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346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doc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方案

一、项目负责人:

邓小善

项目组成员:

张新林、孙兴文、杨汉恩、陈海军

二、专业建设的需求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湖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重点建设专业。

本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人才技能培养方面,该专业取得了一定的优异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1、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

在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

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

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1998年全国只有2万多人。

在今后的20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30-50倍,整个行业的人数将达到100-200万人。

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Internet的应用普及使得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得急迫,变得庞大,而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起步较晚,我国互联网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或探索阶段,需要大批从事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环境下的软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管理与网络技术应用人才。

但是,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尚无法跟上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网络技术人才极其紧缺。

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我国未来的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与此相适应的信息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30%之间,今后15年内信息业的需要数量将会逐年有所增加。

湖南省是中部大省,信息业职工总数21.8万人,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3.4万人,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信息业促进工业,以工业促进信息业”。

湖南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变成工业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及网络技术人员,仅永州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年均需要网络技术人员专业毕业生就达500人左右。

我院是永州市惟一的一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为永州及周边地区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人才的重任。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岗位技能型人才满足不断发展的IT需求,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地方性职业技术学院,有责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与改革,适应市场与行业的需求变化,培养大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2、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

新农村信息化,是新形势下现代化发展与信息化战略自然耦合的必然结果。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围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上个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都进行过新农村建设。

半个多世纪以后,重新提出新农村建设,当然与以前相比又有很大的不同。

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话题,即新农村信息化。

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主线看,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有其必然性:

首先,2000年我国已将信息化确立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新农村建设自然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带动。

其次,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信息产业、电信网络、互联网用户数等都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同时城乡数字鸿沟却非常明显。

2005年底城市居民每百人固定电话用户数、手机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和百家家庭计算机拥有量分别是农村居民的1.6倍、2.7倍、6.5倍和20倍。

巨大的数字鸿沟不仅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也将使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再次,我国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时,采用的是政府先行战略,所以这几年电子政务进展很快,但当电子政务进入到注重公共服务和提高应用效果的阶段时,我们却发现大多数居民尤其是8亿农民根本无法享受到电子政务的服务。

如果新农村建设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信息化战略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就会有落空的危险。

最后,新农村建设也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日益成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几年,各地区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大有可为。

部分地区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如北京市面向农村使用的蔬菜、果树、畜禽、水产管理等开发了农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泛的专家决策支持,建立了20多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11万亩。

专家系统已覆盖全市400万亩小麦和玉米的生产管理,获得了近1亿元的经济效益。

天津建立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中心示范区20万亩,向全市累计推广548万亩,新增产量23577.8万公斤,新增产值23951.9万元,节约成本5382.1万元,新增纯收益29334万元。

宁波推进城市数字农业建设,积极推动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等在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建立“精准农业”、灾害预警等信息系统,取得了良好成效。

整合电话网、电视网、电脑网优势而形成的“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县。

部分省市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全国涉农网站超过6000个。

商务部开通“新农村商网”,日均访问量超过50万次,“秋季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成交金额超过7亿元。

因此,国家现代化战略与国家信息化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上最终形成了交叉,新农村信息化日益成为化解“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掌握最新网络技术,服务“三农问题”的高等网络职业技能应用人才需求广阔。

3、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技术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需求分析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任务紧、担子重、环境差,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职业应用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有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操作能力;农产品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能力;“三农”信息的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反馈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够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大潮中的“紧俏商品”。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目标正是培养此类人才。

因此,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要求,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服务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既是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4、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院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院地处湖南永州,系湘、粤、桂三省交界处。

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内陆与沿海的纽带。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我市已逐步融入到广东与广西沿海地带的经济区域中。

由于我市经济在产业结构、劳动力、人才市场等多方面与该区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立足区域经济结构现状,把永州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资源的仓库基地”,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支撑。

“十五”以来,永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永州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战略定位,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中,永州信息科技工作得到了充分发展。

永州在“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农业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大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在农产品企业、优质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方面,信息网络技术功不可没。

因此,永州市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越来越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

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永州市政府正在努力实施市、县、乡三级电子政务模式,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政府网站,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功能;永州市交通相对欠发达,而电子商务能很好地拓展企业的商业市场,为乡镇农村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网络营销途径,企业网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应用与管理维护在我市势在必行,需求急迫。

所有这些,都要求有大量的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但是,除我院中专专业外,永州市的各大中专院校均很少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导致该专业常常培训无门,培养无方,人才缺口较大。

