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89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docx

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复习提纲

化学选修4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

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

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焓变(ΔH)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固态s,液态l,气态g,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

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燃烧的条件是在101kPa;

②标准燃烧热:

燃料是以1mol作为标准,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其它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用分数表示;

③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达物质燃烧时的△H均为负值;

④燃烧要完全:

C元素转化为CO2,而不是CO;H元素转化为H2O(l),而不是H2O(g),N元素转化为N2。

四、中和热

1.概念: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液态),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

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

(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

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电化学基础

个人小议:

升失氧阳负(升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负极)

反之降得还阴正(降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正极)

(一)、电解(电能→化学能)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

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

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有外接电源

(2)两个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4)形成闭合电路。

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

3、电解池反应原理

  

  电解结果:

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规律总结:

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放电顺序:

阳离子:

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

S2->I->Br->Cl->OH->NO3->SO42->F-(SO32-/MnO4->OH-)(惰性电极时)

是活性电极(金属)时:

电极本身放电溶解

注意:

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

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

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4.电解质水溶液电解类型总结(金榜P8)

(简易)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

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

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

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

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5、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氯碱工业)

 电解前应除去食盐溶液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

 电极反应:

阳极(石墨):

2Cl-―2e-=Cl2↑

  阴极(铁钢):

2H++2e-=H2↑

 总反应:

2NaCl+2H2O

2NaOH+Cl2↑+H2↑

(2)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

  Na、Mg、Al等活泼金属都可用电解它们的熔融盐或氧化物制得。

  如制Al:

阳极:

6O2-―12e-=3O2↑

  阴极:

4Al3++12e-=4Al

  总反应:

2Al2O3

4Al+3O2↑

(3)电镀

  ①概念:

电镀是一种特殊的电解,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②电镀池形成的条件:

镀片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

用直流电源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理论上保持不变。

  ③实例——电解精炼铜。

  电解精炼粗铜时,阳极材料是粗铜,阴极材料是纯铜,电解质溶液是CuSO4(或CuCl2)溶液。

  ④电解产物的计算

  准确写出两电极反应式,以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为纽带,对两极产物进行计算。

(二)原电池(化学能→电能)

1、原电池的定义及化学原理

  原电池的本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般说来,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都可组成原电池。

在反应中,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电极流出,经过外线路流向另一极(多为不活泼极,离子或物质在该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同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不断移向负极、正极,构成闭合电路。

铜锌原电池反应原理: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两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本身不变。

(2)具有电解质溶液。

  (3)具有导线相连,可以组成闭合回路,或具备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条件。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以Zn|H2SO4|Cu原电池为例,如下图所示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

Zn+H2SO4=ZnSO4+H2↑或Zn+2H+=Zn2++H2↑

(1)从电极材料:

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②增重的一极为正极

4、化学电源  

实用电池应具有的特点:

能产生稳定而具较高电压的电流,安全、耐用且便于携带;能够适用于特殊用途;便于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常见化学电源:

(1)干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Zn-2e-=Zn2+

  正极:

2NH4++2e-=2NH3+H2

  正极产生的NH3又和ZnCl2作用:

Zn2++4NH3=[Zn(NH3)4]2+

  淀粉糊的作用:

提高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的迁移速度。

(2)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Pb+SO42--2e-=PbSO4

  正极:

PbO2+SO42-+4H++2e-=PbSO4+2H2O

  总反应式:

Pb+PbO2+2H2SO4

2PbSO4+2H2O

(3)钮扣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Zn+2OH--2e-=ZnO+H2O

  正极:

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式为:

Ag2O+Zn=2Ag+ZnO

(4)氢氧燃烧电池

  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化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等,电解质溶液为40%的KOH溶液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

2H2-4e=4H+

正极:

O2+4e4H+=2H2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

2H2+4OH-4e=4H2O

正极:

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式为:

2H2+O2=2H2O

※燃料电池的优点:

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规律总结: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

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

产生的H+作用)

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

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

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

为电解池成电镀池。

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

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

或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

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1条件:

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

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总式:

Fe+2H+=Fe2++H2↑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

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

负极:

2Fe–4e-=2Fe2+

正极:

O2+4e-+2H2O=4OH-

总式:

2Fe+O2+2H2O=2Fe(OH)2

离子方程式:

Fe2++2OH-=Fe(OH)2

生成的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Fe(OH)3,

Fe(OH)2+O2+2H2O==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

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

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

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

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

锌块被腐蚀;

正极:

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

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

1、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

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

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

电镀、油漆、涂油脂、

表面钝化等

规律总结: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

条件的腐蚀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本部分知识网络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化学反应方向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

加热或点燃才能使反应发生。

同时有不少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2、焓变与熵变对反应

熵:

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叫做熵,用符号S表示。

对于同一物质:

S(g)﹥S(l)﹥S(s)方向的影响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结论: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

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注意:

1.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

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例如金刚石有向石墨转化的倾向,但

是能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多快才能完成,就不是能量判据和

熵判据能解决的问题了。

2.在讨论过程的方向时,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

如果

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例如石墨

经高温高压还是可以变为金刚石的。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系数之幂的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之幂的积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用K表示。

(2)表达式 化学反应:

aA+bB

cC+dD

平衡常数

  

(1)K的意义: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

它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也越大。

因此,平衡常

数的大小能够衡量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又叫反应的限度。

(2)一定温度时,同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书写方式、配平计量数不同,

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

(3)在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浓度(固体、纯液

体不表达)。

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水的浓度可以看成常数,不表

达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但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

