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996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docx

小学语文置换1班第3期简报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2010年10月12日上午,开班典礼在热烈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着。

典礼结束,语文班和数学班分别召开见面会。

语文三个班的学员各自找准班级位置,中文系主任、班主任分别就培训期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做了详尽地说明。

每一个人都是一份资源,为了有效地促进学员间的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分享经验智慧,每班的50人划分为6个小组。

学员们都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班主任采用毛遂自荐和互相推荐的方式选拔组长、班委协助完成学习任务。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学员之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下午是河南教育学院蔡明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坚守》。

蔡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困惑。

困惑一:

要不要当老师;困惑二:

语文教学的作用大不大;困惑三:

传统教学是否应该完全否定;困惑四:

语文是否需要读书。

社会经济迅猛地发展,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社会把老师神化、学生教育的复杂多样性等诸多问题摆在了教师面前。

当老师好不好?

怎样当好老师?

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试图突破如蛛丝缠裹的同仁们。

所以,当蔡教授谈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困惑问题时,大家都感同身受。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我一直用于漪前辈的话激励着自己。

在困惑中,我们要明确理想,坚定信念,执著着,努力着,追求着。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这句话伴随了于漪前辈一生,同时也鞭策着我们这些后来者,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

记得平时与同事们交流的时候,也会听到抱怨牢骚声,但只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听到家长的一声问候“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谢谢你!

”所有的怨责早已烟消云散,填充脑海的、溢满心胸的只剩下自豪与骄傲了。

此时,没有谁还想着,自己的付出需要多少奖励,能换回多少物质财富,盘旋脑际的是责任,是理想,是对教育的爱,对未来的执著。

还记得,那年春节午夜12点钟,伴随着应时敲响的新年钟声,伴随着入耳的爆竹声,我接到了毕业学生的一个个问候电话。

我用手擦拭着悄悄滑落的泪,这泪是幸福的。

平时工作中的烦累、迷惑早在这一声声问候和幸福的泪水中化为乌有。

老公笑我“至于嘛?

”我不做声。

因为这份幸福、这份自豪是他无缘体会的。

在那一刻,我领悟到这幸福感,其实是来自于我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有多久?

我们教师没有审视自己的教育灵魂了。

一年365天,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行走在基础教育的航线上?

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社会的责任,是对现实的正视,是对未来的憧憬。

日子久了,疲惫会悄然衍生。

我们需要重新鼓舞斗志,我们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需要对工作充满理想。

正如于漪前辈所说:

“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

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

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蔡教授引用的三首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相信未来》曾伴随蔡教授度过了迷茫的时期。

蔡教授也希望我们能拨开现实中的迷惘,用未来和理想来鼓舞自己,执着坚守于教育岗位。

    不管这条路是铺满了鲜花,还是铺满了荆棘,我们都要相信未来!

附: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胡静郑州市中原区石羊寺小学)

诗意语文,让我们同醉

10月24日,是我“醉生梦死”的日子,我终于能够和我最崇拜的人得以相见,而且是零距

离相处一整天。

我亲眼目睹了他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他关于诗意语文的两场报告:

《诗意语文新境界》,《文本细读与文本诗意的开掘》。

他那纯正圆润的男中音,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跌宕起伏、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令所有在场老师惊叹不已。

他就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

一次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一颗颗汹涌澎湃的心灵,都陶醉于这浓浓的有情味的报告中。

我听过王老师《与象共舞》同课异构、各有千秋的两节课,听过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普罗米修斯》,也听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一夜的工作》……每一次听课,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说实话,我是他忠实的粉丝,我欣赏他独特的教学风格。

无论是充满激情的语言,精美绝伦的教学设计,还是对文本的精确解读,对学生的深刻启迪,他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多想成为像王崧舟一样的老师啊!

