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737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天津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很小,却是每个人时时都离不开的牵系;国,很大,它涵养润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用他们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忧思,写下了许多       ①    千古的不朽诗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是诗中家国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明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一以贯之的是忧心苍生社稷的家国情怀。

“忧国不谋身”的     ②      表达,则是古代先哲一心担忧国家兴亡,从不为自己利益做谋划的真实写照。

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从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文天祥“平生读书为谁事,临难何忧复何惧”的报国之志,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念念不忘,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气……开古代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感受到家与国、苍生与社稷、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     ③  。

几千年时光悠悠流转,然而那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却如一条绵绵不休的情感河流,始终流淌在每一个文人士子的笔底心头,创造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弯的脊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流传   简洁   休戚相关                                  

B.流传     简捷      息息相关

C.留传   简洁   息息相关                                  

D.留传     简捷      休戚相关

2.在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B.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C.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诗文的形式传承。

D.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诗文的形式传承的。

3.对选文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爱国诗人

B

韩愈

昌黎先生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C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北宋豪放派词人

D

顾炎武

清学开山始祖

《日知录》

A.A B.B C.C D.D

【答案】1.A   2.D   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组,流传:

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这里是诗篇传到了后世,应选“流传”。

第二组,简洁:

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

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语境说的是“表达”,应选“简洁”。

第三组,休戚相关:

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语境说的是“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应选“休戚相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

A项,“在……中,使……”介词开头,主语残缺,排除A项;

B项,中途易辙,“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后面没有谓语,又接了下一个句子,排除B项;

C项,不合逻辑,不是“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使……”,排除C项;

D项,结合前边“‘家’和‘国’从来融为一体”可知,陈述对象为“家国情怀与情感的延续”较贴切,再依据后边内容均为诗词方面的例子,所以衔接“以诗文的形式传承”比较顺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北宋”错,应当是“南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等。

一直以来,不少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打着“戒烟神器”“清肺”等旗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摘编自左雨晴《强制性国标将出台电子烟行业洗牌在即》)

材料二:

(选自“健康报网”)

材料三: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电子烟可以帮助烟民戒烟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

非但如此,还有害人体健康。

一是抑制免疫基因。

通过对比电子香烟使用者、传统香烟使用者和非吸烟者鼻子里的免疫细胞,发现吸电子烟会使人鼻子中358个免疫基因受到抑制,而普通烟民有53种免疫基因受到了抑制。

免疫基因被抑制,会导致人患上多种疾病。

二是引发心血管疾病。

与从未使用过电子烟的受访者相比,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患脑卒中的风险高71%,患心肌梗死的风险高59%,患心绞痛的风险高40%,且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

三是容易致癌。

电池加热烟液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对心血管有害的醛,包括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等,吸电子烟相当于将甲醛吸入身体。

四是引发致命肺病。

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然而,电子烟销售商通过“时尚”“健康”“轻松戒烟”等宣传广告吸引追求新潮的年轻人。

这种电子烟宣传会误导青少年,使他们不知不觉染上烟瘾。

由于电子烟销售渠道比传统卷烟门槛低,线上购买无验证,线下购买无查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电子烟。

(摘编自李俊《电子烟真的是“戒烟神器”吗?

小心引发致命肺病》)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发现,在鼻子中免疫基因受抑制的数量上,电子烟烟民约是普通烟民的7倍。

B.在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发病风险上,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

C.电子烟中的甲醛、乙醛等成分容易致癌,这些有害成分就在烟液加热产生的气溶胶中。

D.电子烟烟油中添加的双乙酰,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从而致使肺逐渐走向衰竭。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据估计,2017年后全球电子烟销售额增长速度与之前每年增长20亿美元相比微乎其微。

B.青少年容易被电子烟销售商弄虚作假的宣传误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染上烟瘾。

C.人们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是国内电子烟行业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的根本原因。

D.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与人们认识的提高,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6.下列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策略的一项是

A.电子烟是特殊“电子产品”,要严格管控电子烟的生产,提高电子烟生产的准入门槛。

B.制定和出台管理电子烟的相关规定,严禁任何人为一己私利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C.准确辨识,它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和味道等。

D.加强对电子烟经销商的管理,严禁夸大事实的虚假宣传和误导,提高电子烟销售门槛。

【答案】4.B   5.B   6.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

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

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张冠李戴且范围扩大,“电子烟烟民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错误。

