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074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 总复习题.docx

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题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周月明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2分)

1、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3%,当有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

A、大于25.3%B、小于25.3%C、等于25.3%D、约等于25.3%

2、铁棒与石墨棒连接后,浸入到0.01mol·L-1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棒附近产生OH-B、铁棒被腐蚀

C、石墨棒上放出Cl2D、石墨棒上放出O2

3、在一只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1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上,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mol·L-1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20mLB、等于20mLC、小于20mLD、等于5mL

4、对下列各溶液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的是()

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含有甲基橙的0.1mol·L-1的H2SO4溶液。

B、以铜为电极,电解0.1mol·L-1的H2SO4溶液。

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含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

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1mol·L-1的KBr溶液。

5、已知AgCl(s)、AgBr(s)、AgI(s)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1.8×10-10mol2·L-2、5.0×10-13mol2·L-2、8.3×10-17mol2·L-2、则下列转化可以实现的是()

A、AgBr+NaCl=AgCl↓+NaBr  B、AgI+NaCl=AgCl↓+NaI

C、AgI+KBr=AgBr↓+KID、AgCl+KBr=AgBr↓+KCl

6、X、Y、Z、W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Z>Y>MB、X>Y>Z>MC、M>Z>X>YD、X>Z>M>Y

7、有下列溶液:

①0.5mol·L-1的NaOH溶液和1.0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②pH=0的溶液;③c(OH-)=10-13mol·L-1的溶液;④0.1mol·L-1的CH3COOH溶液,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②①④③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8、室温下,0.1mol·L-1NaOH溶液滴定amL某浓度的HCl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bmL,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mol·L-1)

A、0.1/(a+b)B、0.1b/(a+b)C、1×107D、1×10-7

9、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X+bY

cZ+dW,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后,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b>c+d

C、Z的体积分数减小D、X的转化率下降

10、在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滴加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D、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因CH3COO-消耗H+从而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并建立平衡A(g)+2B(g)

C(g)+2D(g),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0.3mol·L-1、c(B)=0.2mol·L-1、c(C)=0.15mol·L-1。

最初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为()

A、0.45molB、0.8molC、0.9molD、1.2mol

12、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的,A(g)+B(g)

C(g)平衡体系中,若增大A的浓度而使平衡向右移动,当达到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平衡浓度一定比原来平衡大

B、B的平衡浓度一定比原来平衡时小

C、C的百分含量一定比原来平衡时大

D、A的转化率一定比原来平衡时小

13、反应FeO(s)+C(s)=Fe(s)+CO(g);△H>0,△S>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温下自发进行,高温下非自发进行

B、高温下自发进行,低温下非自发进行

C、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D、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进行的反应

14、关于反应:

3H2(g)+N2(g)

2NH3(g);△H=-46.19kJ·mol-1的平衡常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B、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加

C、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15、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B、2.5sC、0.5sD、10s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足量的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Na+、Ba2+、Cl-、SO42- B、H+、NH4+、Al3+、SO42-

C、H+、Cl-、CH3COO—、NO3-D、K+、AlO2-、NO3-、OH-

17、某同学为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是()

18、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的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9、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10mL0.1mol·L-1氨水与10mL0.1mol·L-1盐酸混合:

C(Cl-)>C(NH4+)>C(OH-)>C(H+)

B、10mL0.1mol·L-1NH4Cl溶液与5mL0.2mol·L-1NaOH溶液混合:

C(Na+)=C(Cl-)>C(OH-)>C(H+)

C、10mL0.1mol·L-1CH3COOH溶液与10mL0.1mol·L-1NaOH溶液混合:

C(Na+)=C(CH3COO— )>C(OH-)>C(H+)

D、10mL0.5mol·L-1CH3COONa溶液与6mL1mol·L-1盐酸溶液混合:

C(Cl-)>C(Na+)>C(OH-)>C(H+)

20、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I气体,发生反应2HI(g)

H2(g)+I2(g);△H>0,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加热升温并保温,到t3时又达到新平衡,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21、用铂电极电解串联电路中分别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的200mL0.3mol·L-1NaCl溶液和300mL0.2mol·L-1AgNO3溶液,当产生0.56LCl2(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取出电极,将两烧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500mL)

