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327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docx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及其解决措施

 

-----------------------作者:

-----------------------日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迅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业绩,在这成绩的背后许多工程质量通病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泛、堵、壳、裂、砂、锈"等,由于经常发生,犹如"多发病"、"常见病"一样而成为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给国家的财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

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因此,必须对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工程质量通病问题。

关键词:

工程质量、通病、原因、防治措施

 

1.引起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原因分析 

 要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必须分析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一般来说,和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维护等有关,有些质量通病是上述原因之一引起的,也有的是几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1.1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是防控工程质量通病的关键之一。

往往由于设计单位质保体系不健全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

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也是产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例如在许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节点处,梁上部负弯矩钢筋配置过多,且排放不合理,加之柱筋对钢筋实际排放位置的影响,钢筋净距不满足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

再如在许多工程实例中,设计人员没有针对建筑外墙上易于形成热桥的某些薄弱部位进行热工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导致了墙体局部泛霜、结露、发霉、长毛等质量通病的发生。

再如,有些设计人员在选用塑窗时,经常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生搬硬套标准图集,尤其是对大尺寸塑窗的用料和节点不认真进行计算和设计,造成塑窗的刚度不满足要求,影响了塑窗的正常使用,形成质量通病。

1.2材料方面

虽然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给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必须看到,由于选用一些不符合地区特点或技术尚不成熟、未经工程实践的检验、验证,而盲目引进、不适于本地区使用的产品或技术,给工程带来新的质量通病。

例如,前些年推广应用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由于其吸湿性强,潮湿后受冻造成了材料自身的剥离、脱落和墙体的破坏。

经过实践的验证,该产品不适合在严寒地区使用;再如陶粒砼墙体与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结合问题,应该说陶粒砼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砌体材料,但由于仍使用水泥砂浆抹灰层作为饰面材料,而陶粒与砂浆的粘结强度远远低于红砖与砂浆的粘结强度,所以导致陶粒砌体墙面抹灰层经常产生大面积空裂,许多施工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也很难杜绝这种通病的发生。

1.3施工方面

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治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开发商、建筑商片面的追求工期和经济效益、以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承发包工程或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通病的因素。

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影响了工程质量。

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专业队伍才开始施工,违反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通病。

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

2.预防和治理质量通病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旦出现了质量通病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治理通病,有针对性的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2.1以科研为先导 

通过科研提高材料的功能和性能,使材料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所有这些都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必须大力提倡和扶持。

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往往带来施工工艺的改革和施工技术创新,并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避免了许多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例如塑钢门窗、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PVC塑料下水管及可熔接的PPR承压上水管等材料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的木门窗易翘曲变形、三毡四油卷材防水耐候性差、施工难度大、铸铁及钢上、下水管道接头处易跑、冒、滴、漏等缺陷,大量地减少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而近年来开始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构造体系,则有效地克服了墙体返潮、结露的质量通病。

2.2严把材料质量关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流入。

必要时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如幕墙结构胶、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比质量抽查等。

材料生产厂家应加强质量控制,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所有用于工程中的成品、半成品和新型建筑材料,除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和推广使用证件外,必须经质监站抽检合格,并核发产品准用证后方可使用,否则,视材料(产品)不合格,一律不准使用。

2.3设计质量是基础 

实践证明,工程设计特别是建筑和结构构造设计是预防工程质量通病的基础。

不少质量通病都和设计有关,如墙体伸缩裂缝、现浇板角部裂缝等。

要预防通病的出现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3.1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要重点审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常发的质量通病。

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2严格按规范进行设计,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在选用构、配件或节点构造的标准图集时,要认真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选用不当而产生工程质量通病。

如现浇框架结构55米间距应设置伸缩缝,除非有稳妥成熟的技术质量措施(后浇带,保温措施等),否则不应突破。

2.3.3细部大样图不应忽缺。

细部大样图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质量通病大都会在小地方出现。

如窗框节点处理不好会出现渗漏、冷桥或裂缝;屋面细部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爬水、渗水等; 

2.3.4应加强对构造方面的研究和设计。

构造措施是预防质量通病的有力手段,有些质量通病通过构造措施能基本消除,如现浇板局部温度裂缝,通过采取楼房四角板双层双向配筋(缩小间距),减少圈梁刚度等平面约束,增加混凝土柱梁的保温措施及一些施工措施,相关质量通病能得到基本解决,因此设计人员应重视构造设计,在构造设计上多用心。

例如窗台下裂缝防治:

(1)采用钢筋砼基础的,除±0.000以下设置一道DQ外,在砼基础内增设一道DQL。

(2)高度四层以上的建筑物,底层外墙采用370墙。

(3)底层窗台以下加设一道腰梁,其中高度120mm,高度同墙体配筋4根12圆钢、箍筋6@200腰梁,在浇筑时其配筋及混凝土必须交圈。

2.4施工工艺是关键 

 施工是产品成型的过程,是质量形成的过程。

可以这样说,质量通病是通过施工才显现出来的。

因此,为了防治质量通病,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重点控制,并从方案、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2.4.1应编制有针对性、科学、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及时进行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要具体,应明确质量标准和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

例如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

(1)浇筑砼板后三天内不得上人操作。

(2)底层现浇板厚度不低于12cm。

(3)一般在底层和项层,设计使用双层钢筋。

(4)不准留置施工缝。

2.4.2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治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

要使其把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治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特殊工种应具有上岗证,如电焊工、防水工等。

班组长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

2.4.3设备质量(包括测量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核和检修。

另外应积极采用或发明一些提高工效和质量的小工具,让设备和工具最大限度地更好地为工程质量服务。

2.4.4施工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执行,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

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法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

因此,应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等施工技术,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并采用自检、互检、交接检等手段予以保证。

施工中应随时和图纸及规范标准加以比较,确保符合要求,减少通病的发生。

如在屋面防水卷材施工前,应观测找平层或保温层的含水率,必要时应采用烘干或排汽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否则,极易产生起泡等质量通病。

 例如阳台栏板裂缝防治:

(1)若为砼栏板,其分布筋两端全部与抗震柱锚固。

压顶采用2根12钢筋,两端与抗震柱锚固。

(2)若为砖砌栏板,其两侧沿高度第300mm设置一根6拉结筋与2根12钢筋,两端与抗震柱锚固,在阳台板拐角处设置4根12小构造柱并与栏板有效拉结。

(3)外墙抹灰时,在栏板和墙体间易裂缝部位设置界条。

2.4.5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条件(如阴雨、寒冷天等),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如电焊时,当温度较低时,对焊接接头综合性能有影响,因此,规范规定,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施焊,对钢结构根据厚度不同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预热要求。

另外,在雨雪天焊接会使接头产生淬硬组织和裂纹,因此规范规定必须有较好的遮挡措施,否则不宜焊接。

 

2.5质量管理是保障 

  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质量管理者要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其控制按实施者不同,包括三个方面:

 

2.5.1企业内部质保体系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熟悉,治理通病重在预防。

要提高有关施工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熟悉,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熟悉,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治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

通过企业自身的运作,消除质量通病于萌芽状态。

它的特点是“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控制”,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质量员验收等来控制质量。

 

2.5.2社会监理(业主控制)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防治质量通病的外部的、横向的控制。

有时质量通病出现是操作时的随意性和方案中的盲目性引起的,通过监理的监督和把关,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防止通病的产生。

 

2.5.3政府监督

这是强制性的是政策引导和最终认可的质量控制手段。

通过政府的强制监督,可以宣传和引导参建各方增强质量意识,自觉克服质量通病;可以制订相应的技术文件,帮助企业克服质量通病;可以运用监督手段,强制企业按标准规范执行,从而减少质量通病的出现。

 

   

 

 

结论

 总的来说,要消除质量通病,需要各方的努力,需要做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在现阶段,比较务实的目标是消除和治理几个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如裂缝、渗漏等),较好的方法是先试点,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意在创造一种技术和市场氛围,引导企业重视防治质量通病,引导全行业关注质量通病问题。

希望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为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使用方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而努力。

 

致谢

三年的美好时光转眼即逝,在这三年中,通过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具备了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

在张雷阳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本次的论文撰写。

在学习期间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基础和专业课程没有学好学透,相关专业知识还不能熟练运用。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明白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和欠缺,但是在撰写论文中能够坚持查阅相关资料,将以前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并加以融会贯通。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很多现阶段不理解的知识,但是在指导老师细心指导下和同学耐心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其化为己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很多的知识。

尽管在撰写论文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是由于毕业论文所需知识的繁多,且又相互交错,再加上是初次撰写论文,在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在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才使得本次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指导老师自己的指导和帮助!

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我将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宽、深化,继续扎根于土木工程专业,更加系统化、有目的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

在此,再次感谢在此次毕业论文中,给于我指导和帮助的张雷阳老师。

参考文献

【1】袁锦根、余志武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4】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江苏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5】徐州市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徐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