他的一切犹如一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而我却还是那块粗陋无知的泥沙,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痴心妄想。

然而,当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报告后,我忽然又有种顿悟的感觉,原来诗意的课堂不是梦,我还有希望,我振奋了。

成就诗意语文的课堂,是有迹可循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沉下心来细读文本,去体验文本的原汁原味,这是成就诗意语文课堂的基础。

我们不能唯教参是教,我们须沉浸文本,品味那细小、细微、细致、细腻的词语。

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们不单要注意文章的内容,更要注意形式的表达。

引导学生不仅要读现实文本、显性文本,还要关注潜藏文本、隐性文本。

我们可以将同类课文参照,印证、阐释,以其达到对文章深层的理解,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文章的缝隙,这恰是文章的诗意所在。

诗意语文的课堂,是有一定的情境,一定的情趣,一定的思想的。

它充满感情,富有文化气息,所有的这些积淀成就了诗意的语文课堂。

我深深感悟到,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课并非可遇而不可求。

只要我们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只要我们以敏锐的眼睛,敏感的神经小心翼翼的触摸文本的一点一滴;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关注完整的人的教育;只要我们的课堂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那我们的课堂必定是诗性的、情性的课堂。

朋友们,让我们徜徉在美妙的语文课堂中,让我们陶醉于诗意的语文境界里。

(秦素红新乡辉县市同济学校)

语文----与激情同行!

杨含,1973年10月出生,本科毕业,市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992年参加工作,20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现任教于鹤壁市福源小学,调查报告《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获豫北一等奖,交流发表论文20多篇,坚信“我不是天才,但我可以是天才的老师”。

追求语文课堂的情感激发,创设激情语文课堂,一直是我的教学理念。

从事教育,喜爱语文,得益于我的语文老师杨秀荣老师和白志国老师,他们总是那么真诚的、有激情的面对我们。

做教师后,我就一直以他们为榜样,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激情的。

虽然岁月无情,但是我心不老!

每一节课都是我情感展示的舞台,我追求语文课堂的情感激发,让激情陪伴我的语文课堂。

在语文的征途中,我一直在努力:

语文快餐厅

一、新闻快报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观天下、爱祖国的情感,安排学生轮流值日,先天、当天必须收看新闻联播,在语文课前三分钟做新闻快报,就大事趣事做简要播报,也可做个人评论。

二、听写快车

班内留守儿童较多,家庭听写有困难,为了让学生轻松过识字写字关,午间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值日听写,集体纠正并评价,再齐读掌握,这样字体美观多了,也轻松掌握了生字。

语文激情行

一、让阅读理解激情四溢

1.读一读,注重朗读感悟。

在教学生台湾诗人于右任的《望大陆》时,我采用“以读代讲”、“从读中悟”、“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诵读中去体会、感受诗文浓浓的思乡情、爱国情,以及对台湾回归大陆的深切期盼。

读下来,学生热泪盈眶。

2.演一演,提倡个人体验。

在学习《借题发挥》时,让学生首先观看片段,再即兴表演,体会人物的智勇双全。

3.唱一唱,激发才艺展示。

学习《花木兰》时,让学生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的戏。

4.编一编,发挥想象能力。

在学习《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时,让学生大胆续写编写故事。

5.画一画,培养动手能力。

在学习《开国大典》时,让学生画出广场的布置,增加学生的空间感。

6.议一议,注重个人感悟。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小组说说个人的收获。

二、达体验作文快乐之旅

语文课堂是感情丰富的世界。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个人真实体验,开掘多种渠道,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

1.侃一侃

每逢遇到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聊天,让学生分享快乐,成为学生最爱的“开聊时间”。

2.试一试

鹤壁的春天格外美丽,我就建议学生去广场、田野上放风筝,去拥抱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

3.尝一尝

结合生活,我让学生做一次水果沙拉,体验动手与分享的快乐。

试做、品尝、分享、写作都在愉快中进行。

树大语文观

建构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整个生活都是语文的沃土,开发利用好生活资源,让学生把语文融汇进生活的每一天,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