原文说的是“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相关风险是吸普通香烟者的2倍”,选项第一将“使用电子烟的受访者”扩大为“电子烟烟民”,第二将“吸普通香烟者”换成了“常人”。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

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曲解文意,“微乎其微”错误。

从材料二看,增长速度只是有所减缓,并不是“微乎其微”。

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根本原因”分析不当。

材料一中写的是“在我国,电子烟公司以科技公司为主,它们的经营范围主要是‘电子产品’,其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还要低,因此就更加缺乏监管”,这只是说将电子烟划归为电子产品使电子烟的准入门槛比“烟草制品”“医药产品”低,这会更加导致监管的缺乏,而并不能说明其是“根本原因”。

D项,无中生有,“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只有“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出台通告,提到国内还没有颁布电子烟的行业标准,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而并未提及电子烟市场会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与治理。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直接答题。

C项,答非所问,该项内容是介绍电子烟的概念及特点,提醒人们认识电子烟,不属于减少电子烟对青少年危害的策略。

故选C。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

少谨愿好学,有乡曲名。

中服勤辞学科,擢为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

会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降监河中府税。

复通判果州,改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迁太常丞,出知杭州。

还判国子监,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星流、地震、雷发正月,诏求直言。

观谓:

“承平日久,政宽法慢,用度渐侈,风俗渐薄,以致灾异。

”河北大雨水,条七事,曰:

“导积水以广播种,缓催欠以省禁锢,览刑罚以振淹狱,收逃田以募归复,罢工役以先急务,止配率①以阜民财,通商旅以济艰食。

”复知审官院,遂拜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中,西兵失利,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遂与王殿、陈执中俱罢,徙澶州。

河坏孙陈埽及浮梁②,州人大恐,或请趋北原以避水患。

观曰:

“太守独去,如州民何!

”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徙郓州。

旧法,京东通安邑盐,而濒海之地禁私煮。

观上言:

“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岁免黥配③者不可胜计。

以父居业高年多病,请便郡,以观文殿学士知许州。

月余,拜左丞。

丁父忧,哀毁过人,既练④而卒。

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观性至孝。

居业尝过洛,嘉其山川风物,曰:

“吾得老于此足矣。

”观于是买田宅、营林榭,以适其意。

蚤起奉药、膳,然后出视事,未尝一日废也。

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仁宗飞白书“清”字赐观,以赏其节。

(节选自《宋史张观传》)

[注]①配率:

按比例向百姓摊派税收。

②埽:

用树枝、秫秸、芦苇、石头等拥紧做成的临时性堤坝。

浮梁:

梁,指桥;浮梁,即浮桥。

③黥配:

黥,在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做刑罚;配,发配。

④练:

对亡故者祭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盐池吏以赃败         败:

败露

B.通商旅以济艰食         济:

接济

C.嘉其山川风物           嘉:

嘉奖

D.未尝一日废也           废:

停止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而濒海之地禁私煮            剑阁峥嵘而崔嵬

C.嘉其山川风物                其孰能讥之乎

D.吾得老于此足矣              徘徊于斗牛之间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项是(  )

A.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B.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C.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D.趣尚恬旷/持廉少欲/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

10.下列各句全都表明张观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

①用度渐侈,风俗渐薄      ②收逃田以募归复      ③止配率以阜民财

④因议点乡兵,久之不决    ⑤太守独去,如州民何  ⑥蚤起奉药、膳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观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先后因为自身原因和受人牵连而受到降职处理。

B.张观善于在关注民生的前提下借题发挥。

他利用发生不寻常自然现象之机,规劝皇帝在和平时期要有危机意识和节俭意识等。

C.张观对政务一丝不苟,坚毅执著。

面对黄河水患,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百姓利益为重,积极组织抢险,最终战胜了灾害。

D.张观对父亲的孝心达到了极致,得到仁宗的褒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躬率卒徒增筑之,堤完,水亦退。

(2)利之所在,百姓趋之,虽日杀于市,恐不能止,请弛禁以便民。

13.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列举张观对父亲至孝的具体表现。

【答案】7.C   8.D   9.B   10.C   11.A   

12.

