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29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docx

海口市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海口市2019-2020年度化学中考模拟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uO→Cu(OH)2→CuCl2                   

B.Mg→MgO→MgCI2

C.C→CO→CO2                             

D.NaOH→NaCl→NaNO3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向加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滴加入浓氨水,溶液变成红色

3.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铜加入稀盐酸中:

Cu+2HCl═CuCl2+H2↑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CO2+Ca(OH)2═CaCO3↓+H2O

C.铁加入稀硫酸中:

2Fe+3H2SO4═Fe2(SO4)3+3H2↑

D.碳酸钠固体加入稀盐酸中:

Na2CO3+HCl═NaCl+H2O+CO2↑

4.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点燃混合气体,使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

B.把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5.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

镁>铁

B.

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C.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D.

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6.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

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氧气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铁离子:

B.1个氧分子:

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用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对物质的归纳、分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是常见的营养素

B.不锈钢、焊锡、生铁是常见的合金

C.浓硫酸、火碱、生石灰是常见的干燥剂

D.烧碱、纯碱、熟石灰是常见的碱

9.2018年清明前夕,我省多地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PM2.5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只含有铁元素和碳元素

B.生铁属于混合物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

D.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会变浑浊

11.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C.净水时明矾可以吸附异味和色素

D.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

12.上海某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二甲基亚硝基代胺)后死亡,相关涉案人受到法律严惩。

二甲基亚硝基代胺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下列对该剧毒品认识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

B.有剧毒性

C.遇明火可以燃烧

D.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13.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制火腿

B.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

C.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D.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

14.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二、填空题

15.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也是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化学素养,下列事实或现象包含了﹣些基本化学观念.请根据要求合理回答:

(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①Mg;②CH4;③稀硫酸;④CuO;⑤KMn04.请按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为         (填序号)。

(3)几千万年前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原因是:

            。

(4)化学物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另一方面它也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种种危害。

请举例并说明其两面性           。

16.一切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粒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过程。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气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虚框内丁物质的微粒示意图_____

(2)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一个乙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

(4)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5)此化学反应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_____。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_____。

(2)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3)t1℃时,向2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在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晶体多少关系是_____。

(5)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可用_____方法提纯甲物质。

18.果果同学观看化学摄影系列《美丽的化学》,发现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学会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从微观角度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上述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

(请写一条)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A时,有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B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应用__________代替a,若用C收集氧气,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现有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久存后失落了标签,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分别将它们编号为A、B、C、D,并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下列现象:

试回答:

(1)试剂E为_____;

(2)气体F为_____;

(3)通入气体F后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推断题

21.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A、B、C、D、E、F、G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H、O、S、Cl、K、Ba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

请回答: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属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2.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确定C溶液是_____,B、E混合时的现象为_____;

(2)鉴别后把所有物质混合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混合物呈浑浊状,过滤后,滤液呈红色。

说明滤液呈_____性,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

(3)为了防止滤液污染环境,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时,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综合以上实验过程判断,加入Na2CO3溶液前,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石蕊外,一定还有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有关资料显示:

近几年我国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资料上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请推测其化学式:

_________。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甲同学:

(进行实验)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观察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你认为该实验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

(2)乙同学:

(进行实验)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D中的现象)。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___________元素。

七、计算题

24.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

(1)KNO3属于_____(填“钾肥”、“氮肥”或“复合肥料”);

(2)KNO3中钾、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_____kg。

25.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7.5g样品放入烧杯,加入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消耗34.7g,放出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1.1L。

(1)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g。

(2)如石灰石中的杂质均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则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最终结果保留1位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