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947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 12页.docx

土壤实习报告推荐word版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土壤实习报告

篇一: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

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

201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

***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

****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

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

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

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

我们的实习路线是:

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

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

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

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

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

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

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

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

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

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

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

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

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

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

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

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

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

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

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

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

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

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

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

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

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

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

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

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

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

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

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

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篇二: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前言:

201X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1X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

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内容主要是浙江临安宝塔山山麓地带的土壤和浙江天目山不同高度的土壤的观察,在天目山地区一共截取了两个剖面。

本文是通过对宝塔山一处土壤、天目山两处土壤的叙述,来分析调查地区的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

关键词:

天目山、红壤、成土因素

正文:

1、临安地区概述

1、1临安地区气候条件

临安市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悬殊。

多年平均气温为15.80摄氏度,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为28.10摄氏度,历年平均日照明数1939小时,无霜期234天;全市常年偏东风最多,以东北风和东北东风为主。

1、2临安地区地势地形状况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绵延百里;腹地和东西部,形成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相向排列,交错分布。

境西北最高点清凉峰海拔1787米,境东最低点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米。

2、临安市宝塔山

2、1宝塔山概述

宝塔山位于临安市东南角,因宝塔山上有座功臣塔,因而称为宝塔山。

下图为宝塔山附近的图

山红色地区为宝塔

2、2宝塔山山麓地带土壤概述

所观测地带为宝塔山山麓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0°13.437′,东经119°44.299′。

可以很明显观察到该处的为红壤、黄壤交界处(见下图),亚热带红壤北界,在比较明显出露坡面的地方,可以看到上面有一层坡积物,因为上层覆盖物比较松散,并且还夹杂着砂石,坡积物(见下图)的形成有人为的作用,也有自然的作用。

不远处有一座低矮石头山,山上基本上没有植被的覆盖,因而造成了山体的岩石裸露,缺少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2、2、1当地的农民如何利用坡度比较大的山麓地带的土壤来耕作

山地不同于平原,平原在下雨或者刮风的时候不易造成土壤的流失,而在当地,由于其坡度较陡,因而将其改造成梯田(见下图),以降低坡度,这样土壤便不会很容易得流失掉,使得土壤得以保存。

在坡度>25°时,已经不能进行开垦了,这时就要对其进行改良,以防止水土流失。

2、2、2为何在田地边上要垒起一部分石头

因为这样可以减小坡度,减少水分的冲刷,减少土壤的流失,有利于当地农民的利用。

田边堆积的石块与改造成的梯田状

松散的坡积物

3、天目山概述3、1西天目山概述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奇观,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位于浙、皖毗邻地区,呈西南—东北走向②,高峰仙人顶相对高差1200米,为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受人为干扰较小,植被保护较好;西天目山地域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季节变化较显著,年均气温较低,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霜雪期较长,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多,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随着山体升高,气温渐降,雨量逐增。

3、2西天目山土壤概述

在西天目山一共挖取了两个土壤剖面(挖取剖面处海拔不是特别高),一个是红壤,另外的一个是黄壤,二者都属于森林土壤,是地带性土壤;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土壤中盐基物质较少,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在从取第一个剖面到山顶,可以观察到红壤、黄化红壤到黄壤的变化过程,这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植被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并且有着协调性。

3、2、1土壤剖面的选择与观察

土壤剖面一般是指从地表到母质层的垂直截面,是长期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在表现,也是土壤外界环境因素的反映。

首先要选点,根据前人的资料来确定选点的土壤类型,选择的出露剖面要比较完整、深厚。

要选择代表性地段,剖面带你不应设置在土地遭受破坏的地方和过渡带的地方,要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结合其它自然条件和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剖面地点。

然后要对剖面进行修饰,剖面上有苔藓、地衣等的话,会使得观测剖面受干扰严重,要对剖面进行修饰,做踩脚点,用大铲子去除表面物质,在修饰的时候,要从下往上进行,否则先对上面进行修饰再修饰下面的时候,下面的剖面修饰就把握不好修饰的尺度,可能就会造成剖面不是很完整。

在修饰好剖面后,要用小铲子,观察每层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疏松度的变化等),进而得出分层的大致界限。

3、2、2土壤样本的采集

土壤剖面观测记载后,按图层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采取土样,用小刀在各层土壤的中心部位切取土块,大小以能够放入土盒为宜,应该注明土壤的剖面编号,土名、地点等。

