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62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docx

大连市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申报绿色联盟材料

申报大连市义务教育特色目录学校文字材料

——文化建设“四大策略”助推学校全面发展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学校

(二〇一四年三月)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根基。

学校文化管理即通过学校文化的构建、实施、完善、提升,最终达成师生共同价值观念的统一,从而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师生的全面发展。

2012年3月,红星海学校正式开学。

建校以来,学校以文化构建实施为核心,在完成学校文化构建、实施、完善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德育为魂的核心策略,课改为先的实施策略,合作为径的发展策略,育人为本的目标策略,四大策略不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创新性、内涵性开展,呈现出典型的整体发展特色。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一特色逐渐明朗,优势不断明朗,学校的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学校文化管理简介

学校核心文化建设当前已成为大部分学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多数学校往往只看重构建,不看重实施和内化,学校文化管理工作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全面。

红星海学校把核心文化建设系统化、系列化、常规化,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课程,最终内化到学生心目当中,从而逐步达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完成其内化和统一的过程。

1.学校文化的构建——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

建校以来,学校通过大范围调研、集体研讨、论坛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交流互动、反复推敲、完善梳理,形成了红星海学校建校初期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办学宗旨:

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

办学思想:

守根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

办学理念:

学校通过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即“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的构建,培养学生根的素养,和的素养,时空的素养。

办学目标: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多维课程体系架构: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校本课程为两翼,以国际课程为拓展,构建多维课程体系。

践行哲学:

学校以“上善若水,融荣而生”为发展哲学,以“中国情,民族魂,世界观”为做人哲学,以“倡百家,融一家,成自家”为做事哲学,承传“滴水穿石”的坚毅的民族品质,倡导“和实生物”的民族思想,弘扬“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

践行策略:

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的发展基本策略,确立了“植根、育和、融时空”的德育策略,确立了在多维视野下不断提升学生“思、疑、释、拓、创”的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校风:

孝、诚、智、雅

教风:

仁爱、敬业、奉献

学风:

严谨、博学、善思

校训:

责任、国家、世界

学校发展的基本战略:

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

德育策略:

植根、育和、融时空

教学策略:

多维视野下不断提升学生“思、疑、释、拓、创”的思维品质

2.学校文化的内化——文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文化的内化基于文化的传播、践行、反思与提高的总过程,是学校文化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红星海学校文化的内化在核心文化价值观中便有体现。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即“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的构建,培养学生根的素养,和的素养,时空的素养。

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搭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高速路和立交桥。

第二,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校本课程为两翼,以国际课程为拓展,构建多维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文化传播与践行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同时学校核心文化又丰富、拓展的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在课程中整体性、系列性地将学校文化进行拓展和内化,将迅速促进师生价值观念的统一,有利于课程与文化的共建和共赢。

第三,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的发展基本策略,确立了“植根、育和、融时空”的德育策略,确立了在多维视野下不断提升学生“思、疑、释、拓、创”的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学校的工作大体可分为文化、德育、课程、教学、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

学校的发展策略是对上述几项重要工作项目的诠释,是对其相互关系的定位解析,是对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的高度概括和精准描述。

红星海学校“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的十六字发展策略是基于学校文化管理的科学构建,与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阐述高度一致,也为学校特色化发展、内涵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是全体师生行动的共同准则,是学校长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核心策略——德育为魂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学校将德育工作置于核心灵魂的地位,构建了“本根教育、和谐教育、时空生命教育”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根、和、时空三大素养,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

1.根的素养——夯实学生立人之基、做人之本

本根教育通过汲取、承传民族文化精萃,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养育青少年的心灵。

同时,通过学校文化熏陶和个人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资源的整合及拓展,不断强化学生“孝、诚、智、雅”的素养,构建其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体验、感知、内化、升华的平台。

【案例一、汲取文化精粹,加深国学意蕴,】

“中国的伟大复兴关键在文化,而文化的复兴关键在国学。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根本,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最精妙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都是出自国学经典。

让孩子出口成章,妙笔生花,诵读国学经典《四书》无疑是最佳途径。

今年以来,学校先后派两批语文老师到山东尼山书院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培训,对国学经典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力促进了学校国学经典教育。

学校精选了《四书》经典篇目,开发了中英两个版本的《四书》校本教材,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背诵积累,品味经典。

学校举办“诵读擂台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组建了“国学研究”社团。

为了让学生也能身临其境的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学校特组织首批“国学研究”社团的42名团员,进行了长达10天的“走近圣地品读经典”尼山游学活动。

