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436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6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期末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没有考核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员工的能力及其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程度,晋升就失去了依据。

这体现了以下()配套制度的重要性。

A:

职位分类制度

B:

任期目标责任制

C:

考核制度

D:

薪酬制度

答案:

考核制度

2.组成工资收入的各种成分及其在工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为()。

A:

工资数量

B:

工资结构

C:

工资构成

D:

其他

答案:

工资构成

3.按照技术复杂程度及劳动熟练程度划分等级和规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在以员工所达到的技术水平评定技术等级和标准工资的工资等级制度是()。

A:

技术等级工资制

B:

能力资格工资制

C:

职能工资制

D:

工作工资制

答案:

技术等级工资制

4.在人事调整时,必须对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可能将每一个员工放到最适宜发挥其才智和潜能的岗位上去。

这体现了人事调整的()原则。

A:

依法调整

B:

有利于生产经营

C:

适才适用

D:

内外并重

答案:

适才适用

5.根据本人意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退出企业工作的人事调整活动称为()。

A:

辞退

B:

调动

C:

辞职

D:

其他

答案:

辞职

6.员工符合退休条件,但因企业工作需要必须缓退,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其延长期不得超过()。

A:

5年

B:

4年

C:

3年

D:

2年

答案:

2年

7.列出考察项目,将员工两人一组进行对比,评出优秀者,确定为晋升人选的方法是()。

A:

主管人员评定法

B:

配对比较法

C:

升等考试法

D:

评价中心法

E:

不确定

答案:

配对比较法

8.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享受生育保险。

A:

B:

不能

C:

有条件地

D:

不确定能否

答案:

不能

9.在以下方法中,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评价的是()。

A:

主管人员评定法

B:

配对比较法

C:

升等考试法

D:

评价中心法

E:

不确定

答案:

评价中心法

10.设计工资等级制度的原则有()。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答案:

5个

11.企业员工由原来的职位调到较低的、承担较小责任的职位称为()。

A:

调动

B:

调整

C:

降职

D:

其他

答案:

降职

12.对具有特殊才能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不受年龄、学历、经历等条件的限制,越级加以晋升。

这是()。

A:

破格晋升

B:

内部晋升

C:

常规晋升

D:

外部晋升

答案:

破格晋升

13.在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经本单位同意占用一部分工作时间,为聘请单位服务的流动形式是()。

A:

调动

B:

借调

C:

招聘

D:

兼职

E:

咨询

答案:

兼职

14.人事调整是指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和为达到对员工适才适用,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手续改变(),重新确立员工的工作单位或工作岗位的活动。

A:

员工能力

B:

员工的隶属关系

C:

员工的所在区域

D:

其他

答案:

员工的隶属关系

15.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技术职称、工资等级、技术等级、工作条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变动称为()。

A:

升职

B:

晋升

C:

调动

D:

变动

答案:

晋升

16.降职的首要程序是()。

A:

人事部门发布公告

B:

企业用人部门提出申请

C:

人事部门对申请进行研究

D:

人事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答案:

企业用人部门提出申请

17.对总经理、副总经理的降职需要()裁决。

A:

人事部门负责人

B:

董事长

C:

董事会

D:

总经理本人

答案:

董事长

18.员工通过劳动取得的报酬来补偿在劳动过程中的脑力与体力的消耗,以恢复劳动能力。

这体现了报酬的()功能。

A:

补偿功能

B:

激励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凝聚功能

答案:

补偿功能

19.在政府对工资水平的调控中,税收会对企业的工资水平产生()的影响。

A:

直接

B:

间接

C:

没有影响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间接

20.以员工在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指数和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津贴是()。

A:

高温补贴

B:

地区性津贴

C:

工作性津贴

D:

其他津贴

答案:

地区性津贴

21.企业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报酬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体现了报酬的()功能。

A:

补偿

B:

激励

C:

调节

D:

凝聚

答案:

凝聚

22.把构成工资标准的诸因素,分别规定工资额,然后再组合成标准工资的工资制度是()。

A:

能力工资

B:

工作工资

C:

结构工资

D:

岗位技能工资

答案:

结构工资

23.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带薪疗养、休假,发放的员工制服等项目属于()。

A:

改善职工生活的项目

B:

职工文化娱乐项目

C:

提供各种经济性的福利服务项目

D:

教育培训福利

答案:

提供各种经济性的福利服务项目

24.员工福利通常包括()方面的内容。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答案:

4个

25.工资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工资等级制度

B:

工资形式

C:

工资政策

D:

发放方式

答案:

工资等级制度

26.在企业内部各类、各级职务的工资水准上,适当拉开差距,真正体现按贡献分配的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这体现了制定工资标准的()原则。

A:

公平性

B:

竞争性

C:

激励性

D:

经济性

答案:

激励性

27.企业给予员工在职或短期脱产免费培训、公费进修等项目属于()。

A:

改善职工生活的项目

B:

职工文化娱乐项目

C:

提供各种经济性的福利服务项目

D:

教育培训福利

答案:

教育培训福利

28.在员工报酬的各部分中,根据职工特殊业绩或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给予的额外报酬称为()。

A:

基础工资

B:

津贴

C:

奖金

D:

福利

E:

保险

答案:

奖金

29.一个企业对为自己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付出劳动的一种回报或酬谢称为()。

A:

酬谢

B:

回报

C:

报酬

D:

其他

答案:

报酬

30.员工报酬通常发挥()方面的功能。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

4个

31.工资等级制度有()类型。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答案:

4种

32.岗位技能工资从本质上说是()中更为规范的一种具体形式。

A:

能力工资

B:

工作工资

C:

结构工资

D:

其他

答案:

结构工资

33.按员工工龄的长短和每一工龄应计的工资额来确定的工资称为()。

A:

奖励工资

B:

职务工资

C:

技能工资

D:

年功工资

答案:

年功工资

34.以下理论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条曲线的是()。

A: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B:

勒温的场论

C:

库克曲线

D: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E:

其他

答案:

库克曲线

35.报酬的差异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这体现了报酬的()功能。

A:

补偿

B:

激励

C:

调节

D:

凝聚

答案:

调节

3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基本需要即最低级的需要是()。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会需要

D:

尊重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

生理需要

37.员工辞职的首要程序是()。

A:

人事部门发给员工“辞职申请表”

B:

向有关人事部门领取“辞职证明书”

C:

员工向所在企业的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D:

员工办理移交手续

答案:

员工向所在企业的人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38.当一种动机所引发的行为经尝试而不成功时,可能会使()。

A:

需要满足

B:

动机更替

C:

行为受阻

D:

动机受挫

答案:

行为受阻

39.在管理中,对员工不正确的、不合理的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不断受到抑制和削弱,从而消失,这称为()。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答案:

负强化

40.()决定了动机的多样性。

A:

目标的多样性

B:

需要的多样性

C:

目的的多样性

D:

其他

答案:

需要的多样性

41.在讨论需要的结构模式时所说的需要的满足是()。

A:

绝对的

B:

全部的

C:

相对的

D:

其他

答案:

相对的

42.当发生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时,人的需要结构模式会是()。

A:

生理需要占主导地位

B:

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

C:

社会需要占主导地位

D:

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

答案:

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

43.()决定了相应的动机结构。

A:

一定的目标结构

B:

一定的需要结构

C:

一定的目的结构

D:

其他

答案:

一定的需要结构

44.在多种动机同时存在的结构中,真正对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是()。

A:

辅助动机

B:

主导动机

C:

生理动机

D:

社会动机

答案:

主导动机

45.行为科学将个人因素、环境影响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用下面()公式表示。

A:

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影响

B:

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影响

C:

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影响

D:

行为=f(个人因素,环境影响)

答案:

行为=f(个人因素,环境影响)

46.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限于条件或遇到障碍使目标无法实现,即为()。

A:

失败

B:

放弃

C:

挫折

D:

其他

答案:

挫折

47.人的需要的内容结构和强度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这反映了需要的()特性。

A:

对象性

B:

多样性

C:

可变性

D:

社会历史性

答案:

可变性

4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会需要

D:

尊重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

自我实现需要

49.根据职工的需要,尤其是最为迫切、最为强烈的需要来设置目标,才能有效激发动机,使其成为支配行为的主导动机,并由此产生激励行为。

这体现了()。

A:

目标定得越高越好

B:

目标要与需要相适应

C:

目标要具有挑战性

D:

目标要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答案:

目标要与需要相适应

50.激励效应是指某一激励措施产生的()。

A:

结果

B:

激励

C:

激励效果

D:

