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878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docx

《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施工方案.docx

测量施工方案

鹅春岗涌石门村西涌流域污水收集工程(西片区)

编制单位:

鹅春岗涌石门村西涌流域审批单位:

广州市第二市政

污水收集工程项目部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审批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施工前测量准备工作1

三、测量放线3

四、质量保证措施6

五、竣工验收测量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鹅春岗涌石门村西涌流域污水收集工程—西片区,包括石门村西涌、煤涌、海口涌、鹅春岗涌。

管线总长约20公里,其中顶管施工约3.16公里,开槽施工约16.6公里,管径为DN400~DN1200mm,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和双壁波纹管HDPE。

石门村西涌的截污以收集现状污水,解决河涌水体污染为主要目标,截污管敷设在两岸规划维护带内,并将污水转输送到海口涌DN800截污管道中。

煤涌采用涌边埋管的截污方式临时收集污水,并将污水输送管沿凤岗停车场东侧现状道路铺设,输送的凤凰路,与凤凰路上的现状管道汇合后一起进入8号泵站内。

海口涌截污管敷设在两岸规划维护带内,排入河涌的所用污水口必须收集,并通过截污管转输送入8号泵站。

鹅春岗涌位于石井街中部范围内,北端至华南北路,南端进入珠江西航道,沿线穿过广清高速公路,并与石门村西涌十字相交,全长2.34km,河涌两侧为物流中心及部分农田、有污水排放,下游为白云先锋电器厂、驾驶培训学校,有生活污水排放。

编制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场区平面测量成果;

3.工程施工图纸。

二、施工前测量准备工作

1、人员仪器配备

由4人组成专业测量组,其中测量工程师2名,测量员4名。

测量人员配置经检定的南方全站仪2台,赛特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002台,中瀚水准仪AL-32X一台。

2、内业验算

详细认真的查阅图纸,验算复核图纸上提供的相关数据,如发现设计上有矛盾或存在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及时加以解决。

3、复核导线控制点、高程

复核勘测院给定的平面坐标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检查其是否由于人为或自然引起点位发生位移或沉降,做好复核测量记录资料,确定控制坐标点,高程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4、轴线及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平面布置

在工程两侧沿线每间隔150m布置一个测量控制网点,轴线定位(坐标)点与高程测量控制点合用。

控制点沿工程中心线两侧交错间隔布置,形成多个封闭三角形控制体系。

控制点采用不锈钢钢钎预埋在混凝土墩中,标明点位号、坐标点及高程数据。

混凝土墩埋入土中至少0.8m,保证过程中不松动、位移。

不用时,钢钎用铁盒盖严进行保护。

控制点间距宜在300m以内,空导点处设置角铁支架,做为仪器的固定式脚架(高度同仪器脚架),同时,在角铁支架拧上标杆后可以做为方向后视点。

5、导线控制

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米不宜少于1个。

布设导线前,应进行现场踏勘、选点。

选出的点应尽可能靠近路线和管道轴线,选在便于测角、测边、控制面积较大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导线测量的精度由施工放样的精度决定。

这样,布设出一条最佳的导线。

同时,对导线点进行编号,并做好测量记录。

顶管井周边的导线点设置,尽量布置在工作井与接收井的四周,便于测角、测边、控制面积较大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6、高程控制

对于已给出的高程控制点,因为距离太远或点位太少,很难满足施工需要。

所以必须在高程控制点之间进行加密,加密点应在便于施工且不易破坏的地方。

同时对加密点进行编号,并做好记录,加密点高程和已给出的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中高程控制的依据。

三、测量放线

1、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是管道施工的重点,管道中线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木桩标定。

管线起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起点开始量距,沿管道中线每隔50m钉一木桩(里程桩)。

2、根据管线的起点和各沟的挖土中心线,一般每20m测设一点,中心线的投点容许误差为±10mm,量灰线标明开挖边界。

在测设中线时应同时定出井位等附属结构的位置。

3、每隔20m或30m槽口上设置一个坡度板。

作为施工中控制管道中线和位置,掌握管道设计高程的标志,坡度板必须稳定、牢固,其顶面应保持水平,用经纬仪将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坡度板上,钉上中心钉,安装管道时,可在中心任务钉上悬挂锤球,确定管中线位置。

以中心钉为准,放出砼垫层边线,开挖边线及沟底边线。

4、顶管中心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根据提供的基准点(坐标点、水准点),将标高根据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工作井及接收井的放样工作,主要将高程点引到工作井接收井附近固定建筑物上,将工作井接收井的四个角点放出,并放出顶管起点及终点的位置。