通过对《四书》经典篇目的读、背、诵、讲,学生了解了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积累了经典篇章,形成了丰厚的语言储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专题式的国学经典讲座和交流互动,学生们把理性的经典通俗化、条理化、情感化,国学经典真正地触动孩子的心灵,内化于心。

【案例二、文化熏陶与个人养成树立扎实的根基】

必修校本课程《跪羊图》使师生领悟“孝”的深刻内涵,不断理解达成“孝父母、孝社会、孝国家”三个境界;校园中,气势磅礴的将军墙,让学生紧跟伟人的足迹茁壮成长;以“好之楼、乐之楼、中和楼、格物楼、至善楼”命名的五栋教学楼,建筑文化寓意深刻。

“三个三”习惯培养的校本课程通过三句话(您好、谢谢、对不起)、三整理(桌面、书包、储物柜)和三姿(坐姿、站姿和行姿)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和的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的素养即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西文化的和谐发展及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

学校深入挖掘德智体美的内涵,科学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多维课程体系,为和的素养奠基。

学校以“上善若水,融荣而生“为发展哲学,以”倡百家,融一家,成自家“为做事哲学,以“中国情、民族魂、世界观”为做人哲学,用民族的心牵世界的手,分享多元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案例三、六年一体的六一主题活动深刻诠释和文化】

2012年六月,学校以庆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小学部针对12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艺术、体育、饮食等,结合国家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并拓展,提出“世界一家”的活动方案,学生们不出国便完成了一次12个国家的“旅游”,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别具风趣的异国情调,增强了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力,开启了智慧的大门。

目前,学校已初步构建了六年一体的“六一”儿童节系列主题教育方案,将“和”的文化、“和”的思想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生根固化。

2013年至2017年,主题为欢乐民族大家庭、牵手非洲童心童愿、亚洲儿童手拉手、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红领巾拥抱大自然的五项大型课程将逐年启动。

【案例四、独树一帜的艺术社团与运动会彰显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先后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室内乐团、管弦乐团等多个艺术社团。

同时,艺术组老师收集、整理编纂《古诗词歌曲集》《戏曲知识集》《民族风》《军歌嘹亮》《英文歌曲集》等多本校本教材,为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导向。

建校不到两年时间,学校艺术社团便在市、区级比赛摘金夺银,甚至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林肯大剧院等国际知名的艺术圣地留下身影,红星海学校的学生们肩负起传播中国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重要责任。

学校的运动会在四结合的基础上,充分的展示了学校的育人理念。

四结合即:

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趣味和竞技相结合,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自主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学校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现代理念引入活动之中,以期达到以体促智、以体辅德、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体现竞技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文化性、健康性、发展性、终身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时空的素养——科学地规划生命成长的轨迹

时空生命教育是指穿越时空的隧道,对生命过去、现在、未来的承传与发展,科学地规划生命成长的轨迹。

【案例五、课程整合有效积淀时空素养】

学校通过生物学科与思品学科的课程整合,让学生认识到性别差异以及遗传等生物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同时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身与心的空间自主的发展能力,从而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周围每一个生命个体,正确认识到个体的身与心的成长,通过星火相传,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学校通过地球日论坛等活动抒发对地球母亲的关爱与呵护,通过探究宇宙环境与经济,科学的认识宇宙,探究宇宙,最终能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对待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互为互育;学校还通过校本课程“4·21宇宙日”的开发,成立4·21学生研究社团,针对宇宙经济、宇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利与弊等内容进行探究和展望,切实使学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三、实施策略——课改为先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学校致力于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国际课程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健康的、有趣味的、有根的、多元的、卓越的优秀公民和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其内涵是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力。

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各项工作之首,整体规划,系列研究,有效实施。

1.多维课程的四个有机整合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校本课程为两翼,以国际课程为拓展,构建有机整合的多维课程体系。

在其丰富和完善中,学校着力于“三个一体化”的探究,即:

中小学文化一体化、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

同时在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中突显“四个整合”,即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国家三级课程间的整合、国家三级课程与国际课程间的整合,经过近2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学校已开发了《我心中的那篇美文》、《将帅语林》、《英文歌曲》、《电影配音》、《古诗文欣赏》等二十余本校本教材,形成了阶段性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覆盖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涉及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案例六:

九年课程一体化彰显课改信心】

课程有生命力,学校才有生命力,课程有特色,学校才有特色。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的中小一体化研究,通过对小学学科自身内容体系和其他相近学科内容的“加、减”,从而构建具有红星海特色的小学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基,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第一,一体化研究的基本原则:

1.将小学知识梳理整合,利用知识的迁移降低学习的难度,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将中小学的知识一体化研究,将知识融会贯通,以改变以往中小学之间互不相通的现状,以避免出现因中小学内容交叉,浪费资源。

