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02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over

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

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

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行为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引发个体反应的情景因素称为()。

A.刺激B.动机C.态度D.目标

2.下列哪种搭配有误?

()。

A.冯特一构造主义B.华生—行为主义C.詹姆斯—格式塔D.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3.舌尖现象的出现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A.信息编码不足B.信息在即将被提取时被其他信息抑制了

C.信息提取不足D.信息在即将被提取时被其他信息取代了

4.老王左额叶大面积受损,由于这种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右侧肢体瘫痪,说话困难B.右侧肢体瘫痪,听不懂别人说话

C.左侧肢体瘫痪,部分耳聋D.左侧肢体瘫痪,听不懂别人说话

5.假设20分贝的声音与25分贝的声音恰好能感觉它们之间的响度差异,那么50分贝的声音,至少()分贝的声音才能感受到响度差异。

A.55B.60C.62.5D.68.5

6.下列关于催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完全意识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B.催眠能赋予被催眠者准确的记忆力

C.催眠可以降低疼痛

D.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和睡眠时的脑电一样

7.小王最近修改邮箱密码,发邮件时不自觉输入旧密码,体现的是()。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记忆重构作用D.记忆错觉作用

8.记忆概念时,下列对概念含义加工最深的是()。

A.根据书上的定义背B.记概念的时候自己想例子

C.把概念写在卡片上背D.概念出现在课文中时用荧光笔做记号

9.陆钦斯量水试验说明()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动机B.定势C.功能固着D.知觉表征方式

10.损伤大脑的哪个区域,将出现负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转化困难()。

A.布洛卡区B.额上回C.角回D.威尔尼克区

11.人们完成任务的效率受动机强度影响,动机影响效率的模式是()。

A.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都需要较低的动机

B.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都需要较高的动机

C.简单任务需要较高动机,复杂任务需要较低动机

D.简单任务需要较低动机,复杂任务需要较高动机

12.下列哪个现象体现的是情绪的动机功能?

()。

A.某人对你微笑时你会靠近B.缺氧时产生恐慌感

C.情绪一致性加工效应D.情绪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3.小赵开车正常行驶,突然一辆货车偏离车道冲向他前方,此时他心跳不已,血压骤升,此时他可能正在经历压力适应症候群的阶段是()。

A.动员B.抵抗C.耗竭D.均不正确

14.流体智力主要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后天学习B.教育C.社会文化D.个人禀赋

15.下列四种情况,智商最接近的是()。

A.亲生父母和亲生子女B.在一起生活的兄弟姐妹

C.同卵双生不同环境长大D.异卵双生相同环境长大

16.根据巴甫洛夫的观点,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

A.冲动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1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18.进行有关服从的经典研究的是()。

A.卡尔斯密斯B.谢里夫C.米尔格拉姆D.费里德曼

19.在团体决策过程中,()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事件发生。

A.团体极化B.团体极端

C.团体思维D.团体思考

20.张飞具有暴躁、冲动、刚愎自用等反映其独特性的特质,这些特质可以看作()。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21.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A.普莱尔B.霍尔C.埃里克森D.荣格

22.个体在人生的()经历了主动对内疚的危机。

A.0-2岁B.2-4岁C.4-7岁D.7-12岁

23.个体出生后,身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A.幼儿期和青少年期B.婴儿期和幼儿期

C.婴儿期和青少年期D.婴儿期和成年早期

24.高中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B.思维不具有反省性

C.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D.感知运动思维发挥主要作用

25.某高中想要给同学们出一本理想格言册,在征集同学们的理想。

小林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来,他觉得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可能因为他处于()。

A.同一性弥散B.同一性早闭C.同一性延迟D.同一性获得

26.有意义学习心理机制是()

A.联系B.平衡C.认知同化D.顺应

2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知识的是()。

A.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力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

28.当预示烟雾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烟雾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

这属于()。

A.正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

C.消退D.回避条件作用

29.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是()。

A.自我效能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D.自我决定理论

30.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的是()。

A.概念B产生式C.表象D.图式

31.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

A.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

B.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C.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

