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787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docx

《咏柳》教案完整版部编1

《咏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妆”这两个生字,会写“柳”“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 熟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对诗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黑板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

大家看下这幅图片,图片上有什么?

(柳树)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拿出本子一块书写,强调字的笔顺。

   

 (设计意图:

优美的春的图片,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简介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  白是好朋友。

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 

2.检查预习情况——词语/多音字 

3.结合图片自读古诗,注意字音,试着读出正确的停顿节奏。

 (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

运用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4.点名逐句读古诗,教师点评并示范,师生共同找出节奏。

 (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  

5.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6.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 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1 “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大家共同探讨。

    

3教师指导读,指读。

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美丽极了!

诗人的比喻多好呀!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

  

2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 

 3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

“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

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  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

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  

5后两句“自问自答”引出设问这一知识点。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    

(五)推荐阅读 

教师给出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品味。

  

(六)作业 

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

试着写一写。

 七.板书  

柳树    春天     大自然 

柳叶    柳条  

碧玉    丝绦  

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柳》是贺知章的著名七言绝句,是一首咏物诗。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感悟诗中柳树的美和春天的美,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剪”“丝”。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简单了解古诗的含义,初步感知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柳树的文学意象:

送别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6个生字,会写“丝”“碧”“剪”。

 

2.简单了解古诗的含义,初步感知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是《村居》,你能背出来吗?

(正确,流利,你的风筝放得真高) 

2.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春,是鸟的世界,是孩子的天堂,更是诗的故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咏柳》。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口旁小居中,撇捺要舒展。

木旁细又长,撇画有不同) 

3.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以前学过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赞美白鹅的,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二、知诗人 

是谁在赞美柳树?

贺知章,字季真,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他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86岁才告老还乡。

这首诗就是他在回乡途中所作。

 

三、听录音。

 

那么贺知章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小耳朵竖起来,我们先来听一听播音员朗诵,注意:

听清字音,听准节奏,用“/”划出诗句的停顿。

   

四、读正确 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学着播音员自己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谁来读。

(字音准,节奏感也很棒) 

3.多种形式趣味读。

 

我们的古诗词是非常有节奏感,非常有韵味的,老师小的时候就喜欢一边拍手一边读诗,我会这样读:

(一个人拍手读) 

我还会和小伙伴一起读:

(谁愿当我的小伙伴) 我还会在跳皮筋的时候读,你想在什么时候读。

五、分步解读,理解诗意。

 

1.理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 

同学们,读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我们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懂诗句。

我们来细细体会第一行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1)玉是玉石,碧玉就是。

老师这里有三块玉石,你觉得哪一块碧玉。

绿色的玉石是碧玉,那么碧就是一种颜色,就是指(绿色)。

 

(2)这句诗中妆也是一个生字。

妆是什么意思?

原指女子起床后梳理整装。

你看,状最早是写成这样的,左边是一张床,右边多像一个女子坐在床边在梳妆打扮啊,这个字后来才渐渐简化为妆,在这就诗中妆是打扮,装饰的意思。

 

(3)理解:

一树高 

同学们在贺知章的眼中,是谁在打扮装饰自己呢?

柳树,什么样柳树?

(高大的柳树,) 

学到这里,老师告诉你一个有趣的小知识,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这里的一树,并不是具体指一棵树,而是一种虚指,就是满树的意思。

 

(4)理解整句诗。

 

高大的柳树用什么来装饰自己,碧玉 。

真的是碧玉吗?

是的,是像碧玉一样的的叶子。

“碧玉妆成一树高”连就来就是说:

谁来尝试一下。

 

2.理解: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眼中柳叶真美啊,还有更美丽的呢?

谁来读。

你觉得这一行诗是描写什么的?

(柳条) 

(1)柳条有多少呢?

万条吗?

这里的 “万”和“一”一样,也是一种虚指,表示很多条柳条。

 

这样含有数字的诗句我们以前也见过?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中的数字都是一种虚指。

 

这里的万条就是很多条。

这些柳条是什么样子的?

看图,你觉得垂下的柳条像什么呢?

在大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柳条像什么?

(绿丝绦) 

(2)绿丝绦 

看图,猜一猜为什么把柳条比作绿丝绦?

(形状,柔美,光滑,颜色,美丽) 

(3)这行诗就是说,引说:

许许多多的柳条就像---------。

 

(4)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了丝绦,体现了作者对柳树的什么之情?

喜爱,赞美之情。

我们也来学着大诗人贺知章赞一赞柳树。

 

3. 理解: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柳叶美,柳条更美。

同学们,这么美丽细长的柳叶是谁带来的?

谁来读。

 

(2)是的,那二月春风似剪刀怎么理解?

二月春风好像剪刀一样。

它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

 

(3)为什么把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

跟第三行的哪个字有联系?

裁 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了什么?

嫩绿的细长的柳叶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

 

4.感悟春光,想象说话。

 

春天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你觉得二月春风还会给大自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想去看一看吗?

睁大眼睛,仔细观察,我们出发了。

(动画) 

谁来说一说:

春天来了,-----------。

 

生1:

春天,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梨花开了。

 

生2:

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嫩绿的发芽,小麦返青了。

 

生3:

春天到了,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青蛙从洞里钻出来了。

 

(6)感情朗读。

 

同学们,这真一把神奇的剪刀,剪破了寒冬,裁出一个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的春天。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除了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什么?

 

5.让我们再来跟着贺知章赞一赞美丽的春光吧!

 

六、背诵古诗。

 

1.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贺知章的这首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能吟诵上来。

我们也来背一背,好吗?