第二,一体化研究的基本模式:

1.模块对模块整合;

2.点对点整合。

第三,一体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知识的重组整合;

2.中小学知识的整合;

3.六年级的引桥课程的开发。

2.“多维课堂”的有效实施

“多维课堂”的基本特征为“问题驱动”;基本形式为”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基本目标为“思、疑、释、拓、创”思维品质的培养;基本原则为:

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有选择题目的权利。

从而提升学生思考、质疑、诠释、拓展、创新的能力。

3.“功能教室”提升学科素养与学科文化

在课改实践中,作为北京十一学校的分校,学校最大可能与本部保持一致。

学校将传统的班级教室发展为“功能教室”,将教室按学科文化特点规划布局。

师生在功能教室中得到学科文化氛围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强化学科文化,提升课堂效率。

近百平米的教室中,设有授课区、展示区、交流区、查询区,为课改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

4.“走班制“与”作业超市“强化自主意识

目前学校正着力于“走班制”的探索与实践,最大化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发展自我的能力。

学校施行“作业超市”,让学生在作业菜单中自主选择与学习,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创造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5.“信息化”为课改提供有力支撑

在现代化建设中,学校凸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三支撑”和“三融合”。

“三支撑”即:

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文化发展;信息技术支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支撑人的多元发展。

“三融合”即:

信息技术促使多元文化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促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国际课程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促使人与人的互为孕育融合。

【案例七、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红星海学校校园数字化工程以教学保障为核心,兼顾实验教学现场转播、信息发布、学校办公等多种功能,具有“先进、实用、可靠、安全、易用、可扩展”等特点。

以数字化探究、合作交流为使用目的的特色教室,以科学实验、艺术训练为使用目的的常规专业教室,以课程开发、综合实践为主要目的的特色场馆、机器人活动室和未来教室,拥有远程会议、同声传译、音视频直播等强大功能的学校校园数字化系统、综合报告厅、演播室、多功能会议室等目前已成为学校数字化工程的几大亮点。

数字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必将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主渠道。

四、发展策略——合作为径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今天,多样化的合作不断开辟学校发展的新途径。

合作从“校内、国内、国际”三个层面展开,开拓师生视野,搭建立交合作实践平台。

1.校内合作——资源整合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加强学科间教师的交流是整合学科间资源最为有效的方式。

目前,学校正着力于中小学一体化研究,在十二年一贯制背景下,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有效整合将使教育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国内合作——优势互补

无论是区域间学校的互动,还是与国内知名学府的互访,学校始终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汲取智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学校不断修正自身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节奏,在内涵发展的快车道中稳步前行。

3.国际合作——文化交流

在国际合作实践中,学校汲取主流国际课程的理念、模式,在构建多维课程体系的同时,与英、美等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拓宽国际合作的途径,为多维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案例八、“四力”奏响教师专业化发展主旋律】

“四力”是红星海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独特思路,即自生力、同化力、凝聚力和勃发力。

“自生力”是指在自生力中自生自立能动地创造性地主动发展。

“同化力”指在与同伴互助,互为、互促、互育的同化中取得更大发展。

“凝聚力”则是强调“同则不继合实生物”,在同心同德中享受强大的合力,进而去取得团队的成功。

“勃发力”是指在之前三种力的酝酿和蓄势下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全体教师以“四力”为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的思想,共同享受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

【案例九、多层次打造立交合作平台】

学校在校内、国内、国际不断打造立交式的合作平台,如,教师在北京十一学校接受培训,同时参与本部的课改实践,深入研究教学,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当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与英国、美国等国家建立友好校、姊妹校,通过师生互访、专家座谈等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教育差异、并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五、目标策略——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纳入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针”。

学校在“立德”的基础上确立了育人目标:

培养健康的、有趣味的、有根的、多元的、卓越的人,其内涵是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卓越公民。

“卓越公民的教育”尤其要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突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突显“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公民层面上突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促使学生在基础中追求卓越,在继承发展中追求卓越,在多元融合中追求卓越,在个性差异中追求卓越;使学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发展,在未来成长中能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从而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使“责任、国家、世界“的校训植根于学生心中。

结束语

在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完善中,“德育为魂,课改为先,合作为径,育人为本”切实为学校发展提供导向,积淀厚度,提升高度。

学校发展策略是学校全体师生的行动纲领,是学校文化重要思想的外延,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导,是学校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发展策略中四个要素间密切联系,互为促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这一“核心文化驱动策略实施的特有模式”已然成为红星海这所年轻学校的不竭动力和重要特色。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红星海学校将不断丰富和加深这一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完善机制,创新形式,为学校的快速稳定科学发展奠基,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