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077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概况

本建设工程位于。

工程位置:

本工程占地面积16556㎡,总建筑面积85753.98㎡,3幢32F-33F高层住宅、2幢3F商业楼及整体地下2层车库等,拟建建筑物的主要建筑参数见表

建筑栋号

17栋

18栋

19栋

商业B栋

商业C栋

地下室

建筑±0.000

1892.400

1892.400

1892.400

1892.400

1892.400

建筑高度

97.80

94.90

94.90

13.10

13.10

-11.0

建筑层数

33层

32层

32层

3层

3层

-2层

结构形式

剪力墙

剪力墙

剪力墙

框架

框架

地下室底板标高

1881.00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2、工程测量施工概况

本工程地下2层,地上最高为33层,建筑高度97.8m。

本工程体量大,工期紧,场地复杂,因此如何更好、更快、更准地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是保证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及梁、柱等位置的准确性,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和楼层高度,确保测量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的要求,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测量控制。

高程控制网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先高精度、后低精度。

首级控制采用闭合水准线路,作为工程测量的依据;沉降观测水准基点联测采用闭合水准线路,作为沉降观测的依据;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符合水准线路。

在此我们将通过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现场主要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及水准仪等综合控制和测量。

3、工程测量的技术特征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住宅楼最高高度有97.80m,所以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工程占地面积大,而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标高高差大,给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控制点的保护造成较大困难。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03)

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

4、《钢尺检定规程》(JGJ4-2015)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7、《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8、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控制点;

9、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准备

1、人员配备

根据本工程施工测量特点,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对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

本工程配置人员见下表:

序号

人员配备

配备人数

1

测量工程师

1

2

测量员

2

3

测量协助工

3

2测量仪器配备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准备齐全,其中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重量

仪器、工具必须送指定的计量所检定,送检过的仪器、工具必须保证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内,并保留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备查。

配备仪器和工具如下表: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指标

全站仪

㧵普康科康

TKS-202

1台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0.5″1mm+1ppm

激光垂准仪

苏州一光DZJ2

1台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1/200000

经纬仪

苏州一光

DT402L

1台

楼层轴线测量

2″2mm+2ppm

水准仪

苏州一光NAL224

2台

高程控制网测量、标高测量控制

1mm/km

钢卷尺

50m

2把

距离测量

卷尺

5m

5把

小距离测量

双面塔尺

5m

2把

高程测量

1mm

墨斗

若干

平面放线

油漆

若干

标识

对讲机

3对

信息传递

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初步调配,并对以上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所有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

还应准备测量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例如:

重锤球、羊角锤、红油漆(带稀料)、毛笔、红铅笔、15mm水泥钉、50mm水泥钉、铁锹、木桩等。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

1控制点建立

以昆明市测绘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引进,在地下室外边建立一级控制网,一级控点间距100m左右,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该点做好保护措施,根据现场情况,布置8个一级控制点,编号分别为J1-J8(见下图)。

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首级控制网复核移交后,依据结构平面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如图1控制点示意图,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根据定位桩测设建筑物八大角控制桩(角控制桩以每栋楼房外边轴线引出3m设定并用砼墩固定,如图2角控制桩示意图);

控制点示意图1角控制桩示意图2

3、测量控制方法

(1)轴线控制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用“轴线交会法”,主体结构主要为“内控天顶法”。

(2)高程传递方法

基础部位采取“水平仪塔尺传递法”,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

水平仪塔尺传递标高:

选择规划局给定的其中一点,架设水平仪整平后在1#点立塔尺记录后视读数,向场内选择一个能通视且利于保护的部位埋设水平控制桩,记录该桩顶的前视记数,进行计算得该点的绝对高程,尽量使其能与本工程的某一楼号±0.00的绝对高程相同。

再利用2#给定点进行一次闭合复测。

确保数值相符,以场内测定点向各楼号进行分测并标记在相对牢固的部位。

土方开挖后向基坑内传递垫层标高桩并进行保护和标记,基础施工时的水平标高控制均以此进行计算。

钢尺垂直传递法:

一层结构施工结束后在每栋楼的砼外墙上根据场内各楼号的±0.000标高桩抄测+0.5m线并弹线刷红油漆标记。

每层结构标高的传递均通过此点进行引测,点位布置要上下能通尺不受影响。

本工程交工时需做装饰地面,结构板面为地砖地面,为保证分户验收时净空尺寸能满足要求,施工时每层结构标高按设计图及测量规范执行,传递时按施工层次进行累计并合并至要传递的标高内。

大尺从需引测的层面向下放至1.0m部位,两人配合拉紧尺并在楼层钢筋上标记本施工层结构标高向上1.0m标记,以此标记抄测本层结构标高1.0m的水平控制线,并在墙柱钢筋上进行标记。

水平抄测可利用红外线扫平仪在光线较暗时抄测,其作用半径要进行控制,一般不大于6m。

五、工程定位测量

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2)地下结构工程

地下结构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00m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注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地上结构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2、基础测量放线

