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268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广东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综试卷)

(总分:

3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B.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是某高等生物一个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哪种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

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后可能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的子细胞?

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代谢类型是什么?

以及该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答案依次是()

有丝分裂中期⑵减Ⅰ中期⑶减Ⅱ中期⑷1种⑸2种⑹4种

⑺自养型⑻异养型⑼生产者⑽消费者⑾分解者

A.⑶⑷⑻⑽B.⑵⑷⑻⑽C.⑶⑷⑺⑼D.⑴⑸⑻⑾

3.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4.视网膜母细胞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

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

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B.上述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D.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5.1835年,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祖先原属于同一个物种。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对这13种地雀形成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对13个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B.13个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异,原因在于所生存的环境不同

C.当13个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进而形成生殖隔离,它们就是13个物种

D.地理隔离是形成这13种地雀的重要原因

6.在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体的“陷阱细胞”中。

例如:

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人侵到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入侵到T细胞可刺激T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T细胞分裂

B.红细胞死亡后被吞噬细胞清除的过程是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被HIV识别、入侵后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丧失免疫功能

7.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叙述正确的是()

A.冰箱中使用的含氟制冷剂泄露后,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C.施肥时,农家肥草木灰(有效成分K2CO3)不能与氮肥NH4Cl混合使用

D.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8.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向10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

Mg(OH)2>Fe(OH)3

D

分别测定室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证明非金属性S>C

9.常温下,pH=11的氨水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恰好完全中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水的浓度等于盐酸的浓度

B.原氨水中有1%的含氮微粒为NH4+

C.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H+)是盐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D.混合溶液中c(NH4+)+c(NH3•H2O)+c(NH3)=5×10﹣4mol•L﹣1

10.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42-+2Fe2++4H+;

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Cr2O72->Fe3+>SO2

B.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C.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D.若有6.72L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K2Cr2O7

11.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假设是淀粉)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利用此电能在铁上镀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B.铜电极应与X相连接

C.M电极反应式:

(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

D.当N电极消耗0.25mol气体时,则铁电极增重16g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中△H1=△H2+△H3

B.图②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C.图③表示醋酸溶液滴定NaOH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

D.图④可表示由CO(g)生成CO2(g)的过程中要放出566kJ热量

13.假设SiO2原子晶体中Si原子被Al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K原子补充。

当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

A.KAlSiO4B.KAlSi2O6C.KAlSi3O8D.KAlSi4O10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半球体与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块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木块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θ

C.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D.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15.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

16.如图,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零;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Ek0沿OA方向射出.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Ek与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17、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A.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板一定带正电荷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18.平行板间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t=0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动过程无碰板情况.在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定性描述粒子运动速度图象的是()

 

19.一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在该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带电粒子于t=0时刻由静止释放,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只向一个方向运动

B.0~2s内,电场力所做的功不等于零

C.4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D.2.5~4s内,速度的改变等于零

20.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有一上表面光滑的长木板,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上固定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连接一个光滑的小球,如图所示,当木板固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现将长木板由静止释放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若斜面的高为h,底边长为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稳定后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B.稳定后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

C.μ=

D.μ=

2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两极板水平放置,A在上方,B在下方,现将其和二极管串联接在电源上,已知A和电源正极相连,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一带电小球沿AB中心水平射入,打在B极板上的N点,小球的重力不能忽略,现通过上下移动A板来改变两极板AB间距(两极板仍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球带正电,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打在N的右侧

B.若小球带正电,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打在N的左侧

C.若小球带负电,当AB间距减小时,小球可能打在N的右侧

D.若小球带负电,当AB间距增大时,小球可能打在N的左侧

 

第Ⅱ卷非选择题

22、用如图1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将K旋转到电阻挡"×l00"的位置。

将插入"十"、"-"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____(填"0刻线"或"∞刻线")。

将两表笔分别与侍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

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_的顺序避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恨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23、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

测量实际电流表

内阻

的电路如图所示。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①待测电流表

,内阻约300Ω),②电流表

,内阻约100Ω),③定值电阻

(300Ω),④定值电阻

(10Ω),⑤滑动变阻器

Ω),⑥滑动变阻器

Ω),⑦干电池(1.5V),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

的读数

③;

④以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4)根据

图线的斜率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

内阻的表达式。

24.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

(2)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3)小球从开始下落运动到下极板处的时间.

