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283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docx

第三章中国古典选修课题

第三章

古典园林建筑资源

jlauxiaoxuanke@

密码:

123456789

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科学技术原理和艺术创造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形成的一种美的生活境域。

(一)山景

☐作用:

首先将园林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形成不同的景区;其次形成园林中的制高点;再次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

☐分类:

真山、假山(土山、石山)

假山石

☐太湖石:

瘦、透、皱、丑

☐黄石:

雄浑、质朴

☐宣石:

(二)水景

☐流动的水——活泼

☐停潴的水——平静、温柔

☐飞溅的水——潇洒

☐隐匿在林间的泉水——神秘、幽静

☐……

(三)花草树木景观

☐一讲姿美

☐二讲色美

☐三讲味香

☐四讲象征

(四)建筑景观

☐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五)文化艺术景观

☐1、匾额

☐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二字、三字、四字居多。

2、楹联

☐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榭的楹柱上。

楹联字数不限,讲究词性、对仗、音韵、平仄、意境情趣,是诗词的演变。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1、抑景(障景)

☐2、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应时借)

☐3、框景4、漏景

☐5、对景6、点景

☐7、添景8、夹景

☐9、移景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1、厅堂类建筑景观

☐2、楼阁类建筑景观

☐3、亭台类建筑景观

☐4、塔桥类建筑景观

☐5、小品类建筑景观

1、厅堂类建筑景观

(1)厅:

☐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要求:

较大的空间,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优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

(2)堂

☐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3)轩

☐一般高爽精致,并用轩梁架木桁,以承屋面,在传统园林中,常将轩建在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地方,形式上常以一轩式建筑为主,周围环绕游廊与花墙。

(4)馆

☐一般是休息会客场所。

建筑尺度不大,入园后可便捷到达,往往又自成一局,形成清幽、安静的环境氛围。

有时“馆”也成为北方皇家园林中帝王看戏听曲、宴饮休息之所。

(5)斋

☐一般是指书屋性质的建筑物,是修身养性的地方,长处于静谧、封闭的小庭院内,与外界隔离,相对独立,形成完整统一的气氛。

(6)室

☐在园林中多为辅助性质用房,体量较小,有时也做趣味性处理,常和庭园相连,形成一个幽静舒适、富有诗意的小院落。

2、楼阁类建筑景观

(1)楼

☐楼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建筑。

☐分类:

☐商业中的酒楼、茶楼

☐防御工程中的城楼、敌楼、箭楼

☐报时打更的钟楼、鼓楼

☐演戏用的戏楼

☐观景用的望江楼、望海楼、望月楼、听涛楼

(2)阁

☐是一种形制似楼的中国传统建筑物,通常四周设有隔扇和栏杆回廊。

☐分类:

☐供佛阁:

颐和园佛香阁、雍和宫万福阁等

☐藏书阁:

天一阁、北四阁、南三阁

☐赏景阁:

山东蓬莱阁

北四南三阁:

☐文渊阁(北京紫禁城)

☐文源阁(京郊圆明园)

☐文溯阁(沈阳故宫)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文宗阁(镇江金山寺)

☐文汇阁(扬州大观堂)

☐文澜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

湖北武昌黄鹤楼

☐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底层

☐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层

☐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层

☐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层

☐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

☐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湖南岳阳岳阳楼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

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

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

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现为1984年重修。

保护

☐一、防火

☐二、防水

☐三、防蚁害

☐四、防损坏

☐五、防治野麻

江西南昌滕王阁

☐始建于唐代,历经兴废28次,1926年毁于兵灾,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现为1989年重建。

☐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

一层

☐檐下有四块生漆为底贴金匾额,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

☐门前红柱上悬挂一幅毛泽东手书长4.5米的不锈钢拱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厅汉白玉浮雕为《时来风送滕王阁》。

西厅正中挂有“西江第一楼”金匾。

此厅陈放了一座1:

25的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

二层

☐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

☐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

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

☐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与《人杰图》浑然一体。

同时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三层

☐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

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4.5米。

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

☐中厅屏壁有2.8米×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

东墙上有1.85×2.65米的铜浮雕《唐伎乐图》。

四层

☐暗层。

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

☐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

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

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五层

☐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

西墙上镶嵌了两幅2.6米×2米的陶瓷壁画,左边为《吹箫引凤图》,右边为《西山待渡图》。

☐中厅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

六层

☐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

☐大厅题匾“九重天”。

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

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

24组斗拱由大到小,由下至上,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古乐器复制件,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

☐大厅南北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

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

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

☐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霓裳羽衣舞》为主体。

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表演的是《柘枝舞》。

中后部两名舞伎表演的是《胡旋舞》。

☐王勃《滕王阁序》

☐王绪写《滕王阁赋》,

☐王仲舒写《滕王阁记》,

☐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山西永州鹳雀楼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原楼在元初(公元1272年)战争中烧毁。

☐现楼为1997年12月~2002年9月修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投资为1.1亿元,设计高度为73.9米,台基内部设三层,楼身主体外观三层四檐空间六层,比原楼三层30多米均高出一倍左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

☐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

山东烟台蓬莱阁

☐位于蓬莱市城北临海陡起的丹崖山上。

始建于宋朝嘉年间(1056~1063),占地3.28万㎡。

面积有32800平方米。

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

☐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裕六年(公元1061年),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

浙江嘉兴烟雨楼

☐五代后晋时(940年前后),吴越国广陵王钱元镣所建,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

全园占地11亩,主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

☐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清晖堂→彻碑亭→主楼

贵州贵阳甲秀楼

☐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矶石上,始建于明万历25年(1598年)。

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六次大规模的修葺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楼高约20米,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

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

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

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

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

恰好于矢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

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临牛渚,永镇边隅。

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

想秦通僰道,汉置牂柯,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

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

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

恍觉蓬瀛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云南昆明大观楼

☐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

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几经兴废。

☐大观公园总面积47.8公顷,其中陆地23.1公顷,水面24.7公顷。

四川成都望江楼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

☐望江楼是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15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

广东广州镇海楼

☐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俗称“五层楼”。

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建立,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

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

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歇山顶,复檐五层,红墙绿瓦,雄伟壮观。

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为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

陕西西安钟楼

☐钟楼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古城明珠¡±,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建于明洪武17年(1384)。

钟楼原址在今西安西大街的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于此,西距鼓楼0.5千米。

☐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木结构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

建筑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35.5米,用青砖、白灰砌筑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6米的券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互惯穿。

钟楼从地面至金顶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圆柱回廊,楼分两层,重檐三层,屋顶覆以绿琉璃瓦,楼体为木质结构,四面漆红大门,各层门扉还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

西安鼓楼

☐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始建于明洪武13年(1380),是目前中国所存的最大的鼓楼。

☐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

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

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

☐南檐下悬挂“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北檐悬挂“声闻于天”匾额。

☐1996年西安市重制鼓楼大鼓。

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

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

3、亭台类建筑景观

(1)榭

☐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榭的功能主要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2)舫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肪头有眺台,做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3)廊

☐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元建筑连在一体。

☐从其剖面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

☐按其平面来看,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

☐按其与环境结合的位置划分,可分为铅墙走廊、桥廊、水廊、爬山廊等

(4)亭

☐是我国一种分布广泛的古建筑类型,园林中尤为常见。

柱间一般不设门窗,下半部设半墙或平栏。

多用竹、木、石建成,亦有用铜铸成的铜亭。

☐典型代表:

苏州沧浪亭、颐和园知春亭等

中国“四大名亭”

☐安徽滁县醉翁亭

☐北京先农坛陶然亭

☐湖南长沙爱晚亭

☐浙江杭州湖心亭

安徽滁县县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为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所建,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沈遵创作琴曲《醉翁吟》而名流千古。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景致。

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

北京先农坛陶然亭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以1:

1的比例仿建而成。

湖南长沙爱晚亭

☐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古枫参天。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

后据湖广总督毕沅之意,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将亭改名为爱晚亭。

浙江杭州湖心亭

☐在西湖中央。

小于三潭印月。

大于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

阮公墩是“方丈”。

☐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岛南有石碑,题着“虫二”。

(5)台

☐类型:

一是高而上平的台状建筑;二是在台顶部建成宫殿楼阁等其他建筑物,称高台建筑。

☐形式:

烽火台、御敌台、阅兵台、炮台、歌舞台、戏台、奏乐台、赏景台、钓鱼台、宗教台、招贤台、观象台、纪念台等

邯郸丛台

☐又名¡°武灵丛台¡±,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高7米,南北宽22米,东西宽59米。

因为它由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即¡°连接非一,故名¡°丛台¡±。

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前325~前299)观看军事操练和娱乐的场所。

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在上面吟诗。

4、塔、桥景观

☐塔:

从寺庙建筑中引来,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桥:

交通、点饰环境、借景障景

☐拱桥、平桥、廊桥、曲桥

☐石制、竹制、木制

5、小品辅助建筑景观

☐园林建筑小品是指园林中体量小巧、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构筑物。

☐一是园林的局部和配件;

☐二是园林建筑的局部和配件。

☐园门、景墙、景窗※

☐花架、花坛

☐园林雕塑

☐梯级、蹬道、园路、铺地

☐园桥、汀步、水池

☐园凳、园桌

园门、景墙、景窗

☐园门:

圆门、月门、梅花门、汉瓶门等

☐景墙:

粉墙、云墙

☐景窗:

长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扇形等

四、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一)按其从属关系划分

☐1、皇家园林

☐古称苑、宫苑、苑圃、御苑等

☐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

☐以人工美取胜,南北对称,大分散,小集中

☐占地面积较大,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用材丰富,装饰堂皇,功能复杂

2、私家园林

☐古称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布局常取内向式

☐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

☐创造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3、寺观园林

☐类型:

寺观外园林、寺观内部园林绿化、在寺观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

☐寺观园林有一定的公共性

☐寺观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

☐寺观园林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

☐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

☐注重超尘脱俗的精神审美功能

4、陵寝园林

☐封土为陵,规划整齐划一

☐选址讲究风水

☐规模宏大、壮观、肃穆、庄严

☐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

☐5、坛庙、祠馆园林

☐6、庭院园林

☐7、公共园林:

名山胜境园林、大型湖山园林

(二)按园林的区域分布及布局风格划分

☐1、北方园林

☐2、江南园林

☐3、岭南园林

☐4、少数民族园林

1、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东部。

始建于清康熙48年,是清朝帝王历时150余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原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有殿阁楼台140余所,建景100余处,其构筑风格或仿造仙宫幻境,或取自名山幽谷,或博采江南秀色,或依照西洋宫苑;并收集有丰富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誉为¡°万园之园¡±。

名字的由来: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

☐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火劫:

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木劫:

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石劫:

卖石头也能发财

☐土劫:

在皇家园林开田种稻

2、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

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海淀区西部,距市中心12km,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园林。

原名清漪园,是清代乾隆皇帝于乾隆15年(1750)为祝母寿所建。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12年(1886)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即成现在规模。

☐此台高21米,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

3、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因与中海、南海分称三海而得名。

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5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的帝王宫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于1925年辟为公园对外开放。

☐琼华岛位于北海公园太液池的南部,岛上建筑依山势布局,高低错落有致,掩映于苍松翠柏中,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并有法轮殿,正觉殿等。

东南面有石桥和岸边相连,有风景如画的景山。

永安寺白塔始建成于1651年,塔高35.9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座上有三层圆台,白塔下有“藏井”,团城位于北京公园南门西侧,享有:

“北京城中之城”之称。

☐四亭二碑:

在法轮殿殿后的山腰处有两座牌坊,南题"龙光",北题"紫照"。

过了牌坊即为正觉殿,殿前建有"涤霭"、"引胜"、"云依"、"意远"四亭。

四亭上下对称而造,典雅美观。

4、承德避暑山庄

☐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占地564万㎡,始建于康熙42年(1703),历时89年。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西太原双塔寺

☐又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

由于双塔耸立,又被人们称为¡°文笔双塔¡±,成为太原标志性建筑。

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36年(1608)。

寺庙依山而建,坐南朝北,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

塔院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

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排堂、方丈室等建筑。

晋祠

☐位于太原市西南25千米处的悬瓮山下。

晋祠是一处祠堂式古典园林,其中的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有¡°国宝之称¡±。

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黄粱梦吕仙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