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914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docx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word资料17页

蹲墙功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智能气功科学编创人——庞明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智能气功博采众长,功法中藏有众多的练功诀窍。

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

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因此,想进行气动健身及想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蹲墙功的功用:

本功的功法原理:

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

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

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故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

相反,若腰部不能放松,弊病甚多。

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板直、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能自控。

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水液的蒸腾,男性可出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性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

其三,练动动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于中风(即半身不遂)。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

而蹲墙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

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

譬如,改变自己意识里的好多不良东西。

一个人意识乱了之后,外面的东西很容易影响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东西现在也变的很难了,不是以前那种自由自在的了,自己总想改变可总做不到,所以非要通过这种艰苦的锻炼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外人能理解的。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

基本要领是: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

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

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

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

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

初学者可以先离墙远些,以能够轻松蹲下去为宜,以后随着全身的放松、体力的增强,逐渐前进、缩短与墙之间的距离,直到脚尖定住强为止。

特别要注意的是:

蹲墙的时候一定要穿平底鞋,或是地上垫上毯子赤脚站与其上蹲墙。

切忌脚后跟下面垫上东西或穿有根的鞋,那样不仅对健身无益,反而有害!

切忌切忌!

蹲墙的三个阶段

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

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

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

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

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

二、熟练阶段

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三、提高阶段

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1、赤脚蹲墙

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

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

2、撑臂蹲墙

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

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手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

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

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

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

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

3、背手蹲墙。

①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

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

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4、拳抵鼻尖蹲墙

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尖。

熟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

此动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久之自然合度。

5、蹲墙耗功

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庄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

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刚效果会更好。

注意:

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蹲墙首先从身形入手,对照书本细扣全身各部。

然后在身形正确的基础上,逐渐加大练功强度,蹲墙前要组场,带着混元气蹲,意念导引形体放松。

当然,蹲墙使形体很紧张,站庄是要放松的,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有矛盾,怎么协调还要靠自己。

其实,站庄与蹲墙并不矛盾,目的都在于松腰,腰一松形气就整了,神统帅形气的功能也就强了。

这两种功都是智能气功的基础功。

智能气功特别强调意识的作用,主动运用意识,强化形气功能。

这两种功作为初练者来讲,可先练站庄,把内气练足了,再练蹲墙就不累了。

蹲墙重点在于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时不要单纯的腿部用力,否则容易引起两腿肌肉紧张。

站庄时两腿松不下来就会累。

蹲墙之重点是以百会带动,上起意注天上之虚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虚空,同时要善于运用“化”的意识,把全身的僵劲化开,尤其是脊柱、脊柱两侧的神经、血管。

平时我们不注意放松,多年来造成僵劲充斥,要松腰就要把这些僵劲去掉。

有些1、2岁的小孩子作蹲墙就很容易,大人就不行,关键就在僵劲去没去掉,去不掉僵劲就达不到柔若无骨。

所以在蹲墙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的骨头没有了,全身柔软放松、气充斥在全身各处,这样蹲墙才轻松一点,不然蹲墙的时候脸红脖子粗,就没有练功的味道了,如此让气似乎慢慢的渗透到紧张的组织里,逐渐的紧张和疼痛消失了,将拙力、别扭、紧张、疼痛等转变为气腾、自然、轻闲、舒适,这样才能继续安静的蹲下去。

以次通过蹲墙引动气机升降,用心体悟,微妙自在其中,总之要在松静上下功夫,主动将意念锁定在运动过程中,将意念和意念的作用统一起来。

通过运动,使体内气机自然旺盛起来,并按照气的自然轨道运行,使身体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渐提高而不容易出现偏差。

应该说,人的身体总要有通透不彻底的现象,在体内气机旺盛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体察到这种不通畅的部分,特别是意念分布的不均匀更加剧了这种气机冲击的强度而感觉疼痛,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蹲墙的动作和打气有点象,气太足了,身体还消化不了时,就先慢一点打气,等气均匀了,再打一下,逐步通过运动主动打气,用运动产生的高压通畅身体(本质上还是通过运动调动了意识力)。

