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96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docx

上海市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

上海市2008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

非金属元素

(1)

1、甲、乙两个研究小组,用以下两种方法由Cu粉制Cu(NO3)2溶液。

(1)甲组用agCu粉,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充分反应,然后将生成的CuO全部溶于适量的稀HNO3溶液中,制得Cu(NO3)2溶液。

则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是,

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2)乙组用agCu粉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HNO3中,测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bL(不考虑NO2转化成N2O4)。

则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mol。

为消除污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并同时通入O2,使生成的气体完全溶于水,则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mol;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产

物只有NaNO3、NaNO2和H2O,则生成NaNO2的物质的量是mol。

2、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已知N2(g)+3H2(g)

2NH3(g),ΔH=-92kJ·mol-1。

请回答:

①在500℃、200atm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填“<”“>”“=”)92.4kJ,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F.及时移出氨

(3)已知铂铑合金网未预热也会发热。

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K值______(增大、减小、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的密闭容器中,将平均式量为8.5的H2和N2混合,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出平衡混合气的平均式量为10,此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3、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5)KMn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式:

4.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

ClO–>I2>SO42–

B.漂白粉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向氯水中加入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

D.次氯酸钠可以与亚硫酸钠共存

5.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2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344LNO(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

若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为

A.0.24molB.0.21molC.0.16molD.0.14mol

6.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

750℃时,硫蒸汽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都生成SO2

C.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为原子晶体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

7.将3.2克铜跟30.0ml、10.0mol/L的硝酸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mol氢离子,则此时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0.5amolB.2amolC.0.1amolD.(a+0.1)mol

8.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

Cu+HNO3→Cu(NO3)2+NO↑+NO2↑+H2O(方程式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2)0.3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个,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若用排水法收集这些气体,可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3)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

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化工生产中,硝酸的制备通常采用催化氧化法,原料主要是氨气和氧气。

由于二氧化碳不能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须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损失)。

(1)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

(2)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将原料放在一个具有反应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循环操作的次数与二氧化氮在生成硝酸的转化率具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计算一定量的二氧化氮气体大约要经过次循环操作,才能使二氧化氮的转化率约为96%。

10.某校文印室里有两台复印机长期工作着,使用和操作复印机的师傅,时常感到身体有不适的现象。

一天,一位学生知道后,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其中臭氧部分转化为氧气。

(1)写出并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包含两种反应:

①氧化反应为转化,②还原反应过程的反应式。

(4)反应中1mol臭氧(填“得到”或“失去”)mol电子。

11.往含0.2molNaOH和0.1molCa(OH)2的溶液中持续稳定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L(S.T.P)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数目和通入CO2气体的体积关系正确的图象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12.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

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都是非金属单质B.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C.如果X、Y都为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

D.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

13.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1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12的试管是

14.工业上用接触法制硫酸,最后的产品是98%硫酸或20%发烟硫酸(含SO3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请计算回答:

(1)若98%硫酸表示为SO3•aH2O,20%发烟硫酸表示为SO3•bH2O,则a,b分别为:

a=_________,b=___________。

(2)若工业上制得的产品均为98%的硫酸,生产该产品200吨,共需含杂质8%的硫铁矿(FeS2)多少吨?

(3)若工业上制得的产品均为20%发烟硫酸(含SO3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生产该产品200吨,加水稀释后,最后可制得98%的浓硫酸多少吨?

15.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品红溶液NaOH溶液品红溶液

ABCDE

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Cl2

SO2

 

浓硫酸品红溶液NaOH溶液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16.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

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

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②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③160g/LNaOH溶液是指160gNaOH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

(1)160g/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

(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   (选填序号)。

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c.将NaClO3氧化成ClO2

(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  。

(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

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

(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

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   (选填序号)。

a.Na2O2b.Na2Sc.FeCl2

(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     (选填序号)。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操作名称)。

17.在上个世纪,人们很早就得到高氯酸和高碘酸及其盐,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得不到+7价溴的化合物。

直到1968年,有个名叫Appelman的化学家用发现不久的XeF2和HBrO3反应,首次检测出BrO4-。

随后在1971年用XeF2和含KOH、KBrO3的水溶液反应,得到了很纯的KBrO4晶体。

(1)已知XeF2和水反应放出氧气和氙气,氟则以化合态留在水溶液中。

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

(2)写出XeF2和含KOH、KBrO3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右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量12mol·L-1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①NO3-  ②Fe3+③H+④NO⑤N02

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

19.如图所示,锥形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和1︰l的硫酸,玻璃管内装入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1)

(2)

(3)

褪色

褪色

变红

变红

变红

褪色

变红

褪色

褪色

褪色

变红

褪色

20.下列关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不宜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21.已知在粗碘中含ICl和IBr,受热时ICl、IBr均可升华;若在粗碘中加入一种物质再进行升华,则可制得精碘。

在下列物质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H2OB.ZnC.KID.NaCl

22.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发现制得的氧气有异常的气味;将所制得的氧气通过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

下列气体中,该氧气可能混有的是

A.Cl2   B.Br2       C.NO2       D.CO2

23.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现有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的性质为、。

(3)该反应若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比按上述反应理论值高,其原因是。

 

上海市200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汇编:

非金属元素

(2)