1.办手抄报

结合教学进度,实时要求,我要求学生每两周办一期手抄报,设立不同主题,例如淇河行、防地震等。

2.设读书角

发动学生给班级书柜里捐书,建有借阅制度,建议学生写读书笔记,备有读书卡片,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3.重积累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我把传统的摘抄本更名为“快乐成长本”,让学生积累知识时也不忘快乐。

4.建民主家

我经常根据学生建议,组织开展故事会、朗诵会、辩论会,课余时间和学生下象棋、打篮球、跳皮筋,做学生真诚的朋友。

我不是天才,但我可以是天才的老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何风彩老师倡导适度语文,王崧舟老师欣赏诗意语文,我追求激情语文,我的语文生命将无怨无悔地行进在激情之途。

请把手机关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款式越发新颖,做工更是精巧,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浏览信息、玩游戏、QQ聊天......物美价廉,方便快捷,手机俨然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

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手机的影子,就连白发苍苍的老人、稚气未脱的孩子也总随身携带,可以说只要有通信公司信号覆盖的地方就会有手机的身影。

    走在路上,你常会看到路人边走边“自言自语”,不要疑惑,他在利用耳机和朋友聊着;办公室里某同事忽然招呼一声“嘿,你好!

”,你会以为是喊自己,抬头才发现他是在打电话。

闹市里别有韵味的民乐、劲感十足的流行曲、西洋乐曲、个性另类的曲子,常常会灌入我们的耳中,不由你做任何选择,不管你是否喜欢听。

每逢集会,组织者总会强调会场纪律,其中一条:

请把手机关闭或调至震动。

即使如此,总会有“失控”的铃声响起,总会侵扰四周之人投之以“关怀”的目光。

2010年10月24日,周日,原本是休息日。

师院于今日邀请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来为我们做报告,时间为一天。

大家欣喜于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专家,聆听语文特级教师的报告,触摸王崧舟老师的语文教学的精神世界,感悟诗意语文的新境界,解读诗意语文的技巧之一——文本细读与文本诗意的挖掘。

王老师的生动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取撷于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逗引得听课者个个专心于“大家”的风采,致志于专家的教导,脑、眼、手三合一,无暇顾及“精神溜号”。

会场上有的只是王老师那富有磁性的中气十足的男中音,有的只是笔尖匆匆划过纸张的略显急促的沙沙声。

忽然,刺耳的音乐响起,一句唱完意犹未尽,两句,三句,似乎不引来注目之礼意有不甘,声音之大,盖过了磁性的男中音。

不合时宜的熟悉的旋律失去了魅力,但大家还是循声望去,只是希望它能够静静地潜伏在主人的包包里,待“机”再动。

只希望这个小插曲不要影响报告的进程,或者说影响作报告人的思路或心情。

大家就是大家,专家就是专家,王老师的涵养气度令他对这个不和谐的现象视若无睹,诗意的语文依旧继续着,课堂依旧精彩,笑容依旧可掬。

不多会儿,另一旮旯角落里响起了没有中气的音乐声,大家的满含责备的目光令它的主人赶忙扒拉出讨厌人的“小方块”掐断,王老师则是涛声依旧,不疾不徐地引领大家在智慧的中庸的诗意语文中畅游,似乎什么也未发生。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行为,和谐的会场需要和谐的声音。

朋友,请检查您的手机是否已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

(胡静郑州市中原区石羊寺小学)

风采无限

10月19日下午,我听了濮阳实验小学何凤彩老师的《小学作文教学漫谈》,收获颇大。

何老师从“把写作基础打牢”和“把写作教学搞好”两个方面来阐述。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特把感触深的语句做以摘录,与大家共享:

※下大功夫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书写技能。

让每一个孩子过书写关。

※让阅读教学简约,但不简单。

把课外阅读放在课内。

设立阅读欣赏课。

※大量阅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借助教材,灵活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多巩固练习,学会等待,防止学生“死机”。

