隔两三天的夜半,约两三点钟之间,会被气动惊醒,醒来时总是两腿像抽筋似地真不舒适,有时候竟会发出轻微的呻吟。

这股气经腿部,心脏一直冲到头部,当它经由喉头达口腔时,舌齿都感酸麻。

至于两臂,手心,足心都能清楚地感到气的通过。

我的左手食指从那时起被气冲坏,一直没有好过。

而内脏心肺都似揉碎了一样,最后出一身大汗而止。

我的感觉简直是在受刑,真想中断了,然而又舍不得。

那一阵子几乎不敢睡觉。

幸而不久气就通了。

一股气能顺利地从足心直达口腔冲出一口酽痰,有一次冲出好多痰来。

每次都是一身大汗。

最初口会渴,后来气越动津液越多,也就不渴了。

气动得最好的一次是那夜醒来,知道气动,即照例侧身而卧,以静应之,任气出入,绵绵不断,我的感觉是像蜘蛛织网,好圆,好圆。

  因为应朋友之约,旅行一次,回来气就好久没有动了。

现在偶尔一动,不太有很大的感觉,有时它一面动我一面睡,只知道夜里气动过而已。

  两年中我看过一些道书,因为不懂术语,所以又大看仙学与道学辞典。

书是借来的,不能久看,于是伏案大抄一番,虽非全抄,每本都要摘录一些要点,女儿笑我是文抄公。

  这些书几乎是有为法,其中《伍柳仙宗》的方法说得很清楚,然而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并不简单,万一走错一招,又找谁问?

至于无为工夫,有些书偶尔提到一点,少而又少,不得要领。

我觉得所抄的没有多大用处,全都被我丢掉。

就这样心一烦,上坐也静不下来,我知道这是书看杂了的缘故,于是开始学打野战,必要时用清静经的三观功法,才慢慢地静了下来。

  后来看到一部《道藏》,它包括有为法与无为法,金丹四百字注解等等,这部书我看了几个月,也得到一些启示,获益不少。

可是它的术语在仙学或道学辞典上都找不到,幸而我读这种书是不求甚解的。

我认为这本书看不懂的地方,常常会在另一本书上得到答案。

再说我又不是去赶联考,何必博学强记?

何况我也不肯用有限的时间去数别人的珠宝。

  我住的地方是研究生宿舍,其实是够安静的,因为大家忙着用功,连那种大呼小叫的热门音乐都听不见。

可是在美国噪音是免不了的,因为这是一个机械特别发达,不兴用人工的国度,即使是铲一点树叶,挖一棵树根,抬两根木头,甚至修剪一些树枝,都得来部机器,修下来的树枝和垃圾一样地处理,统统丢到机器里,随丢随爆。

对于这些声音,我都能不生分别心,保持一种现量境,进而把它忘掉。

只是有两次的噪音,我还是坐不下去,一次是那天清晨,每个人都认为是隔壁在钻墙,而且每个人都觉得钻到自己的脑子里去了。

于是大家都开门出来看是怎么回事,可是刚才出门就望见屋顶上的工人,才知道在修建屋顶图书馆,工人们在钻洞打桩呢。

就这样断续地闹了一个暑假。

另一次是楼下要围一片围墙,当工人用钻子在洋灰地上钻洞打桩时,简直钻到人心里去了。

而且住在二楼都能嗅到灰味呛人。

我不敢在这两种情形之下打坐,我怕伤脑。

  不久,接南老师的信,嘱看《楞严》,《楞伽》。

我先看了《楞严》,书也被我看得打上了补丁。

关于那些宇宙人生的探讨,我都能领悟,但我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很能了解自性本体和一切现象作用的关系,以及自性的体用中间,像交芦一样,是一体的两面,空有同源而又不着于空有的道理。

但对那二十五位圆通法门,我却都不喜欢。

我想不论哪一法门,不管它有多好,如果不合适于自己,是学不好的,于是我又彷徨了。

  我正看《楞伽》的当儿,接到南老师寄赠的一本《佛法要领》。

也许是我先看过《楞严》,又看了《佛法要领》,不自觉中多少有点心得。

所以看起《楞伽》来比较容易。

我非常相信心的真实体相,是超越文字言说的一种境界。

了知此一境界,要靠自悟自证。

这是真参实悟的学问,所谓:

“千日研教,不如一日修道。

  总之,不管任何教派,都是首重炼心。

《西游记》上观音传唐僧的紧箍咒亦名定心真言。

可见要能拴住心猿,必要定心。

炼心得法,自然神凝气聚,《丹书》所谓:

“丹者,神气圆满之意也。

  我是个笨人,一心不能兼顾,如果在坐中,还得记取教条,我一定会忙做一团,不但工夫做不好,连坐也会达不成。

  观心法门,是无相法,不取境,一味休心息虑就好,最适合我学。

如果要看教,一本《楞伽》就够我用了。

  在打坐方面我有几种经验,最平常的一种是一上坐什么都不想,尽量不起分别心,保持一种现量境。

可是外面的事,仍然都能知道,我怀疑是不是没有坐进去?

有时候在坐中觉得自己变成一个空壳,轻飘飘的,甚至变成一个大气球,气在里面运行,没有一点阻碍。

我奇怪内脏都到哪里去了?

这种轻飘飘的感觉,是舒适的,可惜好景不常,难得易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最近在坐中,有一次背部忽然有了感觉,这是自打坐以来从没有过的反应,以后偶尔有背部凉凉的感觉,都是自己有意去体会,否则几乎把它忘了。

这次背部忽然发热,气机通过后脑时,两肩和后颈连同后脑都僵硬成一大片,动弹不得。

幸而这股气没停留多久就上达头顶,在头顶盘旋很久,等到眉心发胀,鼻梁也有胀的感觉时,很快到达唇部,以后就不知去向了。

只有这么一次,背部就从此热了。

  现在美国大唱宗教创教的宗旨,摒除门户之见。

本来任何宗教创教的宗旨,都为救人救世,所以应该团结起来才对。

何况世界也只有这么大,如果再分门别户,人类的世界就更小了。

  我在这方面不过看过几本书,打过几年坐,只是个学步的孩子,居然大谈心得,贻笑大方,实属不该。

这篇不成东西的东西,只是遵怀师之嘱,记下来的一篇流水帐而已。

尚待老师的指正。

(一九七五年孟冬)

              二、来函参学

怀师大鉴:

  手示及赠书《习禅录影》均收到。

先谢谢老师。

奇怪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似曾相识,我记不得是在哪儿见过。

但既是本新书,是不是很久以前在别的书上登过广告?

在未收到这期《人文世界》之前,我还以为是哪位先进的打坐记录,我不知道是关于禅七的东西。

书还没正式地看过,只翻了一下,我已知道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了。

我曾先用红笔勾出重点,慢慢研究。

但愿老师以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精神指教一些要点,于愿足矣!

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可见也得有人领进门呀!

我还有几个问题,看老师的方便告诉我吧!

  一、真我是不是静定中的那点觉性?

(师曰:

静坐中那点觉性,犹非真我,我亦无我,强名真我。

静中觉性,如第二月,古人诗所谓: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于此中明去,方有近似处。

  二、所谓的“这个”是不是就是不管过去,未来,只当时那一个身心什么都没有的时候?

所谓这个,并非那个。

身心全不是它,身心亦全是它,今举洞山偈以资明助: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

  三、当飞机失事时,人机俱毁,所有人们的那一点灵光,都因太紧张而随着肉体消失了,再也找不回老家。

如果其中有一个有定力的人,他就会与人不同,他的真我还可借此而脱了这个色壳子呢,岂不更好!

所以成道的人不怕死,因为死在他只是尸解而已。

我说得不清楚,但我相信定力的重要性。

所说定力于生死之际的重要,甚是。

但还不是了脱生死之中心关键。

真了生死者,须定慧圆明,徒有定力,犹非其所能也。

  老师何以教我?

专此感谢老师的恩赐。

  敬祝  教安

                     金满慈敬上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三日

  二月二十八日晨,昆韦产一女孩,大小平安,了一件事。

她是真正的走上人生的大道了。

我在忙中,还要请教老师两个问题:

  一、日常行住坐卧,常有一个小声音在我们内心提示一切,它是不是就是人们的理智?

此乃耳识上声尘分别习气上之影现,它与意识法尘想结合,似真实幻,不可执著,执即为患。

  二、人生三宝,我认为神,气是来自太虚,而精为肉体所生,所以人死后,神,气归于太虚,而精则随肉身消逝。

至于婴儿只是造好了的一部机器,他(她)借神、气才能生活,而神、气也要借人体才能发挥作用,

_分节阅读_2

,这是互相为用的。

神是永远不朽的东西,这部机器坏了,再另找一部;

气是宇宙间永远用不完的,只要人活着,就自然像气球一样,充满了气,气球破了气也就走了。

而神是属灵的,它为什么找这部机器而不找另一部呢?