测量放样需经设计监理部门复核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5、顶管过程的测量与纠偏

①测量

顶管中心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自动测量系统由顶管工作井井下一台固定于仪器墩上的激光导航仪及工具管前仓的指示板组成。

激光导航仪与安装于控制室内的计算机通过专用双向通讯电缆连接。

激光导航仪的测量均按照由计算机的控制软件发出的指令自动进行。

激光导航仪测量获得的数据均传输到计算机,然后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与设计的管道中心轴线比较,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机头中心当前的位置:

左右偏差、上下偏差、机头旋转角10米内的机头中心轨迹线,当前机头位置的里程及测量的时间。

测量可以不间断地周而复始进行,每测得一次机头的坐标,图形就刷新一次,“机头当前位置图”字体颜色改变一次,显示新值。

系统周而复始进行测量,实现了机头的跟踪测量,做到“随测随纠”,有效地保证了顶管的质量并大大提高整体施工进度。

A.基准点布置

根据提供的基准点,作好顶管中轴线、起止点、工作井等定位轴线的测量放线工作,要进行认真较核确定桩位,经施工单位自检后再通知甲方、监理部门复核签字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对现场提供的点位,如有出入,通知有关方共同另行确定。

a.中轴线布置,根据顶进方向和甲方提供的基准点,确定中轴线。

b.高程测量点布置,把顶管中轴线高程引下到工作井后座墙上,作为高程测量的基准点,做好标志,并在工作井侧墙设立一个复核点。

c.测量点布置,在工具管的前仓设置固定的指示板,通过管内的电视摄像仪反馈到控制室的显示器上,后座墙上设置激光导航仪,发射激光束到指示板上。

B.测量频率

激光导航仪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测量频率。

一般顶进一节管测量5次,每50cm测量一次。

在穿墙、纠偏等情况下,加密测量,顶进20cm测一次,并每天做出顶进偏差曲线图(工具管测量点)。

每顶进20m须对顶进的全管道进行测量,做出管道偏差曲线图。

注意偏差和顶力的变化,有异常需要及时汇报,查清原因后才能继续顶进。

C.测量方法

测量完全由电脑进行控制,实现顶进操作全信息化,减少人为错误。

通过固定在工具管前仓的指示板,可以对工具管进行上下、左右及旋转偏差的测量。

D.测量仪器

激光发射器、指示板、电视摄像机、计算机。

仪器经校正,固定牢固,做好记录,及时联系,指导纠偏,控制点须严格校核。

②纠偏

当超过允许偏差时,应采取措施纠正,纠正偏差应缓慢进行,使管节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利用工具头前方纠偏千斤顶顶进行程的控制,来实现顶进方向控制。

A.警戒值:

工具管开始顶进5~10m的范围内,允许偏差应为:

轴线位置3mm,高程0~+3mm。

B.纠偏时测量频率:

纠偏时加密测量,顶进20cm测一次,在测量之前,应先停止顶进,把后座千斤顶的顶力卸下,以免产生数据误差。

C.编组纠偏:

纠偏段共4组液压千斤顶,通过分组组合利用控制分组的千斤顶的行程达到纠偏的目的。

通过左上(1#)组千斤顶+右上(4#)组千斤顶组合与左下(2#)组千斤顶+右下(3#)组千斤顶组合进行上下纠偏,通过1#组千斤顶+2#组千斤顶组合与3#组千斤顶+4#组千斤顶组合进行左右纠偏,每次纠偏两侧千斤顶组行程差为10mm。

纠偏时,起动纠偏油泵,顶进纠偏千斤顶到设计纠偏行程,锁定油路,关纠偏油泵

D.纠偏反馈:

测量观测:

通过测量反馈的结果判断纠偏的效果,当偏位的趋势明显减少时,恢复4组千斤顶的零行程差状态。

四、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质量保证流程图

 

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

±12√L (mm)

水准仪

2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

±40√N (″)

水准仪

3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1/3000

经纬仪或全站仪

4

直线丈量测量

1/5000

钢尺或全站仪

注:

1、L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的长度(km)

2、N为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3.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6.轴线放完后要求进行闭合检查。

7.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每一项测量工作都要进行自检——互检——交叉检。

五、竣工验收测量

竣工后,复核检查施工线路及一切记录测量技术资料,并协助做好竣工图的测绘,做好交接验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