(1)于是(张观)亲自带领兵众抢修加固河堤,河堤修成了,大水也退了。

(2)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随,即使每日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

   

13.①因为父亲年迈多病,申请调到许州任职;②遭遇父丧,哀悔超过一般人(以致不久去世);③为父亲购置田宅,营造园林;④父亲生病时,他端药奉饭。

参考译文:

张观字思正,绛州绛县人。

年少时诚实好学,闻名乡里。

考中服勤辞学科,被选拔为第一,任命为将作监丞、通判解除州。

适逢盐池吏因贪赃败露,张观犯了有失检举揭发罪,降职为监河中府税。

又任果州通判,改任秘书省秘书郎。

仁宗即位后,张观升任太常丞,出朝任杭州知州。

返回朝廷后主管国子监,凭给事中的身份代理御史中丞。

当时流星、地震、雷鸣发生在正月,诏令征求直言进谏。

张观说:

“天下太平已久,政令宽松,法度松懈,开销逐渐增多,风俗逐渐浅薄,因而招致灾异。

”河北下大雨成灾,逐条上奏七件事,说:

“疏导积水来扩大播种面积,缓催拖欠来减少禁锢,宽松刑罚来清理积案,收回逃田来募民回归,取消工役来解当务之急,停止配税来使民财富足,开通商旅来接济粮食匮乏。

”张观又掌管审官院,于是授职同知枢密院事。

康定年间,西部用兵失利,由于议论派乡兵很长时间不能决定,于是和王鬷、陈执中都被罢免,调到澶州任职。

黄河冲坏了孙陈埽和浮梁,州人极为慌恐,有人请求他逃到北原以躲避水害。

张观说:

“太守独自逃离,州民该怎么办?

”于是就亲自率领兵众加固抢修,河堤修成,大水也退了

张观被调到郓州。

按照旧制,京东流通安邑盐,可沿海的地方禁止私自煮盐。

张观上奏说:

“有利益在,百姓就会争相追逐,即使每天在集市上杀人示众,恐怕也不能禁止,请放松禁令来给百姓提供便利。

”每年因此被免除刺面发配的人不计其数。

因为父亲张居业年老多病,张观奏请调到政务清简的州郡任职,凭观文殿学士的身份任职许州。

一个多月后,拜官左丞。

遭遇父丧,悲伤损毁身体超过一般人,在其父逝后13个月的祭礼之后去世。

被追任为吏部尚书,谥号文孝。

张观性情特别孝顺。

张居业曾路过洛地,赞美那里的山川风物,说:

“我能在此养老就知足了。

”张观于是置办田宅,营造园林亭榭,来满足他的心意。

早上起来侍奉药、膳,然后再出去办公事,未尝有一天停止。

张观志趣崇尚恬淡旷达,坚持廉洁少贪欲,平生写字一定写楷书,没有一个字是行书或草书,就像他的为人。

仁宗用飞白体写一个“清”字赐给张观,来赞赏他的节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

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

吕本中:

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15.“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案】14.B  15.这两句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画面:

满眼的树木被凛冽的秋风扫过,都变成了一番枯黄景象,只有那木芙蓉在独自开放。

   

16.例一:

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拒霜花的勇气和骨气。

例二:

诗人将“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着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5)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个人的渺小。

【答案】   

(1).池鱼思故渊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寄蜉蝣于天地   (6).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注意“渊”易与读音相近的“园”等混淆误写。

(2)注意“鳝”易误写为“蟮”,不要漏掉句末的“者”字。

(3)注意“摧”易误写为“催”,“事”易误写为“侍”。

(4)注意“潦”“浊”字的写法。

(5)紧扣“比喻”“人生的短暂与个人的渺小”等情境,可知答案。

注意“蜉蝣”“渺”字的写法,“粟”易误写为“栗”。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翠河谷

熊召政

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哪怕置身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也找不到山的感觉。

这乃是因为彼处之高在于地势而非峰头,纵然也有峰头突兀,却没有耸的地理特征。

南方却不一样,虽然海拔只有三五百米,但是悬崖峭壁,沟壑逶迤,置身其中,便有了崇山峻岭的感觉。

眼下,我走在大别山主峰东南麓的龙潭河谷中,这种感觉又生了出来。

数年前游龙潭河谷,曾写过一篇游记,兹后又陪友人来过几次。

虽然常游并不常新,但没有一次感到失望。

这情形犹如酒徒之于美酒,蝌蚪之于泉水。

在枝柯荫覆的崎岖山路上走了四五里地,巨大的水声把我们领到了一条山溪边,溪口上架着一座木桥。

这桥,仿佛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搬过来的那么古老,那么简陋,而又那么富于诗意。

