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779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1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

考核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1、识记:

(1)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它即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中的心理特质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

1、识记:

(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1792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pinel)首先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9世纪以前,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而受到监禁和虐待,处境凄惨。

一般认为,这是心理卫生运动历史的起点。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880年3月他根据自己亲身的感受和体会用生动的文笔写成《自觉之心》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呼吁对待精神病人也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

此书出版后引起社会震动。

1908年5月6日比尔斯与13位志同道合者一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1909年2月在比尔斯等人积极努力下,在纽约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

至此心理卫生工作逐步推广开来。

2、领会:

(1)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0世纪20---二战结束)

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53个国家的304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

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

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

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

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编织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卫生今后的工作任务是:

在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使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这一阶段表明心理卫生工作已经超出传统的精神病学范畴,正在拓广它的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从人本主义角度来审视心理卫生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及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这种关于健康心理的描述给予心理卫生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当今的心理卫生运动朝着全面提高人的心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方向发展。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识记:

(1)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

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

一、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

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四、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六、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考核要求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1、识记: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领会: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

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

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1、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识记: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渊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诸多的研究证实,具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

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

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

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

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

1989年月日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曾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议通过了“学会关心”的总结报告认为21世纪教育体系要进行一些重点转移:

这些转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向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急功近利得狭隘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多弊端。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直接“杀手”。

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简史、现状和前瞻

考核要求

(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领会:

(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从消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推动学生各方面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整合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

西方学校采用团体辅导和咨询交替使用,发挥其互补的功能。

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引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使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

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连续历程,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之中,儿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人们日益倾向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各家理论持兼收并蓄态度。

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

现今,西方学校已突破过去单纯由学校独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课程,以协助学生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

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通过精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督导网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评价等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绩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

不少学者主张加强本土化研究。

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未来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硕士学位是必备资格),培训期限将延长,培训方法将更多地采取模拟的方式,以增强实践能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制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颁发证书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识记: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其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

其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

1.普遍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全面实施、普遍发展

2.重点化。

重点将以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培养。

3.整合化。

多学科整合共同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向。

4.现代化。

方便、快捷、丰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普及、更具有成效和影响力。

5.本位化。

即全校教师参与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专业化。

即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

7.本土化。

就是中国化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注重实际教育效果,更注重将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结合,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考核要求

(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识记:

(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主要依据是从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心态的把握与分析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从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来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细指从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来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三个方面。

在“智”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良好品质。

在“能”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诸种能力。

学习策略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学习方法,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学习品质目标包括: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激发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校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会正确归因。

(2)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

学校情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其情感调控能力,包括下面五个方面:

1。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2。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3。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4。

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5帮助学生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市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即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敢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可以概括两个方面:

1。

促进社会适应即发展自我意识,促进沟通交流。

2。

完善个性品质即培养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与创新品质。

(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

从教育效应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则这一目标可以看成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子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

1、基础目标2、基本目标3、终极目标

2、领会: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即及时发现并科学地矫正学生的心理疾病,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游刃有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扰,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

(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优化心理素质,就是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即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的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十分高尚的人。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考核要求

(一)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

1、领会:

(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

①学习方法指导。

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途径。

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与前提。

②学习动机指导。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③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④学习习惯指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

⑤应试心理指导。

(二)智力训练的内容

1、领会:

(1)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①使学生民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②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③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④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⑤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能力,它们通常在一些人群身上出现,并概括出这些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既可以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具体目标,也可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内容。

①语言符号能力。

②数理逻辑能力。

③视觉空间能力。

④音乐节奏能力。

⑤身体运动能力。

⑥人际关系能力。

⑦自我认识能力。

(三)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1、认知:

(1)情感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培养积极的情感,其次是调控消极情感。

2、领会:

(1)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①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

②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③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四)性格教育的内容

1、识记:

(1)性格教育的内容:

包括两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这两者可以统一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结构之中。

(五)耐挫能力的培养:

1、识记:

(1)耐挫能力的概念:

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2、领会:

(1)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①是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②是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两重性使然。

③是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2)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

①是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六)人际关系指导

1、识记: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

(2)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

①获得信息功能。

②自知、知人功能。

③自我表现功能。

④人际协调功能。

⑤社会化的功能。

⑥身心保健功能。

2、领会:

(1)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

①调整认知结构。

②克服人际偏见。

③加强个性修养。

④掌握有关知识。

⑤学习交往技能。

⑥掌握调适策略。

(七)性心理健康教育

1、领会:

(1)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劳动创造人。

⑵我们的身体。

⑶良好的卫生习惯。

⑷男性和女性。

⑸快乐的生日。

⑹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⑺青春发育。

⑻第二性征。

⑼月经初潮。

⑽通精(射精)。

⑾生命的诞生。

⑿两性交往。

(2)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⑵月经。

⑶遗精。

⑷少年友谊。

⑸青春期心理发展。

⑹青春期异性交往行为规范。

⑺人类的性。

⑻性欲。

⑼早恋。

⑽性道德。

⑾性的越轨行为和性犯罪。

⑿家庭。

(3)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人类性欲的社会发展史。

⑵性心理卫生学研究的发展史。

⑶人类性欲的生物学基础。

⑷人类性发展阶段。

⑸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习得过程。

⑹婚恋与家庭。

⑺优生与计划生育。

(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1、识记:

(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

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

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问题类型。

自我陶醉是指过高的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2、领会:

(1)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②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③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

④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⑤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考核要求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原则

1、识记:

(1)主体性原则的概念: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发展性原则的概念:

发展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作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

(3)活动性原则的概念:

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心理发展。

(4)成功性原则的概念;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2、领会:

(1)针对性原则依据的学生特点:

①学生的年龄特点。

②学生的性别特点。

③学生的表现特点。

④学生的时代特点。

⑤学生的个性特点。

(2)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

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3)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求教育者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②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③要注意“三早”。

(4)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②尊重学生的选择。

③对学生一视同仁。

(5)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树立学生“全人化”发展观念。

②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察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制定对策。

(6)贯彻活动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要能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②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和练习。

(7)贯彻成功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必须是恰当的。

②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特点的抱负水平。

③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8)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②要注意给每个学生以机会。

③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

心理诊断

考核要求

(一)心理诊断的基本问题

1、识记:

(1)心理诊断的定义:

即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2)心理诊断的特点:

①心理诊断的相对性。

②心理诊断的全体性。

③心理诊断的全面性。

④心理诊断的系统性。

⑤心理诊断的多维性。

(二)观察法

1、识记:

(1)观察法的特点:

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分析。

就优点而言,①运用广泛。

②自然真实。

③简便易行。

就缺点而言,①表面性。

②被动性。

③虚假性。

④限制性。

(2)观察法的分类:

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②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

③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④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⑤无结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

2、领会:

(1)观察法实施的要求:

⑴坚持观察的计划性。

⑵坚持观察的可行性。

⑶坚持观察的精确性。

⑷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⑸坚持观察的全面性。

⑹坚持观察的可信性。

⑺坚持观察的主动性。

⑻坚持观察的统一性。

⑼坚持观察的灵活性。

⑽坚持观察重点的突出性。

⑾坚持观察记录的详备性。

⑿坚持利用观察资料作出心理诊断的谨慎性。

(三)会谈法

1、识记:

(1)会谈法的定义:

是指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与学生或其家长、教师、同学详细面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性质、状况等,然后作出评估的心理诊断方法。

(2)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其优点是有助于系统地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能不遗漏所要问的问题;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追问和检查方法比较固定,可节省时间;由于预先编制好提纲和问卷,问话措词比较一致,故可把不同对象在一起进行比较等。

其缺点是过于主动地查问,方式比较刻板,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只能获得“是”与“否”的简单回答,而无法获得详细、深入的资料。

(3)非结构式会谈的特点:

是事先不预定问卷或定向的标准程序,诊断者可以同学生自由交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他想要说的话。

2、领会:

(1)会谈法实施的要求:

①编制会谈提纲。

②建立良好的关系。

③把握会谈方向。

④注意及时记录。

⑤处理特殊情况。

⑥善于察言观色。

⑦讲究提问技术。

(四)问卷法

1、识记:

(1)问卷法的特点:

其优点:

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且便于整理和进行统计处理,因而适合于进行区域性的或面上问题的现状调查和诊断。

②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调查者双方毋需面对面地谈论有强刺激性的问题,学生消除了心理上的顾虑和障碍,因而可得到客观真实的材料。

其缺点:

①问卷调查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问卷题目的质量。

②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仅靠问卷法常常不能得到更为深入的信息资料,因而在对学生进行诊断时需佐以其他方法。

(2)问卷法的分类:

①开发式问卷法。

②封闭式问卷法。

2、领会:

(1)问卷法实施的要求:

①问卷的结构。

②问卷题的设计。

③问卷的篇幅及答卷时间。

④问卷的试用与修订。

⑤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⑥问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心理测验法

1、识记:

(1)心理测验的定义:

是心理测量的一种手段,是高级形式的测量方法,它不仅具备心理测量的所有属性,还具备其特定的含义。

(2)心理测验的特点:

①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②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③心理测验的稳定性。

④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3)心理测验的分类:

①按测验功能分:

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教育测验。

②按测验人数分: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③按测验材料分: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④按测验目的分:

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2、领会:

(1)常用的心理测验:

①智力测验:

《中国比内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②人格测验:

《16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