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30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人教版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等待讲解。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D.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

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

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

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

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

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

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

“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

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

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

“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

”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

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

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

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

”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

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

“你的,良民大大的!

”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

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

“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

”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

”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5.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

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中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预测表

(摘自中国产业网)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

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

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

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

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

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

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

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

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C.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D.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9.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

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

嘉平三年,拜司空。

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俄转司徒。

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

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

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

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

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

帝不许。

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

优诏不许,遣使申喻。

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

泰始六年,诏曰:

“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

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

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

明年薨。

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

寻找。

扬:

选拔、举荐。

侧:

同“仄”。

侧陋:

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

②庸:

古同“佣”,雇佣,任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

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

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

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

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

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

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

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5分)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蝉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

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风”即秋风。

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

西风未起,意指还没有到秋天。

D.“无限思”是无限的愁思,“云树绕湓城”表现出了作者被贬江州困居湓城的失意与愁苦之情。

15.“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两句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

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两句,写痴情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方向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沉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听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然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中则用“▲,▲”两句描写琵琶女的高妙的演奏技艺。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5分)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夏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

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楼梯口、家中阳台畅通,切忌不要堆放杂物。

2.家用电器应摆放在防潮、防晒、通风处,在不使用时应拔下电器插头,开关、路线应经常检修。

3.点燃的蚊香不可直接放置在桌子、凳子等木制家具或可燃物上;当离开房间时,应及时把蚊香熄灭。

2018年5月1日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示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工作细节。

【材料】

品行扎实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接孟氏之芳邻一步一个脚印

谦谦君子放下身段孟母三迁光明磊落埋头苦干近朱者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7年7月8日,马云在杭州开放了中国第一家无人(售货)超市。

进入该超市只需刷一下手机淘宝或支付宝,系统将会自动扣除相应的商品金额。

消息瞬间刷爆朋友圈,很多人不远千里赶到杭州先验为快。

起初,无人超市顾客如云,随着热度逐渐下滑,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传统超市。

不知从何时起,无人超市已经成了大妈们的乘凉地!

天很热,超市里有空调,大妈们入市蹭空调,感觉很爽。

对此,网友说马云没败在逃款上,却被中国大妈“打败”了。

今年,无人(售货)超市真的变成了无人(购物)超市。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选择传统超市还是习惯问题;也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不切实际,因为高智能替代了人工,将造成就业困难;还有人说,无人超市的出现确实使我们的生活便捷起来,但是它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一模)

1.B(“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不全面。

本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原文“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可知,除了“官员赞助”还有“官府的赏赐”。

2.C(“都用了比喻论证”错)

3.D(隐士们秉承到家“天人合一”之念,于文无据。

4.B(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

5.(6分)①医术高明。

他的正骨膏有神奇功效,使百姓受益、救活了颜老爷的花树。

②医德高尚。

面对残暴的日本人,柳先生本着“治病救人”精神施以救助。

③智慧勇敢。

面对日本兵的枪口,柳先生“好像没看见”,足见勇敢;找到合适的时机报仇,足见其智慧。

④有爱国情怀。

治好了日本军官后,杀死了他,替中国人报仇,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