A、1.4B、5.6C、7D、12.6

22、含有较多的Ca2+、Mg2+和HCO3-的水称为暂时硬水,加热可以除去Mg2+、Ca2+使水变为软水。

现有一锅炉厂使用这种水,试判定其锅垢的主要成分为(已知Ksp(MgCO3)=6.8×10-6mol2·L-2,Ksp(Mg(OH)2)=5.6×10-12mol2·L-2)()

A、CaO、MgOB、CaCO3、MgCO3C、CaCO3、Mg(OH)2D、CaCO3、MgO

23、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H|=17kJ·mol-1,|△H-T△S|=17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A、△H>0,△H-T△S<0B、△H<0,△H-T△S>0

C、△H>0,△H-T△S>0D、△H<0,△H-T△S<0

24、将1gH2和4gO2混合点燃,放出71.45kJ热量,同样条件下1molH2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A、71.45kJB、142.9kJC、571.6kJD、285.8kJ

25、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混合配成1L溶液,已知溶液中的c(CN-)

A、c(H+)>c(OH-) B、c(HCN)

C、c(CN-)+c(OH-)=0.1mol·L-1D、c(HCN)+c(CN-)=0.2mol·L-1

26、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3溶液时,下图所示的电解变化曲线合理的是()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共分)

27、(5分)对于反应A+2B(g)

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的量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当n=3时,A的状态为。

(3)若A为固态,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减少,则n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热反应。

28、(4分)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泡_______(填“亮”或“不亮”).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时,灯泡__________(填“亮”或“不亮”).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分)在分析化学上,当离子的浓度在1.0×10-5mol·L-1时,可以认为沉淀完全了。

现欲分析溶液中Ba2+的含量,常加入SO42-离子作为沉淀剂。

问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溶液中的Ba2+是否沉淀完全?

(1)将0.10L0.020mol·L-1BaCl2与0.10L0.020mol·L-1的Na2SO4溶液混合。

(2)将0.10L0.020mol·L-1BaCl2与0.10L0.040mol·L-1的Na2SO4溶液混合。

(已知Ksp(BaSO4)=1.21×10-10mol2·L-2)

30、(6分)在化工生产中,要用到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铝铵矾,该晶体是一种复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二水和硫酸铝铵,向该盐的溶液中逐渐滴加浓的NaOH溶液,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已知NH4+与AlO2-在水溶液中反生反应:

NH4++AlO2-+H2O=Al(OH)3↓+NH3↑。

试回答:

(1)写出硫酸铝铵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若将硫酸铝铵溶液加水稀释,物质的量浓度上升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在逐渐加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

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③白色沉淀量逐渐增多④白色沉淀完全消失⑤白色沉淀逐渐减少请排出以上各种现象由先到后出现的顺序(用序号回答)

(3)请按反应的先后顺序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1、(6分)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四种离子OH-、H+、Cl-、NH4+,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c(NH4+)>c(H+)>c(OH-)②c(Cl-)>c(NH4+)>c(OH-)>c(H+)③c(NH4+)>c(Cl-)>c(OH-)>c(H+)④c(Cl-)>c(H+)>c(NH4+)>c(OH-)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是;若上述关系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是。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的c(OH-)关系:

c(H+)c(OH-)。

32、(6分)下列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一种高熔点固体,D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

根据图中一系列关系回答:

(1)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A,B。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溶液和I溶液混合生成J:

②A和盐酸反应:

③F生成G: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烧碱反应:

②C与D反应:

33、(3分)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序号

0min

10min

20min

30min

40min

50min

60min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min至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

(2)在实验2中,A的起始浓度c2=  mol·L-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在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下同),且c31.0mol·L-1。

(4)比较实验1和实验4,可推测该反应是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4、(4分)在10℃和4×105Pa的条件下,当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维持温度不变,逐步增大体系压强,在不同压强下,该反应建立平衡后物质D的浓度见下表(在增大压强的过程中无其它副反应发生)。

