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24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卷

命题人:

吴兆灵刘洪涛葛云杰尹洪振霍彤彤吕则军审题人:

刘洪涛吕则军

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答题注意事项:

1、答题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对应题号涂,7—11题空着不涂),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和作文纸上。

2、将11

(1)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

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

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明清时期文人学士大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

或希望子孙读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计谋。

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

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①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涛上疏曰:

“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

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

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

”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涛伏閤②抗疏,请置于法。

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

晋祖曰:

“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

”涛厉声曰:

“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

”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

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

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

涛诣其帐,通刺谒见。

彦泽曰:

“舍人惧乎?

”涛曰:

“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

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

”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宋初,拜兵部尚书。

建隆二年,涛被病。

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

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

家人谓涛曰:

“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

”涛愤言曰:

“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

”太祖览奏嘉之。

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晋祖:

即后晋高祖石敬瑭,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②閤(gé):

同“阁”。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B.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C.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D.晋天福初/改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是敬词,古代用于下称上,也用于同辈相称。

B.“阙”是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也指朝廷。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D.“进士”是科举时代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参加者是贡士,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涛是非分明。

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请求皇帝只惩罚张继祚及其妻子儿女,因为张继祚的父亲功效显著。

B.李涛敢于犯颜直谏。

晋祖因张彦泽有功,宽恕了杀人夺妻之罪,李涛请求依法处置,声色俱厉,后来因为不停劝谏触怒晋祖,被停职。

C.李涛临危不惧。

张彦泽率精兵入京城,肆意杀戮,人们都为李涛感到危险,李涛却主动到张彦泽的营帐求见,神态自若。

D.李涛恪尽职守。

家人劝遭受疾病之苦的李涛,休养身体,暂且放下朝廷事,李涛不听从,继续上奏,太祖看到奏章后表扬了他。

7.翻译下列句子。

(12分)

(1)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

涛伏閤抗疏,请置于法。

(4分)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分)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

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8.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请简析。

(5分)

9.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

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江暮色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庄子认为“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了三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

(5)《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描绘孤苦无依状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25分)

喷 壶

梁晓声

喷壶做成后,老者很久没来。

而铁匠常一边吸烟,一边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

往日,铁匠每每手里敲打着,口中哼唱着。

自从他做成那只大喷壶以后,铁匠铺里再也没传出过他的哼唱声。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替老者来过一次。

她将那只大喷壶仔仔细细验看了一遍,分明的,想要有所挑剔,但那大喷壶做得确实无可挑剔。

姑娘最后不得不说了两个字——“还行”。

“还要做九只一模一样的,一只比一只小。

你肯做吗?

铁匠目光定定地望着姑娘的脸,似乎在辨认从前的熟人,他知道那样望着对方有失礼貌,但他不由得那样。

“你说话呀!

”姑娘皱起眉,表情显得不耐烦了。

“我……肯做。

当然肯……”铁匠一时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么,记住今天吧。

我们一年以后的今天见。

”姑娘说完,转身就走。

铁匠跟出了门,铁匠的目光不但忧郁,而且,竟很有些伤感了。

他转身时,碰了那串铁皮葫芦,悦耳的声音刚一响,他便用双手轻轻捂住最下面的一个,仿佛捂住一只蜻蜓或一只蝴蝶,于是整串葫芦被稳住了;悦耳的声音也就停止了……

世上有些人没结过婚,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爱过的。

铁匠由于自己是瘸子至今没结婚,但在他是一名初二男生时就爱过了。

那时的他眉清目秀。

他爱上了同班一名沉默寡言、性情特别内向的女生。

初二下学期他和她成了同桌,起初他连看都不敢看她。

某一天,他终于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十几年前中学生的早恋方式与今天没什么不同,也都是以相互塞纸条开始的。

但结果却往往与今天很不一样。

他首先被安排与自己的同桌分开了,接着纸条被在全校大会上宣读了,再接着是找家长谈话。

他的父亲——三十几年前的铁匠——从学校回到家里,怒冲冲地将他毒打了一顿,而后是写检查和保证书……

这是初二男生的耻辱,直至“文革”开始以后方得以洗雪。

他第一个冲上批斗台抡起皮带抽校长,他亲自操剪刀将女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他对他同桌的报复最为“文明”——他命她拎着一只大喷壶,在校园中浇出一片滑冰场来!