(1)基础部分基坑槽及地下结构测量放线

基槽轴线定位

①校核轴线控制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

②在控制桩上用全站仪和经纬仪配合定位,向垫层上投测主轴线;

③在垫层上用经纬仪进行闭合校测后,再施测细部轴线;

④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所需的边界线、墙边线、集水坑线、门洞线等;

⑤检验合格后填写预检工程记录,测量记录,请监理公司进行验线。

(2)轴线投测

1)土方开挖:

由于本工程基础土方为大开挖,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m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和边坡坡度。

2)垫层砼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十字控制墨线,并进行校测后,计算出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弹上墨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

砖砌胎模距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40mm,用于抹灰层、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3)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为防止轴线上墙、柱钢筋、模板影响测量观测,故采取轴线偏离80~100cm设定施工观测控制线(放线用控制轴线尽量能保持本栋号长向轴线能全长月通视)。

再按施工观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施工观测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

5)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将施工观测控制线弹设到基础底板面上,在控制线交点上设标志。

(见下图)

(3)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偏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边坡立面位置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基槽快挖到槽底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的标高为一固定值。

为施工时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m均测设一水平桩。

必要时可沿水平桩上表面挂线检查槽底标高。

垫层砼施工时基坑底钉小桩控制平整场地和,桩顶标高为垫层顶标高,有桩部位可在桩身钢筋上做标记。

4)根据标高线分别控制垫层标高和砼底板标高,墙、柱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上定出墙、柱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m线控制顶板高度,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

3、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1)主体结构施工的平面控制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高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

设置在较稳定位置,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0.000以上楼层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平面控制测量对于局部一层的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应仍采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而对于高层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内控点布设,为了以后施工中,既不影响小流水施工作业,又兼顾整体平面测量布局。

预埋件的埋设,根据平面控制点布置图在首层底板上埋设4块预埋铁件,埋设位置如图1所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砼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100×6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见图2所示。

预埋件及埋设示意图

图1图2

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由测量分公司负责将内控点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经校核无误后,在每块埋件上镶嵌一个Φ2mm铜芯,铜芯即为各控制点平面位置。

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

轴线竖向投测,每层楼板浇筑后,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置竖直度盘为0°00ˊ00",使仪器发射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经纬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用同样方法将其余各点投测在同一施工层上。

控制点投测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是否与相对应的控制点间距离相等,分析边、角是否相匹配,若相匹配证明投测无误,若不匹配证明投测有误,应重新投测,直至正确。

控制点投测正确后,用J2经纬仪根据控制点施测出各轴线,并弹墨线于楼板面上,以后各层轴线投测方法均相同。

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2)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

1)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施工时留置二级控制线交叉内控点,预埋钢板(100×100×6mm),在内控线的钢板交点上用手提电钻打φ1mm小坑并点上红漆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内控点。

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200mm的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距离,用钢尺丈量,校核垂直度,以一排三个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精度误差不超过2mm。

2)激光控制线投测方法: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红色光斑点离耙心最小点,将仪器旋转4个900画圆,将4点连成十字,其中0点即为圆心,此点即作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可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弹出控制线。

(见下图)

3)根据内控主轴线进行楼内细部放样,统一以墙中心线外侧0.3m控制模板边线。

(3)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法建立,现场共设置4个±0.000水准点。

控制17#-19#楼、商业楼及车库的水准点分别设在现场周围的围墙和永久的建筑物上。

2)标高传递:

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

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1.0m交圈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

以这几个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

在施工面上首先应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误差,当相对标高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测该层+1.00m水平标高线。

3)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拉尺时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的精度。

4)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

5)建筑物外大角控制:

一层结构施工外模拆除后在外大角部位将楼面的外墙内部控制用线坠引至外角各XY方向20cm并在墙面上弹线,用于检查外模的垂直度和轴线控制,防止出现错台。

6)楼面放线:

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300mm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轴线,待墙拆除模板后把此线引到墙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同时方便后期墙体砌筑以及内外墙面抹灰的厚度,分户验收房间净距控制做好准备。

4、装饰工程标高控制

(1)主体结构施工时以该楼层钢筋上1.0m线为准。

装修时安装以该层室内墙面1.0m线为准。

(2)装饰工程施工放线

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1.0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外墙四大角以控制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粉刷控制校核。

外墙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

5、其它测量

(1)隔墙:

砌筑前依据已有轴线,按图纸弹好墙身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2)门窗:

门安装前弹出门安装位置及标高线,窗安框前弹线找规矩;

(3)楼地面:

施工前通过已弹好的建筑1m线找标高,在墙体四周弹出标高控制线;要求各房间、楼道、楼梯平台及踏步的标高相呼应。

6、验线

(1)建立明确验线程序:

测量放线→自检、互检→土建工程师验线→填报预检单、报验单→监理工程师验线

(2)每项测量放线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经技术人员验收,最后经监理公司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建筑物定位必须有技术负责人主持验线,后期验线工作由技术负责人指定固定技术人员负责验线。

在各层顶板砼上画出各主控轴线所在柱的20cm控制线,然后以上各层顶板在此墙角该位置上留300mm洞,并能使之早拆,验线时工程师以此固定留洞每层吊5Kg线坠进行验线。

(3)平面验线时,在相关轴线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转角90°00′00′′,看纵横轴轴线控制线交角误差,是否符合施工测量规范,并在视线上横向量距至另一条所投测控制线是否与图纸尺寸一致,确定符合规范要求后报请监理验线。

(4)施工层验标高50cm控制线时,检验在施钢筋上结构100cm控制线时,按下层建筑一米线(相对高程)计算好至上层在施钢筋结构100cm控制线之差,从下层建筑一米线处放钢卷尺,以零点对准一米线上量至上层结构100cm控制线处,看是否与设计相符,看所测设点位是否与下层标高是否相符合,及时报验,以便下道程序进行。

(5)室内装饰验线

1)在不同点位(高程)传递本层相关高程点位,看屋内所设建筑一与传递上来的点位是否相符。

2)砌墙位置线查验方法:

用区别于施测放线时依据的结构墙位100cm控制线为准,闭和已放出的墙墨线,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屋面验线

由测量主管在屋面相关控制线支经纬仪,后视已放出的控制线方向,倒镜看原始定位桩是否再同一视线上,并计算出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门位、洞位、窗口位楼梯验线:

钢卷尺零端置于与上述结构体相关的墙位100cm控制线上,量距是否与图纸上尺寸一致。

(8)验线完毕后误差处理:

1)验线成果与原验线成果之间的误差若小于1/√2限差时,对所有放线评为优良。

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3)两者之差大于√2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返工处理。

六、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目的是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影响,地基基础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

本工程塔楼沉降观测点均设置在首层。

观测点的结构形式可采用隐蔽式或钢筋制作(但应磨成球型并做防锈处理)。

根据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到0.000以后,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主体框架角柱或剪力墙上+0.500m处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置应由设计单位指定。

(1)埋设方法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在首层结构钢筋绑扎完毕后,按设计单位指定的观测位置预埋不锈钢标志,并固定在剪力墙或框架柱钢筋上焊牢,不锈钢标志露出建筑装修完成面不少于30mm。

见下图:

(2)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三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沉降观测点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测二个测回,精度符合要求后填写记录表,主体结构施工时每一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结束后,在装修阶段,每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工程竣工,竣工后,由招标人继续观测。

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以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

如沉降量大时缩短周期。

并及时整理施测数据,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存档。

七、基坑监测

1、基坑监测工程简介

基坑监测意义在于通过基坑监测,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本工程车库为地下一层、二层,因此仅对车库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以便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反馈,以便并釆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2、基坑监测施工方法

(1)监测点布置

本工程基坑地面沉降、位移监测点主要沿基坑周边设置。

变形观测点的具体位置根据基坑护坡的实际情况进行布设,在最有可能发生变形对工程施工与运行安全影响最大的部位均布设观测点。

(2)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是不借助于任何量测仪器,而用肉眼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

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

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工作失常情况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

(3)仪器监测

为了保证边坡位移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连续性,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支护完工完毕后进行数据、点位交底,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新布设基准点。

釆用直视法(又称视准线法)+全站仪极坐标法对原有观测点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及进将观测结果上报于技术设计管理部与项目监理部,以便指导坑底的施工与作业。

监测方法采用直视法及全站仪极坐标位移监测法,以场区内首级控制网作为基坑监测的基准网。

基坑护坡平面位移观测时,将全站仪架设在观测基准点上,逐一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该观测点坐标,每次观测值均与上次观测值进行比较,其差值即为位移变形值。

3、基坑监测技术措施

(1)监测要求

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

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

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

因为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釆取措施。

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岩土介质的匹配。

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2)监测频率

①监测初始值测定

监测点首次的观测值不少于2次,取各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监测的初始值。

②施工监测频率

正常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两次;因故停工,复工前加测一次,期间仍按常规(每周两次)监测。

当遇大雨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当测量的位移值大于计算值时,加密观测次数。

(3)监测技术要点

①每次观测应做到:

测量方法固定,观测时间固定、测量仪器固定,操作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以消除因仪器的自身的系统误差和人眼的视觉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②埋设观测点和施工阶段的观测过程中,对基准点和观测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派专人检查,确保基准点和观测点不被破坏,保证位移观测顺利进行。

③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必要时照像存档。

首次观测结束后做好初始值的记录工作,以后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并汇总、计算位移量,编制时间位移量曲线分析表。

监测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汇报。

4、监测资料整理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监测得到的数据,必须当天处理完毕。

如支护结构的变形量-时间曲线,并将数据和分析结果当天公布。

监测人员必须当天向技术负责人进行口头提醒,如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