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075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⑧堪:

能够胜任。

⑨定:

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B.齧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瞋(___)②数(___)③阙(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踬之,又不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

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

2.

(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

3.

(1)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

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4.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2018·

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

又曰:

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

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

”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

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

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

“此鸟名商羊。

儿童有谣曰:

‘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

’是为大雨之兆⑯。

”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

战国楚国诗人。

②以:

在。

③舟楫:

泛指船只。

④拯:

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⑤角黍:

即粽子。

⑥黄琬:

人名。

⑦琼:

人名,即黄琼。

⑧太尉:

官职名。

⑨诏:

召见。

⑩况:

比方。

⑪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

⑫燎:

燃烧。

⑬炬:

火把。

⑭祈:

乞求。

⑮鼓舞:

手足舞动,形容欢悦。

⑯兆:

预兆,征兆。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谓:

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

(3)从夕达旦旦:

(4)是为大雨之兆是:

6.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8.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9.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5.称为什么早晨这

6.C

7.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8.赛龙舟、包粽子

9.刘峻好学

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

“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曰:

“有之。

”上曰: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魏征曰:

“昔鲁哀公谓孔子曰:

‘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

‘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

胡商。

③赇(qiú

贿赂。

④抵:

触犯。

⑤徇:

顺从。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

(2)宜戮力相辅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12.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

用自己的话简述。

10.

(1)对……说

(2)应当

11.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12.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

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

君臣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2017·

山东东营·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

“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

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

同“眠”。

②陂(bēi):

堤岸、湖边。

③薮(sǒu):

湖泽通称。

④缊:

乱麻绳。

⑤唼(shà

水鸟吞食声。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

______

(2)须其夜艾艾:

(3)阴布大网阴:

(4)叹其以诈相笼笼: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5.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16.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13.

(1)依照

(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

14.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15.【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

【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16.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

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

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川南充·

中考真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苦其心志(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3)至于鄙(________)

(4)卒得反国(________)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19.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20.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17.

(1)使……痛苦

(2)通“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

18.C

19..

(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20.“谄谀者众”;

无“法家拂士”。

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

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

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

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

秦王曰:

“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

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卫侯曰:

“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

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

“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

说符》)

(注释)①干:

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

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

责问,责备。

2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2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3)愠

2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2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1.B

22.

(1)安抚,抚慰

(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23.

(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24.

(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

(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

(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

(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福建莆田·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选自《<

孟子>

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

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

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

通“肢”。

②使:

假使。

③惮:

怕,畏惧。

④乞:

乞求,请求。

⑤韩琦:

北宋政治家,名将。

2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

(2)劳其筋骨(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4)非徒愈病(_______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7.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_______”。

28.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25.起,被起用使……劳累通晓只,仅仅

26.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及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28.甲文观点:

生于优息,死于安乐。

乙文砚点:

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相同之处:

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

君主要重视人才。

贵州毕节·

中考真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鳞游泳(____)

(2)佳木秀而繁阴(____)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2.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29.鱼繁荣滋长(茂盛,繁盛)

30.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31.C

32.范仲淹的“乐”,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

欧阳修的“乐”,是领略了树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

(2010·

福建福州·

中考真题)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4.解释下列字词。

(1)晓雾将歇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怀民亦未寝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6.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3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4.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35.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36.

(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2)山川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19·

广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

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⑤嗟夫!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

(2)去国怀乡(__________)

(3)宠辱偕忘(__________)

3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37.

(1)同“嘱”,嘱托

(2)离开(3)一起

38.

(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