那个冬季真是特别的寒冷啊,而他不许她戴着手套拎那把校工用来浇花的大喷壶……整个冬季她也没浇出一片足以滑冰的冰场来。

后来,他们再无交集,他上山下乡,瘸了一只腿,之后返城。

返城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名女同学告诉他,其实当年不是他的同桌“出卖”了他,是那名和她特别亲密的女同学。

当时他听了并不觉得内疚。

他认为都是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

但是当他又听说,三十几年前,为了浇出一片滑冰场,她严重冻伤的双手被齐腕锯掉了,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了。

他的忏悔远远大于那名当年“出卖”了她,也“出卖”了他的女同学。

每一只喷壶的打做过程,都是人心的审判过程。

他那颗心的疤疤瘌瘌的数层外壳,也终于一层层地被彻底敲砸开了。

他看到了他不愿承认更不愿看到的景观。

自己灵魂之核的内容,丑陋而又干瘪,像一具打开了石棺盖因而呈现着的木乃伊。

他自己最清楚,那丑陋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从自己灵魂里生出的东西。

原因是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

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

他一天天等待着他的“赎罪日”的到来……那条老街却在年底就被提前推平了。

他十分幸运地得到了一处门面房,而且是里外两间,而且是在一条市场街上。

动迁部门告知他,因为有“贵人”关照着他。

否则,他凭什么呢?

休想。

他所等待的日子终于等到了。

那老者却没来,那姑娘也没来。

一个认识他的孩子将一封信送给了他,是他当年的同桌写给他的。

她在信中这样写着:

我的老父亲一直盼望有机会见到你这个使他的女儿失去了双手的人!

我的女儿懂事后也一直有同样的想法。

他们的目的都达到了。

他们都曾打算替女儿和母亲惩罚你。

他们有报复你的足够的能力。

但我们这一家人都是反对报复的人,所以他们反而在我的劝说之下帮助了你。

因为,对我在少女时期爱过的那个少年,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在五月的阳光下,在五月的微风中,铁匠铺外那串亮锃锃的铁皮葫芦响声悦耳……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为惩罚女孩对他感情的“出卖”,男主人公强迫女孩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把大喷壶浇出一片滑冰场来,导致女孩双手被冻伤锯掉,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

B.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

男主人公自我救赎,女主人公以德报怨,他们终于赢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这样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铁匠“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暗示铁匠陷入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回忆之中,直面自己丑陋的人性,迎接自己人性的审判。

D.一个初二男生内心萌动着对异性的美好情愫,结果这份情感被击得粉碎,男主人公走上“报复”的道路。

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

E.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补充叙述男女主人公年少时的往事,既解开了读者的悬念,还让读者了解到特殊的社会背景,使男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更加合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小说以“喷壶”为中心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对于从未出场而又无处不在的女主人公形象,小说是运用什么手法塑造的?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4)这是一篇关乎忏悔的小说,在人性教育方面的思考也颇有深度。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这一句话的理解。

(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不能同他人锱铢必较地算账,不过单是这缺点,也就使这人变成更可爱的人了。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③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

④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她发生了什么事,他始终关注着,或劝慰,或支持,或鼓励。

渐渐地,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形影相吊的好朋友。

⑤虽然正值禁渔期,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一些非法捕鱼者铤而走险,趁着夜黑,大撒绝户网,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无疑是短视的。