5、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结合学院的特点和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亟待健全自己的专业设置,使其成为专业结构合理,不断走向完善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力争成为全国一流。

开设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加强产、学、研结合,可以使学院学科更加多样化、系统化、合理化。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学院,主要立足于本土,本专业将致力于为地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合格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同时,学院作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也着眼于全省、全国,要为全省、全国培养有理论、有技能的优秀的、服务工作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三、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优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立于2000年。

2004年起增招高中毕业生和对口升学的学生,同年被评为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在专业教改、专业技能培养、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经验,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1、专业历史12年,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

我院从1996年起开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连续10年招生,专业学生数达1600余人,同时我院从2001年起开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专),连续6年招生,专业学生数达1532人,计算机类学生总计达到3200余人。

在九年的专业建设中,坚持“基础围绕专业,专业贴近市场”的办学思想,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素质较高、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中专毕业生。

多年的专业办学实践,使我院拥有了一套较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合理的实验、实训、实习程序,为我院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奠定了牢固基础。

2、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0年的办学历史,12年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使我院拥有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该专业配备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以上职称11人,中级职称11人,助讲4人,“双师”型教师32人(含兼职教师),占专业兼职教师总数的78%以上;兼职教师13人,副高以上职称11人,中级职称2人。

 

(师资配备结构图)

所有教师的学历均为本科或本科以上,且均有执教过本院高职计算机专业或沈阳工大等院校的函授计算机专业本、专科课程的经历,具有较为扎实的高校专业教学经验。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多次参与建设了我市部分院校的校园网、部分企事业单位、部分优秀乡镇农贸企业的网络建设与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其中网络工程师18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电子商务师、CCNP(思科认证的资深网络工程师)证书、CCNA(思科认证的网络工程师)证书等教师14人。

另外聘教授2人,副教授4人。

 

从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实践经验上,专任教师的配备均能较好地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

3、具有稳固的实习基地

我院与一批公司、企业、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实训协作关系。

已有永州市农业局、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永州市江永回龙圩农场、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中广州亿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傲恩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长沙恒联计算机有限公司、科达电脑设备公司、永州市科隆电脑公司、湖南永州德隆科技、永州市博华电脑公司、永州志同电脑公司、永州四通科技、永州商业城有限责任公司等。

同时,学院已建永州财税干校、永州科技学校、永州市文明办、永州市委党校、永州七里店派出所等22个实训基地,在建4个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具有设施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中,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实验、实训设施设备的及时添置、更新与配套。

我校投巨资大力建设了多个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与实训室,同时也开辟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1)学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并已投入正常使用,机房、教室、办公室和教师宿舍均已全线开通宽带互联网络,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实训平台;

(2)学院配备专业实验实训室30个,见表2-38。

表2-38专业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习基地

序号

实验室名称

数量

设施

1

语音室

2

120

2

计算机室

14

640台

3

网络操作实验室

4

装配有CISCO路由器24台,交换机40台,PC60台

4

网络模拟实验室

4

高配置,装配有模拟软件PC机共60台

5

多媒体教室

3

300座

6

网络布线实验室

4

装配有机柜,配线架,打线工具,测试仪及相关配套设备

7

报告厅

1

300座

8

网络电子阅览室

1

60座

9

校园网实训室

(校园网络中心)

1

中心交换机一台,分支交换机6台,HP LH6000服务器4台

10

电工电学实验室

1

50座

11

电脑维修实验室

4

80台

12

校外

实习

基地

19

永州市农业局

永州之市异蛇集团有限公司

永州市江永回龙圩农场

广州傲恩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长沙恒联计算机有限公司…

5、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性教学经验。

“顶岗实践,产学结合”是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直接到各级信息站点顶岗实践,“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参与生产、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践教学时实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二十四字方针的管理办法。

2002年9月底,国家教育部在永州职院召开“全国高职高专严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高度评价了永州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誉之为“永州方向”、“永州思路”、“永州模式”、“永州精神”、“永州经验”,并由国家教育部行文向全国推介。

6、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中西部地区、永州本土范围内,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奇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就业率可达90%-95%,就业门路十分广阔。

四、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为永州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建立网络技术专业产学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学校和行业企业实施产学合作一体化培养人才为根本途径;从职业岗位入手,合理调整课程设计,教材内容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联系;加强教学设备现代化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

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农”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学研结合之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专业建设规划,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服务“三农”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重点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模块+技能”的专业建设模式。