其他

答案:

激励效果

51.人类特有的,由一定原因引起的,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活动称为()。

A:

欲望

B:

动机

C:

行为

D:

其它

答案:

行为

52.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是()。

A:

线性的

B:

间接的

C:

非线性的

D:

没有关系

答案:

非线性的

53.人的需要具有主导性,在人们的多种需要中,只有已经出现又()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为的主导性动力。

A:

已经满足

B:

即将满足

C:

尚未满足

D:

生理

答案:

尚未满足

54.()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A:

动机

B:

欲望

C:

需要

D:

目标

答案:

需要

55.企业一经获准或决定招聘员工后,就要运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企业的招工或招聘简章。

这是订立劳动合同步骤中的()。

A:

劳动者自愿报名

B:

企业公布招工或招聘简章

C:

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全面考核

D:

企业提出劳动合同草案

答案:

企业公布招工或招聘简章

56.对被辞退的员工,企业应发给()。

A:

辞职申请表

B:

辞退通知书

C:

辞退证明

D:

什么都不发

答案:

辞退证明

57.以下理论中阐明了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有关,与获得成果的情况有关的是()。

A: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B:

勒温的场论

C:

库克曲线

D: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E:

其他

答案: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58.()是退休的一种特殊方式。

A:

离职

B:

辞退

C:

离休

D:

休假

答案:

离休

59.为了更好地做好人事调整工作,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方面的事项。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答案:

3个

60.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调整人员结构。

这体现了人事调整的()原则。

A:

依法调整

B:

有利于生产经营

C:

适才适用

D:

内外并重

答案:

有利于生产经营

61.()是支配人行为的直接动力。

A:

动机

B:

欲望

C:

需要

D:

目标

答案:

动机

62.人的行为受挫后,不肯正视挫折,而采取回避、掩饰、推脱、转嫁等做法,以维持自己的内心平衡。

这称为()

A:

坚持行为

B:

调整行为

C:

回避行为

D:

放弃行为

答案:

回避行为

63.企业进行人事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有()方面。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答案:

4个

64.需要的产生与满足,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经历需要——满足——不满足——需要,这样周而复始不断反复地持续性的周期运动。

这体现了需要的()特性。

A:

对象性

B:

多样性

C:

可变性

D:

周期性与持续性

答案:

周期性与持续性

65.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工作绩效、人的能力与激励之间的关系为()。

A:

工作绩效=能力+激励

B:

工作绩效=能力×激励

C: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D:

工作绩效=能力/激励

答案:

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

66.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特定方向、预期目标进行。

这体现了动机对人的行为的()机能。

A:

始发

B:

指向

C:

强化

D:

没有作用

答案:

指向

67.()是激发动机的基本诱因和刺激手段。

A:

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

B:

需要

C:

目标

D:

其他

答案:

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

68.人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称为()。

A:

动机

B:

欲望

C:

需要

D:

目标

答案:

目标

69.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称为()。

A:

动机

B:

欲望

C:

需要

D:

目标

答案:

需要

70.()是引发并维持人的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它是支配人行为的直接动力。

A:

需要

B:

目标

C:

动机

D:

行为

答案:

动机

71.由部门主管根据考察项目对晋升对象进行评定的方法是()。

A:

主管人员评定法

B:

配对比较法

C:

升等考试法

D:

评价中心法

E:

不确定

答案:

主管人员评定法

72.职业危害因素按性质可划分为()。

A:

5类

B:

4类

C:

3类

D:

2类

答案:

3类

73.企业要根据生产发展及工作条件、劳动保护的需要,确定科学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减少和避免在休息时间内加班加点。

这是劳动保护的()任务。

A:

保证安全生产,力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

B:

完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C:

实行女工特殊保护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完善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74.要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要遵循()基本原则。

A:

3项

B:

6项

C:

7项

D:

8项

答案:

7项

75.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项目均鼓励社会、企业、机构、家庭、个人出力支持兴办。

要广泛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改变国家、企业一手包办的局面。

这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

A:

政事分开

B:

逐步建立

C:

多方共办

D:

城乡有别

答案:

多方共办

76.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这项规定构筑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A:

《劳动法》

B:

《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D:

《失业保险条例》

答案: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77.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

A:

《生育保险条例》

B:

《生育保险法》

C: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D:

《女职工劳动保险法》

答案: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7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阶段。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答案:

4个

79.以下属于国家的特殊保障,对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功的人员的是()。

A:

社会保险

B:

社会互助

C:

优抚安置

D:

社会救济

答案:

优抚安置

80.实行单班制还是实行多班制,主要取决于()。

A:

工人

B:

领导

C:

市场

D:

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案:

生产工艺的特点

81.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令是()。

A:

《社会保障法案》

B:

《劳动法》

C:

《社会保障法》

D:

《社会保险法》

答案:

《社会保障法》

82.劳动保护的范围是()。

A:

劳动者的普通疾病

B:

劳动者的日常保健

C: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D:

社会治安方面的安全和健康保护

答案: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83.职工一旦被确诊为职业病,就应发给()。

A:

医疗证

B:

通知书

C: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D:

什么也不发

答案: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84.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这是()。

A:

单班制

B:

三班制

C:

四班制

D:

两班制

答案:

三班制

85.国家和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工保护等方面采取的各种组织和技术措施称为()。

A:

劳动改善

B:

工作条件改善

C:

劳动保护

D:

其他

答案:

劳动保护

86.在劳动过程中,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和职业中毒而采取的措施的总称是()。

A:

劳动保护

B:

劳动安全

C:

劳动卫生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劳动卫生

87.厂房低矮狭小,布置不合理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

A:

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有害因素

B:

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危害

C:

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良造成的危害因素

D:

不是危害因素

答案:

生产环境的卫生条件不良造成的危害因素

88.年功工资也称()。

A:

效益工资

B:

年龄工资

C:

工龄津贴

D:

技能工资

答案:

工龄津贴

89.照明不良或不充分,空气流通不良或不充分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方面的危害因素。

A:

物的因素

B:

人的因素

C:

环境的因素

D:

管理的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环境的因素

90.社会保障的对象必须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保障社会每个成员都获得维持生存的最低生活标准。

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特征。

A:

社会性

B:

强制性

C:

福利性

D:

适度性

答案:

社会性

91.社会保障通过收入补偿、支出补偿,以及互助互济方式,使受到创伤的社会机体和个人机体得以恢复并重新投入运行。

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

A:

自动调节功能

B:

调节功能

C:

稳定功能

D:

恢复与发展功能

答案:

恢复与发展功能

92.社会保障分配水平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这表明社会保障具有()特征。

A:

强制性

B:

保障性

C:

适度性

D:

福利性

答案:

适度性

93.广大农民()享受生育保险。

A:

B:

不能

C:

有条件地

D:

不确定能否

答案:

不能

94.国家通过法律手段集中建立保险基金,对遭遇事业风险而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是()。

A:

医疗保险

B:

工伤保险

C:

失业保险

D:

养老保险

答案:

失业保险

95.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比例要与财政收入状况、企业效益水平,以及职工个人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相适应。

这表明了确定社会保障制度要遵循的()的原则。

A: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B: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C:

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适当分离

D: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答案: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96.1994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和()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试点。

A: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B:

江西省九江市

C:

湖北省武汉市

D:

不填

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

97.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轫地是()。

A:

美国

B:

瑞士

C:

瑞典

D:

英国

答案:

英国

98.经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从而使劳动者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的积累大于支出,起到一定的抑制需求的作用。

这反映了社会保障的()。

A:

稳定功能

B:

恢复功能

C:

自动调节功能

D:

发展功能

答案:

自动调节功能

99.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的特点决定的。

A:

经济制度

B:

企业数目

C:

企业状况

D:

其他

答案:

经济制度

100.英国于19世纪30年代颁布了(),从而一项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的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开始产生。

A:

《社会保障法》

B:

《社会保障条例》

C:

《济贫法》

D:

《劳动法》

答案:

《济贫法》

101.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在()阶段我国开始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

A:

建国初期到1966年

B:

从1966-1976年

C: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

D:

从党的十四大开始

答案: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

102.社会保障应该覆盖社会全体成员,并实行属地管理。

这反映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的要求。

A:

政事分开

B:

普遍覆盖

C:

多方共办

D:

城乡有别

答案:

普遍覆盖

103.社会保障基金必须通过行政强制手段来提取,受保人必须参加,承保人必须接受,双方都不能自愿,必须依据法律强制实施。

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 )特征。

A:

社会性

B:

保障性

C:

强制性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