⑥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目混珠,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⑥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两会"召开在即,我们能看到各地"涨工资"的举措纷纷付诸行动,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②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不少年轻人以上网就口若悬河,到了现实中却变得非常木讷,不善言辞。

③情同手足的天保、傩送两兄弟与翠翠演绎的一段凄婉而纯美的爱情在当今这个情爱泛滥的时代已成千古绝唱。

④当时的翠翠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傩送一定目睹过翠翠的美丽,要不然初次见面傩送就不会对翠翠那样呵护备至。

⑤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倾耳而听,会场秩序良好。

⑥他把布抖开、码平、卷好,动作一挥而就,半个小时的功夫,一卷40多米长的绒布卷好了。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了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D.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当普通学生对着成绩单愁眉不展时,总有一两个不识趣的学霸神情凝重地说“我最大的苦恼就是不知道该报清华还是报北大”,于是招致白眼无数。

15.在下面语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①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②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

③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④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⑤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

⑥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

A.⑥⑤②④③①B.③①⑥⑤②④C.③⑤⑥①④②D.⑥①④②③⑤

五、(60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曲阜师大附中高中2015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A项,混淆概念。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开始出现”表述错误,这里混淆了“书信”和“家书”的概念。

2.B(B项,张冠李戴。

原文中是“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3.D(D项,无中生有。

“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的表述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5.D6.B(原文“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

7.

(1)晋祖因为张彦泽有军功,宽恕了他的罪责。

李涛伏在閤门上奏直言(或上书直言),

请求依法处置张彦泽(5分,得分点:

“释”“抗疏”“置于法”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翅拍水(或在水面上振翅排水),(激起)几千里的水浪。

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4分,得分点:

“徙”“抟扶摇而上”“以”“息”句式各1分)

(3)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分,得分点:

“既……终……”“鲜”“祚薄”“儿息”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8.用典(1分)。

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意(2分);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2分)。

9.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客居异乡;③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每点2分)

诗意: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选AD(选A得2分,选D得3分。

A项中“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分析错误,文中说,当男主人公听说女主人公的双手被冻伤锯掉时,他的内心非常内疚,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

D项中“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的分析与本篇小说的写作意旨不符。

(2)①以“喷壶”为中心叙事,设置悬念。

文章开篇写一位老者和一位姑娘先后来到铁匠铺要求男主人公打制十只一模一样且一只比一只小的喷壶,这个要求引起了男主人公内心的强烈震动,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喷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伤害,女主人公的家人想报复男主人公,男主人公的自我审判过程,这些情节都是靠喷壶来推动的。

③以“喷壶”为中心写人,充分展现了人物形象特点及内心的变化。

喷壶见证了男主人公人性的丑陋,也见证了男主人公如何层层敲开自己的心灵,直视自己的灵魂,展开自我审判,走向自我救赎的过程。

(每点2分)

(3)①侧面描写。

小说没有一处正面描写女主人公,她的故事及性格特点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回忆及结尾处的那封信来表现的。

②对比(反衬)。

小说中,少年时代“出卖”男主人公的并非女主人公,而是她的亲密女友,与亲密女友的自私、怯懦相比,女主人公显得隐忍和有担当,反衬出她人性的高尚。

同样面对年少时“爱过的人”,男主人公狠下心来恶性报复,女主人公却能以德报怨,人性的对比更显出女主人公的高尚。

③映衬(正衬)。

在女主人公的反复劝说下,她的父亲及女儿改变了想要报复惩罚铁匠的初衷,并最终帮助了铁匠,父亲及女儿的改变更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宽容和善良。

(答出2点得6分,要有具体分析)

(4)小说中的铁匠面对年少时所犯下的罪过,陷入深深的忏悔之中,他希望通过精心打制喷壶,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审判自己的灵魂来赎罪,但仍害怕受害者不接受自己的“赎罪”。

在对自我的灵魂进行审判时,铁匠发现了一个令他更感可怕的事实,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这才是他人性丑恶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