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8038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docx

01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网上辅导

(一)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南京电大杨文珊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内涵。

从信息管理活动发展三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出发,揭示现代信息管理的基本面貌;从信息管理的起源、信息管理的层次、信息管理的模式等角度剖析现代信息管理的内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分期、信息管理的主要代表思想等。

最后,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要素及技术类型及其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教学媒体】

《信息管理概论》:

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与思考】

1.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的信息管理活动各有何特点?

2.现代信息管理起源于哪些领域?

它是如何从这些领域中发展出来的?

3.现代信息管理从认识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各有何特点?

4.现代信息管理有几种模式?

各有何特点?

5.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的认识有何共同点?

有何不同?

6.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分期与国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何区别?

7.国外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表法有几种代表现点?

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8.国内对信息管理思想的认识是否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与国外学者的认识有何区别?

9.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

10.知识管理技术的分类思想主要有哪些?

11.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

12.对某单位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调查,明确其信息管理活动有何特点,与其组织结构和组织性质有何关系。

【基本术语与学习要点】

第一节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学习要点】

一、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

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结果的重要载体。

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使用声音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在古代时期,我国的信息管理活动在全世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如将分类管理的思想应用到信息管理活动之中,编制出了经世济用的“四部分类法”,即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分类体系。

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以及印刷本为主,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

古代的图书整理活动到清朝达到极致,其代表性事件就是《四库全书》的出版。

其倡导的信息管理方法——四部分类法成为人类信息管理方法与思想的精华而永载史册。

(二)我国古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没有形成社会规模;

2、社会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并且以纸制手抄本及印刷本为主;

3、信息存储的方式是封闭的、私有化的;

4、信息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以手工为主,创造出了适用于当时的信息资源状况的独特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学术研究及其方法结合在一起;

5、文献资源的所有者或者是官方指定的官员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由其完成信息管理活动,执行信息管理行为。

二、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我国近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

这一时期,社会信息资源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快速增加,特别是新型的机器印刷的出现加快了文献信息的生产,使得社会信息积聚不断加快;信息载体仍旧以纸制印刷品为主;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多,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

对于信息保存来说,藏书楼式的藏书制度被彻底打破。

在以图书文献为主要的社会信息资源的社会背景下,保存文献信息资源的责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一时期新型的信息存储机构——图书馆。

图书馆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不同于传统的藏书楼,它将信息管理的目的从简单的“藏”发展到“藏”与“用”相结合。

图书馆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手段与方法的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二)我国近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这段时期虽然信息管理思想、手段与方法不断进步,但信息管理仍旧被解释为“对信息的管理”,是一个简单的动词,信息管理强调的仍旧是对信息加以管理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没有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它的内涵还是比较单薄的。

2、这一阶段,以文献信息为中心,图书馆为主要场所,由专门的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所创造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管理的主要方法,同时出现了针对信息收集、处理、保存、利用等过程的解释。

三、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一)我国现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概况

这一时期,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导着信息管理各时期的发展。

对信息管理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不仅对人类的工作与学习方式,而且对人类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网络的出现也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促进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播、电视、网络三大媒介形式出现,并且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与方式,刺激了信息量的迅猛增加,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改变了,社会信息量加大了。

电子信息交流的方式极大地改变着自人类诞生以来的传统信息交流手段与渠道。

信息资源类型不断多样化。

除了文献型信息资源外,还出现了缩微型、电子型、网络型等新型媒体。

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复杂化与多功能化,也为信息的深度管理奠定了基础,由向载体单元的操作深入到了信息内部的知识单元,要挖掘信息内部存在的具有逻辑关联的智慧资源,这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管理的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上两个时期形成的信息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结合新的信息形式、信息载体、信息类型,而开发出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如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商务智能等。

图书馆在这一时期继续扮演着社会信息流整序的职能,社会上出现了相对于图书馆来说,功能与目的皆不同的各类型信息管理机构,如咨询公司、企业管理公司、调查公司等,它们共同承担着不同领域、部门和层次的社会信息流的管理工作,共同完成整个社会中信息流的管理。

