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124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docx

排水改造工程顶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xxxx排水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xxx公司

 

xx年xx月xx日

 

1、工程概况………………………………………………………………………………………1

2、编制原则………………………………………………………………………………………1

3、设备材料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

3.1施工组织计划…………………………………………………………………………………1

3.2主要材料与设备计划…………………………………………………………………………3

3.3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4

4、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

4.1顶管工作井施工………………………………………………………………………………6

4.2顶管施工………………………………………………………………………………………9

4.3水稳层施工……………………………………………………………………………………13

4.4砼路面浇筑施工………………………………………………………………………………15

4.5钢筋工程………………………………………………………………………………………17

5、质量保证措施…………………………………………………………………………………17

5.1建立项目质量内部体系………………………………………………………………………17

5.2质量保证措施…………………………………………………………………………………18

6、安全保证措施…………………………………………………………………………………28

6.1建立项目施工安全监督体系…………………………………………………………………28

6.2安全保证措施…………………………………………………………………………………29

7、施工应急救援预案……………………………………………………………………………32

7.1防止路面沉降、塌陷…………………………………………………………………………32

7.2防止地下管线破坏……………………………………………………………………………33

7.3防止交通事故…………………………………………………………………………………33

7.4沉井防护………………………………………………………………………………………34

7.5防止触电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措施………………………34

8、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35

9、质量通病及防治………………………………………………………………………………37

9.1沉井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7

9.2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7

9.3水稳层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3

9.4小型构件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5

9.5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6

10、季节性施工措施………………………………………………………………………………60

10.1土方和基础工程雨季施工…………………………………………………………………60

10.2砌体工程雨季施工…………………………………………………………………………60

10.3钢筋工程雨季施工…………………………………………………………………………61

10.4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61

10.5模板工程雨季施工…………………………………………………………………………62

10.6脚手架雨季施工……………………………………………………………………………62

10.7雨季施工文明安全措施……………………………………………………………………62

10.8冬季施工安全与防火………………………………………………………………………62

11、附件…………………………………………………………………………………………63

一、工程概况

xx排水改造工程位于xx市,本次改造主要针对xx排水改造,改造主要内容沿xx布置D800污水管道,通过W8溢流井雨水溢流至现状排水箱涵,污水管道均采用顶管法施工,顶管工作井、接受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

二、编制原则

2.1、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结合理论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科学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2、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

2.3、工期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2.4、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

2.5、施工中做到保护环境,文明施工。

2.6、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运用性,安全可靠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2.7、坚持科学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三、设备材料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1、施工组织计划

3.1.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我公司在施工现场设有项目经理部,作为公司派出机构。

项目经理部代表公司,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按照工程项目运行的内在规律,以项目为中心,以全面、忠实地履行工程承包合同为目标,以完善、健全的公司管理体系和制度为条件,以公司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充足的资源为后盾,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3.1.2、项目经理部主要职责

序号

职务

职责

1

项目经理

工程全面管理、协调

3

技术负责人

工程技术管理

4

施工员

现场工程安排、测量等

5

安全主任

工地安全管理

6

质检员

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资料

7

材料员

工程材料管理、设备

8

资料员

工程资料整理

3.1.3、项目作业施工队

项目施工所需作业队伍由我公司的劳务公司负责提供。

劳务公司根据项目经理部提交的劳动力需用计划,组织具有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的熟练工人进场作业。

作业人员按工种分成若干班组,每个班组配备班组长和班组技术员。

班组长在施工队长的直接领导下,组织本班组人员施工作业。

附:

作业队伍作业内容

作业队伍

作业内容

备注

土建施工队

工作井、检查井、道路施工等

顶管施工队

顶管施工

3.2、主要材料与设备计划

3.2.1、附:

主要材料计划

序号

材料构件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20

3

碎石

28

3

水泥

kg

11862

4

商品砼

660

5

钢筋

t

91

6

预埋铁件

kg

3745

7

钢筋砼顶管

D8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m

525

8

井座、井盖

Ф700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

8

3.2.2、主要设备使用计划

附:

主要设备表

设备名称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后座顶进装置

3

开工后即进场

油压千斤顶300t

6

开工后即进场

通风机f-5轴流式

3

开工后即进场

压浆设备

3

开工后即进场

水准仪

4

开工后即进场

全站仪

2

开工后即进场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RBBJ-T

3

开工后即进场

80挖掘机

1

土方作业时进场

装载机2L50

2

开工后即进场

电动震动锤45KW

2

开工后即进场

卷扬机5t

4

开工后即进场

水泵

6

开工后即进场

自卸汽车10t

10

土方作业时进场

搅拌机300m3/h

1

开工后即进场

砂浆搅拌机

1

开工后即进场

平板式振动机PZ-20

1

开工后即进场

钢筋调制机

1

开工后即进场

钢筋弯曲机

1

开工后即进场

钢筋切断机

1

开工后即进场

电焊机

3

开工后即进场

插入式振动器

2

开工后即进场

3.3、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3.3.1、工期目标

施工计划工期为xx天,计划拟开工日期:

以建设方及监理方签署的工程开工指令日期为开工日期。

计划拟竣工日期:

以工程实际开工日期推后xx日历天内竣工。

3.3.2、工期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a、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划分施工阶段,并对各施工阶段进行分解,突出关键线路、突出控制节点。

在施工中针对各施工阶段的重点和有关条件,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安排好施工顺序,实现流水作业,作到连续均衡施工。

作好人力、施工机械、材料的综合平衡,确保施工期控制点的实现。

b、根据施工总体部署,将施工总进度计划按周、旬分解,使其更为明确,更为具体。

c、根据施工计划,按专业工种进行分解,确定完成日期。

同专业、同工种的施工任务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调度,不同专业或不同工种之间的任务,在下达施工任务时要强调两工种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确定交接日期。

d、加强施工作业层管理,强调计划的严肃性,确保各道工序按期完成,为实现总进度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e、加强日常施工管理,检查当天生产进度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搞好生产调配及协调工作,确保旬、月计划完成。

2)、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保证

a、本项目部曾参加过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管理人员由具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等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为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劳动力保证

a、根据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劳动力的配置按阶段配置。

根据不同阶段对工种人员的不同要求,进行分阶段配置,以满足关键线路控制点的要求和进度计划分项目标的要求,同时优化劳动力配置(包括工人技术等级、体能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

本工程的施工人员曾参与多项大型工程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与技术,能解决施工中所遇到技术难题。

4)、工程材料保证

a、提前进行主材加工进定货,要详细制订进场计划。

b、严格把住材料设备质量关,防止因材料不合格影响工期。

5)、机械设备保证

a、自有及租赁机械要做好调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b、加强对工程机械的检修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无故障运转,提高施工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6)、技术保证

a.提前做好如图纸会审工作,对图纸和现场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联系解决,以免误工。

b.加强技术管理和工序管理,杜绝因返工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发生。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顶管工作井施工

4.1.1、沉井施工流程

垫层施工

开挖基坑

测量放线

平整场地

刃脚支设

沉井下沉

沉井预制制

沉井上部结构施工

浇筑底板混凝土

沉井封底

4.1.2、测量放线及基坑开挖

用全站仪测放工作井位置及沉井壁的位置。

用反铲挖机开挖基坑,人工挖探管线配合。

4.1.3、铺砂垫层

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应分层铺填、夯实,用水准仪找平。

4.1.4、井壁模板支设

井壁模板采用钢组合式定型模板或大模板组装而成,内外脚手架与模板系统要分离,各自成系统,以免由于下沉造成破坏。

混凝土壁施工缝埋设钢板止水带,井壁模板在支设过程中要注意收口,以免上大下小。

4.1.5、井壁钢筋绑扎

沉井水平钢筋采用帮条焊接,竖向钢筋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接头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错开,内外钢筋要设钢筋支撑,每1.5m不少于一个。

井壁预埋插筋要有加固措施。

4.1.6、井壁混凝土浇筑

1)、沉井刃脚及筒身混凝土的浇筑应分段、对称均匀、连续进行。

以免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而导致沉井倾斜、裂缝。

2)、浇筑的筒身混凝土应密实,外表面平整、光滑。

有防水要求时,支设模板穿墙螺栓应在其中间加焊止水环;筒身在水平施工缝处应设凸缝或设钢板止水带,突出筒壁部分应拆模后铲平以防水。

4.1.7、沉井下沉

1)、沉井下沉前应进行结构外观检查,检查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根据勘测报告计算极限承载力、分段摩阻力及下沉系数,作为判断各阶段是否出现突沉以及确定下沉方法和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