D.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

32.操作定义的独特性越大,研究的外部效度就越()。

A.高B.中等C.低D.稳定

33.用有无法进行的信号检测论实验中,如果需要计算被试的感受(d’)与判断标准(β),主要使用哪两个概率值()。

A.击中率,漏报率B.击中率,虚报率

C.漏报率,正确拒绝率D.虚报率,正确拒绝率

34.一位研究者想考察高蛋白膳食是否能提高大鼠的迷津成绩。

第一组大鼠在研究期间给予高蛋白膳食,第二组大鼠给予平时的普通膳食。

在这个实验中,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为()。

A.基线组和实验组B.控制组和实验组

C.对照组和实验组D.实验组和控制组

读图,回答35-36题:

R1

O1

X

O2

R2

O3

O4

R3

X

O5

R4

O6

35.该实验属于()。

A.二因素设计B.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C.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D.拉丁方设计

36.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有()。

A.所需经费大,一般不轻易使用

B.不可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

C.不可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D.不能分析前测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37.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时,主试就按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

这样实验可以出现预定的转折点,各转折点的平均数就是感觉阈限值。

这段描述的是()方法。

A.刺激系列分组法B.单一刺激法C.阶梯法D.分组法

38.小王刚刚做了反应时实验,她的C反应时是0.1s,B反应时是0.4s,那么她的选择时间是()。

A.0.3sB.0.5sC.0.25sD.0.1s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实验的方式来验证的话,其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

A.厚度B.时间C.温度D.液体种类

40.前瞻性记忆的主要研究范式是()。

A.DRM范式B.双任务范式

C.误导信息干扰范式D.KK范式

41.先让被试观看关于某事件的录像或幻灯片,然后向其提供含有误导信息的关于该事件的其他描述或者问题,在一段时间间隔后,要求被试根据记忆回答一些问题,最后对被试回答的准确性和自信水平进行分析,上述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是哪种()。

A.无意识知觉范式B.类别联想范式

C.误导信息干扰范式D.KK范式

42.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的是()。

A.数字镜画仪B.双手调节器

C.触棒迷宫D.学习迁移广度仪

43.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依据是()。

A.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44.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进行显示,能了解到某一分组区间上限以下(或下限以上)的数据总数的统计表称作()。

A.简单次数分布表B.分组次数分布表

C.累加次数分布表D.不等距次数分布表

45.全中国所有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标准差为4cm,全中国所有小说家的身高标准差为3cm,如果想要计算这两类人群身高的离散程度,需要()。

A.直接比较4cm与3cm,得出篮球运动员的身高离散程度大

B.计算篮球运动员与小说家的总标准差,比较4cm和3cm谁离总标准差远谁的离散程度大

C.计算篮球运动员与小说家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大的人群离散程度大

D.计算篮球运动员与小说家的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大的人群身高离散程度大

46.某次数学考试的标准差为5分,小Leo秉承着一颗造福大家的心,给每位同学都加了5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

A.5B.10C.2D.50

47.下列描述α错误和β错误正确的选项是()

A.α+β=1

B.β错误就是拒绝虚无假设时犯下的错误

C.α和β可以同时增大

D.以上都不对

48.以下相关关系最强的是()。

A.r=-0.90B.r=+0.80C.ρ=-0.75D.ρ=+0.85

49.在标准正态分布中,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A.1,1B.1,0C.0,1D.无法确定

50.已知某测验得分分布是平均分50分,标准分为10分,那么40~60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是()。

A.68.26%B.95.44%C.99.99%D.99.72%

51.已知某次n=37的样本,并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分,标准差为9分。

那么下列成绩不在这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0.95置信区间之内的是()。

A.77B.80C.81D.85

52.关于双侧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同时强调二者的差异和方向性B.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

C.只强调方向性而不强调差异D.既不强调方向性也不强调差异性

53.已知两相关样本总体非正态,n1=190,n2=200,我们要比较两总体均值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我们应该使用下列哪个公式计算标准误()。

A.

B.

C.

D.

