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04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docx

建筑经济期末重点整理

建筑经济

第二章建筑产品

1、建筑产品的分类:

P26

1)、房屋建筑:

是指那些由顶盖、梁柱、墙壁、基础形成内部空间,具有满足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各种需要的功能的建筑产品------如厂房、住宅、办公楼、医院、学校、影剧院、商场等。

2)、构筑物:

是指那些仅具有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不具有内部空间或虽有一定的内部空间但不以人类在其中活动为功能目的的建筑产品-------如桥梁、铁路、公路、隧道、涵洞、烟囱、机坪等。

3)、线路、管道和设备:

本身价值不是由建筑业创造,不是建筑业产品,安装工程的价值属于建筑产品的范畴。

PS:

按施工完成程度分:

竣工工程、已完工程、未完工程

1)、竣工工程:

是指已经完成设计的全部要求,实现预期的使用功能,整个工程全部竣工可以交付使用的建筑产品

2)、已完工程:

已经完成设计要求,不需要再进行加工的分部分项工程

3)、未完工程:

已经投入人工、材料、机具等但尚未完成设计要求的分部分项工程。

建筑工程项目:

广义和狭义------广义包括

(1)项目评估、决策

(2)项目实施

狭义仅仅指项目实施阶段

2、建筑产品的特征:

P28

多样性:

外部造型和内部水暖电和装饰千变万化。

固定性:

在建筑寿命的开始和结束过程中,基础始终与大地相连,基地具有恒定性。

形体庞大:

同等价值下建筑体型更大,耗材更多。

价值巨大:

不仅价值巨大,还可以长期消费,占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用途局限性:

建成后只能为特定的使用者使用,局限性决定了它所处的环境和场地。

社会性:

对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有影响。

还表现在综合经济效益方面。

还表现在强烈的排他性(占据场地)

3、建筑产品的资本和资产功能:

P31

建筑产品经济属性的核心:

具有资本和资产的功能。

1)、资本:

动态概念,他着眼于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资本分为:

实物资本、金融资本or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资本:

与投资有关,与消费相反,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或附加价值。

建筑产品是:

实物资本,固定资本。

2)、资产:

静态概念,以市场价格为中心。

资产分为:

有形资产、无形资产or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其他资产。

资产: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连,流动资产通常一次性摊入产品成本,而固定资产则是以折旧方式分期摊入产品成本。

PS:

建筑产品是有形的固定资产,不论是叫资本还是资产,作为建筑产品的价值来说,都是相同的。

资本是建筑产品的价值形态,资产是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

4、建筑产品使用寿命的分类:

P34

1)、技术寿命:

建筑产品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报废时的使用寿命。

(结构、构造破坏或功能退化或丧失)狭义的使用寿命就是技术寿命。

2)、经济寿命:

由于经济方面原因而报废时的使用寿命。

经济原因从建筑产品本身分析,也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寿命是经济寿命的特殊情况,不是使用寿命的一种独立类别。

(可称为社会经济寿命)

3)、法定使用寿命:

政府对折旧年限加以统一规定或限制,规定一定的折旧年限范围。

重点在于折旧年限的限定。

折旧年限与方法规律:

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数十年或上百年,故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额只取决于折旧年限。

年限长,每年折旧额低,提取的折旧基金不足以抵偿建筑产品的耗损,甚至无法收回投资。

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把成本当成收入,人为火大利润。

反之,折旧年限短,每年折旧额高,可焦躁收回投资,还有可能提早更新原有建筑产品,却缩小了企业经营表面上的盈利,降低了企业上交给国家的利税,妨碍社会的扩大再生产。

三者关系:

经济寿命短于技术寿命,折旧年限短于经济寿命或介于经济寿命和技术寿命之间。

折旧年限与经济寿命比较接近,有时甚至基本一致。

我国房屋建筑的折旧年限一般为40~60年。

5、影响建筑产品技术寿命的因素:

P36

1)、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结构形式合理、选材恰当、内部空间安排与实用功能要求是否一致,等等。

施工是否符合规范,构造和节点处理是否恰当。

2)、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等等。

3)、使用的方式和程度:

使用的频度和强度、使用者使用是否得当。

4)、使用的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含量,噪声,声光热,地基条件和天气。

5)、维修和保养:

对建筑产品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若不,则可能造成较大破坏,缩短使用寿命。

6、影响建筑产品经济寿命的因素:

P41

1)、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住房面积、内部装饰、设施等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低标准住宅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

2)、建筑环境变化:

指建筑物与其周围其他建筑物相互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比如,新商场,新工厂,新道路

3)、技术进步:

能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善使用功能、降低建造费用或使用阶段费用等与经济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技术进步。

例如地震频发地区采用抗震性能好的新结构形式

4)、地价(地租)上涨:

绝对值增加和相对值增加,即地价和该土地上建筑产品价格比值增加。

后者是决定建筑产品经济寿命的主要方面。

5)、使用费用增加:

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当使用费用增加到一定程度乃至影响建筑产品使用的经济效果时,也就达到了它的经济寿命。

7、评价建筑产品价值的影响因素:

P50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消费能力、消费观、消费心理等因素。

比如,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消费能力不同,对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追求就不同。

人的职业、思想境界、文化素养、习惯爱好各不相同。

评价建筑产品价值的出发点也就不同。

2)、社会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所有制形式、与建筑产品有关的税收制度和技术规范或条例、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到对建筑产品价值的评价。

例如,在公有制条件下,尤其是当土地和建筑产品无偿使用或低价使用时,建筑产品的效用均较高,但是收益价值很低;在社会经济状况不够稳定时,建筑产品的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一般都会提高。

如果想通过改变社会因素的现状来改变原来对建筑产品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必须对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地区因素:

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一建筑产品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就有很大差异。

例如农村里一个使用功能良好、创造价值较高的建筑产品,产生的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很低,放到城市里就成倍地提高。

从一个城市来看,城市由不同区域构成。

同一建筑产品在不同功能区域表现出的价值也不同。

例如,工业区建造住宅有利于职工,吸引他们,但总体上价值较低;在繁华商业区建造住宅,岁可以提高住宅的收益价值,却不如建造商业建筑合适。

4)、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对建筑产品价值的影响,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建筑产品之间的影响。

改善外部环境,将提高其交换价值和收益价值,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并存时,一般表现为综合作用,难以确立普遍认可的定量化评价标准。

它和地区因素不同在于,地区因素要求建筑适应环境,而环境因素要求改善外部环境来提高已有建筑产品的价值。

5)、市场因素:

主要是指资金市场和土地市场。

资金市场首先影响到建筑产品的创造价值,参照资金市场的利率来计算创造价值。

土地市场中实现的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

这就出现了地尽其用,最佳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土地价值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建筑产品本身价值增长速度。

二者有共性,表现为:

都具有资源有限性,表现出需求大于供给,尤其以土地市场为甚。

都可以定量计算,容易找出变化规律。

6)、科技因素:

①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材料

②新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理论和新的结构形式

③新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

④科学地确定建筑产品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的理论和方法

8、建筑产品的价格特点:

P55

1)、分别计价:

针对每个建筑产品的建筑、结构、构造、功能等都有所不同,或者地基条件,现场位置、施工期间天气状况的不同,都会使价格产生较大差异,需要分别计价。

分别计价的复杂性体现在成本计算上。

需要对成本内容和计算方法作统一的规定。

2)、定价在先:

所有建筑产品开始生产之前就要定价,使得确定它们的价格有很强的不可靠性和不确定性。

项目不同,成本内容也不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无法预先确定;定价在先一定程度上是估价,带有估价人员的主观判断,不同估价人员判断也会不同,成本预期就不同。

3)、供求双方直接定价:

建筑产品供给者对拟建建筑产品生产成本进行估计并附加一定的利润,向需求者提交一份价格估算书。

需求者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一份可接受的合理的估算书,因此,需求方在某种程度上对确定建筑产品的价格起着主导作用。

4)、差价形式不同:

工业产品(尤其是消费品)的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五种。

建筑产品的差价:

是指设计图纸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建筑产品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差价没有购销差价和批零差价,也没有季节差价。

而是主要存在地区差价、质量差价和工期差价。

地区差价:

是指由于地区不同而客观存在的生产条件、生产要素的差异所导致的价格差异。

质量差价:

由于施工质量等级不同造成的价格差异。

质量优良的建筑产品消耗的社会劳动量高于一般合格品。

但是它们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有所提高,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收益价值相应提高,所以价格也会高于一般合格品。

工期差价:

建造工期的提前或推迟而形成的价格差异。

有时需求者从建筑产品的收益价值出发希望缩短建造工期,或由于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而导致工期延长,提前或者延后都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提要产品价格。