2)、下沉前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的抽除(拆除)刃脚下的承垫木和砖垫座,每抽出一根垫木后,在刃脚下立即用砂、卵石或砾砂填实。

沉井下沉采取排水下沉。

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辅助配合,卷扬机吊运施工,将挖出的土用载重汽车随挖随运至指定地点。

3)、小型沉井,挖土多采用人工或风动工具;大型沉井,在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挖掘。

挖土须分层、对称、均匀地进行,由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高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宽的土堤,然后沿沉井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使不产生过大倾斜。

4)、筒壁下沉时,外侧土会随之出现下陷,与筒壁间形成空隙,一般于筒壁外侧填砂,保持不少30cm高,随下沉灌入空隙中,以减少下沉的摩阻力,并减少了以后的清淤工作。

沉井下沉出现倾斜,如调整挖土仍不能纠正时,可加荷调整,但若一侧已到设计标高,宜采用旋转喷射高压水的方法,协助下沉进行纠偏。

在沉井外壁周围弹出水平线,四角作出轴线标志,在下沉过程中每班观测三次,随时掌握分析观测数据,提供纠偏数据。

5)、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二小时一次;为防止超沉,可在四角或筒壁与底梁交接处砌砖墩或垫枕木垛,使沉井压在砖墩或枕木垛上,使沉井稳定。

4.1.8、沉井封底

1)、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再经2~3天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即可进行封底。

2)、封底前应先将刃脚处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冲洗干净和打毛,对井底进行修整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卵石作成滤水盲沟,在中部设2~3个集水井与盲沟连通,使井底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中用潜水电泵排出,保持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

3)、封底一般铺一层150~500mm厚卵石或砂石层,再在其上浇底板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切实填严,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达到50%强度后,在垫层上铺卷材防水层,绑钢筋,两端伸入刃脚或凹槽内,浇筑底板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并用振动器振捣密实,当井内有隔墙时,应前后左右对称地逐孔浇筑。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对集水井逐个封堵.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4.1.9、沉井的成品保护

1)、沉井下沉第一节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其上各节达到70%以后方可开始下沉。

2)、所有预埋插筋要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弯折应以大弧度完成。

3)、对沉井沉降观测点,下沉前做好上移工作,对水准控制点,坐标控制点做好保护工作。

4)、沉井垫架拆除、下沉系数、封底厚度和封底后的抗浮稳定性,均应通过施工验算,满足设计要求,避免使沉井出现裂缝、不能下沉或上浮。

5)、沉至接近设计标高应加强测量观测、校核分析工作,下沉至一定深度,停止挖土和井内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

4.2、顶管施工

4.2.1、顶管施工流程

 

 

4.2.2、施工准备

1)、顶管施工前应认真熟悉图纸,然后进行顶管轴线的定位,工作坑的放样及进行高程测量。

2)、根据己施放轴线及平面位置,预埋导轨。

3)、轨道安装完毕后即进行顶管设备、液压千斤顶的安装调试,同时在沉井上架设起重设备。

待砼底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开始进行管道顶进。

4.2.3、管道顶进

1)、采用人挖机顶的方法进行,安放第一节顶管时应认真复核管道轴线、高程,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始进行管道顶进。

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核对的地方,并加以保护。

2)、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前先进行现况管线调查,复核管线的位置与高程。

顶管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

现场使用的水准点闭合后方能使用。

3)、后背安装

a、后背贴紧墙壁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后背平面垂直于管道中心线。

b、顶力设备为300t油压千斤顶,行程L=700mm。

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顶管施工时,顶力不超过5000KN。

4)、导轨安装:

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

钢制导轨底部和两侧用槽钢焊接固定。

5)、管前挖土与顶进施工

a、顶管偏差高程控制在+1cm、-2cm,平面中心线控制在3cm左右。

b、管前挖土长度:

本工程中规定管前挖土长度以30cm为宜,最多不能超过50cm。

c、保持管壁与土基面的吻合。

d、首节管下到导轨上应测量其高程、中心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

首节管入土后,每顶进100cm要激光尺测量中心高程一次,及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

e、工作坑内设的两个进行校核的水准点、中心点,施工时应对其妥善保护,防止碰撞。

f、顶进时昼夜三班不间断施工,防止因中途停置而导致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

g、当遇下列情况时,应停止顶进,迅速采取措施处理:

管前方发生塌方或遇障碍物时;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错位偏差太大,且校正无效;顶力较预计增大,超过管口许可承受的能力。

6)、顶管测量记录

a、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

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

b、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

c、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d、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

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一节管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

e、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7)、顶管质量要求

a、顶进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底坡度不得有倒落水。

顶管接口环应对正管缝与管外周密贴,管端垫板粘牢,不脱落。

管节不裂,不渗水,管内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

4.3、水稳层施工

4.3.1、施工准备

1)、平面位置测设,先按设计给定的位置或控制数值计算出道路中心坐标,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10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然后根据已建立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施测二测回,进行上述点位的测设,并进行闭合校验。

2)、施工高程点的测设及校测,应以两个控制水准点为一环,使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测量。

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校测。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设计高程。

3)施工测量记录及成果应在专用记录本上填写,文字不能明确表述的,须附图说明并妥善保存测量资料。

4.3.2、混合料的拌合和运输

1)、基层水稳混合料采用拌和机进行集中厂拌。

在正式拌和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有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及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2)、在正式生产前,会同监理及业主等对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原材及混合料配比设计情况进行考察并取样检测,与监理试验室已进行的平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合格后方可确定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须经试拌调整后方可正式进行混合料的生产。

在正式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检验频率加强检测,以确保混合料的生产质量。

厂内生产出混合料必须及时运到施工现场。

3)、采用集中厂拌时,实际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室确定的剂量增加0.5%。

拌和的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0.5~1%,以补偿施工过程中水份蒸发,确保混合料运到施工现场摊铺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值。

4)、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进行覆盖,防止日晒雨淋。

5)、装料时要避免使混合料发生离析。

离析混合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4.3.3、混合料摊铺

1)、混合料要均匀地摊铺在要求的宽度上。

摊铺碾压前由试验员检测含水量,确保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施工。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随运送随摊铺、碾压成活,延迟或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任何混合料离析处均应在碾压前挖除,用合格的材料替换。

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及未拌匀等不合格的混合料均不得进行摊铺。

3)、接茬处采取立茬、毛茬衔接,接茬处增加碾压次数,保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4.3.4、混合料碾压

1)、混合料经摊铺和整形后,立即在全幅范围内进行碾压,压实应依照“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

2)、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制定碾压方案,应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3)、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要碾压6~8遍。

4)、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以采用1.5~1.8Km/h,以后宜采用2.0~2.5Km/h,碾轮每次重叠15~20cm,使每层整个厚度和宽度完全均匀的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

5)、压实后表面应平整、坚实,无轮迹或隆起、裂纹、搓板、松散等现象,具有规定的横坡,没有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压实度达到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容重以上。

6)、碾压过程中,混合料的表面层要始终保持湿润。

如果表面水份蒸发的快,则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混合料层表面不受破坏。

4.3.5、成品保护

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经检验合格后立即开始洒水养生。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应养护7天,养护期间应保持其表面呈潮湿状态。

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在养护期间严禁车辆在基层面碾压,以免破坏路基。

4.4、砼路面浇筑施工

4.4.1、施工前准备

1)、路面施工前,根据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订出路面中线和边线位置,确定路面施工宽度。

2)、铺筑路面前,应检查基层质量,不符要求的不得铺筑。

旧路面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

4.4.2、模板制安

1)、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漏浆,前后错茬、高低错台等现象。

模板应能保证摊铺、振实、整平设备的负载行进、冲击和振动是不发生移位。

2)、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变形和倾覆。

3)、内侧固定钢钎和外侧受力钢钎均不得高于模板,以利振动梁能通过。

4)、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经过现场监理人员的检查。

合格后才能浇筑砼。

4.4.3、混凝土的拌合及运输

1)、由正规的商品搅拌站搅拌混凝土,砼料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现场,每车必须有搅拌站出具的正规出厂报告及留置混凝土标准试件。

4.4.4、铺筑

1)、摊铺厚度要考虑预留高度。

拌合物的松铺系数控制在K=1.1-1.25之间,料偏干,取较高值;反之,取较低值。

2)、采用人工摊铺,严禁抛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