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483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教材分析:

《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丁毅、田川作词,王云之、刘易民作曲,此曲创作与1979年,主要内容是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的爱国主义精神。

歌曲为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

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

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8、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驯鹿》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材分析:

《驯鹿》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蒙古族)、《驯鹿》(鄂温克族)、《渔歌》(赫哲族)、《冬猎》(鄂伦春族)四首小曲。

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

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人驯鹿的情景。

“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捕鹿、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乐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与笙呼应,模拟驯鹿的哨声。

接着在乐队舞蹈般的节奏型上,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温顺、可爱。

主题反复时月琴与二胡及乐队形成对比复调,丰富了乐曲的意境和色彩。

最后月琴和乐队的声音渐弱,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

教学过程:

1、播放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录像片段,导入教学。

2、介绍这两首作品的出处、作者。

3、欣赏《驯鹿》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月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0××│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

5、请学生谈谈这这首作品有何感受。

6请学生这首作品进行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材分析:

《冬猎》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

“鄂伦春”意思是“山岭上的人”。

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

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1、欣赏《冬猎》

(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总结。

(2)展示柳琴的乐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伦春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

(4)让学生谈谈书上所列两段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

3、请学生自选一首作品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并作评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鸿雁》。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使学生感受北京的生活气息,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材分析:

《鸿雁》这是一首中国气息浓厚的作品,京味十足,歌词都是和北京生活相关的内容。

表现了北京的孩子对自己城市的热爱。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在《鸿雁》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初听歌曲,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了哪些北京景观。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旋律的不同特点。

4、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5、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自己认为最好听的部分”或者是“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部分”,并说出原因,教师总结。

6、请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长城放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4、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升记号处进行练习。

2、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1、作业反馈:

上节课布置了两个作业,请学生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请个别学生讲讲自己查找资料的过程,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的历史、有关景点等。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

提问:

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课后小结: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灵活处理。

有些可以让他们回去查资料。

有些可以让会的同学帮助。

有些老师堂上要马上解决的,如音高关系等等。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

二、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

三、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降记号,并知其用法。

教学方法:

指导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冬季,你喜欢冬天吗?

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

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

听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1、初听歌曲,谈感受。

2、音乐游戏,认识降记号。

导言:

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

我需要五名助手,谁愿意和我合作.

导言:

我是一个调皮的、调皮的、音乐记号,我的名字叫降记号,在我们变音记号家族中,我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要找到它,谁来帮我,到底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为什么?

1记号的位置:

位于音符的左上方,b7(板书)出示音阶图

2一听:

1234567

123456b7

③降记号的作用:

(板书)表示带降记号的音或同一小节内相同的音在自然音级上降低半个音。

5656|5b775|75|3—‖

导言: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这支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降记号。

想一想,结尾为什么要用不5b7|1—而不用57|1—‖呢?

(再听歌曲)

3、新歌教学

①学习旋律

A、齐唱歌谱

B、用“la”轻唱。

C、指导演唱。

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想一想

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

导言: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C、填词齐唱

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

A、“啊,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

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

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

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

4、音乐活动:

(形式:

小组活动)

导言:

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

A、歌唱

B、表演

C、打击乐伴奏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

1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

②才艺展示阶段。

5、总结性评价

导言: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快乐吗?

老师想听听你们对这节课、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请提出。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材分析:

1、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首歌表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

羌笛十强租的民间乐器,锅庄是藏族民间舞蹈,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羌族因居住在四川西部,故锅庄也成为他们喜爱的民间舞蹈的一种。

2、歌曲为五声徵调式,但最后三小节突然叫提到宫调式,旋律进行以四度上扬为其特色。

节奏是前密后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3、这首歌曲短小精悍,易学易唱易记,还具有舞蹈性,适合于边唱边舞。

教学过程:

1、导入:

《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从低年级一直延伸到高年级,一方面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当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锅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从事农业生产,但在改革开放后也兴办起自己的制革、水泥、木材、化肥厂,另外,羌族的绣花和编织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学们请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

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我们等会儿也来学几个锅庄舞的动作,请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样,高高兴兴地参加进来。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由学生讨论选用四种课堂打击乐器作伴奏,声音相似的可只选其中一种,例如三角铁与碰铃、舞板与木鱼。

(2)前16小节的基本节律是“××│×××│”,后8小节的基本节律是“×××│×××│××│×××│”,最后3小节可与旋律的节奏相同。

(3)由部分学生(约15人左右)演奏,其余学生随伴奏带歌唱,再依次换部分学生演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1)根据录像或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

(最好将教室里的课桌撤掉,学生可以在原位学习舞蹈动作。

(2)随录音做动作。

(3)边唱边跳。

(4)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随歌声欢快地跳起锅庄舞。

5、小结:

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总结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2、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2、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3、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木鼓歌》、《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教师补充: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

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风景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

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

教师介绍:

《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答)

师: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答)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交流,简短回答)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歌曲《阿喽喽》

这是一首填词的新民歌,山区建起了水电站,流水被引到山坡灌溉农田,儿童们喜笑颜开,编了这首新民歌高兴地颂唱家乡面貌的巨变。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

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

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

(学生回答:

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

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

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

(男齐)你见过没有?

你信不信?

(女齐)你信不信?

(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

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5、教师总结课堂。

 

第三单元唱大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看大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