不过,身体的素质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过激。

如果想一下子蹲很多也不是什么难事,比数量没有意义,想体会出松的感觉也比较容易。

关键是要坚持,不要一暴十寒。

一次蹲1000个容易,每天蹲1000个,就需要很大的韧力了。

这里给各位一个诀窍,可以帮助大家在数量上和感觉上有个突飞猛进。

窍门很简单:

先实验一下你一刻不停地蹲(闭眼、姿势正确、呼吸匀细长、速率约为1个/3秒),看你最多能蹲几个,一般约为30个;正式开始,每蹲30个,停下来,双手敷于肚脐,静养30秒(2~3个呼吸长),再开始蹲30个,再静养,不断循环;静养时注意意守丹田,每次静养后再蹲时,体会腰部都比前一次要有所松动。

每停一次,都会愈加松动(腰部),感觉是愈加轻松,很多人就会兴趣昂然,愈蹲愈高兴,一次可以达到数百个。

警告:

不可一下就达到很大的数字,最好以比较小的数字为基数,逐渐增加。

一般日常生活比较繁杂,在时间很少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可以见缝插针,随处练习,每次花个3~5分钟,蹲几十个,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就是蹲完后静养收气。

一、蹲墙的关键环节

组场蹲墙——事半功倍的练法

首先应明了蹲墙的主要功用是:

松腰、松胯、垂尾间,调整气机使之平衡,练周身的整体性。

组场时先要调整身形:

脚尖抵墙,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松驰不绷劲,重点体会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会把身体领起来,似乎整个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脚好像感觉不到身体的重量。

然后意想身体周围及体内都是蓝蓝的虚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

调整身形要和调神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精神处于集中、安详、端庄、稳重的状态。

调神时意念一定要放到天地之间。

要进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这样身体容易放松、内外气能很好地融通。

蹲墙之前认真组场,这样练起来就比较轻松,不累,很容易进入气功态。

正确的身形引导气机正常运行

蹲墙头要正,要有百会悬领的意念,下颏回收。

两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领的意念;这样做既可减轻腿部的力量,又可避免鼻子与墙的摩擦。

尾闾要下垂,像有个东西坠着。

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还要照顾到尾闾,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时还要提会阴,这样命门就自然地向后放松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间,要注意由尾闾拉着整个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压下去,腰部尽量向后放松。

但头部、耳根、大推还要有上领的意念。

这样上拉下坠,姿势就基本正确了,不会有身体向左或向右偏的错误动作了。

开始练蹲墙,感觉气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胀感。

只要把下颏收住了,注意下颏回收,经过几天的练习,气就通了过去,不适感就会消失。

蹲墙初期,有的人未注意大椎上拔,气没能很好地上升滋养大脑,故神较疲乏,上课爱打瞌睡。

后期,调整了姿势与意念,头部气明显充足,上课就不会打瞌睡了。

蹲墙,切忌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下蹲时如果尾闾扣得不够,重心掌握不稳,至使脊柱左右摆动,时间长了会造成体内气机不平衡。

此外,两腿必须均匀用力,这样才能使体内气机平衡。

要使两腿均匀用力,首先两脚内侧并拢所成的直线必须与墙垂直;然后,在蹲墙过程中,注意用百会领着,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

如果感觉到身体偏向某一边了,可以用领百会来调整。

两脚掌要平铺于地,使整个脚掌能均匀受力。

刚开始蹲墙时,也许重心会落在脚后跟,且偏于脚外侧或脚内侧;这样蹲的时间长了,往往感到受力的部位发麻、发木。

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在受力轻的部位加重意念。

这样,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渐受力了,原来受力过重的部位也不发麻发木了。

姿势的正确与否,哪怕只有细微的不同对功效的影响也会相当大。

每次蹲墙,只要认真地做到了尾间下垂,百会上领,大椎上拔,马上就能明显感到整个脊柱的牵拉。

尾闾下垂主要牵动腰椎,大椎上拔则是牵动胸推,只有按要求做,才能对整个脊柱起作用,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变化。

还有些人未注意两膝并拢,从而下蹲相对轻松;但是加以重视后,难度虽然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一定会感觉骶髂关节被牵动了。