(二)我国现代时期信息管理活动的特点

1、现代的信息管理超越了古代和近代时期对信息管理的理解框架,发生了质的认识变化;

2、信息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大,它所面对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文献型信息资源的范畴,扩大到了多种新型的信息类型,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不同的部门和领域均不得不面对信息管理的挑战;

3、信息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大量采用了网络、数据库、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

4、信息管理人员不仅是以传统的文献信息处理为任务,而且更加技术化、专业化、专门化,他们在组织内部被称为CIO或CKO,已经成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阶层。

第二节信息管理的内涵

【学习要点】

一、对信息管理的理解

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可以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

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一)信息管理的起源

1、图书馆领域

从信息管理活动发展史可以看出,在古代与近代的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图书馆工作与信息管理活动密切相关。

图书馆自从诞生以来,它就承担着信息资源的保存、整理、传递与利用职能,在社会信息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信息管理”这个名称在中国内地首先被采用的学科是“图书馆学情报学”。

1993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的带领下,全国该学科领域的教育机构纷纷改名为与信息管理相关的院系名称。

图书馆学情报学所研究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传递、服务、利用、反馈等环节工作;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管理过程,只是要继续深化与完善它。

2、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企业经营出现了以下特征:

1、全球化、跨国化经营;

2、多元化经营;

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经营手段的变化;

5、企业竞争加剧。

新时期对企业组织的新要求与信息量巨大泛滥形成了一组难于解决的矛盾,于是只有求助于信息技术,这样就促成了信息管理的出现。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在管理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希望借助于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动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这方面的信息管理主要针对企业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产出的比重、效益。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在变化莫测的企业生存环境中,直接操作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越来越困难,而管理与生产运作中到处存在的信息资源尤其显得重要。

如何从信息资源这个角度来重新规划企业经营模式,从信息战略的高度来重新定位企业的经营战略,从信息流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等问题,成为企业领导人员的新的思想范式。

企业信息战略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基础与出发点。

3、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在政府管理领域,大量政务信息的产生,一方面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障碍,扩大了政府行政办公的费用,造成了文牍的泛滥;另一方面,政务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变得越来越不易,直接给公民对国家政府信息的获取带来了麻烦,妨碍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为公民了解国家政府信息设置了障碍。

于是,首先从美国开始,邓削减政府文书的工作,加强了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

美国政府于1980年颁布了《文书削减法令》,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它要求所有政府部门都要委任一名部长助理担任本部门的信息总监,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

这个法令的通过,为政府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开创了新的篇章,也成为现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精神成为现代信息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信息管理的层次

1、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面向具体的信息产品而展开的。

2、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是处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信息系统。

在这里,信息系统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开发编制出用于处理具体问题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它涉及系统的分析、编制、维护与管理等问题;二是从社会组织系统的角度出发,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内部的信息处理与交流的环境与平台。

3.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从整个社会系统角度来看的,它主要是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产业的管理。

(三)对信息管理的不同认识

1、信息管理是一种信息技术

把信息管理仅仅等同于信息技术是一种非专业的看法,虽然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联系非常密切。

2.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

信息管理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

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一方面是管理理念特征。

这两个特征是一把“双刃剑”,谁也离不开谁,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四)信息管理模式

1、人文的信息管理

沿着信息管理的人文发展方向,人们正在探讨与研究如何应用人文手段规范人们的信息行为,加强对信息产业的管理,促进整个社会各领域部门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技术的信息管理

沿着信息管理的技术发展方向,人类正在追求各种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信息利用方式,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智能计算机、联机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个商务智能等已经成为信息管理技术所关注与向往的方法。

3、经济的信息管理

沿着信息管理的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正在不断完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正在解决信息经济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三种不同模式的信息管理要相互结合,才能共同构成完美的信息管理框架。