桥那边,是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小山村。

在这个小山村里,除了两只挂在树梢上的锅状的电视接收天线,再见不到任何一点点儿现代化的痕迹。

黄色的且满布水渍的土墙,黑色的长着针菲的泥瓦顶,小的雕着花格的杉木窗子,背面有着粗重木栓的被柴烟熏成褐色的木门,以及门前稻场上散乱放着的石碾、石磙、石磨……就在那一刹那,我仿佛一脚踏进了唐朝,仿佛那柴门里走出了孟浩然,他用纯正的湖北乡音向我吟诵: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在这小村的旁边,即是龙潭河谷的上游。

我们穿过密林,透过林隙可以看到在乱石中奔流的激湍清泉。

及至来到溪边但见藤萝蔽日,水雾盈袖。

一路透迤,尽是白花花的瀑布,绿油油的小潭,青苍苍的林木,灰拂拂的断崖。

且行且止,不由得赞叹古人临观此类景色时用词的精妙,如“绿碧”,如“空翠湿人衣”等。

由于无路可攀,行不过二三里,只得在一挂20余米高的瀑布前打住行程。

斯时,头上的洞天略略开阔,斜射下来的阳光与浮漾上升的水汽参参差差的,在嬉闹着、游戏着。

忽然,朋友惊呼:

“虹,虹,彩虹!

”正在拍照的我定睛一看,只见一条长约数丈的彩虹在飞瀑前缭绕。

一阵微风,虹飘过来,触了触我的胸膛,又从我的肩头飘过去,钻进密林中杳然不见了。

与虹相触,甚或相拥,这是可望而不可即,可思而不可得的高妙的诗意,我竞在无意中获得,这是自然的恩赐.

相比于龙潭河谷,这一段河谷更幽、更逸。

朋友赞道:

“有首著名的歌曲叫红河谷,这里直接叫翠河谷好了。

翠不仅是它的颜色,亦是精神,更是风范。

”这脱口而出的话,倒是道出了河谷的妙谛。

回到小村庄,闻讯赶来的村长热情邀请我们到他的家中做客,他用自制的高山野茶招待我们。

从言谈中,我们知道,大别山东南麓这片十平方公里的峰谷中,有一个叫大河冲的建制村,共有200多村民,71户人家,散落在九个小村庄里。

大河冲村山高地僻,直到去年才通公路,村子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走光了。

为了追求便捷的生活,也有不少村民搬到山下小镇居住。

现在,留在这里与群山相伴的,只有几十个老人,偶尔也有几个被进城打工的小夫妻留下的孩子。

听罢村长的介绍,我的欣赏人间美景的愉悦心境略略受了一些影响。

城里的游人面对大自然奇异的山水,可以用数百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惊奇。

但是,与绝妙山水比邻而居的土著,他们对风景的感受截然不同。

极大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城里人,他们钟情于自然;而渴望得到文明福祉的山里人,却愿意拥抱城市的喧嚣。

人类从城市营造的那一刻起,科学与自然、风景与文明就一直进行着两个对手之间的博弈。

城里人从汽车的夹缝里钻出来,便觉得回到了真正的欢乐中,甚至感叹这里的一只小山羊的生活质量都比他们高。

但是,山里人却固执地认为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社会的便利,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眼中的天堂,不是什么翠河谷,当然,更不是大河冲,而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等。

存在决定意识,从生存学的角度来讲,翠河谷或许是一篇寓言。

有的人希望生活在寓言中,但更多的人,却是更需要物质的享受、生活的便捷。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自己对南北大山的不同看法,既写出了它们的区别,又引出了要描写的对象——“龙潭河谷”。

B.作者行走在龙潭河谷的山中,感受这里是那样的古老、简陋、富有诗意,好像是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搬过来的。

C.文章既写了龙潭河谷之景,又写到了这里的年轻人离开村庄,去追寻城市的文明生活,真实呈现出现代生活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