练功时,手的位置对强度与功效也有很大影响。

当手与墙或腿接触时,难度顿减,脱离接触后,腰肌所受的力随即增强。

至于手臂背后或撑臂,腰、腿所需的力气则更大。

运用意识是关键

要练好蹲墙功,首先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刚开始,大多是被动地蹲墙,只想如何把腰松开,意念过多集中在腰部,忽略了全身的整体协调性,意念贯注不进形体里面,蹲得满身是汗,两腿酸疼,但收效不大。

这样练,蹲至大腿平时易后坐(后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时也易后仰坐倒。

当注意了百会、尾闾和腰部三个部位的配合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

腰部不但得到了相应的放松,同时气在身中也能上下贯通。

渐渐地,就能够开始调整练功意识了,开始注重“神形并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锻炼。

首先就用意念使自己和气场紧密合在一起,脑子里一发“蹲”的命令,就往下蹲,一发“起”的命令就往上起,指令非常明确。

然后意念集中到整个脊柱上,随着蹲墙动作的一起一落,每个脊柱也随之一开一合,再后来,把意念集中到腰椎那儿,内视着腰椎的一开一合,以加强松腰的效果。

这样主动运用意识后,蹲墙不再觉得累了,一起一落轻飘飘的,每天都有新进步。

在蹲墙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意念集中在体内,下蹲时用神光看着脊柱往下落,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用形象思维想着腰椎被拉松开;起时看着听着全身的气机变化。

随着体察的深入,杂念也很少了,气向体内渗透得也深了。

这样做,神和形就结合得紧密了,杂念不容易出来。

“神念形”还有利于动作的准确、合度。

在蹲墙时,如果跑神,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如果能始终注意着自己的身体,就会控制身体不致变形。

蹲墙的关键是使平时不易运动的腰部的肌肉、韧带得到抻拉,使之气血充足,从而达到松腰的目的。

如果姿势不正确,势必延误或阻碍松腰目的的实现。

所以“神念形”在蹲墙中的运用,不但强化了神意的锻炼,而且促进了形体和气机的变化,加速了松腰过程。

另外,在蹲墙过程中,应适当注意运用形象思维。

下蹲时,要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性,配合意念调整虚实,把意念放在大脚趾,这样上起下蹲时易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意想身体内不利于气机生发的东西都通过脚心散到地下虚空;上起时想像虚空的灵阳之气呼地一下贯通全身,渗透到每个细胞中,并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

意念要照顾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也可以贯注到背部整个脊柱、韧带、肌肉,这样可使腰部及背部放松得更好,取得最佳效果。

按照上述要求蹲墙,体会着背部一点点地抻拉开,就感觉到气在向里渗透,气感越来越明显,周身内外都被气包裹着,越蹲越轻松,头脑也越来越清明。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在蹲墙时,意识里不能有墙。

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进入面前无墙、四周都是空荡荡的状态,这时,你也许会突兀地停一下,此时,很容易体会到一种虚无的境像——整个的身形和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了……

二、蹲墙的三个阶段

快蹲阶段——并非追求速度

在刚开始练快蹲时,脊柱部位放松不下来,很紧张。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宜从两方面加强:

1、加大强度,数量增到400~500个/小时,锻炼下肢的承受力;

2、着重调整脊柱的放松,注意了百会上领、尾闾下垂,一起一蹲,调整脊柱的竖直,尽量改变用腰拱的毛病。

约20天后,不适状态就会消失;上起时,百会能够主动上领。

这之后,可以加快速度,加大难度,数量上升到700~800个/小时。

练时,一开始快速,中间慢一些,调整一下,后面再快,这样一个小时坚持下来,全身湿透。

开始时大腿、小腿酸疼发木,结束后两腿灌铅一样沉重。

为了尽快过这一阶段,蹲墙收功后要加强养气。

一般通过这一阶段的强化练习,会使人的身心素质提高许多,丹田内气明显增强,腰椎部位灵活、放松了,腰部时常是温热的,整天精力充沛。

或者以30个为一组,每蹲完一组养10秒钟的气,然后继续蹲。

随着身体素质和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蹲墙的速度由500个/小时到7O0个/小时,再升到950个/小时。

