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98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 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docx

31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光世界巡行专题训练含答案及解析

简单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C.月亮

D.猫的眼睛

【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本身不会发光,它反射的是放映机发出的光,因此不是光源;

B、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是内部的显像管发光,因此属于光源;

C、月亮虽然亮,但月亮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本身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

D、猫的眼睛,本身不会发光,发亮是因为反射了光,因此不是光源.

故选B.

2、关于光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夜晚,天上的明月是光源

B.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C.我们能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

D.只有太阳是光源

【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A、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故A错误;

B、夜晚,发光的萤火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B正确;

C、我们能看到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不是因为物体都是光源,故C错误;

D、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点燃的蜡烛,通电的白炽灯等是人造光源,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看起来有光射出来的物体中,全部是光源的是(  )

A.耀眼的玻璃幕墙、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

B.萤火虫、煤油灯的火焰、光彩夺目的钻石

C.篝火、正在发光的灯泡、夜空中点点繁星

D.发光的灯泡、燃烧的篝火、太阳

【分析】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烛焰、电灯、蜡烛等都是人造光源.

【解答】A、玻璃幕墙自身不能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是光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是光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夜空中点点繁星有的自身不能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是光源,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中的三个物体都能自身发光,因此全是光源,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能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只能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分析】光的传播规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介质均匀,如在空气中,在水中,光就沿直线传播,若介质不均匀光就不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晚上,人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将在物体的后方形成影子.影子的长短与光传播的方向有关.

【解答】人从马路边向一盏路灯下靠近时,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当人到达路灯的下方时,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变成一个圆点,当人再次远离路灯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长,所以人在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所以选项B、C、D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传播相同的距离闪电用的时间少,雷声用的时间多,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解答】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所以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

故选D.

7、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树林中的阳光

C.

    平面镜中的陶罐

D.

   水中树的“倒影”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和D选项中,“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这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要想找到光源处,将每条光束的发光点找到,它们的交点即为光源处.

【解答】如图所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图为:

 

9、光在__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 __________k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里的__________.

【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

【解答】光在越稀疏的介质中传播越快,在真空中最快,速度是:

3×108m/s=3×105k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里的

故答案是:

真空,3×108,

10、“光年”是一个_________(选填:

长度、时间、速度)单位,指的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_________.光线从月球射到地球大约需要1.3s,那么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km.

【分析】光年是长度的单位,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可由s=vt计算,也可用该公式计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解答】

(1)“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过的路程;

(2)∵

∴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s=vt=ct=3×108m/s×1.3s=3.9×108m=3.9×105km.

故答案为:

长度;走过的路程;3.9×105.

11、能说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日晷

B.至今未发现超过光速的运动物体

C.光比声音传播得快

D.小孔成像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解答】A、日晷计时之所以准确,就是因为光的速度快.

B、至今未发现超过光速的运动物体,不能说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选A.

简单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芒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从云层缝隙中射出的光束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和小孔成像等.

【解答】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芒,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从云层缝隙中射出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缘故,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选C.

2.无云的晴天里,某同学在操场上竖立一根直杆,地面上OA是这根杆在太阳光下的投影,过了一段时间后,影子的位置移到了OB,且OA=OB,如图所示.则AB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B.西

C.南

D.北

【分析】根据以下内容答题:

(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2)物体影子的运动方向与光源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

太阳是自东向西移动的,它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

故答案为:

东.

故选A,

3.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

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分析】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

【解答】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水星挡住,所以在地球上看不到光线,形成小黑斑实际是水星与地球对着的那一面,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分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其大小由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决定.

【解答】小孔成像的得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可以是放大的、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故选A.

5.发生月全食时,此时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他所在月球表面是面对地球的)将会观察到(  )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D.耀眼的太阳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来解释的现象有:

日月食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

【解答】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挡住了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的视线,所以将会观察到日全食.

故选A.

6.如图,是夜晚走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到人形成影子,此人走过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逐渐变短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解答】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故选A.

7.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蜡烛

C.月亮

D.电灯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而反射其它物体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解答】水母、蜡烛、电灯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它们是光源;而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故不属于光源.

故选C.

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B.

     桥在水中的倒影

C.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

 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A、筷子好像在水面断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来自水中筷子的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要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符合题意;

故选D.

9.______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它的大小约为______m/s.衡量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天文学家使用了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是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

【分析】宇宙中光速最大,是3×108m/s,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解答】宇宙中速度最快是光速,它的大小约为3×108m/s.

天文学家使用了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是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365×24×3600×3×108m/s≈9.46×1015m.

故答案为:

光;3×108;光年;9.46×1015m.

10.小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 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  )

A.7

B.8

C.9

D.10

【分析】如图所示,根据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分别将两次的王华的身高、路灯距地面的高度、影子长、影子末端距路灯正下方的距离列出比例式,组成方程即可解出路灯的高度.