③3、2、3两个剖面点的叙述

(一)剖面点概述

(1)第一个剖面点

第一个剖面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19.540′,东经119°27.412′,海拔为467m。

选择的剖面点位于公路的一侧,剖面出露,较为深厚与完整,其上附有苔藓等,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修饰。

通过小铲子的使用,可以直观上判断出剖面不同深度处的疏松度,再通过土壤的颜色变化、是否还存在未完全风化的岩石颗粒,可以大致划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最上面的是枯枝落叶层,这个通过肉眼就可以辨别出来;

0~9cm为A层,表土层,有机质积累,物质淋溶层,大量有机质淀积,腐殖质层;9~22cm为B层,心土层,物质淀积层(母质分解风化的产物),含有较多的黏土物质,黏土物质从北向南依次为水化云母(2:

1),蒙脱石(1:

1),高岭石(1:

1),现属于脱硅富铝化阶段。

A层和B层在颜色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而很容易区分;

22cm~为母质层;

下图为绘制的的第一个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由剖面示意图可以大致看出,此土层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各层的分异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一个剖面点的剖面示意图

(2)第二个剖面点

第二个剖面点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0°20.475′,东经119°26.669′,海拔为1141m,剖面点为景区铺设的石头路旁。

此处土壤为黄壤,同样可以用小铲子判断出其疏松度,同时也要经过修饰的过程。

(见下图)

在剖面的上部有着大约18cm的腐殖质层,其深厚色暗,可以用此层的土进行养花,因为其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的含量在某一种程度上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来判断。

A、B层比较明显,发育比较好,分层明显;

由于所处地段的温度较低,因而矿物质矿化程度较低,因而也就便于有机质的积累和保存;其母质为火成岩。

第二个剖面的剖面图

(二)两个剖面的对比分析

(1)从有机质含量,黄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其枯枝落叶也比较多,因为黄壤所处地带的温度较低,有机质矿化程度低,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和保存,处于落叶阔叶林带,根系也比较众多,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就相对较多;而红壤,有机质含量低,温度较高,有机质矿化程度比较高,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与保存,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相对不是很多。

(2)从所含Fe的形式上来看,黄壤中Fe主要以二价的形式存在着,红壤中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Fe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所以红壤中的Fe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

下图为黄壤和红壤的剖面采样对比图

篇三:

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土壤学

学生姓名:

*********

学号:

**********

专业年级:

成绩:

指导教师:

*(********

批改时间:

目录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

?

?

?

?

?

?

?

?

?

?

?

?

?

?

?

?

3

三、实习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4

(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

?

?

?

?

?

?

?

?

?

?

?

?

?

?

?

?

?

?

6

(3)、实习数据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4)、实习观测的土壤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12

四、实习体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地实习以达到:

1.了解全国土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

熟悉福建省几种土壤类型:

红壤、红壤性土、滨海风沙土、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等。

重点是红壤。

3.掌握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为今后专业调查打下基础。

4.进行地形地貌母质的观察与描述,使学生了解土壤与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5.初步学会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

6.使学生初步了解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7.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

201X年1月4日—201X年1月14日

实习地点:

实验室,校内林区,南屿,长乐。

第一天,201X.1.4—实习总动员

第二天,201X.1.7—校内:

中华园北边试验田、乌龙江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植物

园、百竹园、茶园

第三天,21011.1.8—博学楼实验室,参观标本

第四天:

201X.1.13—南屿林场及实验室

第五天,201X.1.14—长乐:

长乐平原、长乐下沙海滨、长乐国际机场、金刚腿

三、实习内容

1、实习的内容

(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实习人员:

))))PP******************

本组(第4组)组长:

****

组员:

**************************************

第一天:

201X.1.4.进行实习总动员:

(1)、讲解实习内容,进行所要进行的土壤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的学习

(2)、讲解实习时间按排、学生分组、任务安排,强调注意事项等

(3)、学生领取工具并讲解工具的使用

(4)、学生进行实习的准备

第二天,201X.1.7校内图一:

校园山坡

(1)、带学生观察并描述金山地区

自然景观条件、土壤类型(红壤、

红壤性土)的成土条件、主要特

点及利用改良现状,母岩、母质的特点

(2)、参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植物园、百竹园、茶园

(3)、继续完成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4)、应用室内整断标本来进行全国

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