二、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

对信息管理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信息管理的实践角度,来了解信息管理的历史特点;另一个方面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和信息管理的理论内涵。

(一)信息管理的阶段分析

1、国外学者对信息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的分期

国外学者两种不同的阶段划分是有其共性的。

它们全都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作为分期的主导标准,同时考虑了技术与企业、政府组织的关系。

但不同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前者认为信息管理真正的起源应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后者则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此为其一;其二,前者考察的是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后者考察的是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2、国内学者对信息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的分期

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吸收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基本上已经对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分期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同时,因为我国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学者的学科背景大多是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所以,他们都能够从信息管理活动的历史渊源中寻找切入点;而国外的研究人员则多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学科的背景,他们在分期时更加关注技术因素对企业、政府组织经营运作的影响。

(二)主要的信息管理思想

1、国外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

(1)管理职能说

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新职能,信息管理如同产品管理,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要以资源管理的思想与方式管理数据、信息、知识与信息资源,力求达到“三E”(efficient,effective,economical)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增强组织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部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益。

信息管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和信息处理管理,前者强调对数据的控制,后者则关心组织的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获取信息。

(2)信息过程学

信息管理工作是组织中信息处理和管理的一种结构化方法,其核心内容围绕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信息过程的成本及效果等问题展开;欲实现信息管理的目标必须编制信息管理计划,以确定组织目标和方向。

确定信息资源、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方面的投资,明确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3)管理哲学说

将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建设等有机地融入了管理理论和实践之中,形成了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从管理思想演变以及数据、信息、知识等基本概念入手,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演变的过程是由管理哲学向管理过程的新型管理理论发展的观念;从理论上描述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管理理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理论的结合,其结果在实践部门将产生一种新的职位——CIO,专门负责一个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思想方法说

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并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与组织管理其他资源相同的管理方法;重视信息政策的作用,认为组织中的信息政策将成为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制定信息政策的首要步骤是确定信息的价值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强调部门性和技术性,后者强调信息资源在组织总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技术手段说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集成处理手段,实现高效、富有成果的信息资源管理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应用各种信息资源达到组织的战赂目标,而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

2、国内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

(1)三维结构理论

卢泰宏教授将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五个问题域:

存、理、传、找、用,提出要解决这五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人——信息——技术——社会”相互作用的各方面;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s(复数)所进行的管理,它是运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从经济、技术、人文(法律、政策、伦理)等多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既是信息管理的综合,也是对各种资源以及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集约化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最集中地体现在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上,即“三维结构论”。

(2)集成综合论

孟广均教授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思想史上的新的的里程碑;“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不同,信息资源管理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信息管理以“社会信息”为逻辑起点;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从学科的集成、综合以及信息科学的大学科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和发展主要有观念、技术和实践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3)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论

雷国庆博士主要倡导“信息的管理”与“信息资源的管理”目标趋同论和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理论。

他认为,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集合,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一种人类管理活动,管理哲学是这种活动的升华,同时又是这种活动的指南,系统方法是这种活动的规则和实施程序,管理过程是这种活动在某一社会组织内部的具体实施。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由环节管理(微观管理)、系统管理(中观管理)和产业管理(宏观管理)三者组成,其中环节管理是内核,系统管理是主体,产业管理是保障。

(4)信息管理科学论

胡昌平教授构建的信息管理科学体系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情报学研究已开始走出科技情报的固有模式而面向社会信息这个更广阔的天地。

其主要特点:

一是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二是以社会信息流的有序运动为纲来衔接各个知识模块;三是用它的主导思想来统一科技信息与经济信息,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新机制;四是突出了对科技信息管理理论的推演与扩展。

信息管理科学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现象与规律、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政策与法律四个方面。

三、现代信息管理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含义

现代信息管理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在这里,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配置、传递、利用、反馈和评估;信息管理不但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也是一种管理的技术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还是一个系统。