谁来挑战一下自己。

 

七、同学们,中国古典诗词有大量和柳树有关的诗句,古人为什么特别喜欢以柳入诗呢?

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我们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

 

1.谁来读。

(正确,流利)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

谁来说一说。

是说。

 

青青的杨柳垂到地上,漫漫杨花在天空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3.你在这首诗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送别) 

4.作者多么希望朋友能留下啊!

   留看着这个字,你有什么联想?

  柳和留同音,诗人通过柳树表达了希望朋友留下来,不要离开的情感。

所以古人送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今后我们有朋友要离开,我们也可画棵柳树送给他。

 

八、写字:

丝  碧  剪 

1.指导书写:

丝 

(1)字理记忆字形。

  

(2)观察字形结构。

 

(3)示范书写。

 

2.自主学习:

  

3.示范书写:

碧 剪 

4.学生练习。

 

5.教师点评。

 

九、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1.咏柳   赞美 

柳树  春天 (送别)          

  喜爱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1单元1《咏柳》

教学目标

能借助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因为古诗的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颠倒等,这些都给读懂语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设置了障碍。

难点分析

因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字词理解能力的欠缺、词汇量不大、语文语感能力不强,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理解古诗的意思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借助关键字词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2.通过直观图片演示和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1.师: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柳树醒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咏柳》,由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

2.介绍作者贺知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初读诗句

1.请学生听老师范读诗句,注意停顿和重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讲解诗题。

“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

“咏柳”就是“赞美、歌颂春天的柳树”。

3.老师指导难读的字音,再次请学生把诗句读准来。

三、古诗品读,理解诗意。

1.碧玉,指绿色的玉,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第一行的诗意是: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万条,指柳树枝条多。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这行的诗意是:

无数柳条从树上垂下,好像绿色丝带一样。

2.介绍修辞手法

诗中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柔美、细长的枝条比作绿色的丝带,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树木也会打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后两行诗。

细叶,就是嫩叶。

裁,裁剪。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

诗人展开联想,自问自答。

(是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教师手绘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这首诗赞美了柳树,也赞美了春天。

4.从整体上把握全诗,小结全诗写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咏柳》。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拓展训练

1、请把《咏柳》一诗的景色画下来,讲解诗意并背诵这首古诗给家人听。

2、收集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句记录下来。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咏柳》这首古诗,我们不但学习了学习古诗的步骤,还体会了抓关键词领悟诗意的方法,进一步感悟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请大家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去。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咏柳》

教学目标

1.理解“碧玉、一树、万条、丝绦”等词,体会它们描绘柳树时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习本诗了解和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对于该年段的孩子来说,古诗的学习和理解的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古诗意境的了解,对诗人所寄托的情感的感悟的把握更是很难有深入的感受,归于学习古诗的方法也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贴切的图片和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作之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春天萌发的勃勃生机,深切的情感,也会通过适当的小结整理方法让学生得以“渔”。

难点分析

该学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古诗文学习的难度,学生还处于对抽象画面和情感体悟较薄弱的阶段,且学生的阅历、学识和积累都还处于较贫乏的阶段,造成理解与感悟存在困难。

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展示意境,图文结合,了解柳树的样子,并在读中感受柳树的美和春天万物萌发的勃勃生机。

2.借助配乐朗读的方式,创设情境,充分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画面想象,感悟诗情和诗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初春的早晨,当你漫步在公园里,看着这杨柳依依的情景,肯定会心生赞美吧!

也许你会说很多赞美之词。

下面我们来看看唐代的贺知章是怎么赞美着刚抽出嫩芽的柳树的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了解作者,明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的早春时节,贺知章载老家看到医嘱高大的杨柳,嫩芽初发,袅袅娜娜,格外好看,不禁发出赞叹,并写下了《咏柳》这首诗,成为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三、理解诗题,明晰诗意。

1.教师范读,初感诗歌音律美,范读前出示朗读古诗的要求:

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理解诗题,助理解。

有专家评论说,贺知章的这首诗,是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我们来看诗的题目,“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柳树。

3.欣赏品析,感受柳树美。

(1)品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即是绿色的玉石的意思,又指年轻貌美的的少女(出示相关的图片,助理解)。

这里用“碧玉”来碧玉柳树的枝条,突出了枝叶的嫩绿。

“妆”是打扮的意思,只有人才会打扮呀,所以,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树”是指一整棵树、满满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是指整颗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枝条,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美极了!

(2)品读“万条垂下绿丝绦”

第二句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并不是指有一万条柳枝,而是指柳树有很多枝条,是夸张的说法。

“丝绦”是指丝编的带子,用丝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柔美飘逸。

整句诗是指:

无数嫩绿的柳枝垂下来,十分好看。

(3)品读“不知细叶谁裁出”

第三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是指柳枝刚刚抽出的细嫩新叶。

“裁”是裁剪,这一句诗的意思是: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4)品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句巧妙地回答了第三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句。

这两句是形成了自问自答,自问自答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对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似”是好像。

这句的意思是:

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满树的嫩叶。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突出了春风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3.整体品析。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从整首诗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初春柳树的迷人姿态。

第一句是从远处、仰观的角度描写,第二句是近看,第三句是细节描写,写柳树的细叶,第四句是诗人通过联想告诉我们这样的美景出自春姑娘的巧手。

本诗构思严谨,思路清晰,结合丰富的想像,让人回味无穷,请你试着背一背吧!

 

小结

通过对这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用回顾学习本诗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学习古诗要做到: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