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25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必修II 第九单元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docx.docx

届一轮复习必修II第九单元第26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docx

第26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主要原因: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过度,股市崩溃。

2.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

3.影响

(1)经济方面: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国际关系:

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

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

图示解史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剧了危机。

(2)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2.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发动“蓝鹰运动”。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核心:

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需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评价

(1)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3)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罗斯福新政

一个中心措施:

复兴工业。

二个阶段:

自1933年3月开始,调整与复兴;自1935年5月开始改革。

内容“三R”:

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新政四“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

实践凯恩斯主义;新的特点:

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新的起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教材补缺

1.环境保护新政

建立环境保护

机构和组织

如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等

环境保护

立法

1933年,国会通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

同年,国会所通过的《农业调整法》中也有鼓励休耕的内容

实施环境

保护工程建设

小工程以水土保持示范区为代表,1937~1941年,各州共建立500多个水土保持示范区。

大工程以田纳西河流域整治工程为代表

2.外交新政

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点一 “世界末日来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针对练1

 (2018·青岛模拟)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答案 C

解析 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还未提出和实施,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和转嫁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

考点二 “走出梦魇”——罗斯福新政

1.蓝鹰计划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2.“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针对练2

 (2018·广州一模)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

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

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推动新政的实施,不断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而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罗斯福的做法与地方各州坚持自己的权力存在矛盾,因此遭到州长的抵制,故选D项。

2.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唯物史观——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

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

“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212826.56元,作为借款。

”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

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

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

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要求:

从材料中找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及其影响。

信息:

答案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抢,主要手段有:

与中国政府签订合约;采取军事占领措施,控制中国部分市场等。

这些手段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且,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材料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发现问题:

分析事实的原因时往往注重从社会视角多方面论述,上述材料却注重从个人的视角分析历史事实。

思考:

材料中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中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试答:

答案 因素:

罗斯福的人格魅力。

表现:

乐观情绪。

新意:

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材料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

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

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要求:

分析材料,论证罗斯福是否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论证:

答案 从表面来看罗斯福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工人的权益,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给下层民众的生存提供庇护,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

1.(2018·课标全国Ⅲ,34)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 C

解析 C对:

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A错:

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

B错:

材料中反映的是部分行业中的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并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

D错: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降,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2.(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3.(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C

解析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

4.(2013·课标全国Ⅰ,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解析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项。

罗斯福新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2018·日照5月校际考试,34)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因为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

2.(2019·安阳模拟)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

A.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

B.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

C.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提及的是公共工程的兴建,未提及社会救济,故A项错误;胡佛水坝工程浩大、历时长,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公共工程,非工业,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六模,34)读下图,实线代表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虚线代表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

出现上图所示失业率差距是因为(  )

A.《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B.金融体系的整顿

C.《农业调整法》的贯彻落实

D.以工代赈的推行

答案 D

解析 以工代赈的推行给失业工人提供工作机会,能降低失业率,从而导致全国就业者整体失业率低于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故D项正确。

4.(2018·“千校联盟”5月高考冲刺预测,35)美国学者洛克滕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称:

“在三十年代,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再能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

”这标志着(  )

A.垄断资本无法继续控制美国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已终结

C.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D.罗斯福新政取得巨大成功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再能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这是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典型特点,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检测)“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答案 A

解析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C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D项错误。

2.(2018·内江模拟)1932年7月,英联邦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

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

其旨在(  )

A.维护英联邦的集体利益

B.维护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C.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

D.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这种做法能有效防止大危机中其他国家向英国转嫁矛盾,故C项正确。

3.(2019·石家庄调研,34)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

它客观反映了(  )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

4.(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34)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

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

该法案(  )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答案 C

解析 通过以下数字的比较,即1929年,美国出口23.41亿美元,进口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出口784亿美元,进口仅为3.9亿美元,说明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大幅度向外出口,严格限制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故C项正确。

5.(2018·泰安模拟)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

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

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答案 B

解析 由于美国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性,时局授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广泛的行政命令来干预社会经济和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

6.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浪费性支出”的观点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

A.兴办公共工程B.开展蓝鹰运动

C.实行通货紧缩D.政府整顿银行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扩大了政府支出,增加了财政赤字,所以被伯顿·福尔索姆认为是“浪费性支出”,故A项正确。

 

7.(2018·南充模拟)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为此他采取了(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A

解析 题干论述罗斯福重视小雇主的作用,通过制定公平的经营章程,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故A项正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失业的公民而言,与小雇主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规定最高工作时间是鼓励工人进入工作,故C项错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鼓励工人的工作激情,故D项错误。

8.(2019·吕梁模拟)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

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  )

A.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

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可知政府对企业关系进行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新政前自由放任的行为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

9.(2018·钦州模拟)1932~1939年,美国先后与22国签订互惠贸易协定,大幅度降低关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

答案 C

解析 1932年美国还处于经济危机中,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国际贸易秩序正常,故B项错误;美国希望互惠贸易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故C项正确;1932~1939年国际局势是走向战争的,故D项错误。

10.(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四,34)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556项。

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  )

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

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

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供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与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权独立,并未成为总统的附属,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便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依然奉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机制并未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

11.(2018·四川四市模拟,34)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

1934年政府规定: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  )

A.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元贬值,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故B项正确。

12.(2018·北大教育精品卷,34)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这说明当时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B.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新政后联邦政府权力扩大,而这种权力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的干预,但不能由此说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故A项错误;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力扩大,但并没改变美国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理论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一种必然,但不能说得到普遍认可,故C项错误;国家原来对经济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管理模式,而现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

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