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情市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68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青岛市情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情市况.docx

《青岛市情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情市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情市况.docx

青岛市情市况

青岛市情市况

地理位置及面积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º30′~121º00′、北纬35º35′~37º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七区)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552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出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

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

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

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

大沽河是全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

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公里),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

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

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70年代后期,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公里。

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

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

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戈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海域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

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阴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32个海湾。

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

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连接为斋堂岛。

现有海岛69个。

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

69个海岛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这些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潮差为1.9~3.5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

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

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平均潮位被命名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

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据1898年以来百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

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

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

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

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

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

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

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

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

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

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

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

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

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较大。

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

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此驻兵设衙,成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胶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取代德国对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中国收回胶澳,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改为山东省省辖市。

1981年,青岛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地形地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全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

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

北部为大泽山,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市区的山岭有浮山、太平山、青岛山、信号山、伏龙山、贮水山等。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862.64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64公里,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4强。

行政区划

建国以来,青岛市行政区划变动较大。

1949年底为市南区、市北区、台西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浮山区。

1951年6月,胶州专区的崂山办事处划归青岛市领导,改称崂山郊区办事处;8月,撤销四沧区、浮山区,设立四方区、沧口区。

1953年6月,崂山郊区办事处更名为崂山郊区人民政府。

1958年底,昌潍专区的胶县、胶南县及莱阳专区的即墨县划归青岛市。

1961年5月,即墨、胶南、胶县划出;10月,以原崂山郊区的行政区域设立崂山县,归青岛市。

1962年12月,台西区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市南、市北区。

1978年11月,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县、胶南县又划归青岛市;新设立青岛市黄岛区,其辖区包括由胶南县划出的黄岛、薛家岛、辛安3个公社。

1983年8月,烟台地区的莱西县、潍坊地区的平度县划归青岛市。

1987年4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县级);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和即墨县,设立平度市(县级)和即墨市(县级);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和莱西县,设立胶南市(县级)和莱西市(县级)。

1994年上半年,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在市辖区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台东区、市北区及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办事处、错埠岭街道办事处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市北区;将崂山区作大的调整,一部分设立新崂山区,一部分设立城阳区,一部分与沧口区合并设立李沧区。

此次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区级建制为:

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等七区。

2003年底,辖上述七区和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等五市(县级)。

人口与民族

青岛市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七区及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2.92万人,除汉族外,居有满、回、朝鲜等50多个少数民族,3.96万多人。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为市南区。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90.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1:

50.8:

44.1调整为4.7:

50.1:

45.2。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463.6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3.6亿元,增长17.4%。

税收保持平稳增长,全国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792.61亿元,增长11.0%;地税税收收入223.99亿元,增长8.7%。

粮食生产实现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92万公顷,增长3.6%,

总产量达到353.91万吨,增长6.1%。

2009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1.87万公顷,增长0.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8.13亿元,增长14.9%。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8.9亿元,增长25.3%。

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8.51亿美元,下降16.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0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19.46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01.98亿元,比年初增加1577.8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68.5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5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873.53亿元,比

年初增加1129.76亿元。

体育卫生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被十一运组委会授予十一运最佳赛区称号。

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33枚,银牌166.5枚,铜牌180枚。

共打破全国纪录1项。

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6个,重点体校7所,学员1858人,业务体校12所。

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得到长足进展。

卫生保健服务系统不断完善。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01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52处,卫生防疫机构24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577处。

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万人,其中,医生1.67万人。

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2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6万张,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0.62万张。

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27.5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51%;全市R&D投入预计达到105亿元,占GDP比重达2.1%左右;全年争取国家科技资金支持7.75亿元;全市专利申请8754件,同比增长4.6%,专利授权4432件,其中发明专

利申请2197件、授权552件,同比增长6.1%和36.6%;获国家科技奖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省科技奖励88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文化艺术

文化出版广电事业协调发展。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8处。

其中,影剧院33处,文化馆(站)182处,

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

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2.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59.5万户。

全市出版各类杂志2125万册,出

版报纸65950万份。

全市共有档案馆13处。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22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分别达到702.6

公里和1000公里,继续保持全省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万吨级以上

泊位达到66个,完成港口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3.2亿吨、2.2亿吨和1028万标箱,位居全

国第五位、第三位和第五位。

航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2009年全年完成航空旅客、货邮量吞吐量966万人

次、13.54万吨,同比增长17.8%和3.75%。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

旅游资源

青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老城区,与东部现代化新城区交相辉映。

贯通城区东西的滨海步行道,将栈桥、小青岛、小鱼山、海底世界、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奥帆中心、银海游艇俱乐部、极地海洋世界、石老人海水浴场等主要旅游景点串接在一起,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滨风景画廊。

老城区的德国总督府旧址、中山路劈柴院、青岛啤酒博物馆、红酒坊、德国风情街都是游人如织的景点。

青岛辖区内有国家级的崂山风景名胜区、海滨风景区等景区,八大关建筑群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

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秦始皇三次东临乐而忘返,徐福东渡日本从此启航;田横岛上西汉五百义士集体殉葬,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还有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山石林和春秋战国齐长城遗址等。

近年来,青岛还相继开发建成了一批新景点,如天幕城、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唐岛湾海滨公园、开发区野生动物世界、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胶南琅琊台风景区、即墨温泉度假区、城阳宝龙广场、国际工艺品城等。

另外,青岛的会展业发达,每年有中国国际

消费电子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亚太旅游博览会等已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展会。

2009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3.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89.10亿元。

青岛之最

中国最早的公路

──台柳路(于1903年建成)

中国最早的现代天文台

──青岛观象台(1898年)

亚洲最早的水族馆

亚洲──青岛海产博物馆(即青岛水族馆建成于1932年)

中国最早的矿泉水厂

──崂山矿泉水(1905年)

中国最早的可乐

可乐──崂山可乐(1953年)

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亚洲第一滩

──金沙滩

中国最大的家电基地

家电(海尔、海信等)

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

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排水设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德国所修建,建于当时的青岛区,即现在的市南区,至今仍在正常使用,最宽处可通行小汽车)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

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港(相当与天津和大连之和)

中国最大的矿石码头中国最大的原油码头

中国海岸线的最高点

──崂山1133米

北方海拔最高的海岛

──灵山岛513米

石油科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海洋科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橡胶行业的最高学府

橡胶──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

拥有院士最多的计划单列市

──36位院士拥有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最多的城市中国利用海水最多的城市等等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青岛位居首位,社会文明安全指数位居第一。

[1]

青岛的标志

青岛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座落在“五四广场”,高达30米,直径27米,同时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其火红色的外观视觉,更是彰显了青岛和青岛人民热情、开放、友谊

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