9、建筑产品的价格指数:

P79

1)、价格指数:

反映不同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2)、计算价格指数时,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称为基期,反映建筑产品价格实际变动情况的时期称为报告期。

习惯上基期指数取100。

3)、价格指数分为: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

各期指数都以同一固定时期为基期。

环比指数:

各期指数都以前一期为基期。

10、建筑产品的流通形式:

P85

1)、与生产并行:

针对新建筑产品而言。

建筑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是同时进行的。

实际上,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过程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2)、出售:

出售是建筑产品建成后的一种流通形式。

这种所有权转移可以从建筑产品的整体来实现,也可以从局部来实现。

如果出售某一组成部分而非整体,那么所有者的所有权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出售最多的是房屋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住宅建筑。

PS:

分期付款的方式一般用于新建建筑产品的初次出售,而较少用于陈旧建筑产品的再次出售。

3)、租赁:

租赁实现的不是建筑产品所有权的转移,而是使用权的转移,使用权不能在使用者之间直接转移,必须返还给所有者再转移到下一位使用者。

4)、使用:

使用所实现的是建筑产品使用权的转移。

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可以对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无限分割。

使用时,使用权不是按照年月日计算,更多是按次计算,有时按时分秒计算。

11、建筑产品流通价格的特点:

P89

1)、变动幅度大:

建筑产品可以在使用寿命中任何时候流通,不同时期流通价格差异大。

要考虑新建和报废两个极端情况。

如果新建的建筑产品流通价格比建设费用低,对建设的需求就会减少,而对购买的需求增加,导致建筑产品的流通价格上升到与建设费用水品相等。

反之亦然。

2)、形式单一:

建筑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无法按定价买卖的方式进行交易,而是由当事人之间在交易中个别形成双方均能接受的价格,这是一种市场价格。

在建筑产品流通市场中,对供求双方起主要作用的只是价格,而成本难以考察,业较少有实际经济意义。

3)、主要以收益价值为基础。

4)、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寿命:

就建筑产品本身而言,不能忽视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等原因而使建筑产品产生无形损耗的情况。

(样式,技术等方面旧的被淘汰)

12、建筑产品的消费特点:

P94

1)、长期性:

两方面:

一是由于建筑产品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都很长,属于耐用消费资料,可以被长期消费。

一般需要考虑未来发展而预留场地。

二是从消费主体来看,建筑产品是人们消费时间最长的产品。

2)、普遍性:

衣食住行中,住行两个方面消费的都是建筑产品。

此外,工作娱乐旅游都要消费建筑产品。

3)、多层次性:

消费资料分为生存、享受、发展资料。

多层次性包含:

一是在同一时间,社会上存在具有三种功用程度不同的建筑产品,适应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二是对于同一消费主体来说,既可以再不同时期改变对建筑产品的消费需要,又可以在同一时期消费具有不同功用的建筑产品。

4)、公共性:

有一些建筑产品属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

它们以全体消费者为对象,没有选择和限制。

这类建筑产品可能是付费或者免费的。

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机会有时并不完全平等。

比如学生比扫地大妈用图书馆的时间和可能性要大。

所以考虑消费公共性时消费者是一个抽象集合,包括实际消费者和可能的消费者。

5)、在消费结构中比例逐步增大:

消费结构:

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

 

第三章建筑生产

1、建筑生产的特点:

P102

1)、单件性:

建筑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功能技术方面的制约,需要对建筑产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个别设计。

建筑设计的单件性还表现在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设计师产品设计,不进行生产工艺设计。

2)、流动性:

流动性表现在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围绕建筑变换位置。

3)、不均衡性:

建筑产品生产受国家经济影响大,并且施工天气和气候条件也难以保证全年均衡生产。

生产初期和高潮以及后期所需人员数量也是不均衡的。

4)、周期长:

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十几年。

生产中由需求者预付部分工程款作为生产资金,再由生产者每月按点交的已完工程与需求者结算,竣工后再最后结算。

算钱太尼玛复杂了呵呵

5)、为订货生产:

意思是先确定使用者再进行生产,先销售后生产。

6)、外部约束多:

建筑具有社会性,建筑必须符合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设计阶段要进行各种审批。

2、建筑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P115(重点)

 

3、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P188

1)、适用和经济的统一:

评价一个建筑物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首先要看它是否适用。

适用是讲求经济的前提,当适用的标准一定时,经济代价较小的设计方案较优。

但实际上适用程度不会完全相同,所需要的经济代价也就不同。

2)、美观和经济的统一:

建筑物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但是片面追求美观而不惜经济代价,华而不实,固然必须反对。

不是说美观就得多花钱。

3)、具有可比性:

不同设计方案之间要具有可比性,包括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使用功能、相同的费用计算范围和方法,相同的建设年限、使用寿命等。

4)、尽可能采取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简单,结果粗糙,建筑是否美观、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等难以用数量表达。

但是作为评价指标,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可用数量表达的指标。

5)、突出主要指标:

比如工程造价、工期等,这些指标不分工程对象,建设地点和建设时间,集中反映设计方案的经济性。

 

3、建筑维修的原则:

P201

1)、损坏后才修原则:

对建筑物构建和部件不采取预防措施,损坏后再维修。

是一种被动型维修,不需要采取预防和检查措施,也不发生相应的费用。

但缺点是损坏严重,缩短使用寿命,二是可能产生较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三是维修时间紧迫,影响维修工作质量并增加维修费用,四是维修工作不连续不均衡,无计划不合理。

2)、检查后再修原则:

根据实际检查的结果制定适当的维修计划,对建筑物的不同完好状态的构建和部件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案。

一般以定期检查为主。

检查方法:

目测、取样、技术手段

优点:

通过检查,可以查出建筑物存在的隐患,以便及时进行维修,避免间接损失,维修费用较低,大大提高维修工作的计划性,为合理组织维修工作、提高维修工作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3)、预防为主原则:

对建筑物不同的构建和部件采取防患于未然的维修原则。

采取这个原则的前提条件是,即有详细可靠地历史资料,对建筑物构建部件的各种技术资料情况有准确的定量分析。

PS:

预防为主的原则与检查后维修的原则有区别也有联系。

通过检查对构建部件的维修的依据是一次检查的结果而非多年的统计数据,与预防为主的原则的出发点不同。

但是检查结果的数据也是统计数据的组成部分,对制定和调整预防为主的维修计划也有积极意义。

4、建筑维修的周期:

P203

根据维修周期的长短和维修费用的多少,可以分为:

20-30年为大修,10-15年为中修,3-5年为小修,每年都维修的为经常性维修。

第四章建筑市场

1、市场机制的分类:

P212

1)、价格机制:

①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价格变动及其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和过程。

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③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④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⑤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供求机制:

供给:

从实物形态上,是社会提供的、已进入市场的、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从价值形态

是指社会提供的、已经进入市场的、可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需求:

从实物形态讲,是指以货币支付能力为条件的社会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从价值形态看,是指一定社会购买力条件下的社会购买力总额。

规律:

供不应求,生产者会竞相增加生产,消费者会竞相增加购买,从而引起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生产者竞相减产而价格下降。

价格上涨会引起人们竞相增加供给而减少需求,价格下降会引起人们竞相减少供给

和增加需求。

3)、竞争机制:

竞争的内部原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以及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竞争的形式:

商品生产者之间、商品购买者之间、商品购买者和生产者之间。

目的:

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规律:

生产者竞相减产的商品,会出现供不应求而使价格上涨;生产者竞相生产的商品,会出现供过于求而使价格下降。

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竞争。

供不应求和价格较高的商品,生产者会竞相生产;供过于求的商品生产者会竞相减产。

2、建筑市场需求的特点:

P220

1)、鲜明的个别性:

是由建筑产品的消费需要和消费能力两因素决定。

消费者个人各方面背景和喜好不同

对建筑的需求就不同,结合经济来看,主观的要求必须与客观条件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需求。

作为消费者的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战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也不相同,所以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也表现出个别性。

2)、明显的区域性:

建筑市场中不存在建筑产品的实物流通,从而形成区域性的特点。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技术风俗都有差异,这种差别是在区域的历史传统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3)、需求的间断性:

建筑产品寿命长,对许多建筑产品的需求不是连续发生的,间隔时间长。

这个间断性是对消费主体而言的,从整个建筑市场观察,需求仍然是连续大量的。

需求者和他们需要的建筑产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可以认为需求是间断的。

4)、需求弹性小:

是指需求价格弹性。

建筑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有两种基本情况。

一种是作为直接生产资料,由建筑产品直接去的收益,如宾馆、办公楼等。

其需求主要取决于收益价值,即在建筑寿命内能取得多少收益。

二是作为间接生产资料,不能直接取得收益,如厂房仓库等。

其需求主要取决于其辅助生产的产品的投资效益。

对于作为公共设施的建筑产品,如道路、城市供水排水管线等,不能取得收益,而投资额巨大,对这类建筑产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社会需要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一定时期内国家或政府的经济实力。

5)、具有相当程度的计划性:

分类:

内容上:

投资规模计划、新增生产能力和新增固定资产计划、建设项目计划。

时间上: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年度计划。

对于国家来说,投资项目一般是用于公共设施或其他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建筑产品,有很强的计划性。

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在消费能力和产品供给两方面看,都不能想买就买,要从长计议。

3、建筑市场的需求主体:

P222

需求主体习惯上称为业主,业主是一种统称,泛指建筑产品的预定者,业主除了必须为预定建筑产品的生产提供资金外,还必须拥有建筑基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并获得在此建筑及地上建造建筑产品的许可。

1)、业主的类型:

①政府:

投资兴建的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共性建筑,国防工程,道桥港口等。

②企业:

出于扩大再生产或简单再生产的需要。

建筑产品规模小于政府投资规模,因此企业作为业主的比例更高。

③个人:

出于个人消费的需要,或者出于资金保值的考虑。

主要是住宅。

2)、业主与用户的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主要考虑的是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要付出的相应代价,与业主的出发点不同。

作为业主来说,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当自己不作为拟建建筑产品用户时,必须考虑用户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建筑产品的作用,使业主和用户利益统一。

3)、业主的工作:

略,见书

4、设计机构的规模:

P237

一般按照设计机构人员的多少划分规模:

1-49人为小型设计机构,50-199人为中型设计机构,200人以上为大型设计机构。

大中型设计机构称为设计院,小型设计机构称为设计室。

5、建筑、人防工程复杂程度表:

P239

1)、Ⅰ级:

功能单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

高度小于24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

小型仓储建筑工程;

简单的设备用房及其他配套用房工程;

简单的建筑环境设计及室外工程;

相当于一星级饭店及以下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

人防疏散干道、支干道及人防连接通道等人防配套工程。

2)、Ⅱ级:

大中型公共建筑工程;

技术要求较复杂或有地区性意义的小型公共建筑工程;

高度24m-50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

20层及以下一般标准的居住建筑工程;

仿古建筑、一般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

大中型仓储建筑工程;

一般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及室外工程;

相当于二、三星级饭店标准的室内装修工程;

防护级别为四级及以下同时建筑面积小于10000m2的人防工程

3)、Ⅲ级:

高级大型公共建筑工程;

技术要求复杂或有经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省市级中小型公共建筑工程;

高度大于50m的一般公共建筑工程;

20层以上居住建筑和20层以下高标准居住建筑工程;

高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建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

高标准的建筑环境设计及室外工程;

相当于四、五星级饭店标准的室内装修,特殊声学装修工程;

防护级别为三级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大于等于10000m2的人防工程

PS:

大型建筑工程指20001m2以上的建筑,中型建筑指5001m2-20000m2的建筑,小型指5000m2以下。

建筑总平面布置或者小区规划设计,根据工程的复杂程度,按照10000-20000元/ha计算收费。

 

6、大中小型建筑企业的优缺点:

P244

1)、大型企业优点:

①资金雄厚,有条件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有利于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有能力同时承建若干大中型项目,便于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家属和施工工艺,有利于采用先进的施工组织方法。

③可以承建数量众多、类型不同的工程,可以再较大范围内统一调剂和合理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减少材料储备的比例,从而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的效果。

④大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一般均较高。

⑤可以相对减少行政管理费、工程的组织和施工服务费以及其他非生产性费用。

2)、大型企业缺点:

①领导层次多,内部的协调任务重,需要有较高的组织领导水平和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②机构庞大,一般建有规模较大的永久性基地,机械设备、固定设施和职工人数多,与建筑生产的流动性不相适应。

在建设地点变换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远距离搬迁,经济代价太高。

③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较多,费人费时费钱费精力,分散企业领导的注意力,不利于企业领导把握企业的目标和方向。

3)、中小型企业优点:

①投资小、兴办容易、见效快。

②企业数量大,遍布全国,有利于施工力量接近施工现场,便于充分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