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81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部课文摘录Word格式.docx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藏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

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

“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

“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爬山虎的脚》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

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

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

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病房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也是脚步轻轻。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他常常耐着性子,面对墙上的地图呆呆地出神。

实在无聊了,魏格纳就站起来,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

他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

画完了非洲,又画南美洲。

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

瞧!

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祥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

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

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

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

  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

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巨人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

”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

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大声叱责。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

他们彼(bǐ)此很要好,常常从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

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

“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

”他的同伴快乐地喊道。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qiāo)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

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chà

)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

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

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

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

“你们好,孩子们!

”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

”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

”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

我代表树林和在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

祝你们幸福!

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

他们又快乐又激动。

一个孩子问那位不相识的姑娘:

“你祝我们幸福。

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

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

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

”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chà

)异地互相看着。

一个孩子说:

“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

”另一个孩子说。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的话做了。

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了。

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

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

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

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

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

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

可是她还没有来。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

”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是一个医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很简单。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个青年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

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

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

”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gēng)地。

地上长出麦(mà

i)子来。

麦子养活了许多人。

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

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

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

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

”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

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wù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你是谁呀?

”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

”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被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水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水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锻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中彩那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

“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

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

母亲安慰我说:

“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

”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

”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

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