快速蹲墙能磨炼意志力。

当连续快蹲400个左右时,就会感到两大腿根部又酸又胀,腰部有疼痛感,小腿发抖,有点站不稳的感觉。

这时就不想再蹲了,但是要马上意识到,磨炼自己意志力的时候到了。

于是,就把速度放慢一点,用增加养气的次数来咬牙坚持。

酸痛的感觉是很难忍受的,当蹲到八九百个时感到体力不支,全身大汗淋漓,又不想蹲了,就采取“再蹲一个”的办法往下拼,坚持完一个,再坚持一个,就是不停下来。

不停顿地蹲下去使整个身体都在跟着呼吸,内气也就随之充足起来了;继续蹲下去,感觉脊柱里的气也充斥起来了,全身非常地轻松、舒适,体会到了蹲墙的奥妙。

蹲着蹲着,感到胸腔里的气打开了,腰腹部的气也打开了,两肋里的气在自然做开合,呼吸非常通畅,随着呼吸感到脚心、手心、百会也在呼吸。

总之通过这种蹲法会让一个人意志力大大增强,并增强体质,感觉全身变得更加强健有力了,全身气机整合度提高了。

每次蹲完后,会觉得全身通透,身体轻飘飘的,好像没有了,又好像是在水中游泳一样,特舒服。

运用快速的练法,头脑里面来不及考虑其它的信息,能量充分地应用内化到自身形、气里面,同时能体会到时间、空间、大气场及自我的混元整体性。

快蹲不要忘了加意念。

刚开始只追求数量和速度,倒是一点杂念也没有,精神特别集中。

有时候,蹲着蹲着突然产生一个念头:

加上意念试试。

于是就在上起时想百会,下蹲时想下丹田,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闪念,使人上起时“唿”一股气冲到头顶,下蹲时又“唿”一股热气沉到丹田,舒服极了。

此外,快速蹲墙结束时要注意多往体内收收气,养气的时间长一点为好。

快蹲时,精神活动能自然地注入形体,使周身的气机成为一个整体。

蹲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肚脐和命门的部位仿佛是个能够收缩的气团。

下蹲时,它连着周身内外的气向里收缩,这时好像整个形体都不存在了;上起时,气团由里向外膨胀,整个身体轻飘飘、空荡荡的。

这时,蹲墙的过程就是大开大合的过程。

快速蹲墙不仅调整了整个身体的气机,使气血流畅;而且强身壮体效果特别明显。

重在体察——慢蹲阶段

慢蹲阶段要求蹲墙速度慢下来,细心体察体内气机,特别是体会脊柱的逐节放松下落或伸直,继而体会全身那种周身融融的气机整合状态。

这一阶力求做到把动作轻松自如地完成。

慢蹲的阶段,感觉体内外的混元气随着身体的上起下蹲而上升下降。

这时如果感觉身体通透得不好,可用意念调上方虚空之气下降至脚,调下方虚空之气上升到头顶,前后左右的气横穿身体,使体之气与虚空之气相混化,形成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使自己的精神逐步内收,这样就会觉得蹲墙是一种内在的享受。

慢速蹲墙,要注重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

蹲的时候要意想周身都是浓浓的混元气,自身在混元气海中上下穿梭,接受混元气的洗礼,同时给自己加全身通畅、生命力旺盛的良好信息。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全身的通透性加强了。

功夫者克攻也——增加难度阶段

增加蹲墙难度阶段是在动作标准以后,为了提高质量而安排的。

由于快、慢蹲阶段基础比较好,腰松得也不错,所以赤脚蹲和拳抵界尖蹲就有了可能。

两手背到身后,十指交叉,掌心向后往下蹲难度较大。

开始时蹲不到一半就向后仰、栽跟头;但是不能灰心,也不用着急,而是保持内心愉悦。

①要想顺利蹲下去,必须先得领百会、垂尾闾,使腰很好地放松;

②循序渐进。

一开始不要把十指交叉得很紧,把十指尖轻轻接上就行,随着功夫上长,再一点一点叉紧。

脚尖也可以先离开墙一点,能够轻松蹲下去后,再逐渐向墙根靠拢;

③心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想着一定能够顺利蹲下去,不要有“太难了,要倒了”的念头。

