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750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docx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3、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经济研究方法

1、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假设的作用:

是问题变得简化,有利于研究、理解;

3、经济模型:

如循环流向图,产可能边界。

4、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循环流向图

反映生产要素、产品、货币如何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比较优势原理

1、绝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原理:

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即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需求

1、需求量: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或劳务量

2、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

价格;收人;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

3、需求曲线:

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等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4、市场需求:

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

5、需求的决定因素

二、供给

1、供给量:

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

2、供给曲线:

在投入价格、技术和预期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如何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3、供给的决定因素

三、供给和需求的结合

1、均衡: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点,相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交时的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2、供求规律: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市场需求,产品过剩,价格将下降直至均衡价格。

市场价格<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市场需求,产品短缺,价格将上升直至均衡价格。

3、分析均衡变动的三步骤:

第一、确定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

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第三、确定移动对均衡的影响,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一、需求弹性

1、定义: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影响因素: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和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等

3、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4、中点法的计算公式:

(Q2-Q1)[Q2+Q1)/2]/(P2-P1)[(P2+P1)/2]

5、各种需求曲线:

6、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变动;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变动;

当需求是单位弹性时,价格变动,总收益不变。

7、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价格变动百分比

二、供给弹性

1、定义:

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2、计算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三、供给、需求、弹性的应用:

要理解书中的几个案例。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价格控制

1、价格上限的市场结果:

(1)价格上限>均衡价格,价格上限没有实际影响

(2)价格上限<均衡价格,引起市场短缺,将以非市场方式配置资源。

2、价格下限的市场结果:

(1)价格下限<均衡价格,无实际影响。

(2)价格下限>均衡价格,引起过剩。

二、税收

1、向买者征税

对买者征税影响需求,需求曲线左移;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税收负担。

 

2、对卖者征税

对卖者征税影响供给,供给曲线左移;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税收负担。

3、税收的归宿

结论:

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放上。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一、消费者剩余

1、定义: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2、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3、需求曲线表示

4、消费者剩余从消费这角度衡量了经济福利

二、生产者剩余

1、定义:

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

2、供给曲线表示

三、市场效率

1、市场总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2、市场均衡的评价

(1)自由市场把我怕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2)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生产者

(3)自由市场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

第八章应用:

国际贸易

一.贸易的决定因素

1、世界价格

2、比较优势

 

二、贸易的得失分析

1、出口国

结论:

(1)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差

(2)总的来说,贸易增进了福利,即净福利大于零

2、进口国

结论:

(1)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差,而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

(2)总的来说,贸易增进了福利,即净福利大于零

3、关税的影响

4、进口配额

第九章外部性

一、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1、市场的经济效率:

私人价值=社会价值;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1)成本最低的那些企业生产产品

(2)支付意愿最高的消费者获得产品

(3)总产出使得边际产出等于边际成本

2、负的外部性

市场量大于最优量,市场均衡量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市场无效率。

3、正的外部性

市场量小于最优量,市场无效率

4、外部性的解决办法:

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依靠各方的私利;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二、科斯定理

1、内容:

如果产权是明晰的,并且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的资源配置。

2、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原因

(1)交易成本;

(2)谈判破裂;

(3)利益各方人数过多;

(4)产权难以明晰

第十章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一、不同类型的物品

1、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2、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3、公有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

4、自然垄断:

有排他性,无竞争性

二、公共物品

1、搭便车问题:

(1)过道灯

(2)股东之间的他便车:

对总经理监督不力

2、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

国防;基础研究;消除贫穷计划;

三、公有资源

1、公有地悲剧

2、一些重要的公有资源

(1)清洁的空气和水

(2)拥挤的道路(3)鱼类、鲸鱼和其他野生动物

第十一章生产成本

一、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1、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隐形成本

2、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二、生产与成本

1、生产函数:

反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2、总成本曲线:

反映产量与生产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1)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递增

(2)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相交。

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思考题:

请谈谈你在生活中成功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工作或生活问题的例子。

经济学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举例如下:

例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钱的数量是肯定的,而目标是要买家里人晚餐所需要的食材。

你不可能不从各个方面考虑,例如价格、家里人的口味、数量(够不够吃)、营养等等,而需要做的,就是在考虑的范围内选取(你所认为的)的食材,尽可能的把自己得益最大化,让家人吃到一顿够吃的、好吃的、荤素全有的大餐。

你不可能只买肉,而不买菜,也不可能只买菜。

人这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选择,选择那所大学、那个专业、那个男人(女人)做老公(老婆)、那种工作等等,在这当中,你有得必有失,选择此,失去彼。

例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我们上学的成本。

成本的付出是为了收益,而我们上学的收益是:

我们能有一技之长,然后有很大的可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得到很高的工资,让我们能在社会上生活得很好。

而上学的成本是:

我们花费了父母大量的金钱、四年工作所能积累的金钱、经验、人脉以及各种历练。

在收益和成本之间,因为上学的收益大于它所花费的成本,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选择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