※大加表扬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

※自己主宰教材,灵活安排精读和略读。

※激活学生的积累,学会卖弄自己的知识。

※天下文章一大偷,看你会偷不会偷。

※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就感。

其实,更吸引我的是何老师一直在展示学生习作,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平时,我的学生习作中也不乏得意精彩之处,我讲评的时候也总是很有激情,但是,疏于动笔,没有及时记录下来。

印象最深的是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安排了一次诗歌习作,孩子们的习作出乎意料的精彩,但是,遗憾的是我却没有把它们整理、记录下来。

感谢何风彩老师,感谢何风彩老师精彩的讲解,感谢她为我们的语文习作教学点亮了又一盏灯。

(杨含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让生活丰满学生写作的羽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

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小学生实际,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小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文章词不

达意、空洞无物、了无创意。

作文教学策略欠当,方法简单,效果不佳,教师们举步维艰,学生们

更是苦不堪言。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先将我的

收获与各位同仁一同分享: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触发灵感的开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习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1.借助家乡人文景观,以情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

因此,我们指导儿童学习作首先要解决情趣问题。

平时,在教学中我总是把适合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先向学生作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的图片,放一段录像等,以激发学生对景物的热爱之情。

比如,一次作文要求:

“描写一处景物,先仔细观察,再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不少学生认为:

我们身在农村,既没有公园也没有古迹,面对本乡本土这些熟视无睹的景物,哪有什么稀罕的景物可写?

学生感到无景可选,所以更无景可写了,哪里还会有习作兴趣可言。

那怎么办呢?

为此,我一改前人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方式,在作文指导课上,借用自己的业余爱好——摄影,在班上展示了自己所拍摄的家乡风土人情彩色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照片。

有的被《鱼塘秋色》所吸引,有的被《鸡棚猪舍》逗乐了,有的捧着《丰收乐》似乎要嗅出那黄澄澄的稻谷清香,还有的在争着数《惟有枝头俏》上的葡萄硕果……同学们被这些图片深深地吸引了,你看他们边看边交谈,多有兴致呀!

他们感到家乡这些熟视无睹的景物,似乎胜过了城市公园的美景、远方的名胜古迹,真切地感受到乡村也有写不完的美丽风景。

他们心中油然而生出不吐不快的感觉,此时,我再要求学生写自己家乡的景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2.以活动为拓展,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注意因地制宜,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会到作文的无限乐趣。

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扳手腕比赛、拔河比赛、跳皮筋比赛、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智力大比拼……据此让学生写一则“我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的片断,学生们兴致勃勃,都能较好地把自己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或活动抒写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同学进行跳绳踢毽比赛,每班共有十二人参加比赛。

当天下午正好有作文课,于是我就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参与,没有比赛的同学来加油助威。

比赛在同学们欢快、笑声而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的作文课上,我及时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导迁移:

今天的比赛精彩不精彩?

玩得开心不开心?

谁能把刚才比赛中热烈欢快的场面、参赛者的紧张、可笑的动作、神态说给大家听一听。

问题一提出,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刚才活动的场面描述下来,于是我就揭示本次作文题目:

《记一次跳绳或踢毽比赛》。

老师问大家:

“作文就是把刚才的活动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难不难?

”学生回答:

“不难。

”在老师三言两语交代了习作的要求与注意事项以后,学生便愉快地进行作文。

这样由比赛激发兴趣,利用兴趣迁移,指导习作,扫除了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学得愉快,作文普遍较好。

看来,有趣的活动和兴趣盎然的玩乐真的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作的欲望。

3.以撕画、贴画为契机,激发习作兴趣。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

我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储备,让学生随意地撕些不规则的图片,撕的每一片纸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事物,把自己所想象的事物用彩笔勾画出来,然后把自己勾画好的一张张小画,拼成一幅图画。

在图画拼成后,让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创作的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更使习作水到渠成。

有一次,在上自习课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手里拿了许多彩纸在撕着玩,突发奇想,我问学生:

“你们喜欢撕画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喜欢!