【解答】如图所示,人的身高CG=EH=1.6m,路灯高为AB,第一次影子长为CD=1.3m,第二次影子长为EF=1.8m,2s内人前进的距离CE=1m/s×2s=2m,根据题意得:

(1)

(2)

所以:

(1)

(2)

解得:

BC=5.2mAB=8m

故选B.

 

难题

1.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

A.图象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象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象

D.可以看到图象但听不到声音

【分析】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图象属于光信号,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仍可以看到图象;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选D.

2.手术室的屋顶上安装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照射下,医生进行手术时,手和医疗器械不会形成影子,这是由于(  )

A.“无影灯”发出的光线能穿过不透明物体

B.“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的光源组成的

C.“无影灯”是由很多小灯组成的大灯

D.“无影灯”的灯罩是由特殊物质制成的

【分析】医院手术室的无影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

【解答】无影灯是将若干个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成球冠状形,形成一个区域较大的光源,若一个灯照不到的区域,其他灯能照到,所以不会有影子.

故选B.

3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1)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

(2)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分析】①光沿直线传播最重要的应用是影子的形成,图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在地面上形成影子,本题就是画小球的影子;以及能读懂图中的信息.

②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它在每一点的影子,都在这一点的正下方.

【解答】

(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被小球挡住,所以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从A点向地面做垂线,和地面的交点,即为影子.

(2)虽然小球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但是在每一点的影子,都是从这一点向地面做垂线,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形轨迹运动,根据圆的对称性,所以影子的轨迹在地面上是一条线段.

如图:

4.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同学都用画示意图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分别如右图所示.在你看来,他们所画的图______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

“都正确”、“都不正确”、“甲正确,乙不正确”、“乙正确,甲不正确”);根据他们所运用的方法,你在评价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时,主要是看______(选择下列有关词填空:

“画图是否认真”、“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画图时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是否正确”)

【分析】

(1)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2)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控制:

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

【解答】

(1)要比较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应保持井口一致,即:

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深,看到的范围应该越小;由图分析可知,甲正确,乙不正确.

(2)甲图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控制了①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②井口大小(直径)相同;正确地应用了控制变量法;乙图没有控制:

井口在同一水平面内;没能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故甲正确,乙不正确.

故答案为:

甲正确,乙不正确;图上是否全面正确地反映了应该控制的变量.

5.如图所示,从室内的一盏电灯通过墙壁的两个小孔射出来,请你根据这两条光线确定电灯的位置.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作出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即可相交于一点,该点即为电灯的位置.

【解答】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做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与S点,该点即为电灯的位置.

故答案如下图:

6.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竖直立一长杆AB,图中带箭头的是一条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请作出长杆在地面上的影长.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无法传播,就会在后面形成物体的黑色轮廓,这就是影子.

【解答】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作图如下,影子长度为图中粗线部分:

7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怎样形成的?

小明说:

那是树叶的影子. 小红说:

小亮斑是太阳的像.你觉得他们中谁说的对?

【分析】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太阳圆形的像,即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解答】答:

小红说的对,茂密的树叶缝隙形成许多小孔,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即我们看到的圆形光斑,地上的圆斑就是太阳经此小孔成的像.

8.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如图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_______.

(2)反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_______. 

【分析】激光笔能发射出肉眼可见的激光,再利用塑料吸管来创造传播路线,以此来判断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解答】可用激光笔朝塑料吸管内射一束光,先把吸管拉直,再把吸管弯折,看光会不会从另一端射出,就可以判断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故答案:

(1)把吸管拉直,用激光笔射一束光从一管口射入,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把吸管弯折,用激光笔射一束光从一管口射入,不会从另一端射出,说明光在空气中是不可能沿曲线传播的.

9.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正比”或“反比”).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某一个光斑的直径为1.4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1.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为______.

【分析】

(1)根据光直线传播的性质做出AB所成的像.

(2)算出表格中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可以看出比值是一个定值,由此得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

(3)根据像的直径和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等于物体的直径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列式求解.

【解答】

(1)根据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依次找出A′和B′点,然后将这两个点连线,就是AB所成的像.

(2)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求出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可以发现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

故答案为:

正比.

(3)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根据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

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相等.

太阳的直径:

故答案为:

(1)如图所示.

(2)正比.(3)1.4×109m.

 

难题

1、如图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景象,南宁市当天也能观察到部分奇观.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是比较多的,主要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解答】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就看不见太阳或者看到部分太阳.

故选D.

 

2、太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的过程中,光速将(  )

A.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的小.

【解答】太阳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小,在太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的过程中,光先在玻璃中传播,后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B.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

C.小孔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