中有水,此时水的浓度不能看成常数。

(4)K>105时,可认为反应进行基本完全。

(5)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无关,与平衡建立的

途径也无关,在使用时应标明温度。

温度一定时,K值为定值。

2、平衡转化率

(1)定义:

物质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与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2)表达式:

小结:

反应的平衡转化率能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

的限度。

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可预测一定温度和各种起始浓度下反

应进行的限度。

(3)产品的产率:

转化率的研究对象是反应物,而产率的研究对象是生成物。

3、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3)化学平衡的移动

总结:

平衡移动原理

 ①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②注意事项:

a、此原理使用的前提是已达平衡的体系;

b、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影响,而非“清除”影响;

c、当同时改变几个影响平衡的条件时,勒夏特列原理对每个条件

来说仍适用,但实际移动方向是多个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d、适用于一切动态平衡。

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4)平衡移动图例

(5)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

V(B):

V(C):

V(D)=m:

n:

p:

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通常

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

某一物

质的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

  

  式中:

Δc——浓度变化,一般以mol/L为单位:

Δt——时间,单位

可用s、min、h表示。

因此,速率v的单位一般为mol/(L·s)、mol/(L·min)、mol/(L·h)等。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它与两个

因素有关:

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反应物的浓度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而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则不断增加。

  

(2)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以

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

化学反应的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哪种物质做标准。

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

化学反应:

mA(g)+nB(g)

pC(g)+qD(g)的

v(A)∶v(B)∶v(C)∶v(D)=m∶n∶p∶q。

(3)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

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瞬时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

反应所处的条件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

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

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3)、催化剂:

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催化剂不能

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4)、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

平衡移动;

②对于只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四)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适宜条件选择

  可逆反应:

N2+3H2

2NH3;ΔH=-92.4kJ·mol-1。

正反应为气体体

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1)温度:

500℃左右。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温度越高越好;从反应平衡分析:

温度越低越好。

综合考虑以500℃左右为宜,而且在此温度下该

反应的催化剂活性最大。

 

(2)压强2×107~5×107Pa。

无论从速率还是平衡考虑,压强越大越有

利于合成氨。

但压强越大,对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的强度要求越高,

以2×107Pa~5×107Pa为宜。

 (3)催化剂:

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可以提高单位时间氨的产

量,目前工业上以铁触媒为催化剂。

 (4)浓度:

从速率及平衡角度分析,应增大氢气和氮气浓度,降低氨的

浓度。

2、合成氨工业简述

 

(1)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压缩

  ①N2来源于空气:

方法一:

空气液化法;方法二:

用碳除氧法。

  ②H2来源于水和燃料:

C+H2O(g)

CO+H2;CO+H2O(g)

CO2+H2

  除去杂质后将N2、H2混合气体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

 

(2)氨的合成:

N2+3H2

2NH3

  (3)氨的分离:

通过冷凝器将氨液化,然后将氨分离,分离出的混合

气体经循环操作继续参与合成。

 (4)工业流程:

  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本部分知识网络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以下电离平衡

 2H2O

H3O++OH-,ΔH>0  简写为:

H2O

H++OH-;ΔH>0。

 25℃时,c(H+)=c(OH-)=10-7mol·L-1

  水的电离程度:

1.8×10-7%

水的离子积:

KW=c(H+)·c(OH-)=10-14(25℃)

理解KW时要注意:

(1)KW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增大。

如100℃时,KW=10-1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不管哪种溶液均有

  如酸性溶液中

  {c(H+)酸+

=KW

  碱性溶液中:

  {c(OH-)碱+

=KW

(3)KW与c(H+)及c(OH-)的计算

  对于水溶液,要准确求算c(OH-)、c(H+)的大小,可依赖KW来计算。

对于中性溶液(或纯水),c(H+)=c(OH-)=

而酸性溶液,若

已知c(H+)、c(OH-)其中之一,另一种离子的浓度即可代入关系:

KW=c(H+)c(OH-)求出。

应注意的是:

在酸、碱性很弱的溶液中c(H+)和c(OH-)都很小,这时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与酸或碱提供的c(H+)或OH-的浓度较接近,因而不可忽视由水电离生成的c(H+)和c(OH-),应考虑水电离出来的c(H+)和OH-的浓度、并将总的离子浓度代入水的离子积常数关系式中进行求解。

(4)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

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

(2)温度:

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3)易水解的盐:

促进水的电离(pH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

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pH:

①水溶液里的H+浓度的负对数叫做pH,即pH=-lgc(H+)。

注意:

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②pH<7溶液不一定是酸性

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②意义:

表示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中性溶液:

c(H+)=c(OH-)=10-7,pH=7。

  酸性溶液:

c(H+)>c(OH-),c(H+)>10-7,pH<7。

  碱性溶液:

c(H+)<c(OH-),c(H+)<10-7,pH>7。

  pH越小,c(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c(OH-)越大,溶液

碱性越强。

③pH适用范围

  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c(H+)的大小范围为:

1×10-14mol/L<c(H+)<1mol/L,即14>pH>0。

  注:

当c(OH-)≥1mol/L、c(H+)≥1mol/L时,一般不用pH值表示

溶液的酸碱性,此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更方便。

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pH试纸——最简单的方法。

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

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