54.卡方检验主要是用来处理()。

A.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分布是否一致的问题

B.实际频数与观察频数分布是否一致的问题

C.理论次数与期望次数分布是否一致的问题

D.理论次数与经验次数分布是否一致的问题

55.“教育测验之鼻祖”是()。

A.克雷培林B.桑代克C.沈干D.比内

56.具有绝对参照点的数据类型是()。

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

57.某次考试中,由于老师的粗心而给错了一道题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的成绩产生的误差是()。

A.系统误差B.恒定误差C.测量误差D.随机误差

58.如果高考分数与大学学习成果有高度正相关,那么可以认为,对于大学学习成果而言,高考分数具有较高的()。

A.表面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区分度

59.老师的试卷经常超出授课范围,一定会降低该试卷的()。

A.信度B.预测效度C.内容效度D.观念效度

60.当难度为1或0时,区分度()。

A.居中B.最大C.最小D.无法确定

61.在进行“优中选优”或“绝不放过一个坏人”时,应更加重视()。

A.确认度B.灵敏度C.基础率D.总命中率

62.经过无数次测量获得的平均值为()

A.常模分数B.团体分数C.真实分数D.实测分数

63.百分等级的缺点不包括()。

A.单位不等B.易受原始分布影响

C.针对特定团体D.只具有顺序性,不能相加减

64.内容效度主要考查()有效性

A.智力测验B.人格测验C.特殊能力测验D.成绩、技能测验

65.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代表性的行为样本B.测验方法和过程的标准化

C.心理品质的绝对测量D.心理品质的客观测量

二、多项选择题:

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6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

A.活动目的和任务B.间接兴趣C.活动组织D.人格特征

67.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A.黏合B.内化C.典型化D.夸张

68.以下哪些针对斯滕伯格三元智力模型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提出了三种智力:

分析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智力

B.分析智力相当于我们通常认为的逻辑智力,它使我们能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但分析智力并不必然是成功的最佳预测源。

C.创造性智力被界定为处理新异环境和从经验中获益的能力

D.实践智力,或称为“街头智慧”,指人们在适应非典型环境过程中获取的一种特殊技能

69.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A.寻求行为参照B.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C.追求成就D.群体凝聚力

70.横断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同辈效应B.跨代效应C.世代效应D.组群效应

71.属于接受学习的有()。

A.听老教授做的主题报告

B.“尝试-错误学习”

C.小明去游乐场走迷宫,最终走了出来

D.阅读政府下发的文件

72.双盲实验控制法可以排除()。

A.练习效应B.实验者效应C.要求特征D.期待效应

73.常用的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量表有()。

A.形容词检表B.维度等级量表

C.总加量表D.分化情绪量表

74.下列关于卡方检验与方差分析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是无方向性的检验方法

B.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必须做齐性检验

C.卡方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属于参数检验

D.卡方检验与方差分析都要求测量数据呈正态分布

75.如一个测验难度P太低,测验分数会出现()。

A.地板效应B.天花板效应

C.聚在高分端D.分数分布太窄

三、简答题:

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简述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获得的理论和贡献。

77.简述认知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78.简述加里培林心智活动五阶段理论。

79.简述效度的种类以及如何提高测量的效度。

80.有人让8名被试以4种不同的背诵方式对一系列意义上没有联系的3个词为一组的材料进行加工。

采用的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一个人为一个小区)下列方差分析表总结了实验结果,请根据已知条件完成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SS

df

MS

F

组间

270

()

()

9

被试

()

()

()

误差项

()

()

()

总变异

680

()

四、综合题:

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81.克里斯汀带着8个月大的小孩玩,一只恶狗出现,扑向孩子。

克里斯汀弯腰保护孩子,并冲着狗尖叫,然后她注意到她的心砰砰直跳,并出了一身冷汗。

请用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沙赫特的认识理论解释情绪反映,并对这三种理论进行比较。

82.当前中国青少年较普遍地存在手机、游戏和网络依赖,同时伴有亲子冲突、师生冲突及其他行为问题,请运用你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尝试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83.想比较新的阅读训练方法与旧的阅读训练方法对阅读缺陷儿童的效果,并想了解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有无性别差异。

假设你是研究者,请描述你的研究设计(内容包括:

研究题目,实验设计类型,自变量,因变量,可能的统计方法)。

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

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三)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答案解析】外部刺激是引发个体反应的情境因素。