1.一定条件下,在下列反应中,只产生一种气体的是

A.炽热的木炭投入热的浓硝酸中B.镁粉投入溴水中

C.镁粉投入热的饱和氯化铵溶液中D.电解饱和食盐水

2.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工业废渣,其中含莫来石(Al6Si2O13)的质量分数为38%,还有含量较多的SiO2(其他成分不含Al和Si)。

用粉煤灰和纯碱在高温下烧结,可制取NaAlSiO4(霞石)、Na2SiO3和NaAlO2,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Al6Si2O13+3Na2CO3→2NaAlSiO4+4NaAlO2+3CO2↑

Al6Si2O13+5Na2CO3→2Na2SiO3+6NaAlO2+5CO2↑

SiO2+Na2CO3→Na2SiO3+CO2↑

(1)粉煤灰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用1molAl6Si2O13和4molSiO2制得5molNaAlO2、1molNaAlSiO4,还应制得Na2SiO3

    mol,共消耗Na2CO3     mol(得到的固体中无SiO2)。

(3)1molAl6Si2O13、4molSiO2和8molNa2CO3反应(反应物全部都参与反应),可制得

NaAlO2    mol。

(4)若用100molAl6Si2O13同时生产NaAlSiO4和NaAlO2,且n(NaAlSiO4)∶n(NaAlO2)=x,消耗Na2CO3ymol,试确定x与y的关系式。

3.过碳酸钠是由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其分子式为2Na2CO3·3H2O2,已知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可作为催化剂使之分解。

它的制备原理和湿法生产路线如下:

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控制在0~5℃条件下进行,其主要原因是,流程中的“分离”指的是实验操作中的;

(2)工业碳酸钠中一般含有少量锰、铜等金属离子(用M2+表示),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将M2+沉淀而除去,M2+对产品的不良影响是,

若加入的稳定剂是Na2S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加入的食盐为盐析剂,其原理是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使之析出。

盐析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过碳酸钠在生产上的应用是利用它分解所释放的H2O2。

以铜为原料用H2O2氧化是工业上制胆矾的方法之一。

做法是:

将铜丝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反应0.5h后,升温到60℃,再持续反应1h,过滤后取滤液,再经过“某些操作”、减压抽滤,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可得CuSO4·5H2O。

①在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2O2,写出H2O2在稀硫酸中氧化单质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处理滤液时的“某些操作”指的是;

③晶体采用酒精淋洗的优点是。

4.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X物质,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

则X和液体Y不可能是()

A.X是HCl气体,Y是饱和食盐水B.X是CO2气体,Y是稀H2SO4

C.X是CaO,Y是水D.X是NH4NO3,Y是水

5.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玻璃制品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

6.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生成物中含有Cl-、C1O-、C1O3-三种含氯

元素的离子,其中C1O-、C1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已知生成C1O

离子的反应为:

6Ca(OH)2+6C125CaC12+Ca(C1O3)2+6H2O。

⑴t2时,Ca(C1O)2与Ca(C1O3)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mol。

⑵该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质量是_______g。

⑶据分析,生成Ca(C1O3)2的反应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通入氯气的速度不同,C1O-和C1O3-的比例也不同。

,则500mL溶液中c(C1-)为多少?

(用含a的代数式来表示)

7.(A)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

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

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三现象

(2)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实验二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

(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8.(08松江区第一期末)(B)在研究硝酸的性质时,某班级学生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试管中加入铜片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二:

试管中加入铜片和稀硝酸(可适当加热),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实验三:

试管中加入红热的木炭和浓硝酸,片刻后,立即塞上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导管伸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问:

(1)实验二现象

(2)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一中硝酸的作用是

(4)若用铜来制取硝酸铜溶液,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较好?

(写出化学方程式)

(5)若把硝酸铜溶液制成硝酸铜晶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9.(08松江区第一期末)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C+N2Si3N4+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其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11.2升CO气体,则电子转移数为摩尔。

若有1摩尔焦炭与足量的SiO2、氮气反应,电子转移数摩尔,理由是

10、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

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B.2∶3C.1∶1D.4∶3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一+CO2+H2O→CaCO3↓+2HClO

B.铜片加入稀硝酸中Cu+NO3-+4H+→Cu2++NO↑+2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

11、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都为FeX3

B.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

Fe(OH)3+3HI→FeI3+3H2O

C.氢氧化铁可以由相关物质通过化合反应而制得

D.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B族

12、下列物质中,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2SiO3;②AlCl3;③NH4HCO3;④Al2O3;⑤NaHSO4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D.③④

13、向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量m与加入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14、某浓度的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时生成了4.48LN2O气体(标准状况下),若改与铝反应(生成NO气体),则最后可溶解的铝的质量是()

A.13.5g B.9g  C.27g D.8.9g

1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

取6.4g铜片和1mol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他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问:

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与铜继续反应?

简述理由:

(2)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一是。

(填写字母编号,多选扣分)

A.再加入足量镁粉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粉D.再滴入Na2CO3溶液

在上述可证明在余酸的实验方案中,继续通过测定生成气体的量即可确定余酸的浓度,测定方法有多种,方法①②

(3)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二是:

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中Cu2+的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A克。

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洗涤,干燥,称量为B克,则B可能A(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4)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够计算余酸浓度的数据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

16.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