 

25.在金属板A、B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现有电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速度v0从两板中央射入(如图甲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不计电子的重力,求:

(1)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2)若电子从t=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金属板飞出,则金属板至少为多长?

(3)若电子恰能从两板中央平行于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

两板间距至少为多大?

 

26.

(1)碘131核不稳定,会发生β衰变,其半衰变期为8天。

①碘131核的衰变方程:

(衰变后的元素用X表示)。

②经过________天75%的碘131核发生了衰变。

(2)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出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

(不计水的阻力)

 

27.(16分)根据物质性质完成下列题型

Ⅰ)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

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A是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但C也有其广泛的用途,写出其中的2个用途:

(2)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

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D物质具有两性,②、③反应均要用强碱溶液,④反应时通入过量的一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写出单质A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

C、D为钠盐,两种物质中钠、氧外的元素为同一主族,且溶液均显碱性。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

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量盐酸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2)某溶液中有Mg2+、Fe2+、Al3+、Cu2+等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Mg2+B.Fe2+C.Al3+D.Cu2+

(3)氧化铁是重要的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

②请写出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8.(14分)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

制备硫酸铜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

由于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浓硝酸分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1、2所示)。

(1)图1中,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改进的目的是。

(3)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

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

以空气为氧化剂。

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

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

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

(已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为3.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填字母序号)。

a、CaOb、CuCO3c、CaCO3

第二组: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mL1.5mol/L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

加入18mL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h后,过滤、蒸发结晶、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④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

29.(14分)⑴800℃时,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NO2(g)

2NO(g)+O2(g)△H>0,若开始向容器中加入1mol/L的NO2,反应过程中NO的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曲线I所示。

①反应Ⅱ相对于反应I而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②800℃时,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同时加入1mol/LNO、0.2mol/LO2、0.5mol/LNO2,

则v(正)v(逆)。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⑵己知N2O4(g)

2NO2(g)△H=+57.20KJ·mol―1,t时,将一定量的NO2、N2O4,充入一个容器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①c(X)代表(填化学式)的浓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填具体数值)

②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20min时改变的条件是;重新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填选项前字母)。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30.(14分)已知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难溶于水,工业上从废镍催化剂(成分主要为Ni,含有一定量的Al2O3、Fe、SiO2、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①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Al3+

Ni2+

开始沉淀的pH

1.1

5.8

3.0

6.8

完全沉淀的PH

3.2

8.8

5.0

9.5

②Ksp(CaF2)=1.46×10―10

③当某物质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视为完全沉淀。

(1)请写出一种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

(2)试剂a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写出“氧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pH的调控范围为。

(4)写出“沉镍”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当Ca2+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F-)>mol·L―1(写出计算式即可)。

 

31.(12分)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是引起果汁褐变的最主要因素。

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

能实现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系统,组成该系统的结构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的特性。

茶叶细胞中也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

茶叶制作工艺中:

有手工或机械揉搓、热锅高温炒制、晒干、炒干等方法。

其中,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先进行工艺过程(提示:

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

试管

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

加入

缓冲液

加入酚

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

不作处理

2ml

2ml

褐色

B

加入蛋白酶,10分钟

2ml

2ml

无色

C

加入三氯乙酸(强酸),

10分钟

2ml

2ml

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

试管A、C对照,你能提出什么结论?

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

 

32.(8分)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M的合成场所是的核糖体。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

(2)假定病毒基因组+RNA含有10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40%。

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个。

(3)图中+RNA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

(4)EV71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

33(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_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

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_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

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_________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

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__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_______(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34.(11分)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下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2)a~b段叶肉细胞内能生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3)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4)30%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未明显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6:

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

35.(14分)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

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特点。

(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

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

亲本组合

S3S4♂×S1S2♀

S1S2自交

S1S2♂×S1S3♀

花粉管萌发情况

S3、S4花粉管都能伸长

S1、S2花粉管都不能伸长

只有S2花粉管能伸长

①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

为;若将上述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结合示意图说出理由:

②在杂交育种时,用两种自交不亲和的植株做亲本,可以省略杂交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