2.C【答案解析】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3.B【答案解析】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

而消除抑制的方法有多种,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这样,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4.A【答案解析】躯干和四肢在运动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此外,在左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还有一个言语运动区,即布洛卡区,若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说话不流利,话语中常遗漏功能词,形成“电报式”语言。

因此,左额叶大面积损伤可能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说话困难。

正确选项为A。

5.C【答案解析】20分贝的声音与25分贝的声音恰好能感觉到二者的响度差异,那么50分贝的声音与55分贝以上,即至少62.5分贝的声音才能感受到响度差异。

6.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催眠的理解。

催眠是人们在某种意识状态下容易对暗示做出反应。

进入催眠状态后的人好像是睡着了,但其实并没有入睡,催眠时的脑电特征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相似的。

个体的思维、语言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引下进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A、D选项显然是错误的。

催眠有助于潜能开发、自我完善、消除瘾症和负性情绪、辅助疾病治疗(如止痛、提高免疫力等)。

B选项错误,催眠可以增强记忆力,但不能赋予个体准确的记忆力。

因此,正确选项为C。

7.B【答案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8.B【答案解析】概念产生于具体实例,具体例子是概念的具体表现。

把识记项目与有意义的内容及实例建立联系属于对信息的深度加工。

9.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陆钦斯量水实验证明了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10.C【答案解析】角回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中枢位于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

它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联合。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如果角回损伤,就会出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转化困难。

因此,正确选项为C。

11.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的曲线,这就是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

12.B【答案解析】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的恐慌感可以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A选项表现的是情绪的社会功能(信号功能);C选项表现的是情绪的组织功能;D选项表现的是情绪的适应功能。

13.A【答案解析】压力适应症候群是指心理压力的生理反应。

分为三个阶段:

警觉反应(动员反应)是一个短暂的生理唤醒期,它使得身体能够有力行动而做好准备。

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身体则会进入抵抗期(一个适度的唤醒状态)。

在抵抗期内,机体可以忍耐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带来的衰弱效应。

然而,如果应激源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或强度足够大,身体的资源将会耗尽,机体将会进人衰竭期。

14.D【答案解析】流体智力或叫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少的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因此受教育和文化的影响较少,却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20岁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15.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血缘关系、环境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血缘关系接近的人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接近的趋势。

亲生父母与子女的智力相关高于养父母;同卵双生子智力的相关高于异卵双生子和同胞兄弟姐妹;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长大者智力的相关高于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16.C【答案解析】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安静型、粘液质。

17.A【答案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18.C【答案解析】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运用科学方法对服从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考察了当权威的要求与道德的要求相抵触时会发生什么行为,引发了顺从的极端表现形式—服从。

实验者要求被试教给另一个人一组成对出现的单词,如果出错,就要对其进行惩罚,惩罚就是实施逐渐增强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不仅揭示出人们服从权威的程度,也考察了服从产生的条件。

19.A【答案解析】团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

一种情况下,经过团体讨论之后的结果比个人的结果更为冒险,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风险转移”。

20.C【答案解析】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共同特质是指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21.B【答案解析】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衰老:

人的后半生》),但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发展。

22.C【答案解析】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其中第三个阶段为学前期(游戏期):

主动对内疚,体验目的的实现。

23.C【答案解析】婴儿期是身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

青少期是青年期和少年期的总称,少年时期(青春期)是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一时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显著加速时期。

24.C【答案解析】从初中阶段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占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25.A【答案解析】马西亚按照危机和自我投入两个维度,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分为四种主要方式:

同一性弥散、同一性封闭、同一性延迟及同一性获得。

小林从来没有想过关于自己理想的问题,说明他处于同一性弥散阶段(危机、投入均无):

此类青少年既没有经历同一性危机,也没有经历各种生活上的尝试与选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尚无明确的个人打算。

26.C【答案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也便发生了。

这是一个认知同化过程。

27.B【答案解析】言语信息的学习:

“是什么”,学习结果多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智力技能的学习:

“怎么做”,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知识;认知策略的学习:

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的注意、学习、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