当蹲到半截,大腿用上了劲,鼻尖贴在了墙上,非常别扭时,似乎找不着重心要倒了时,要加顺利蹲下去,一定成功的意念。

撑臂蹲墙,不仅可增强腿部力量,松腰以调节气机,为练其它功法打基础;还可以通透上肢,提高整体性。

蹲到大腿水平,与小腿成90度,停留定势几分钟。

这时形体要放松,不能紧张,不能使浊力;但也不能松松垮垮的,否则身体重心就会不稳定,气机也不整,腿容易打哆嗦。

这时应该加强百会悬领的意念,身体松而不懈,做到这点,就必须用意念充斥,这也正是练自己意识灵明度的时候。

平耗前,往往先匀速蹲上一百个把全身活动开了。

然后再蹲成大、小腿成90度,一会儿就感到腿酸痛难忍,这时咬牙坚持,用意念体察酸痛的地方,酸痛感就会减轻,坚持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

当实在坚持不住而蹲下去的一刹那,意念一下子随着进入酸痛部位,身体突然感到“呼”地动了一下,这时脑子里一点杂念都没有了。

再蹲墙感到非常轻松。

蹲一半耗着,注意随呼吸体会丹田、脊柱、头内的变化,杂念少了,精神能专一于形体中了。

这时千万要注意放松脊柱的各椎骨,使气向脊椎里渗。

在加大强度蹲墙时,也会出现过腿酸不想再蹲的情况。

在延长时间蹲墙的过程中,可能蹲得腿特别酸,腰部两胯也发木了,蹲下去后,就不想再起了,如果一咬牙,百会一领,会阴一提的瞬间,身体当中也许有一股螺旋的力将自己带了起来。

长功的喜悦会使你忘记劳累。

三、蹲墙的长功途径

蹲墙要练养结合、循序渐进

蹲墙要注意练养结合。

许多人刚开始蹲墙时,一心追求脚尖抵墙根,也不管别的,每次蹲完总是颈疼,胸憋,全身绷得很紧,进步不大。

可以每隔一会儿就捧气贯顶,这就是练养结合。

光练不养容易导致蹲久了就累,且精神不易集中,杂念纷纭。

边蹲边养——下蹲,两臂放松,伸到地下虚空;上起,两手捧气上升两臂微曲,意念送入下丹田。

这样蹲即快又不累,时间久了,丹田里边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开始脚尖抵墙蹲不下去,若单是按较低的标准(脚尖离开墙)去练,以求自然过渡,需时较长。

可行的作法是:

可先蹲几十个,然后逐步加难度,把脚往墙根靠。

蹲不下去时,停一会儿,然后扣尾闾,往后放松腰,就能往下蹲一点了。

在这样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逐渐增加难度,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进步速度。

②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难度加大的过程,也是自己身体变化的过程,这个逐渐加大的难度是最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心情急,则不易安心,不利持之以恒地锻炼。

心得体会:

蹲墙功与智能功其它功法相互促进

蹲墙、三心并站庄、捧气贯项法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蹲墙能增强练捧气贯顶法的整体性,捧气贯项法的整体性又能使三心并站庄更好地进入整体状态。

而蹲墙和三心并站庄,其主要目的都是松腰,两者更是密不可分。

蹲墙取得好的效果后,再站庄就会明显感到腰向后放松了(跟自己以前相比),大腿根部也空松了许多。

在蹲墙之前,先做几个俯身拱腰,活动一下筋骨,蹲墙时腰就不会紧;收功时,再做几个俯身拱腰,一天都会觉得轻松灵活,精神舒畅。

蹲完墙以后,周身通畅,再做转腰涮胯时,觉得尾闾内有一根气棒,带动腰胯完成动作,意念一动,气与形体自动。

蹲墙贵有恒

每天坚持蹲墙500个,身体里的气机因此而有序化。

蹲墙最大的收获是:

平凡的蹲墙磨炼了一个人的意志力。

在蹲墙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心烦不想蹲的现象,很想收功;这时,一定要坚持蹲,蹲到最心烦、最不想蹲的时候,会突然一下感到心烦、不想蹲的念头消失了,在这一刹那全身由上到下、由里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