(二)特征

1、现代信息管理具有浓烈的技术色彩,即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它作为一种有力的手段,完成信息管理的目标。

2、现代信息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的职能,即它可以充分管理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为组织带来效率。

3、现代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即它将信息与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处理,建立起基于信息或知识资源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文化。

4、现代信息管理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即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经济、人文和技术等手段,保证此过程的顺利进行。

5、现代信息管理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微观处理过程基础上的管理系统。

6、现代信息管理是随着社会中各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变化的。

7、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是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即它集合了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技术学科、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是它们交叉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基本概念】

1、生命周期理论2、知识管理

【基本要点】

一、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

1、在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中,组织管理面临着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型。

2、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

3、知识运营已经成为资本运营及生产运营的基础。

4、生命周期论的突破要求知识管理的出现。

生命周期理论是管理与经济学科的重要假设之一。

生命周期理论指出:

任何产品、技术与企业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具体包括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企业要想突破生命周期。

必须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出新的思想,这样才能保持住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走持续发展的成长道路。

5、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知识的概念

1、知识的分类

(1)知识按载体不同分类:

知识可分为个体知识、团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四种。

层次

类型

个人层次

团队层次

企业层次

企业外部

显性知识

可以描述的个人知识

团队资源的分配规则

企业的生产计划方法

合作伙伴的产品专利

隐性知识

专家意会型经验知识

工作组的协作技能

企业文化、价值观

客户的隐含需求

(2)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

事实知识(Know—what):

这类知识是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或数据呈现的知识;

原理知识(Know—why):

包括自然原理或法则的科学知识;

技能知识(Know—how):

指有关技术的知识或做事的技术诀窍;

人际知识(Know—who),应该向谁请教问题的知识。

在这四类知识中,前两类属于显性知识,后两类则属于隐性知识。

2、数据、信息、知识与智能

数据:

关于事件和关于世界的一组独立的事实。

围绕着数据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合成,并把这些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

信息:

捕捉了来夺龙去脉的内容并加以经验和想法后的产出物,它是以半结构化的内容存储的,像文件资料、电子邮件、声音邮件以及多媒体等。

围绕信息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管理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易于找到内容,反复使用它们,并方便从经验中学习,这样就不会重复错误,工作也不会被复制。

知识:

由个人的隐性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它是动态的。

而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拿得到。

智能:

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

智能得益于人的内在价值观和信仰,它是基于知识的一种判断、谋略或行动。

3、知识的特性

知识的特性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它具有共享性、隐含性、增值性、资源性和波粒二相性。

知识的“波粒二相性”:

第一,作为实体的知识。

这是基于我们普通的认识提出的,把知识看成一个具体、实在的东西,可以为人拥有,具有产权,像是财产一样。

知识实体化后,可以被编码、转移、测量等。

第二,作为过程的知识。

这种看法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的动态方面,强调知识的共享、创造、学习、运用和沟通的过程,将知识过程看作“认识的过程”。

所以,知识管理中鼓励参与和协助沟通。

三、知识管理的概念

1、知识管理定义的三个流派

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多学科的特点。

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形成了三个流派,它们是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知识作为处理的对象,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利用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知识进行标识、组织、加工与传递。

行为学派的研究占据了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力量,它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知识被当作一个过程,通过这个知识过程,对个人与组织两个层次的知识加以开发、利用、升华、改造等,从而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水平,增强组织与个人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综合学派则综合了上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将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等方面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people),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knowledge),利用信息技术(technology),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value)的过程(process)。

四、知识管理的要素

1、知识管理的三要素

知识管理有三要素组织、人和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他在知识管理模式中处于重要地位,一切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组织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对象。

组织知识是一个组织拥有的知识,组织知识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资源。

组织知识包括组织内部自身发展生成的知识和组织外部对组织生存发展有用的知识(这一部分可内化为组织知识)。

个人隐性知识的发掘与转化是组织知识形成和积累的关键。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实现的有力保证,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