这就是业和缘的关系了,像吸铁石一样,互相吸住而不放的。

至于天堂地狱并非真有这么一个地方,但也确实是有的,不过并非有人主宰,不真像人间的法院。

总之,是自然的现象,必然的趋势,好人一定吸好人,恶人定被恶人吸住,当然是业的关系,老师以为何如?

说对了。

)可能我词不达意。

如果老师能启示我,我会慢慢地悟,不要怕我不懂。

专此即祝

    健康

 

                金满慈敬上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来示奉悉。

谢谢!

前寄波城的手示,一直没有收到。

不知究竟有什么事?

兹寄上小孙女的小照一张,是她三个月大照的。

这孩子很壮,现已七个月了,从不生病,白天都由我带,夜间则由昆韦带她睡觉。

她吃母奶,白天则喂牛奶。

  《习禅录影》我已看了多少遍,看一次有一次的心得。

现在观心的时候,真有一个东西站在心旁看它。

(但只是个影子,没相。

这东西无相,但很清楚地体会得到。

)这东西也能在空空洞洞的感觉中觉知一切,在平时应事接物的时候,稍微一带它就在我身边,不知是不是就是那个灵明之性?

我觉得不会那么容易找到吧?

会不会我用意太过之故?

其实前些日子我观想过,因为观不起来,已作罢了。

何以忽然又来了呢?

专此即请

敬安

             一九七六年十月四日

满慈夫人左右:

  十月四日函及附来令孙女照片均收到。

看来令孙女将来定是福人,可以预卜也。

昆韦夫妇他们生活一定愉快。

关于前寄波士顿的信,既已事成过去,遗失了并无所谓。

  你来信说到近来观心,似乎了解另有一我在观心。

由此即可了知此心性之体用的能所之分。

似乎另一我在观心,即能观之作用。

此另一我正在观此心时,此所观之境,即心性功能起用之“所”。

迨知“能”“所”双忘,“心”“法”皆寂时,即为自性呈现,了然不生。

然当此时,所谓呈现云云,亦只是形容词之表相,并非真有一个什么东西可呈现出来。

如有个东西可呈现,则又落在另一法的系缚之中了。

  你又说最初观想烛光——明点的时候,反而观想不起来,近日无意中发现一个烛光似的明点现前,无论开眼闭眼,均可在前。

这并非用意太过之所致,实因生理气机调顺,自然呈现;

在密宗或道家修行人,往往便认此明点,忽而转落光影门头,中道而限。

有其他的道门,却认为这便是性光。

其实,此一明点,亦只是自性灵光的“子光”而已。

所谓子光,等于现代语所谓的分光投影而已。

能由此而返照于自身自心,寂然忘身忘境,与自性的“母光”相合一片,便为更上层楼的进境了。

总之,有相之光,以及无相之境,仍然皆是心所。

此中义理,至为精微,非片言可尽。

你但反观能观之心,了知自性的真空生起妙有,妙有毕竟真空,便可自由自在。

如果于此不知返照,或忘记返照,便落在玩弄光影,反而变成精神外溢了。

  根据你的进境过程及你的自知参究经验,我想当此信到之日,你已可能找出其中道理,另有进步了。

又你在此境中,自疑为独影意识之作用——可见你谨慎参究,并不沾沾自喜地求证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其实,此非独影境,实是心物一元的四大——地水火风之“幽清动元”的作用。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之句。

可查见于《楞严经》五阴魔中的后段。

)你但抓住《楞严经》所说的原则“性光真空,性空真光”便哂然自得了。

专此,祝平安

              师字

          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日

  来示收到。

谢谢开示!

  最近气胀,先由气穴开始,一次在坐中感觉气由气穴出来,由腹部以上,充满了气,很不舒适。

前夜气动,与以前气动完全不同,似乎是内动,要注意才知道气动,否则还以为是气胀。

从前会一身大汗,现在只是发热及些微有汗而已。

昨夜又动,是打坐的时候,是外动,和以往一样,身体会摇动起来。

经过两次气动之后,体内轻松多了,我不知道该不该用意向下行气?