以语言表达能力、微机运用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网络建设与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使之与工作实践、网络技术发展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实际很好结合起来。

为区域经济和“三农”信息化发展培养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具有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网络建设与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的职业技能,胜任IT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良好品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要遵循科学定位,保证质量,办出特色的原则;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主干,以教学条件建设为重点,争取做到师资队伍有名师、核心课程出精品、教学条件有保障。

继续加大加强ATA平台的认证和国家软件考试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组织培训工作,通过引进国际主流IT认证标准,把专业建设成为培养既拥有CCIE、CIW系统管理大师和J2EE系统架构师等高级国际IT认证证书,又有较高网络系统施工、维护管理及应用开发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商务网站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等高技能人才基地。

1.人才培养目标

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三农”需要为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专科层次,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网络互联等技术。

具有较强的系统实践和网站、软件开发能力,并能快速跟踪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技术,熟悉网络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积极开展“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劳动和学习结合;产学结合。

通过3-5年的努力,为农村和相关企业培养信息技术处理员、商务网站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高技能人才,使之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合格率达100%,100%学生获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95%学生获2项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70%以上毕业生获1项以上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8%以上,其中对口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以上。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以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标准,按照培养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性人才的要求,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并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思想业务双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主要目标

建成以4名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团队;建成以2-4名专业名师、10名专业骨干教师、5名行业专家为核心的“双师”素质课程建设团队;建成以8名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团队。

(2)具体要求

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能够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一些基本要求。

其中包括:

完成以专业为主的必备的、较扎实的理论教学任务;完成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完成实验、实习、实训和其他社会实践;完成高职学生系统的职业教育;完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教育。

(3)建设规划

着重建立和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学主力军。

调整现有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质量。

A.争取两年内使专任教师的学历达到标准,即使全部教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其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含未毕业的在职研究生)达到70%以上。

B.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以中、高级教师为主,其中,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以上。

C.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形成老、中、青结合,教学经验与教育创新相济的人才梯队。

D.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

教师将能适应复合型、跨学科发展的需要。

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

力争“双师型”比例达85%以上。

A.支持教师到乡镇信息机构站、所进行挂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B.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核。

系里将有计划对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还将获得计算机技术行业相应的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数据库工程师、多媒体技术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其获取“双证”,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

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边干边学,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本着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突出技能为原则,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实践教师不足,改善教师结构,适应产学结合,有利专业建设。

我系将重点吸纳乡镇信息技术机构、软件、网络公司中有威望、有影响、有水平、有见地的第一线企业家或“能人”,并抽调其中部分人员组成系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期对专业建设提供咨询与帮助。

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机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凡经培训进行试讲合格者方能上岗;坚持对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培训,并获取教师资格证书;

创造条件送教师进修、深造,不断更新知识。

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教育专家、政府官员或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业内行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积极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系里将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争取在两年内使研究生(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青年教师总数的70%以上。

充分发挥我系资源优势,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利用好教研室这个平台。

在未来的两年内,尽量将全系教师有目标地分批安排至校外实训基地或公司(部门)顶岗实践,挂职锻炼,进而形成教学-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

在上述工作基础之上,我系将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形成教学、科研的一支中坚力量。

在现有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基础上,引进1-2名应届硕士以上毕业研究生,使专任教师达30名,兼职教师稳定在30人以上。

做到:

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50%攻读硕士学位,高级职称达45%。

同时倡导教师一专多能,提高我系对本专业变化的适应性以及相近新专业研发的拓展性。

3.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变化的形势,以服务地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为重点,以“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以企业岗位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构建“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以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建成8门院级专业优质核心课程,4门省级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专业+模块+服务”的模式,实行专业改革建设,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成突出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的教学资源包,通过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培训共享与社会服务。

4.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根据“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目标,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使之成为具备完善功能,虚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

继续加强和完善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服务专业教学、服务周边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新建和更新6个配置水平高、实验项目多的校内实训室,形成2个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室制度,使之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实训室得到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主动申请实验意识强,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以上;建成可接纳60%以上毕业生参加生产实训、相对稳定的高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短期校外合作企业,满足100%的毕业生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训。

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初步设想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扶持、学院主体”三方互动和“自筹、共筹”资金等方式,建成学院与共建单位合作经营,学院委托网络技术系系管理,实现学生在校顶岗型实训和工学结合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达到40个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行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同时加快实践教学教材、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