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974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带解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舜

C.禹

D.启

2.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

司母戊鼎

B.

鱼纹彩陶盆

C.

甲骨文

D.

冰裂纹瓷器

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5.春秋时期,诸侯纷争,首先实现霸主美梦的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秦孝公

6.“孔子主张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则材料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温故而知新”

B.“有教无类”

C.“当仁不让于师”

D.“因材施教”

7.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皇帝是我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黄帝

B.商汤

C.周武王

D.嬴政

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0.“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

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

11.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自古有之,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太尉

D.县令

12.据《东观汉记》载:

公元二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

原因是他()

A.出使西域归来

B.完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C.发明“麻沸散”

D.改进造纸术

13.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

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

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A.长安

B.洛阳

C.应天

D.燕京

15.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司马迁

D.祖冲之

16.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A.西汉末年

B.隋朝末年

C.唐朝初年

D.明末清初

17.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19.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融合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

A.王羲之

B.米芾

C.赵孟頫

D.柳公权

二、综合题

2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历史不断的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

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是哪里?

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图二:

战国后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图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

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二中“商君”指的是谁?

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此次变法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东晋后期,江南经济发展,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哪座城市?

23.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译意:

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

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建立影响深远的什么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

对后世有何影响?

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了威胁,汉武帝继位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消除了这一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2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条交通枢纽的开启有关?

该交通枢纽的开启起了怎样的作用?

(2)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为此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什么建筑?

该建筑的西部到哪儿?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影响如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治理洪水”、“结束了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有功。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禹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所在地。

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文明。

4.【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为了争夺霸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战阵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社会特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成语都是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学生要牢记。

5.【答案】A

【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展对外活动。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齐桓公称霸的史实。

本题难度不大。

6.【答案】B

【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孔子主张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

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教育贡献。

本题难度不大。

7.【答案】A

【考点】大变革的时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通过奖励军功,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②在变法中没有体现;同时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④不符合题意;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8.【答案】D

【考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嬴政自称始皇帝,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9.【答案】B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是秦始皇在地方的政治制度。

ACD和秦朝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秦朝设立郡县制,标志着西周的分封制被废除。

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10.【答案】A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小篆,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学生要识记课本中列举的几个小篆字体的写法。

11.【答案】B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统治,汉武帝设置司隶校尉加强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和检举;设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

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D

【考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D项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司马光完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华佗发明“麻沸散”。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蔡伦的贡献为依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D

【考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都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状态下,所以符合题意的为①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B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长安地处关中,迁都长安不便于统治,A项排除;494年,孝文帝为便于统治和学习中原汉族文化,将都城迁到洛阳,B项符合题意;应天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都城,C项排除;燕京是宋朝时北京的名称,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和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考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南朝宋、齐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其中尤其是数学,我国自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6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100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6.【答案】A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佛教于西汉末年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

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

17.【答案】B

【考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台湾,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夷洲是今台湾。

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A

【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两次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和不同之处。

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B

【考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民族融合和政权分立。

仔细审查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性特征。

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A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书法家,根据所学知识,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王羲之的相关知识点。

二、综合题

21.【答案】

(1)甲骨文;商朝。

(2)孔子;仁。

(3)《史记》;司马迁。

(4)长安;张骞。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汉字的演变,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

甲骨文是一战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

他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

(1)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

(2)都江堰;李冰。

(3)商鞅;建立军功(或参军打仗多杀敌人等)使秦国国力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建康。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

(2)依据所学可知,图二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商君”指的是商鞅;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后期,江南经济发展,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建康。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古代史社会生产力的有关内容。

本题难度适中。

23.【答案】

(1)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法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颁布“推恩令”。

(3)赤壁之战。

(4)努力学习,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不散布危害国家的言论。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分封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3)依据所学可知,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努力学习,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不散布危害国家的言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较大。

24.【答案】

(1)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匈奴;长城;临洮。

(3)鲜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

【考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丝绸之路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匈奴战争不断;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下令修建了长城;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5世纪,内迁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秦汉、南北朝、北魏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