我不敢引,因为我从不敢用有为法。

  最近常有饭后感觉地震,三次是午饭后,一次是晚饭后,同桌的人都不知道,只有我有些感觉,不知是不是病?

我很知道在打坐时,没有把身心完全放下,但究竟有什么放不下,真是莫名其妙。

我想就是有一个要放下的心,毛病在此。

其实我在打坐时,是一切不管的,什么真空妙有,什么灵明自性,即使天掉下来,都不去想的。

最后有一个问题,请求老师开示:

在打坐时,很清楚的是有个东西,从前只是一个影子,现在比较明显,但说不出它的形状,只体会得出是圆圈中的那一点。

还有那个烛光,虽然有形有相,我也可以随意移动它,但我说不出它是在内在外还是在中间,似乎是悬空的,也是飘动的。

还有那个我观心,他也观心的东西,我觉得他和圆圈中的一点很相似,是不是就是一个东西?

这三样东西,能不能合在一起?

如果要定住他,究竟要定住哪一个呢?

还是要都定住?

  我知道我可能急了一点,越来越糊涂了,一身有这些妙有,应该以哪个为主呢?

  我看《道藏》,不懂什么是“些子”?

《习禅录影》也有:

“深深拨,有些子......”

  口水仍源源而来,不知有何用处?

       敬安

             金满慈敬上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六日

  十一月十六日函悉:

你这次来信比较难答,因为许多重点,必须口说才能讲授得清楚,实在非笔墨可通。

但是以你的程度,多看看书,细细地体会,相信会有所心得才对。

  总之:

你感觉的地震,是气动,气脉不归元的现象,不要紧,不理它,也不是病。

但少吃点饮食,使肠胃清理清理便好一点。

如气满不思食,便尽量少吃。

你问的“些子”,是道家的代用词,道家便是故作神秘,喜欢用密语。

所谓“些”子,便是“此”“二”,这个二,便是神和气两样。

道家认为把神气二者合一,也即是心气合一便行了。

《禅宗语录》所谓的“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那个所说的有些子,是口头语,就是有些子消息的意思。

同道家的“此二”无关。

  口水源源而来,是好现象。

如衰老极了,便无口水,所谓口干舌燥,即为病象。

当口水来时,便和鼻子轻微深吸气同时咽下,最好。

  不能向下引气。

你但把注意力不理气机的感觉试试看。

因为照你说的现象,还是意识的感觉在无形中太注意气了。

空掉感觉,你看如何?

  其实,你所感觉的有个无形的东西,也是意识平静时习惯性的作用,有的人,如果弄错了,便说它是神。

你所说的那个烛光相似,便是气的反射,也是你意识平静时的习性感觉作用。

有的人弄错了,便把它当作性光——自性光明。

事实上,你仔细研究,你现在所感觉到有一无形无相的感受,同时又有一烛光似的光影,又同时知道你在打坐做工夫,这些等等,都是境,都是相,你再反思参究,能够同时知道这些的,那个自知的知觉之性,不属于这些境上,也不属于这些相上。

如果你能由此深入一参究,便可知道“我本无心于万物(相),何妨万物(相)常围绕。

”我想你能仔细看懂了我这一段话,一定另有进境,可以由定生慧了。

匆此祝好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老师:

  自从那次在静坐中,我观心,另一个我也在观心时,忽然间,我体会到我的心和身体分开了,各是各的了,分不开,也合不拢,此后不论在动中或静中,似乎有一个无形的我随在我的身边,我看什么,她也在看,可是当我独处的时候,她就看着我,又似乎她就是我,当我吃饭,或行动时,都觉得不是我,而是我正看着另外一个我,但在我静坐的时候,她又与我合而为一了,我已分不清她是我,还是我是她了呢?

唯有在境风生识浪,而又迷不知止时,她就会无影无踪,再也体会不到了。

而我才感觉到实实在在有一个我的存在。

此中微妙,非言语,笔墨说得清楚,但我相信老师会懂。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

在一年前,我看过《印度瑜伽健身术》一书,它把真我与假我,用二鸟来作譬喻,当时看过,并无一点反应,而现在我不知是否潜意识受到了影响?

要如何才能辩别它的真假呢?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尚乞老师开示!

  近来不能喝水,一天只喝二,三口茶,多喝则胃胀,吃水果也只能吃半个,至于口水之来,在动中,静中都一样,有一次半夜惊醒,恍惚中,口水源源而来,就如过去半夜气机发动时的情形一样。

  最近体内的气已不似过去那样发胀了,打坐时手已不胀,身体已不动了,是气已归元吗?