压强(Pa)

4×105

6×105

1×106

2×106

浓度(mol·L-1)

0.085

0.126

0.2000

0.440

(1)压强从4×105Pa增加到6×105Pa时,平衡应向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2)压强从1×106Pa增加到2×106Pa时,平衡应向反应方向移动,此时平衡向该方向移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是①,②。

三、计算题(共12分)

35、(4分)将0.05mol·L-1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以1︰2的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pH为12,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pH=3的某一元弱酸溶液20mL,达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2.5mL,试求: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6、(4分)如图所示的电解装置中,甲池盛有200mL饱和KCl溶液,乙池盛有200mL饱和CuSO4溶液,四个电极都用惰性材料制成,通电一段时间后,乙池中阴极增重0.64g,求:

(1)甲、乙两池中阳极上各产生什么气体?

写出电极反应,并计算得标况下气体各多少升?

(2)电解后,甲、乙两池中pH各为多少?

(设溶液体积不变,也不考虑溶液的水解)

 

37、(4分)已知:

Ksp(CuS)=8.5×10-45,Ksp(FeS)=3.7×10-19,饱和H2S溶液中c(S2-)=1.2×10-15mol·L-1,现在浓度均为0.1mol·L-1的Cu2+、Fe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通过计算说明:

(1)是否有沉淀生成?

哪种先沉淀?

(2)Fe2+开始沉淀时,c(Cu2+)是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催化剂的加入只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转化率不变。

2、答案:

B

解析:

Fe-NaCl-C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铁极:

Fe-2e-=Fe2+,石墨极:

O2+4e-+2H2O=4OH-,在石墨极上吸收氧气生成OH-,铁被腐蚀。

3、答案:

A

解析:

由于酸式滴定管25mL的刻度在活塞的上方,当把溶液全部放出时,酸的体积大于20mL,故消耗的碱的体积也大于20mL。

4、答案:

A

解析:

A选项实际上是电解了水,c(H2SO4)增大,酸性增强,但甲基橙仍然为红色(pH<3.1时显红色);B项以铜作阳极时:

Cu-2e-=Cu2+,Cu2+进入溶液时溶液呈蓝色;C项电解NaCl制得NaOH使溶液显碱性,故使酚酞变红色;D项电解时生成单质溴,溶于水后使溶液呈橙色。

5、答案:

D

解析:

由溶度积的大小可知,AgCl(s)、AgBr(s)、AgI(s)的溶解度越来越小,根据沉淀转化原理(溶解度大的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可得AgCl→AgBr→AgI,而不能反过来转化。

6、答案:

A

解析:

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则形成了原电池,X溶解,说明X活泼作负极,活泼性X>Z;电解时因Y先析出,则得电子能力Y2+>Z2+,故对应金属的活泼性Z>Y;同样由氧化性M2+>Y2+,可知活泼性Y>M,综上所述得A项。

7、答案:

C

解析:

①中,两者混合反应后酸过量,可得c(H+)=0.25mol·L-1;②中c(H+)=1mol·L-1;③中c(H+)=0.1mol·L-1;CH3COOH是弱酸,则在0.1mol·L-1的溶液中c(H+)<0.1mol·L-1,故得酸性②>①>③>④。

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当到达滴定终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c(H+)=1.0×10-7mol·L-1。

9、答案:

B

解析:

该题可用二步法求解:

第一步,先假设平衡在压缩体积时未移动,这时各组份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际上W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可看作是W又反应掉一部分,即平衡相反应掉W的方向移动。

得到的结论是:

缩小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b

10、答案:

A

解析:

加入NaOH后,中和溶液中的H+,从而使c(H+)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加入水后各组分浓度都变小,反应速率变小,但能促进其电离,故B错;加入CH3COONa固体后,c(CH3COO-)增大,抑制了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

11、答案:

C

解析:

反应开始只加入A、B,由平衡时C的浓度以及方程式可知A的起始浓度为0.45mol·L-1,容器的体积为2L,故物质的量为0.9mol。

12、答案:

C

解析: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这种改变,即加入的多而反应掉的少,故A、D项正确;增大A的量一定能提高B的转化率,故B的浓度要减小,B项正确;若加入的A的量相当大,虽然生成点C,但C增加的倍数要小于总物质的量增加的倍数,该情况下C%会减小,故C项错。

13、答案:

B

解析:

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组合判据是△H-T△S,只要△H-T△S<0,反应就能自发进行。

因△H>0,△S>0,只有在高温下△H-T△S才有可能小于0。

故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而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14、答案:

C

解析: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c=

该常数是一个与温度有的常数。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NH3)在减小,而c(N2)、c(H2)在增加,故Kc减小。

15、答案:

C

解析:

由方程式可知:

v(O2)︰v(SO3)=1︰2,则v(SO3)=2v(O2)=0.8mol·L-1·s-1,故所用时间为0.5s。

16、答案:

D

解析:

A项中Ba2+和SO42-离子不共存;C项中H+和CH3COO—离子不共存;B项中的离子虽都能共存,但Al3+离子在加入过量的氨水时生成Al(OH)3沉淀。

17、答案:

C

解析:

该反应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Ag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要想实现该反应必须加以动力(外加电源),所以应设计为电解池,由电池反应可知银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作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18、答案:

D

解析:

通过观察图可看出N在反应达平衡的过程中减少了6mol,M在反应达平衡的过程中增加了3mol,故N是反应物,M是生成物,反应的方程式是:

2N

M,A错;反应进行到t1时,n(M)=3mol,n(N)=6mol,则c(N)=2c(M),D对;反应进行到t2时,由于M、N的物质的量仍然在变化(N继续减小,M继续增大),故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向右进行v(正)>v(逆),B错;反应到t3时已达到平衡(两者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C错。

19、答案:

B

解析:

A、B、C三选项中各物质混合时都恰好反应。

A中NH4+水解显酸性,故A错;B项中生成的NH3•H2O电离显碱性,B对;C项中CH3COO— 水解显碱性,从而使C(Na+)>C(CH3COO— ),C项错;D项中HCl过量,所得溶液相当于是CH3COOH、NaCl、HCl的混合,溶液显酸性,故D错。

20、答案:

D

解析:

因开始时充入HI,随时间的推移,HI%在减小,故A、B项错,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得HI%进一步减小,故C错D对。

21、答案:

C

解析:

用惰性电极电解时,NaCl溶液中阳极:

2Cl--2e-=Cl2↑,阴极:

2H2O+2e-=H2↑+2OH-,故有以下关系Cl-―H2O―OH-;AgNO3溶液中阳极:

4H2O-4e-=O2↑+2H2O+4H+↑(或4OH--4e-=O2↑+2H2O)阴极:

4Ag++4e-=4Ag,故有以下关系Ag+―H2O―H+,当两者串联通过相同电量时,由上述关系可知,两杯溶液中生成等量的H+和OH-,混合后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

22、答案:

C

解析:

由两者Ksp的大小可知Mg(OH)2更难溶于水(类型相同的越大相应溶解度越大),加热后主要生成Mg(OH)2;而Ca2+、HCO3-主要发生反应:

Ca2++2HCO3-=CaCO3↓+H2O而得到CaCO3。

23、答案:

A

解析:

因为该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故△H-T△S<0,即△H-T△S=-17kJ·mol-1,故B与C错;原反应中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可得△S>0,若△H=-17kJ·mol-1则有-17kJ·mol-1-T△S=-17kJ·mol-1,得出△S=0,与原题不符合,所以△H=+17kJ·mol-1,△H>0。

综上所述该题应选A。

24、答案:

D

解析:

在给定的氧气与氢气中,反应后氢气有剩余,即足量氢气在4g氧气中燃烧放出71.45kJ热量,则1mol氧气完全反应时放热571.6kJ,而1mol氢气需0.5mol氧气,则放出的热量为0.5mol×571.6kJ·mol-1=285.8kJ。

25、答案:

D

解析:

在溶液中存在着两个平衡:

电离平衡HCN

H++CN-,水解平衡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