”于是,我让学生各自拿出不同颜色的纸,用手随意地撕出不同形状的图片,然后充分展开想象。

有一位学生撕了一个三角形说:

它象一把伞,还象一座大山。

他又拿出一个葫芦形状的纸片说:

“这是一个小学生。

”接着又拿出一个小一点的小葫芦形状的纸片说:

“这是一个小朋友。

”看到孩子们把这些无形的东西想象成活生生的人,我感到奇怪,但我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想象,而是有意提醒学生:

“你能把它们组成一幅画吗?

”学生想了想说:

“能!

”然后自己就在那里不出声地开始拼贴图片,图片贴好后,又在那里用笔勾勾画画。

当我再去看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

三角形变成了一个把伞,两个小葫芦都有了脑袋、手、腿和脚,一幅完整的画已出现在我的眼前,只是天空又多了好多雨点。

我说:

“你能把这幅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吗?

”这位同学兴奋地讲了起来:

“有一天,小学生正要放学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一位大姐姐撑着伞正往家赶,她看见前面有个小朋友没打伞,就边跑边喊:

‘小弟弟,你等一等,我们一起回家。

’小弟弟高兴地笑着说:

‘大姐姐谢谢你,你真好!

’他们两个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听完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他鼓起了掌。

我兴奋地说:

“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真是一个天才!

”其他的孩子看着他撕、贴出美丽的图画,也纷纷又开始了自己更精彩的创作……孩子们在亲手撕、贴中——激发想象——编小故事(习作),趣味横生。

4.抓时机创情景,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

如:

在六月的一天下午,天气炎热难耐,这时正上语文课,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

突然外面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

学生发觉室外天气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有的马上就发出了感叹:

“哇!

要下大雨了!

”于是教室里的小脑袋像是有人指挥似的一样齐刷刷地扭向了窗户这一边。

我抓住机会马上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感受,把观察到的情景写下来。

这时,窗外大雨倾盆白茫茫一片,连对面的办公楼都看不见了,窗前的树模模糊糊地在风雨中摇曳,不多时天渐渐亮起来,雨也小了,树也更绿了,空气也清新多了。

学生们个个认真看看,轻声议论着。

雨停后,我就让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一幕写下来。

大约十多分钟,《一场暴雨》片断就写出来了。

学生对这样的小练笔很感兴趣,写作效果很好。

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大自然中,我们更应该让同学们拥抱自然:

春看绿树红花,赏鸳鸯戏水;夏听百虫啾啾,捉鱼虾成群;秋吸新鲜空气,享树上累累硕果;冬观皑皑白雪,玩雪仗捉鸟游戏。

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如问:

玩得高兴吗?

美吗?

你喜欢吗?

说说好吗?

学生便会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

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而是在叙述享美之乐。

学生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与此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二、让小学生作文因生活而美丽

叶圣陶曾说: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

因此,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习作灵感。

只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才不会胡编乱造,生搬硬套,而会把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融入到习作中去,使习作为生活服务,让习作因生活而美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

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我在教《我的家》一课时,作者写了自己家近几年来可喜的变化,表达了改革开放给“我”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家的变化,在写“我”现在的家时,是按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描写的,我要求学生用简易图画出“我”家漂亮的小房间,然后富有激情地说:

“同学们,你的家是不是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呢?

你的小房间是不是也很漂亮呢?

现在就拿起笔,写出你家的变化吧!

”这样,学生有了范文引路,再加上刚才所学习的写作方法,以及被激发起来的、组织学生兴趣,这篇作文写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我们有意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如教师节前,为了了解学校教职工的家庭状况,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他们,去采访他们。

在观察与采访的过程中,学生对教职工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尊重他们的劳动。

紧接着,我趁机让学生给自己最敬佩的一位教师写一封信。

这次活动后,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但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而且更加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

又如:

我校门前有很多小食品摊位。

我就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抓住摊位繁多、热闹、影响交通及食品的不卫生这几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