不知道,也不管。

余容后禀。

敬请

    道安

    昆韦给老师请安

           金满慈敬上

           五月十八日

  五月十八日函悉。

你问的两个问题,很重要。

第一,你目前做工夫,觉得有两个我,另一我即随此我而并存。

其实,此一境界,亦是你一心一念之间的变化,只是你未反省检查此念而已。

我问你:

当你正在觉得另有一我与此境界并存时,你那个能知此我与彼我的,是一?

是二?

当然,你一定说:

那个能知此二我的,还是一。

那么,这个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另一我是妄想,是幻境,是一念错觉之所变化,本非真实。

再由此进一步,即此现存肉体之我,也是妄想之所流注,之所存在,也是幻境,是暂时假有的妄想而已。

彼此二我皆非真实,唯能知此是二,此是一;

此是妄,此是真的一知,无形无相,用之则有,舍之即空,无相而自清净,方为较近真如。

  总之,到此,必须靠慧观反照而参究心源,切勿着此幻相。

不然,即使能使精神飞越,的确如另有一我,可与此身乍离乍合。

一般外道——包括瑜伽术等,皆落此偏差,仍认此妄幻为另一真我,甚至,可以出神入化。

其实,皆属无慧无智之自欺而已。

  此另一我,与今时存在肉体身之我,统皆譬如月亮的影子,并非真月。

何况月本无光,反映日光而有明。

性本无我,反映识心而有用。

于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类众生万类生。

若能心空究竟之一念,则万里无云万里天,此性本自圆明清净,即今我尚不可得,何况另一幻我,甚至,千百万亿之幻我耶!

第二,不思饮食时,即不勉强。

据所述之现象,确为气机归元之象。

望不生执著,一切任运自然而去,即另有一番气象矣。

匆此祝平安

                南怀瑾于关中

                五月二十八日

  五月二十八日手示奉悉。

  一切境象又都成为过去。

前几天在坐中,忽然感觉天好矮,四周好狭,我在中间透不过气来。

有时耳内发痒,似有风声,我想是气冲耳膜之故。

有时心内一片清净,一丝杂念没有,真像一片晴空,没有一点百云,舒适极了。

那是在午夜,一觉醒来,那同身轻如叶一样的微妙,心里清楚得很,提不起一点念头。

只可惜为时不多,一刹那就过去了。

  我看过了《维摩精舍丛书》的《榴窗随判》,得益不少,但不懂怎么使六识出六门。

  我现在只懂无念并非什么都不想,那只是意识暂停而已。

我更了解提起即用,放下便休,在体之时,用归于体,在用之时,体在用中的道理。

  所谓提起,放下,放则弥于六合,收则退藏于密;

展则弥纶法界,收则丝毫不立。

以上这些是否同一个意思?

  当妄念起时,那能觉的和要空即空,要有即有那个能做主的,是否即是我们要找的那个无位道人?

能觉的和能做主的是否同一个东西?

人的烦恼是否业力借神识而活动?

  不借是不是“如百千明镜鉴像,光影相互,尘尘刹刹,各不相借”的意思?

  我正看《指月录》,那些机锋转语,我不懂,我大多以不求甚解了之,

_分节阅读_3

不过有些地方看完了,仍要请老师开示。

我觉得人难得的是智慧,世间有很多聪明有余,智慧不足的人,我连世俗的聪明尚且不够,更不谈智慧了。

如果智慧能在定中求,那该是我最大的希望!

专此敬请道安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来函所提问题,你都自有解答,所以不再答复。

  关中懒动,所以迟迟作复,敬请见谅是幸

              南怀瑾

             八月二十二日

  九月八日奉悉手示之后,一直在等您寄来的东西。

十月四日收到您的一部分关中日记。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四,共二十四张。

最后一段是说长公子长寿,此次考取及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最后两句是“在现实社会一般世俗观念看来,大家认为亦是一种光”,到此为止,没有下文,我想似有遗失?

  看完老师的日记,真有说不尽的感慨,尤其关于二公子那一段。

老师说得很对,人一生的安危,本来就难预料,何况目前学军事,更是如同赌博,胜负难卜。

一方面,老师希望他进西点,一方面又父子情深,感慨无穷,这种心情,我最能了解。

但愿他能为老师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